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精选

2021-05-10 00:2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精选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是一本由水均益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一):这一帮好伙伴啊——《前言故事》书评

  水均益说:“如果一件事情一个人无法完成,那么必须依靠一个极具凝聚力的、朝气蓬勃的集体,否则这件事便无法成功。”

  确实,独木不成林。特别是参与了几个团队项目之后,我愈发体会到一群同心协力的小伙伴共同奋斗的快感。所以也愈发羡慕水均益的好团队。

  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央视制定了以北京和香港两个主演播室为中心的72小时特别报道方案。水均益是香港主演播室的主持人,也由他进行第一场播报。

  可是,那天他睡过了。

  由于前一天彩排太晚,水均益回到住地已经是凌晨4点。直播在清晨6点开始。于是他将闹钟设为5点。可是因为连续几天的劳累,他不可控制地陷入深度睡眠,再醒已经是5点半。

  这可是最重要的直播,离开机还有半个小时,而正常情况下从住地到演播厅至少需要半小时,还不谈香港拥堵的交通。他大概要开天窗了。

  而当他终于冲到路中间拦下一辆车,并在车上整理好自己,惊魂未定地冲进演播厅,离直播开始还有两分钟。

  所有人都站在那里看着他,脸上表情复杂。但没有一个人责怪他。演播室外的导演通过耳机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水主,不要紧张,还有两分钟,戴上话筒,准备和北京的主持人通话。”话音刚落,耳机里也传来北京主持人敬一丹的声音:“小水,你来了?”

  谢天谢地,他赶上了!

  谢天谢地,有这么包容他的工作团队,而不是在他一进来的时候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不然我们可能见不到稍后顺畅的直播了。

  这个小故事只是《前言故事》中的一隅,书里还有大量他和盖晨光、张郇的搭档趣事。从同事情谊发展到陪伴彼此几十年的好兄弟,真叫人羡慕。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二):新闻工作的理想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一名新闻主持人,水均益努力的学习和挑战着,把最新最快的新闻传递出去,同时也享受着这份责任和挑战。

  他曾深入战事地区,对海湾战争、波黑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等战争都做过相关的报道;专访过的国际风云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普京、克林顿、安南、潘基文、比尔·盖茨等等,无论是作为记者,还是作为主持人,他的经历都是辉煌的,是成功的,有人说他是中央电视台专访国际政要的“第一品牌”。

  他曾说过,我一直认为,做新闻工作可以使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为职业的缘故,我们可以直接面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有时我还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这些幸运的人,是在目睹着历史从我们眼前“演”过。应该说,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他热爱他的职业,无论是从最初的默默无闻的小记者还是到后来的名嘴,他都是饱含热情地参与自己的工作。无论是面对大人物的紧张还是面对战争的紧迫,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让他在工作的困难中却步。他对工作的热爱让他成长着,蜕变着,最后成就了他。

  这让我再一次看到了理想的力量。可能现实对我们来说,更重要,我们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温饱,才可以谈理想。但心中永远不能放弃理想,我们在现实的道路上,有可能外在的力量让我们同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背离了自己最初的心声。也许那时我们会渐渐地接近现实,我们的物质条件会得到保障,但是我们失去了生活的核心,我们失去了活着的价值。只有心中一直不忘理想,我们的路线都是朝着理想靠近,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并且能体会到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

  看着这本书,我看到最多的内容,就是,理想。同许多成功人士一样,作者的经历让我们感动。但我更被他的动力感动。他们都是怀抱理想成功的。那些拥有许多物质财富的人,我相信如果没有理想,他们的生命也是空洞的。

  在生活的压力下,我们许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甚至回头看时,已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忘记了自己当时为何出发。如果有时间,还是把理想找回来吧,让我们的生命重量再增加一些。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三):岁月褪不去的新闻理想

  初拿到这本书时,只觉得重,书本实体是重的,封面人物即作者的表情是严肃凝重的,目录中可以一窥的内容都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这样的一种“重”决定了书并不易读,读者须得静下心来,怀着耐心,带着思考,一步步探索着进入书中世界。

  作者水均益在后记中借用了编辑对于《前沿故事》的一番感想。编辑作为80后读者,通过书本的解读,记忆中那些“耳熟”的历史事件得以拼凑完整。而作为一名95后的读者,《前沿故事》对我来说像是一片新大陆,书中描绘的人与事隔着年代,是课本或资料中的闲闲一笔,我从来不知那几个普通的方块字背后竟藏着那般精彩曲折的故事。书的修订再版给了年轻读者机会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个年代新闻人的工作生活。尽管岁月流去,其中深藏的情感与新闻理想却不曾褪色。

  谁不曾年轻过?年轻似乎总意味着青涩、稚气、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像白纸一张,同时又代表着激进的思想、激情与活力、敢闯敢拼的劲头。年少时的水均益并无两样,想要闯荡,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放弃留在家乡、留在父母身边,放弃大学里稳定的工作;没有经验,普通话不过关,初次上镜成为“惨烈”的记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曾动摇,差点“下海”做了公关部经理。他也曾年轻,曾因普通话不够标准而感到自卑,曾因“揭短”家乡被人误解,备受舆论争议;曾面对政坛名人时紧张万分。但年轻并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不能因为年轻时的一无所有而甘于平庸的现状。正因为年轻,凭借着一股韧劲与拼劲,在事业中闯出一片天地,给未来一片海阔天空。

  从新华社到央视,从《东方时空》到《焦点访谈》,从亲历申奥失败、香港回归等历史性事件到专访克林顿、基辛格、联合国秘书长等一系列政坛名人,再到报道黎巴嫩内战等战争,水均益从初入行时的菜鸟一步步成长起来,从编辑、记者到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经验的累积、战火的洗礼、同行们的帮助让他成为了今天的水均益。

  岁月流去,当年轰动一时、引发世界瞩目的事件成为了课本中短短几行,或是屏幕上冰冷的词条。当时年少轻狂的人们经过岁月沉淀,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坚毅的力量。当年的水均益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自由战士”,如今两鬓斑白,字里行间仍诉说着对新闻理想的痴心不改。人们总期望从名人的经历中获得启发,从而拿到通往成功之路的速成方法,于是图书市场中的鸡汤励志文总是长盛不衰。其实从根本来看,成功无非只需两个因素:理想与努力,恒久耐心的努力拼搏和经得住岁月考验的理想信念,就像水均益的“励志史”和他在岁月中褪不去的新闻理想。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直喜欢看人物自传,也非常好奇媒体行业工作者背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从中央电视台到凤凰卫视,有名的电视人出的书都会颇为好奇地买上一本,于是,这本再修订版的《前沿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98年初版的基础上,新版有原新闻的后续报道,也有后来发生的新故事。

  开头部分着重于‘成长’这个词,可以说是水均益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新闻媒体迈入新时代的一个见证。水均益抱着要改变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的想法投身到了新闻这个更富有创造性与发展前景的行业,从新华社到中央卫视,遭受过外界的诱惑,也承担过社会八方的压力,却依然坚守着最初的理想,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他有一帮愿与他同进退的‘战友’,一群人一路拼搏闯荡,从《东方时空》到《焦点访谈》,跑新闻,写稿件,后期剪辑,周而复始。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画面,会冒着危险,与恶势力抗衡,也会不敌强权,被迫中止。多少的不眠之夜,终于带来了一场电视新闻的革命,也成就了水均益——如今最负盛名的‘媒体人’之一。

  中段部分讲述了水均益在职期间经历的大事件及采访过的重要人物。从这些章节开始,与其说这是一本人物自传,更不如说它像是一本有关国际政治的教科书。当然了,它要比教科书生动许多。申奥失败,香港回归,对于90后来说只是一些大事件的代名词。本书却娓娓道来它们背后的故事,让它们变得有血有肉,让后代的年轻人也重新感受到当时或悲伤或欢喜的气氛。克林顿,叶利钦,加利,这些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名人都跃然纸上,荧幕下的他们让人更觉亲近。

  后段的章节写下了作者关注甚至亲临报道的战事。波黑战争,战后的伊拉克,一群人抱着共生死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到战区,把最前线的战况转播给观众。狼烟四起,四处都是危险,却四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仿佛是透过作者的眼睛,读者与他一齐亲临现场,看到弥漫的硝烟,看到已为废墟的城市,听到小孩子呼唤父母的哭叫,听到伤者惨痛的哀嚎。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总是能比镜头更为深切。

  这是一本极为用心的作品,语言朴实,却能觉得作者用生命的安危交换着这些得来不易的经历。作者在前记中说,很欣慰许多学生看到了这本书后决定投身新闻界做一名记者。其实水均益并没有刻意美化媒体行业,反而揭露了许多现存的问题。落后山村里的‘霸王条款’,迫于强权而中止的采访。但我想也正是他敢于现身说法的态度鼓励着许多的后辈,因为问题的暴露正是解决的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思来想去,这句话是我对水均益以及这本书的概括。坚持,是我从他与他的作品中学到的最大一点。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五):和名嘴一起领略风云变幻

  人们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大人物”的故事。水均益的这本《前沿故事》就是很好的一本故事书,能够满足想听大人物故事的人的口味。作为央视名嘴,工作的原因使得水均益接触到许许多多国际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作为亲身经历者的亲述,其真假自然是勿庸质疑的。再加上作者流畅的叙事文笔,故事就更加吸引人了。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萨达姆,阿拉法特,贝克汉姆,克林顿……这些故事把我们带回曾经的时代。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其中的第四章申奥失败和第五章的香港回归。因为这两章里我们看到了不同寻常的记者们。

  还有谁记得1993年的申奥呢?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紧接着,中国着手申办2000年的奥运会。“当时许多人对申办成功信心百倍,因为众多对中国有利的因素不能不让人做出如此预测。首先泱泱十二亿人的企盼,足以让奥委会的委员们掂量了又掂量;其次,中国体育这些年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洛杉矶奥运会奖牌第三的名次,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重要的砝码。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国际奥委会中拥有可观的中国势力: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是中国的何振梁;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邓亚萍为干女儿的举动,早已被大多数国人视为萨翁的中国情结;还有,奥委会中为数不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手中的选票,理所应当会投进中国的票箱。”然而事与愿违,悉尼被选为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想到,他们期盼的那几秒钟,让他们的世界变得如此黑暗。”水均益他们十几个人在办公室哭成一片,在当时难过的何止他们几个人呢?那一夜的中国是悲伤的。

  好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我很喜欢水均益的文笔,客观中带有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同样,在香港回归的难忘72小时里,水均益带大家了解了身为记者的经历和遭遇。这让我们看到,人们平时只看到名嘴记者的光鲜,殊不知充满了挑战、困难和未知。

  读这本书,最多的还是跟随着作者的叙述回到当时的场景当中。作为一线记者的亲历,这样的叙述是客观的,没有文学修饰和虚构的成分。显然,读者们很喜欢这一点。人们看够了报纸和网络上的报道,再来读记者的亲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感受更加真实。

  本书后附的怀念父亲的文章,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作为普通人对父亲的怀念。这篇文章同样令人感动。

  记者是个很不错的行业,所谓“无冕之王”。记者也分好多类别:台前的,幕后的,战地记者,花边新闻记者……记者的身份会赋予一个人经历别人没有的经历。水均益所处的位置让他有机会完成一个个的使命。但也要看到,当初选择出镜的时候,为什么是他?这里面,当然有勤奋,刻苦,专业……这些准备功课是不能避免的。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六):一部中国电视采访发展的浓缩史 ——读《前沿故事》有感

  一部中国电视采访发展的浓缩史

  ——读《前沿故事》有感

  文/岸晓风

  很久就知道这本《前沿故事》,但那是一本1998年出版的书,一本曾经让无数学子走上新闻之路的人生引导书。16年之后,水均益再次全新修订,成为这本《前沿故事》的2.0版。

  水均益先生在中国几乎是家户喻晓,如雷贯耳。作者首先是一名记者,其次才是一名主持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从记者的角度写了这本书。每一篇都是一个精彩的新闻故事。这本书讲述了这些新闻的来龙去脉,他们是如何做好一个新闻节目,如何写稿、如何编辑、如何作成电视新闻、如何去采访他们要采访的人物。而作者采访的人物很多是都是如雷贯耳,可遇而不可求的。其中包括政府高官、外交人员、著名主持人、国外友人,以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名人。因为他是国家最重要电视媒体的主持人和记者,因此他的一些重要采访几乎都是有关国内国际上重大的新闻事件。书中,他也谈到了新闻报道的酸甜苦辣,那是无数新闻人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甚至日夜颠倒几天吃方便面得来的,这是我们在电视上看不到的。

  当然上面这些观点只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些表面原因,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作者的那种强烈的职业精神。书中一个个新闻背后故事都是中国大地上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很多是上过《焦点访谈》(或者因其他原因被毙掉的)的负面新闻,行使的是舆论监督的职能。作者浸润电视新闻多年,但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甚至作者关心自己家乡——兰州的方式,也是反映兰州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是作者的敬业精神。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他写稿的认真,做人的认真,做节目的认真,都值得我去学习。因为他曾经为了写好一篇有关南非消除种族歧视的报道,在资料室泡了三天三夜,终于让他写成了那篇文章,做好了那期节目,用他的话说他对这期节目最后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我想他的刻苦的精神不仅是他自身的优点,更是他那一代新闻人的优秀品质。

  再次是水均益代表了一个群体——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成熟。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面对政坛高官和国际友人时,他充满自信,淡定自如,侃侃而谈,当然这一方面是与他做功课的扎实密不可风,但是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人这个群体的成熟。(anxiaofeng998@126.com)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读后感(七):看完之后爱上了水均益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了水均益的这本《前沿故事》。本来只想作为消遣,但读了几页就欲罢不能,很久都没有一本畅销书能这么的吸引我了。于是出了朋友的家门就立马给自己也买了一本。

  要说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我的脑子里首先蹦出的词就是“业界良心”。

  首先是书的行文。水均益的文字风格尽管平实但却不失格调,尤其是对事件的叙述能力。大概是出于新闻记者的本能,他的叙述总是切实又充满画面感的,代入感极强。看他的书总像是在与他一起亲历各种激动人心的事件。现在很多畅销书的一大通病就是废话太多,感情泛滥做作,思想枯竭消沉,读之如同嚼蜡。但这里却有一个老新闻人对他的职业真挚的爱,没有过多的文字渲染无病呻吟,你且从他简练的语言就可感知那一次次蹲点采访的拼劲、思维火花闪现的激动、节目播出成功的欣慰……不胜枚举。

  其次是水均益其人。之前对他不甚了解,但读完这本书真的是喜欢上了这个人。现在有很多人总是会感到迷茫,也许就是因为缺乏了那样一种挑战精神。我从水均益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当你由衷的热爱上一项事业,并且大胆实践,那么生活之于我们来说就是成败都精彩。从兰州到北京,从新华社到中央电视台,他身上的那种挑战精神、不断尝试新事物从而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都让我非常羡慕。

  再有就是对新闻行业的认识。以前常听学新闻的同学说记者行业是死亡率最高的。新闻的时效性要求经常性的加班熬夜,想要快速地做出一条高水准的新闻常常要以牺牲规律的饮食作息为代价,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以前不太相信,但看到水均益和他的同事们亲临中东战场、住在飞机轰炸范围的使馆内、乘坐安全系数极低的飞机,有时甚至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他们提供人身保险,才算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用生命做新闻。要说这整本书使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可能就要数《东方时空》二十年前的那句“真诚面对观众”了,看到这句话,再反观时下的一些五花八门只重噱头而不重质量的新闻媒体,真真是一种悲哀。

  出生在九十年代,却反倒是对自己童年时期的大事件不甚了解,从香港回归的种种波折,到中美关系中的大小摩擦,通过他采访的过程我也补了不少的课。看到书的腰封上写了“他的经历,令所有记者羡慕。”恐怕不止是记者会羡慕,见证并且参与了一个央视品牌节目的成长,走过那么多的地方,听过那么多的故事,收获过那么多的感动,更不用说近距离的与基辛格、撒切尔夫人、普京、默克尔、加纳等等那么多的政要进行接触和采访了。大概也是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才能有这么精彩的成书吧。

  仅一些个人观点。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