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1000字

2021-05-16 02:59: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1000字

  《蛋生人与人生蛋》是一本由朱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5.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一):听麻麻的话,别让她受伤

  我以为对麻麻最初的伤害,来自于青春期的反叛。如果你也这么想,欢迎加入被打脸阵营。朱洗教授小科普:对麻麻的伤害,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当粑粑的小精子与麻麻的小卵子在麻麻的输卵管处相遇,小精子求爱成功后就钻入了小卵子,小卵子就在外面建造一层膜,防止其他的小精子再进去。(友情提示:一旦另一支小精子也钻进去,就game over了。)这样的状态就是形成我们生命的早期状态——受精卵。它顺着输卵管向子宫——咱们发育的长期监狱飘走,飘个10天左右,就看到了子宫的大门。如果你以为咱礼貌的喊芝麻开门,那你就错了。飘了那么多天,早已饥肠辘辘,于是直接残暴的撕咬子宫壁,并吞蚀前进中的细胞,直到进入子宫内。可是还没完,为了做一个安静的美少年,舒舒服服地长期当一个寄生虫,受精卵外层细胞向外形成好多带吸管的刀,不管不顾地穿破子宫黏膜、筋肉和血管,直到伸到麻麻的血窦中吸取相应的养料。我们就这样,在麻麻的肚子里长大。直到麻麻再也承受不了我们的需求,于是要忍受剧痛把我们送到体外。可咱们出去以后,她还要再忍受一次剧痛,把胎盘,脐带等附属物逐出体外,如果没有,这些垃圾就在麻麻体内腐烂,使麻麻中毒,产生各种产后病症,十分危险。而麻麻的子宫经过此折腾以后,全是伤痕,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添补完全,这也就是我国习俗坐月子。总之,我们从生命开始就是个吸血鬼,不停给妈妈的身体带来伤害。

  即便如此,麻麻的天性还是保护孩子,有的麻麻因为怀孕,身体反映剧烈,但当自己的生命都面临危境的时候,还在保护腹中未来的孩子。甚至有的麻麻子宫生疣,也无意识的保护起来。

  这本书是生物学家朱洗一套科普丛书的第一本,综述了人体的来历与发育阶段,虽说有涉及严密的科学细节已被作者略去不讲,但对于诸多如内胚叶等专业名词,普通读者读来难免一头雾水。笔者觉得仍应该多加详解,或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外延阅读为好。作者的文笔生动,可以看出他对女性为人类繁衍所做出的贡献有一种科学的尊重与敬意。听麻麻的话,别让她受伤。不是要忽视自己的独力性,被母爱绑架,而是生而为人,应时时感念麻麻们的辛苦和付出。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二):科学精神不死

  关于人类生育之谜,大多数人虽不求甚解,却也无法漠不关心。依从本性繁衍子嗣原本无需理论知识也未尝不可,但对“人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这类问题的好奇连三岁小儿都有之,回避或者编故事并非最好的应对。

  朱洗院士的《蛋生人与人生蛋》就是一本能够解答这类困惑的科普读物,从研究人类生育之谜的历史讲起,追随生物学家的足迹一步步探索生殖的奥秘。千百年的科学发展,观书即可窥知,读者可谓是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在对生产过程蒙昧未知的年代里,各国科学家、哲学家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试图通过外在观察推测生育的原理和规律,当然,此类推测的结果大多属无稽之谈。朱洗院士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书时称,当时国人关于生育的揣测与之无异,盖基于同样粗浅的观察和体验,无怪得出类似的结论。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国人的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了,此类巷议却仍不绝于耳。一方面是性教育中不必要的避讳,有新闻报道某博士夫妇以为同床共枕就能怀孕,致多年未孕求医方知真相;另一方面是封建残余对生儿生女的功利观作祟,坊间常有所谓验方、规律的奇思妙想,大抵为此等需求而出。卒见对切身生育知识的科普在今时今日依旧大有必要。

  从外部观察到动物实验,人类生育过程逐步清晰起来,朱洗院士用通俗的语言配合一幅幅精致的手绘插图,阐明了这个发现成熟的过程。与生命相关,就不能毫无情感,正如生物学家也不能罔顾人命做实验。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普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体现了温润宽厚的爱。在欣赏科学之美的同时,为生生不息的生命而感动。

  母子之间的羁绊是第一种生物本能,早在受精卵阶段就开始了。讲到胚胎扎根子宫的过程,作者感慨我们太不爱惜母亲了,不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生存。“外层的细胞只顾向外伸成许多突出体,简直是寄生根。此根如刀如锥,不顾一切,拼命渗入母亲子宫壁中;子宫的黏膜、筋肉、血管,都相继被它穿破。这个寄生根终于伸到血窦之中,从容吸收那里已经配好的适当养料,以飨自己。”多么煽情生动的语言!关于妇人头胎产子的情境的真实刻画也让亲历过的人深以为然,婴孩堕地之时的至乐足够抵偿之前的一切剧痛,“爱子胜于自身”并非虚妄。

  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放在当下也同样适用。所谓的“新式”妇女放弃母乳喂养好早早回归自由的生活,或者有人撇下自己的孩子去养育别人的孩子,在生物学上的怪现状放诸生活中却显得苍白、无奈。关于人类的生产成本为什么那么高,作者又探讨了养育和教育的问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科学精神不死,对生命的拷问永不过时。专业知识扎实又能以高于科学家的视角写科普,朱洗的《蛋生人与人生蛋》无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乙未年读朱洗《蛋生人与人生蛋》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三):彻底把“人是怎么来的”说清楚——读《人生蛋与蛋生人》有感

  彻底把“人是怎么来的”说清楚

  ——读《人生蛋与蛋生人》有感

  文/岸晓风

  《人生蛋与蛋生人》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朱洗院士“生物学丛书”第一辑6本中的一本,最初于1934年开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是当时引起巨大轰动的科普著作。2015年3月,新星出版社再次将这套书出版,使得我们再一次体味一代生物学大家带给我们的知识享受。

  这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书。朱洗先生在生物学界与童第周齐名、成就也不相上下,同时其学术地位又与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等齐名。但是由于受到政治运动冲击等诸多原因,朱先生成为一名“被遗忘的科学家”。当下的人们不仅不了解他的成就,甚至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大浪淘沙,经典的著作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在新的时代重新闪现着智慧之光。

  《人生蛋与蛋生人》是这套书的第一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围绕着“人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主题,朱先生一步步将其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一部分,讲的是“生产的神秘时代”,朱先生学贯中西,将中国、印度、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欧洲对于生产的见解全部列出,可以看出作者功底的扎实和深厚。随后,讲诉“生产的实验时代”,人们对于生殖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化的,从对于兽蛋的好奇、联想与研究,到对于精液、受精的研究,逐步进入了研究的“正轨”。随后,分析人在母胎中是如何生长的、人出生后生殖系统是如何“准备”的,同时,作者在书中还分析了“怪胎和双胎”的形成原因、过程,让读者在知然的同时,还知晓了其所以然。

  该套书,朱先生有一个明显的脉络,事实上,每本书有不同的主题,但又是连贯的,从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说起,到生物的生殖、两性的形态和区别。很显然,研究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最迫切的是弄清楚“我从哪里来”。

  显然,在民国那个时代,《蛋生人与人生蛋》就以当时年轻人的需求为中心,击中了这些求知若渴的新青年的痛点。其他几本也同样。

  作者曾说,他都写作目的“是要使学术大众化,要把那些深藏于实验室、专门著作、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生物知识,循着发展的次序,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用畅达明确的文笔,写成系统丛书,可作青年学生的课外读物,亦为其他科学所不可少的参考书。”经过时间老人的精挑细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朱先生地下有知,一定可以含笑九泉了。(作者邮箱anxiaofeng998@126.com)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四):科普人体发生学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

  初中时,学校设生理课,每人一本薄薄的教材。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着自身的变化,既好奇又害羞,可是内容太笼统,读了半天,却也是云里雾里。而中国普遍的家长对于孩子性事科普,总是避而不谈,甚至于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就是生就生了,养就养了。或许总以为长大就知道,岂不知这正常的科普乃需正确的教导才行。

  最初感兴趣是因为这本书入选台湾“百年经典阅读”书单,详看介绍,才知这是朱洗先生作品。朱洗先生是中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他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等齐名,但他的书却是大科学家所写的小科普读物。他从“科学教导人类”的理念出发,以极大的热情,用生动而富于文采的文字,写出了这套经典科普文库,本书就是其中的一册。

  书名很有意思,却没有想到朱洗先生是这样来告诉我们的:“蛋生人”——父母精卵结合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人生蛋”——婴儿离开母体后生长发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到孕育后代。封皮是黄色的,而黄色是有醒目的意思,提示着我们这是最为基本的、普通的、正常的科普知识。本书共分五个章节来讲,虽说已经是通俗易懂的,但是仍是有不少专业名词。最为珍贵的是本书还附有图片,很古朴的,却非常详细。

  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不断的新生命降生,慢慢长大,成人,再至有新的宝宝降生。那么身为家长觉得难以面对孩子去谈:生育的原因,孩子的形成,以及少女为何为有月经等等,可以让这本书来代替。以科学的角度,正确详细地向我们普及了生理知识。其实正确认识,反而比让孩子去迷惑,好奇等而发生不好的事情要好。曾记有一对博士生夫妻,结婚二年没有怀孕,去医院检查,二人各项指标都正常。最后好奇的医生终于弄明白,原来二人以为睡在一张床上就会怀孕。不知道这是不是笑话,却很可悲,读了这么多的书,却不知道自身是如何来的。报纸上偶有新闻如少女以为吃胖了,结果是怀孕了,或是孕妈妈厕所产婴这些事情。难道仅仅是因为她们年少无知吗?没有家长正确教导,没有严谨的科普手册,到底又是谁的过错呢。

  最初抱着普及一下知识的心态,却发现,真是越读越发现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了。特别是第三章的我们在母体中的经过,以及正常的分娩。虽说小宝同学最早有从绘本了解,但是没有专业词汇的介绍,仍是显得不够严谨。我有些庆幸遇到这本书,在小宝同学未来的日子里,我可以选择部分知识来告诉她,好好分析自己的身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她不迷茫。

  无论是男人女人,无论是男孩女孩,都应该来看看这本书,正如作者所说,科普绝非小道。

  《蛋生人与人生蛋》读后感(五):人类创造科学,科学教导人类

  乍听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蛋怎么会生人,人又什么时候生过蛋啊,而朱洗先生的这个“蛋”其实指的是妇人的卵,因为它就像蛋一样,都是生产孕育新生命的本体,其区别只是一个体内孕育,一个体外孵化。

  《蛋生人与人生蛋》这本书问世已经八十余载,但是台湾学者张之杰却说,在科普方面,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本书全面系统的讲解了,人类本身的来历,包括世界各地古人对于人类生产的见解,17世纪之后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化学家等一大批学者如何通过实验逐渐探索出人类生产的奥秘,精子和卵子如何完成受精的过程,卵子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人类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产的准备过程等等一系列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却又被人们忽略或者讳莫如深的科学问题。

  朱洗说,从前,人类创造科学;今后,科学教导人类。在本书第一章,生产的神秘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先人对于人类生产过程以及性别决定因素等问题的种种今日看来荒诞无稽的揣测,因为先人的大胆求知和不断探索以及提出的种种关于生产的假设,为后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指出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所以即便错误,其在人类生产科学研究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17世纪人类对于生产的研究逐渐从外部观察和理论猜测过渡为实验探索,学者们通过对鸟、兽、蛙等受精过程的实验观察,逐步了解到,人类新生命孕育的真实过程以及父母对新生命的贡献各为多少!

  卵生于卵巢中,成熟后离开卵巢进入子宫,男女交合之后,精虫进入卵内与卵结合并逐渐发育成胎体,所以,人类的身体实际是由父母两类生殖细胞互相结合而成,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甚至一个细胞,都有一部分来自父亲,一部分来自母亲。

  在确定了人类确实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弄明白,精子与卵子是如何结合为一体以及受精卵又是怎样在子宫中逐渐发育成人形了。

  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相遇并结合,受精卵进入子宫即开始分裂,逐渐分裂成幼胚,幼胚在母体中通过胎盘吸收母体供给的营养,体积逐渐增大,内部结构也渐变复杂,五官和身体各器官逐渐完善,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人形。受精后两星期时人的身体不过0.15毫米,肉眼几不能见,到第十个月时,人体长达330-370毫米,体重也达6-8斤,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经过十个月的生长,吸收母体的营养,分娩之后,母亲的子宫四壁遍布伤痕,还会微微出血,如果不及时调理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人类在生产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正常婴孩不同的怪胎,在研究怪胎产生原因的过程中,科学家们用了很多方法来颠倒受精卵内物质的位置,发现这样会大大增加怪胎的几率,朱洗先生将较强的离心力加诸到未受精的蛙卵,结果亦得到许多怪胎,这些实验证明,卵在受精以前,其内部的器官形成质便有了一定的位置,此种位置如果受到外力扰乱,就会出现怪胎。

  朱洗先生说,人类是教育的动物!没有教育,没有后天的智识,不仅求知的欲望无以满足,人生乏味,而且自身和种族都有不测之忧。所以,不管是自身生活的需要,还是为了教育子女后代,关于人类生产的科学知识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人类之所以成为百兽之王,很大原因在于后天的教育,人类的文明要想上进,就要不断发展科学,改良技术,对人民多施教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