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100字

2021-05-13 03:31: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100字

  《红雾杀人事件》是一本由[美] 帕特丽夏·康薇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01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一):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读《红雾杀人事件》文/纪汐

  受名侦探柯南电视剧的影响,我一直都很喜欢看推理小说或者推理电视剧,也确实看过不少,如《上锁的房间》,《圈套》一整个系列,《神探伽里略》《BORDER《spec》等,不可否认,好的推理剧有很好的代入感,并让你随着情节,心绪跌宕起伏,跟着紧张而紧张,激动而激动,害怕而害怕。而其中,我最为喜欢看涉及到医学的推理,可能是我自小就在我老爸的影响下,对医学研究非常感兴趣,虽然我并未成为医生,可不能阻挡我对医学的热衷。

  《红雾杀人事件》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DNA时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帕特丽夏康薇尔,以自己的人生工作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与福尔摩斯齐名的首席女法医—凯斯尔佩塔,以凯为主角,书写了“首席女法医”一系列小说。该小说系这系列的第19部,其他的我暂时还没看,不过在这本小说里,康薇尔对于自己经历的信手拈来,对于整个场景的描述,如何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埋下伏笔,如何去娴熟的承接每个细节,对于整个情节的笔力的把握,不可否认,让我这个看过那么多推理小说的人,再次拍案叫绝。当然这本书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医学这块,康薇儿在描述到科林那边通过观察那些证据所引起的思考的描写,不无彰显出康薇儿对于医学功底的自信。当然这本书还是需要放在那个时代底下去看,在书中描写的那个年份来讲,DNA其实只是刚刚开始放在医学里面使用,所以还是有各种困难,但是这反而更凸显出凯的专业和冷静。虽然医学的描写蛮专业的,但是我觉得还是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

  本书讲的是在主案乔丹一家被洛拉残忍谋杀,杰米伯格发现案件线索中有黛恩的DNA,虽然指纹又核对不上,但杰米觉得这个是证明自己的一个重要案件,在一系列布局下,把凯带到了佐州女监狱,并让她答应了杰米的安排,随着凯在女监狱收获的信息和科林的帮助下,却发现了这个众多监狱的样板—佐州女监狱,那些在此等待执行死刑的罪犯居然接二连三在执刑前,死于自己当年对他人所犯下的罪恶,而自己也因为和凯瑟琳的一直往来,卷入了一场和凯瑟琳女儿,黛恩之间的法律纠纷。这一切又似乎随着她调查的深入,好像所有的一切答案都指向了凯自己。

  但是,就如柯南每次在结尾所说那样:真相只有一个。很多时候答案往往就是细节里藏着。

  一切皆因万恶之源—金钱以此为起源,唤起灵魂深处的罪恶而导致的一系列杀人事件,是让我们如此的不胜唏嘘!!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73104504@qq.com。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二):法医是个技术活儿

  此书是首席女法医系列的最新一本,也是我看的第一本法医破案的小说。

  这之前我印象中的法医还是宋慈呢,靠药理知识,加细致观察,附带推理和人性讨论的方式破案。显然中式和西式的法医不同,尤其是时代不一样。

  福尔摩斯都拍了英美两部现代版了,破案也是要与时俱进的。首席女法医的系列这是第19本,二十来年的科技医学都在不断进步,此书中用的断案方法,主要依赖高科技的取证,也就是DNA,证据说明一切。

  每个侦探系列的小说,都会有个核心人物,这个系列自然是女法医凯,开门见山的一通内心独白,把自己的背景介绍个透彻,一句“我无可选择,必须客观,必须超然。对任何案子,无论多么可憎,多么残酷,我都不能持有个人看法,不能感情用事。我必须始终坚定沉着,保持冷静。”道出了法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贯穿全书的,她的破案风格。

  看过第一章凯的碎碎念和心理戏,保证每一个初次看此系列小说的人都不会有生疏感了,而且交待了案件主要关系人,以及点题的诗“命运”。伏笔在后面一一交待,作者考虑得很周到,笔法也很细腻。稍显罗嗦的环境描写,很有实境感,这小说很容易改编成电影。

  推理侦探小说,不剧透细节,不然读着寡味了。单说些题外的吧。

  东方的侦探故事的罪犯大多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动手的,多数是冤冤相报的正常人,看了总让人觉得可怜,犯罪动机都好理解,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尤其小人物的心理。阅后思考的是自身的问题。而西方动不动就出连环杀人案,凶手不是反人类,反社会人格,就是精神失常,头脑有问题,而且多半是童年受过创伤,极其疯狂的病态人群,看完也不会觉得凶手可怜,一些行为除了变态,无法用常人的思维来解释。关注的是社会现象,读完会更多的思考形成这些变态人格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东西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西方因为有宗教信仰,小说总会多多少少跟圣经挂钩,尤其推理破案犯罪的。基本上都扯到本能,原罪上,也相信宿命论,无法解释的说成是上帝的安排,这也是一种解脱方式吧。个体因果循环的报应设计在西方侦探小说里面不多,本书案情的串联设计算是比较新的尝试。

  再说书名,国内的书名多数带有点题的功效,而欧美小说电影名字都习惯只用名词,而且简单的够可以,有了意境的名字多半是我们翻译的功劳。君不见“魂断蓝桥”也不过是“Waterloo Bridge”,“乱世佳人”就是个飘“Gone With The Wind”。所以要说这书名红雾有啥玄虚,估计作者自己也没深思吧。看欧美小说不必太纠结书名,专注于内容就好。

  最后想说的是要看懂欧美小说,第一本要读透的绝对是《圣经》,不然体会不了深意,阅读时的会心一笑很少很多。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三):拨开红色迷雾

  美国女作家帕特里夏•康薇尔从25年前开始,便以几乎每年一本的速度推出“首席女法医”系列的推理悬疑作品。《红雾杀人事件》出版于2011年,是此系列的第19部。作为一名新进推理迷,我当然不愿错过一个了解推理大咖的机会,尤其还是一位女性作家。

  《红雾杀人事件》讲述的是一个和佐州女监犯人凯瑟琳•劳勒有关的案件,然而事情并不简单,“我”(凯•斯卡佩塔)的助手杰克•菲尔丁曾和她有过非同寻常的关系,并因此被杀。凯瑟琳和杰克的女儿黛恩•金凯德便是凶手,而“我”也因此被黛恩•金凯德追杀,几乎丧命。当“我”试图揭开这红色的层层迷雾时,更大的危险和阴谋似乎正在袭来……

  帕特里夏•康薇尔的写作手法娴熟,擅长用对话和意识流推动情节发展。《红雾杀人事件》整部作品其实95%都是对话,剩余部分有“我”的心理活动,意识所想,还有部分环境描写。这种写法犹如绘画中的素描或者影视中的记录片,给读者的感觉是事无巨细、写实、逼真,但节奏感较弱,画面感也不太强烈,与通常所见的以血腥或猎奇来彰显自身特点的推理悬疑作品套路大相径庭。

  由于作者曾经做过刑事新闻记者、州法医办公室检验记录员与电脑分析员、里士满市义务警察,曾接受FBI特训,还参与创办弗吉尼亚法医科学与医学研究所、国家法医学院等机构,可谓在专业知识背景方面经验丰富,素材独特。因此在探案推理过程中,注重分析和辨别、运用法证手段表现案件破解关键,成为了“首席女法医”系列的最大特点,这一点在《红雾杀人事件》中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关于“DNA”检验的运用。正是这些精确合理的科学实验分析、缜密的逻辑推理和现代化的刑侦手段,令女法医一步一步寻找真相的过程更加引人入胜。

  而《红雾杀人事件》给我的另一点感触便是,在作者的笔下,女法医与同事似乎关系紧张,与家人也并不算太亲密,与周围人物之间又总被案情围绕,她自己也存在很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或许“首席女法医”系列就是要把关注点放在案件上,而并不追求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曲折发展?由于没有看过之前的作品,并不知晓关于凯•斯卡佩塔的性格设定和人物弧光作者是怎样安排的,不敢妄言。但通过《红雾杀人事件》这一部作品,凯•斯卡佩塔这位极具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女法医工作狂形象算是让我记忆深刻了。

  案件的结尾,谋杀的血腥迷雾被女法医成功破解,也解除了对自己生命的威胁。然而,关于性侵儿童、监狱中的腐败、高智商犯罪、反社会心理、暴力倾向以及书中抽丝剥茧的种种细节还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徘徊。

  “我们用了一生的时间才搞明白,我们不是下地狱,而是在以及给我们打好的基础上造地狱。”回想开篇时从凯瑟琳•劳勒口中说出的话,其实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更加令人唏嘘不已。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四):雁过留痕

  在港剧《鉴证实录》中,当谈到法医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尸体这个工作时,剧中的法医这样说:“其实一个人最要紧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很清楚我的工作是验出每一位死者真正的死因,不能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我每次工作都会非常的专心。当我专心工作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空去害怕,也没有时间害怕。我唯一害怕的,只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这段话清楚得表明了法医的职责所在,在《鉴证实录》中塑造了聂宝言一个独立、负责的女法医形象,改变了人们对法医的恐惧刻板印象。美国作家康薇尔也成功塑造了一个首席女法医凯·斯卡佩塔。

  至今为止,康薇尔创作了“首席女法医”系列作品22部,她之所以能深度创作“女法医”系列,源于自己的参与刑事犯罪调查的亲身经历,她做过刑事新闻记者、州法医办公室检验记录员与电脑分析员、义务警察,还参与创办弗吉尼亚法医科学与医学研究所、国家法医学院等机构,可以说这些与法医工作息息相关的经历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红雾杀人事件》是康薇尔“首席女法医”系列的第19部作品,有别于阿加莎、柯南道尔悬疑推理小说中分析周围事物、人物对话的推理破案,其作品更注重从法医查看物证的角度进行推理,如检测尸体的温度、胃内事物消化情况、身体刀伤轻重和走向、指甲中的纤维物质等等,为刑侦破案提供最科学的依据。

  《红雾杀人事件》中女法医斯卡佩塔被迫参与调查多年前一家四口被惨杀的案子,而自己也陷入危险境地中,随着相关人物的一个接一个的中毒死亡,使案情越发显得扑朔迷离,周边每个人也将防毒意识提高到最高级别,人人自危。最后,通过分析各种物证和DNA的疑点,锁定了真正的凶手。就《红雾杀人事件》本身的案情而言,是比较引人入胜的,特别是监狱中的死刑犯,最后都是意外地死于自己谋杀别人的手段,让人有种现世报应的感觉。书中对于一家四口惨死的描述,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反衬了凶手的残忍和冷酷。但整体读下去,小说入戏相对较慢,可能也是为了承接整个系列,前100多页的叙述稍有啰嗦,读到最后的结局时反而让读者感觉收得有些快了。

  雁过留痕,真相只有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法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薇尔的“首席女法医”系列也更贴近现实案情,生活中的案子有多少是靠本格推理呢?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五):现世因果报应

  《红雾杀人事件》这本书的悬疑推理小说非常棒,故事非常棒,框架非常强悍。“雇凶溺死丈夫的女犯,窒息于监狱的抽水马桶;用金枪鱼三明治毒死别人的女犯,行刑前被三明治噎死;勒死自己孩子的女犯,以奇怪的姿势捆绑着死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因果循环,而且是现世还,并且还得如此的快。在佐州女监,死刑犯均在行刑前,意外死于自己当年对他人所犯下的罪恶。我真的该这本书的这条顽强的故事线喝彩了,当预置的强果铁定下来了,在写的时候,应该对于情节的把握非常困难,因为你需要穿越长长的过程走到已经框定好的结局,这中间的悬疑推理设置就更加难了,你不能直线的走过去,你需要弯弯曲曲的, 这样才吸引人。

  似乎很多人的人生都照进了另一个人的人生,他们一样的成长。凯瑟琳在小的时候被比她大很多的男人诱骗失身,做了别人的摧残对象。长大了的她,遇到了十二岁的杰克,然后她以自己的经历继续伤害了杰克,还生下了杰克的女儿黛恩。而黛恩在杀人,她要杀的人,又是这样的复杂,那个人包括《红雾杀人事件》的主人公“我”,但是失手了。所以给了”我“机会,走进佐州女监,把她知道的,来自杰克的许多疑团,和来自黛恩的犯罪事实,把这一节都汇合到凯瑟琳身上。杰克已经死了,当年的故事需要在这里揭开,而凯瑟琳就是最重要的突破点。

  这个”我“,似乎与杰克,与黛恩,与凯瑟琳有着神秘的联系。这本悬疑故事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对白别后的故事,这人故事真的太吸引人了。”我用了一生的时间才搞明白,我们不是下地狱,而是在已 经给我们打好的基础上造地狱“。这本书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自己在造地狱。只是最后又以因果报应的方式,用自己伤害他人的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使命。

  故事是极其残忍的。我只是读起来很吃力,因为情节很复杂,对白又多,故事的设置有些模糊,读的时候人物关系常常有点理不清,外国人名又映象不深而且不好记忆,所以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真的有点小吃力。其实我读很多外国作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个人的问题,如果逻辑性不够强烈,如果情绪不够热烈,我总是会入戏慢,甚至把人物关系对错号。对于外国翻译作品,找到中文语境的感觉是缓慢的,没有本土原著作品那样直接。这里的文学描写又相当较少,地名转换、环境情境烘托、人物串接都是译者第二次创作中要交待的诸多事情中的重中之中。

  相对于这本书的故事框架,译者讲述时的架构还是不够完美的。原著肯定更精采。因为语气的问题,情绪的问题,原著作者才最最清晰。不过这本书还是相当值得读,但肯定要慢读了。只有慢读,你才会慢慢走进每个人物悲剧的内心,从他们无所谓的破坏的表面,看到他们真实的情感。

  种下的恶,最后都报在了自己身上,用了同样的方式。这种震憾,真有点很难hold得住了。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六):真相永远藏在细节当中

  这是帕特丽夏 ·康薇尔“首席女法医”系列书籍的第十九本,《红雾杀人事件》,也是我读康薇尔的第一本书。

  对她并不太熟悉的我,特地找度娘咨询了不少资料,“早期做过刑事新闻记者、州法医办公室检验记录员与电脑分析员、里士满市义务警察,曾接受FBI特训……曲折而独特的经历,使她成功塑造出一个与福尔摩斯齐名的首席女法医——凯·斯卡佩塔。开创了一个让尸体开口说话的时代”

  在其他读者的口中,她的书也是极好的,可谓是赞誉满满。

  但是,我并不喜欢这一风格,于我来说,我更喜欢那种,小说以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诡计,通过逻辑推理展开情节,并且,读者与故事中的侦探永远站在一个平面,拥有相同数量线索,可以在阅读中体验一把当侦探的快感。

  但是,我不喜欢,并不代表它不是一部好的作品。

  这是一部非常需要耐心,细细读来的推理作品,太快了,你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

  整本书352页,在读到将近100页时,整个故事才浅浅的开了个篇儿。

  故事一开始,便是大片大片的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

  “佐治亚沿海这一带看上去暮气沉沉,西班牙松萝覆盖着黑压压的森林;蜿蜒的小溪流过明亮的草地,勾勒出—块块淤泥滩涂的轮廓。雪白的鹭鸶 和蓝色的大苍鹭拖着双腿低飞,掠过带有咸味儿的水面。车往前开着两侧的森林再次靠近这条柏油斑驳的窄路。弯弯曲曲的藤蔓缠绕着灌木丛,用鳞片般密密匝匝的黑色枝叶覆盖了整片森林,沼泽地上,虬枝粗壮的巨柏林立,像史前怪物在跋涉前行。”

  画面感极强的文字,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将当时的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要知道,细节,是推理作品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然,也许,也是最接近真相的一部分。

  开头的大段内心独白似的文字,介绍了凯的身份,此行的目的以及来此的原因,如同这只巨茧里的一根丝,被人轻轻挑出,再一点点慢慢的往外拉,记住,是慢慢的,如果你的耐心不够,可能会觉得无聊和繁琐。

  凯被设计来到佐治亚州女子监狱,探视凯瑟琳,而后又不得不联系杰米伯格,继而牵扯出十年前的一桩灭门惨案,再到佐治亚州女子监狱几桩凶杀案,死刑犯均在行行前夕,意外,死于自己当年对他人所犯下的罪恶,凯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掐着脖子威胁着操控着,卷入这场飓风。

  正如凯所说:“如果说我在生活中只学到一件事,那就是一件事可以而且一定会扯出另一件事”。

  随着剧情一步步展开,碎片化的线索一点点拼凑出一个几乎零概率的真相,写实的描写几乎再现了一个法医的工作状态,严肃,专业,甚至冰冷,尸体是受害人留在世上最后的证据,直指真相。

  书中的剧情几乎都是在对话当中慢慢展开的,为了理清故事中各人物的关系,耗费了不少脑细胞,但是,这和在对白中整理线索来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故事的结局,出现的有点突兀,凶手是凯瑟琳的同卵双生子姐妹。一个中毒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一个在揭露真相时当场死亡。

  352页,对于长篇推理作品而言,正常,但是,着实费脑。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七):真相之外

  《红雾杀人事件》是美国女作家帕特丽夏•康微尔所著的“首席女法医“系列的第19部作品,依旧延续一贯的风格,以”法医+科技+悬疑+推理+情感“的侦探小说模式来讲述女法医凯•斯卡佩塔的破案故事。

  故事一开头女法医被引去监狱见女囚犯凯瑟琳,然而她随即被凯瑟琳偷偷给的一张字条引到了前检察官杰米的身边,后者要重新调查十年前一个屠杀全家的案件。随着案情逐渐重新展开,凯瑟琳和其同样有犯罪记录的女儿戴恩相继死在监狱中,而调查案件的杰米也不幸遇难,女法医凯的生命似乎又一次受到了威胁。这一切都是谁在操纵?真正的杀人凶手隐匿在什么地方?

  随着真相的一点一点推开,故事的结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女法医也再一次从案件中探寻到了生死的意义。

  整个叙述的过程中,帕特丽夏•康微尔一如既往地喜欢用环境描写来衬托女主角的活动,并且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展示她内心情感的走向。刚下车走进佐州女监的时候,作者写道:夏天的太阳像是一只热烘烘的大手,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身上,西南方有云在堆积,开了锅一样越积越厚。这种环境的描述,除了在交代天气给人的不适感,也暗示着接下来的旅程的压抑与不安。随后是大量的关于女法医的心理描写,似乎是在为后续的故事做大量的铺垫,但是却又感觉这些环境的描写跟心理描写与破案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故事的整体的节奏就在这些与案件似乎无关的描写里被放缓了,这也为帕特丽夏•康微尔带来了一些批评,有人说她的故事太拖沓,节奏太慢,耗尽读者的耐心。而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不相干的描写”正是帕特丽夏•康微尔的作品的魅力所在,讲故事之前首先渲染环境,会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的氛围中,也更能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而关于对女法医内心的活动的描写,使得她整个形象更加的丰满鲜活,她不仅仅是一个专门跟尸体打交道的法医,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女人,也会有自己的困惑,也会有否定的时刻,也会有对爱情产生怀疑的可能。正是因为她在破案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接近真相,同时也更看清自己,所以她的形象也才更加地深入人心。

  《红雾杀人事件》最大的命题是,一件事可以而且一定会扯出另一件事,甚至是一系列的事情。凯瑟琳性骚扰杰克而生下了双胞胎姐妹,随后有了一系列的谋杀案件的发生,而杰米和其他很多人的死也与之相关。女法医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抽丝剥茧地找到了真正的凶手,给了死者们一个交代。

  之前读过“首席女法医”系列的第17部《不存在的凶器》,从两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帕特丽夏•康微尔作品中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来。她精心设置凶杀、盗窃、抢劫等一系列的流行推理小说的看点,让故事在破案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丰满起来,同时也让主旨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逐渐凸显出来。

  我们为什么要追寻真相?是因为现实世界里也有太多的需要解开的谜团,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去追寻真相和理性。而故事中的角色们选择的人生,也许就是我们的镜子,有人选择阴暗,有人反对阴暗,有人维护正常的秩序,有人不遗余力地破坏正常的秩序,在这样的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人性。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八):No Cell No Castle Just DNA

  并不是所有的推理小说都需要一间密室或者一座一定下着暴风雪的城堡,然后一位大侦探误入其中,开始了一场绚烂的解谜故事。推理小说也分为很多的流派,在日本有大家熟知的本格派、社会派之分,而西方也有硬汉推理、医学推理等等,本系列《首席女法医》丛书,应该属于后者。1990年至今, “首席女法医”系列作品共计19部,摘得金匕首奖、爱伦·坡奖、英国银河图书奖等近10种文学奖项。作为系列丛书的女主角凯•斯卡佩塔,从第一部到现在,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的蜕变成长,所以像我这种只读过本作的人来说,也许对于本系列来说,只能算作管中窥豹了。

  对于本书的书名,我是有一些疑义的,首先是红雾指的是什么,我这里有两处猜测,首先红雾(red mist)其简单的解释可能就是指红色的迷雾,表现本书中一直围绕在主角身边的谜团。而红雾这个名词漫画和电影也有用过,主要指的都是从受过药物迷惑或者伤害的故事,也许本书中的红雾也有所暗指。但是另一处我不能苟同的是杀人事件这种非常日式本格推理小说的译法。首先本文完全不是一篇本格推理小说,另外杀人事件这种称呼太过日式,跟原系列的其他作品翻译大相径庭,非常可能误导读者。

  回到本文的故事,主角凯•斯卡佩塔卷入了一场凶险的系列杀人案件,自己下属的女儿黛恩•金凯德具有反社会人格,杀死了包括自己老爸在内的一系列人之后企图杀死主角,最终被捕,但在主角与黛恩•金凯德的母亲凯瑟琳接触的过程中,突然间又跟她的朋友杰米办理的洛拉•达格特杀害乔丹一家人的案件产生了关系,原因是杰米在乔丹家里发现了黛恩•金凯德的DNA,却未发现戴恩的指纹,所以猜测乔丹一家人可能也是戴恩•金凯德杀害的。另凯瑟琳所在的监狱近几年来一直出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杀人事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连杰米也意外被杀,主角陷入了非常凶险的处境当中,但故事的最后突然峰回路转,出现了罗伯塔•普赖这样一个一直未提到的人物,她是一位药剂师,黛恩•金凯德的同卵双胞胎,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两位反社会的姐妹所策划的,但这种故事设定,我是觉得有些突兀的,故事中如果出现双胞胎这种事最好在一开始就有所涉及或者暗指,在最后出现这种解释并不符合推理小说的宗旨,毕竟反人类同卵双胞胎这种设定实在太少了,也许只是比出现了外星人杀人更符合实际一点而已吧。

  本文中设计的案件包括了反社会人格,性侵幼儿等,故事中也穿插着美国各类机关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倒是将美国现实社会的很多阴暗面讽刺了个边。另外我喜欢很多欧美推理小说的一点,就是他们笔下的主角一定不是那种典型的中式男女主角,永远有着怪癖缺点,本文的凯也是暴躁对待下属严苛,也略微有些神经质。可以说在塑造这种联邦首席女法医形象上,更有一些个性突出在里面。

  作为二十一世纪背景的推理小说,显然不能再用纯推理这种方式了,当然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变得必不可少,所以本文到处充斥着法医鉴定以及DNA的概念,这也许会让很多读惯本格推理的人有些奇怪,但其实本文这种法医推理才更符合现实情况,毕竟建一所房子杀一个人的故事,也只能是故事。所以本文不适合那些想读本格推理的人,但想读一本故事峰回路转的情节小说,本文倒是可以已阅,当然我想如果看过整个系列的读者,可能对本书会有其他的认识。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九):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个人的选择?——《红雾杀人事件》

  《红雾杀人事件》是帕特丽夏•康薇尔首席女法医系列的第19本。

  帕特丽夏•康薇尔1984年在弗吉尼亚州的法医部门工作,之前也有过当记者的工作经历,所以她的作品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带有浓厚的纪实风格。

  整本书语言平实,以纪实叙述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探寻真相的故事。

  看书的封面,黑底中间微弱灯光下的暗红色墙面,气氛诡异得很,配上《红雾杀人事件》这样的书名,让人还有点心里发麻。一般类似的故事都会以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作为开头,造成恐怖气氛的同事吊起读者的胃口。可是这本书却没有,开头就是凯•斯卡佩塔医生一边抱怨一边开着一辆连吼带叫还骂着烟的破车前往佐治亚州女子监狱,去跟一个叫做凯瑟琳•劳勒的女囚见面,以为会由此引出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可是没有,没有大的案件也没有什么伏笔,看了十几页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人不免有些疑惑。

  凯•斯卡佩塔医生跟凯瑟琳•劳勒见了面,收到凯瑟琳•劳勒的小纸条,指引她去见杰米•伯格。聪明的凯•斯卡佩塔医生仔细回想,发现原来从她到佐治亚州来开始就陷入了一个圈套,而自己却无法主动离开,还必须走入这个圈套,这个时候,故事才好像开始有点意思了。

  原以为杰米•伯格会是个主要人物,也许一切都在她的控制之中,以为凯•斯卡佩塔医生在她的设计下,也会不得已为了她的野心提供帮助,以为这会是个夹杂着权利和欲望的故事,谁知情节急转而下,在监狱女囚接二连三的死亡之下,死亡之神降临到了杰米•伯格的头上。也许正如凯•斯卡佩塔医生所想,如果她不带有那么多的个人偏见的情绪,不是因为怨恨杰米•伯格对自己疼爱的外甥女造成的伤害,她的敏感仔细也许会阻止这个死亡事件的发生。可是人生就没有那么多如果,所以该来的还是来了。

  有案件发生必然就会有一系列的调查,可是之前种种案件全都以女囚自杀的结论不了了之,乔丹一家四口的血腥暴力屠杀事件也准备以洛拉的死刑来画上句号,可是大家突然发现一切没有那么简单,杰米•伯格差点使凯•斯卡佩塔医生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为了追求真相,为了使死亡人数不再增加,凯•斯卡佩塔医生和她的战友们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再完美的杀人事件也会留下痕迹,带走什么的同时也必将留下什么。所以即使是罗伯塔和黛恩看似如此完美的高智商犯罪,也难逃最终的审判。

  任何事情终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时间的不同,一切都会不同。真相浮现,可是不免让人唏嘘。凯瑟琳•劳勒和杰克•菲尔丁在那个为问题少年所建的牧场上第一次见面,这一次的联系启动了一连串的事件,就像蝴蝶效应,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包括他们自己。这是命运,还是自我的选择?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红雾杀人事件》读后感(十):现在,我们不止用推理,还用技术破案

  记得小时候看杂志,里面有个故事,讲一个人,听说上映了一部新的推理影片,拍得非常巧妙,最终都没有找出真正的凶手,只在片尾曲闪回时,才让观众恍然大悟,叹一声,噢,原来这才是凶手。

  那人兴高采烈地去看。开场前,遭服务生含蓄暗示小费,无视,结果直接被服务生剧透,告诉他谁是凶手。

  一部推理影片,无论拍得如何艺术、故事讲的如何好,一旦被剧透,再看恐怕就索然无味了。因为,我们要的,是那个解谜的过程。

  首席女法医系列小说,就是那种有着精致解谜过程的小说。

  这种精致程度甚至到了,即使在看之前有人告诉你凶手是谁,也不影响观赏效果的程度。

  1990年,首席女法医系列第一部出版,之后几乎每一年,作者帕特里夏•康薇尔都会给读者奉上一部全新的系列小说。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女主角凯•斯卡佩塔是用法医的专业知识破案。

  也就是,除去推理,还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谜。

  《红雾凶人事件》是首席女法医系列的第19部。故事一如既往线索复杂,内容丰富。简单说,就是首席女法医凯的朋友杰米•伯格,曾经的地区检察官,转行作刑诉律师,发现十年前一起入室凶杀案有疑点,想请凯来帮忙翻案。

  凯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她的助手,剑桥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杰克自杀。她跟助手的关系有点复杂,深受打击。

  杰克的人生曲折,近乎混乱,年少时,确切地说,是十二岁的时候,他被女老师凯瑟琳诱奸。凯瑟琳还因此生下她与杰克的女儿,黛恩。这个女儿从出生就被送去领养,受到了良好教育,聪明又充满危险。

  在不久之前,黛恩攻击凯,几乎将她杀死。

  故事开篇,首席女法医因为朋友杰米的“安排”,到监狱见戴恩的母亲,凯瑟琳,谈有关黛恩的事情。

  当凯知道这一切都缘自杰米的安排时,非常不高兴。但当她听了杰米的解释后,又对这件十年前的凶杀案产生了兴趣——原来,因为DNA技术,杰米发现,十年前的案子,跟曾经袭击凯的戴恩有关。

  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年代,侦探们破案,除了利用头脑外,没有别的办法。而首席女法医系列,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破案。比如说这部书里,关于DNA技术的运用。

  据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明DNA检验技术后,许多陈年悬案迎刃而“破”。《红雾凶人事件》中,如果不是因为戴恩袭击凯,入狱后DNA被录入,就不可能将她跟十年前的凶案联系在一起,继而抽丝剥茧,找出真凶。

  不仅如此,本书还涉及了双胞胎DNA鉴定,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推理小说发展百余年,最开始,人们关心“ta是怎么杀的ta”,这样的小说写多了,越来越进入技术流派,杀人手法日益精进,却不免“为杀而杀”。于是,推理小说又向“ta为什么要杀ta”演进,更多挖掘犯罪“背后的故事”。

  《红雾凶人事件》在这两方面做的都很好,既深入探究凶人动机,又详细描写杀人经过,笔法细腻,线索错综复杂,主线却很清晰,像在看美剧。

  如果是第一次看这类书,大概会觉得,作者的笔法有点啰嗦,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事件叙述,都不能直切主题。其实这也是美国流行小说的典型写法,作者不止是在给读者讲一个故事,而是在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实可触摸的——作者不在乎是不是有广告费,也会不厌其烦地描写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详写各类建筑、餐厅、酒店,直接写出凯美瑞轿车、抗茵聚丙烯案板、尊尼获加蓝牌等等名字,还有凉拌海带、切块的洋葱和土豆,让读者一看到书中描写,就能联想到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生活。

  妥妥的,一书一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