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锦集

2021-05-14 01:5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锦集

  《人、经济与国家》是一本由[美] 穆雷·N. 罗斯巴德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页数:9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一):问下区别

  我看到好像有两个副标题,

  1.with power and market

  2. A Treatise on Economic Principles

  请问这两本 人,经济与国家 是一样的吗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二):奥地利学派的入门必读

  即便不是经济学专业人士,也同样可以读懂这本语言易懂、深入浅出的奥地利学派扛鼎之作。没有什么晦涩的文字和高深的数学模型,书中的大多数描述都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财货”)形象地解释经济学中的现象,比如我们的工作时间、黄油、看电影,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看懂。建议这本书和《人的行为》搭配来看,先粗读一遍《人的行为》,然后会在这本书中很多章节中找到《人的行为》不解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去细细品读连罗斯巴德本人都顶礼膜拜的米塞斯的巨作。只是不明白,这么好的书,为什么只有31人评价呢?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三):翻译的有点差,是汉语吧,自己还要翻译一遍汉语,才能理解。

  长句,断成短句;调整语序什么。

  看着看着真怀疑是不是机器翻译的,

  看来下次买书还是得看出版社

  出版社背后的那群人,或者和他们合作的人决定了出书的质量。

  另外看书的时候不要死对应图表,因为有些图表有误,正常阅读还是能看出来的,某些页一句话中少了一个字,读起来很怪。

  虽然书有错误情有可原,不过没看3-5页就有一点小错误的阅读体验,我也是醉了。

  现在买书不都求个内容+体验+品牌,原语内容本身很好,名字就是一大品牌,可不得不说体验。。。

  总之,不建议购买,看看还行,以后期待更好的翻译版本。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四):人的行动及其意外的后果

  2020—7! 奥地利学派不同于自亚当斯密—马歇尔以来的主流经济学派所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而是以人之为人的本质(人类是会行动的)出发,提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这一公理,并逻辑推导出边际效用、时间偏好等推论: 1.我们总是用稀缺的手段与资源去优先满足尚未实现的诸多欲望中最迫切的那个;要被迫放弃时,我们总是最先 舍弃欲望价值排序中最不重要的那个; 2.行动中,我们总是试图心里收入最大化; 3.效用—欲望的满足,人际之间不可比; 4.同样的欲望,我们总是希望更早得到满足,即我们都有时间偏好,喜欢现在就要,而避免延迟满足; 由此奥派构建了自己逻辑自洽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其实不仅仅关注经济现象,是关于人的行为及其意外后果的研究,他的基础就是人的选择(取舍,交换),所以说,经济学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行为学(交换学)。 我们总是在信息不对称及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被迫得做出及时的选择,得取--舍,做出了选择,也就是发生了“交换”(为了得到而付出代价:买!要放弃就得获得了补偿:卖!),于是“经济”行为产生了,协作秩序生成了,社会合作网络形成了,人类文明开始演进! 由于人与人之间禀赋,能力的差异,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测估计有对有错,有人获利,有人受损,于是有了交换取舍中所支付的代价的差异与涨落,我们称为“价格波动”。 书中也回应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马歇尔剪刀,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早期经济学被称为政治经济学,确实是“政治”的经济学,马克思所批判的正是那政治的部分,这不是经济学的错。青年马克思只是19世纪的不满现实的政治批判家,有情怀的理想主义者! 现实总是在或明或暗的印证理论,有时是反讽,有时是魔幻! 最近我们经历非冠时期尤其如此:政府规定,不准涨价,于是价格没有涨,只是……!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五):有人愿意一起分析下吗

  我按照《人、经济、与国家》中的观点来说,从人的行动是有目的开始推论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推论过程中存在一个前提是就是那个人(鲁滨逊)他有自然资源+自己劳动去实现自己第一个,第二个。。。。目的。这也就是第一章,人的行动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是直接交换,罗斯巴德假设杰克迅住在岛的另一端,然后两个人开始直接以物易物的交易,且双方不使用暴力,自由交易。不使用暴力的原因是双方都要考虑使用暴力带来的机会成本。但是如果我假设这个岛上一开始只有鲁滨逊一个人,他通过自己的积累以及劳动使得这个岛上能带来经济收益的地方全部成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岛上只有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再往后有个人被海浪冲到了这个岛上,就叫星期五好了,他到了这个岛上一无所有,当然他和鲁滨逊按照自由主义原则互不侵犯,星期五也需要活下去,鲁滨逊给他够一年用的食物,条件是他给鲁滨逊干一年,星期五会接受这个条件(活下去优先),那么也就是鲁滨逊用散在的财货支出已取得对未来产出的财货的拥有权,一年过后,鲁滨逊得到了经过一年产出的财货,而星期五还是一无所有。

  再往下,比如说那个岛附近还有另一个岛,同样存在两个人像是鲁滨逊和星期五的情况,一个叫杰克逊另一个叫星期六好了。在鲁滨逊那个岛鲁滨逊让星期五和自己都去生产a和b;另一边杰克逊和星期六也是如此,但是两个岛上生产a,b的比较优势是不同的,那么两个岛上的分别专门生产a,b。然后鲁滨逊和杰克逊按照价值排序表交换各自所有的,达到都有一定量的a与b,并且这次不在继续交换下去。的确对于交换的两人效益都增加了,但是剩下的两人还是老样子。

  再往下这样子的岛有多个,各自生产不同的商品,到间接交换要产生中间商品(货币),交换的持续的效益提升,剩下的一半人老样子。

  后面在有各个岛会对不同的劳动力开出不同的工资,应该会有人胜出。再往后分析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六):《人,经济与国家》,与主流经济学反向而行

  黄花非鱼

  穆雷·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美] 穆雷•N. 罗斯巴德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是一部奥地利学派的经典之作,虽然该书面世已50多年,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现在出版这样一本系统阐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的巨著,也许正当其时。

  当年,这本书激发了奥地利学派的现代复兴。近些年,国内也有不少奥地利学派的著作出版,但纯粹经济学著作特别是系统阐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著作,不多。奥地利学派特点鲜明:在所有经济学流派中,奥地利学派为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提供了最坚实的经济分析基础,与主流经济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前在欧美和中国大学里被教授的主流经济学,微观部分充斥着“完全竞争”(企业产量无论如何增加都不会影响价格)等虚假假设的实证主义和数理经济学占据,宏观则完全是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如果经济形势不好,政府就需要印钱(货币政策)或直接花钱(财政政策);经济形势太好就采取相反的政策(可惜更多执行的政策往往是前者)。可以说,不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以及世界各国目前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就是执行这些政策的苦果。然而,主流经济学对此所能够给出的解决方案居然只是继续加大这些政策的力度与规模。正是凯恩斯经济学的这种崩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奥地利学派。

  当然,奥地利学派的正确洞见及其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并不仅限于解释经济危机。《人,经济与国家》建基于奥地利学派和更广泛的因果—现实传统,加上罗斯巴德自己的原创贡献,形成了对主流经济学谬误的全面批判。罗斯巴德追随奥地利学派大师米塞斯,基于人行动(人通过选择手段实现欲求的目的)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步步的逻辑推导出经济理论的整个体系。与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自利人”假设不同,罗斯巴德所使用的行动公理,完全基于真实的人。虽然罗斯巴德大学学的是数学,但他完全没有像主流经济学那样基于数学或建模来构建经济学—这正体现了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人,经济与国家》的结构正如名字所示,罗斯巴德首先从人行动的公理开始逻辑演绎,阐述一人世界中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推导出边际递减规律、需求定律等适用于所有人的所有行动的规律(鲁滨逊经济学)。然后将人际关系引入分析,阐述价格的形成、生产的结构以及利率的确定等,形成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系统全面阐释。最后,罗斯巴德分析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各种(政府)干预,对各种干预的形式和影响进行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罗斯巴德在整部书的所有分析中没有基于任何伦理立场,他得出的结论是:“自愿交易隐藏着秩序、和谐和效率,强制和干预隐藏着无序,冲突和极度无效率。”这纯粹是经济学分析,“是经济学从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发逻辑演绎出来的伟大真理”。两者之间的选择,需要公众基于自己的伦理立场作出判断。罗斯巴德认识到,经济和伦理问题有着相同的、根本的根源:稀缺性。没有它,两个学科根本不会有任何意义。罗斯巴德的政治哲学后来系统地呈现于《自由的伦理》(1982年)中,但那是后话了。

  在目前主流经济学分崩离析,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的时刻,《人,经济与国家》一书正好提供了一把理解经济运行规律、识破各种经济学谬误的钥匙,无论是专业经济学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阅读它增进自己的经济学见识。虽然是本大部头,但是这本书既不枯燥也不艰深,罗斯巴德的说理清晰,逻辑严谨,对于寻求正确知识的读者,阅读每一段都会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

  虽然如此,经济学毕竟不是休闲读物,即使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初学者不必急于求成,对于不懂的部分可以反复阅读,理解透彻后再继续,以理解作者的推理逻辑,这样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努力。但是,正如米塞斯所说:“对于智慧,别无捷径可寻。”

  《人、经济与国家》读后感(七):思想是不朽而坚不可摧的

  

这部大部头和它的价钱,该是吓退了很多人。

如果按书中的说法,那么作为一个“个体行动人”,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实现什么目的?

对于我来说,我想能带来最大的改变,该是观念的改变。阅读这本书,字里行间自由和理性,犹如醍醐灌顶。

所以,我下面开始要对这本书和他的作者,极尽夸赞之能力——我要放大招了。

电影《 for Vendetta》中,主角V身中无数枪却还没死,缓步逼近 Creedy。而 Creedy的手枪里已经没有了子弹于是绝望地大喊," Why won't you die?!"V淡然地说,"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a. Mr. Creedy.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思想是不朽而坚不可摧的。

话说当年,玄奘大师为弘扬大乘佛法西天取经,历经磨难。

在盛唐时代,他是得道的高僧,佛学修养堪称举世无双。他的唯识宗玄理精妙,充满着逻辑思辩和概念辨析。他是第一流的高知,精通梵文,甚至已精通当时一切宗派的经典与教义——他本可坐享名誉,每到一处都可令人肃然起敬,但他仍一心只为他心中的真理。

本书的作者罗斯巴德一如玄奘大师,为思想为真理而甘之如饴。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生都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弗里德曼晩年曾感慨的那样,“市场经济贏得了现实,却输掉了言论”一一让人不禁唏嘘,敢问路在何方?

当门格尔创建的奥派传统几乎被由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凯恩斯主义的大杂烩构成的令人窒息的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压倒甚至埋葬,在米塞斯的《人的行动》几乎以己之力延续薪火,使得这一传统免于走向终结之后,罗斯巴德写作《人,经济与国家》,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要使奥派成为新的主流或者复兴的思想流派吗?

不,罗斯巴德要做的,是在迷失方向的背景下,用行动学方法重建正统经济学。是要在历经沉默之后,向世人大声宣布——

如果你能够仰望星空,如果你承认自然法与上帝的伟力,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在风俗道德和法律法规之外,还有人性、人权高高在上。

不管前方有多大的艰辛困苦,罗斯巴德始终用他的勇气与正直,借以犀利的分析,渊博的知识,毁灭性的演绎,一直坚守着自由之道。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英雄和他如何用思想战斗的故事。

相比这些或过分或不足的赞美,我想有种赞美一定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阅读这本书,它就摆在你的面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