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女》观后感精选
《蚵女》是一部由李嘉 / 李行执导,王莫愁 / 葛香亭 / 武家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蚵女》精选点评:
●结局有点狗血,其他都不错。
●乡土气息浓厚,王莫愁全片便秘
●抹去了一切会发展为严肃矛盾(社会道德问题、邻里纠纷冲突、还有感情的无常)的可能性,真正健康,同时也只写实不现实。
●这真的是台湾片而不是内地主旋律?倒的确是健康,可能它只能属于那个时代。
●台湾六十年代电影尺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個漁村蚵女坎坷(未婚先孕)的愛情故事,有壯觀的收蚵場景、有婦女群架、有四角戀、有基層選舉、有工廠流水線,真的很健康寫實了。
●海边渔女,看着很清新呀~
●106min DVD補標,未修復版,且字幕需要從右至左讀,健康寫實主義,台灣第一部寬銀幕彩色電影,畫風一看就知道是國民黨過去執政後拍攝的,片子很大陸風,還是大陸土味,攝影可圈可點(再感嘆一下:沒有取景器查看的膠片時代用光控制這麼準真的厲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G3tLsinpu4/
●沙滩打斗戏不错,镜头调度不容易。其他戏份看不进去,强行讴歌爱情。
《蚵女》观后感(一):关于李行《蚵女》浅谈
虽然这部片儿由两位导演合导,但导演功力还是很薄弱,首先演员的表演很假,其次导演的人物动作设计很幼稚,此问题表现在两处。
1、阿兰怀孕的事情让父亲知道后收到了父亲的责骂,此时阿兰躺在床上哭泣面对镜头哭泣,这一处理有些假,阿兰此时心理是羞于见人,而导演却让她面对镜头,有些不合理。
2、金水回到故乡后,知道阿兰回了他的骨肉真在医院做剖腹产,金水在面对旧未见面的爱人面容如此憔悴,此时内心应该是怜悯与激动,我觉得此时人物动作设计应该这样做:金水抱紧阿兰,左右摇晃阿兰,便摇便问:“阿兰,你怎么了?你怎么了?”然后众人抱住金水以防止其情绪失控,在扶金水的过程中,医生和阿兰的女友阿朱可以对金水进行劝解,金水渐渐冷静,众人一片悲伤的氛围,之后拍摄阿兰的弟弟发现阿兰醒来,众人凑到阿兰面前和她交流,这样处理我觉得更加符合当时的氛围以及金水的人物心理活动,如果金水光是对着女友阿兰哭诉,这样对观众形成的冲击力绝对没有我上面提到的那种调度方法对观众的冲击力大。
剧作方面也很烂,全片儿几乎没几个矛盾,所庆幸的是观众还没看到阿兰和金水爱情的大起大落,结局已经是团圆了,这样会使观众产生遗憾,或者满足不了观众对这对苦命鸳鸯的同情感。
《蚵女》观后感(二):中影首部彩色電影「蚵女」首映 1964.2.11
「蚵女」是台灣第一部彩色電影,第一部健康寫實電影,由於健康寫實它也是第一部集合許多女演員穿著短衫褲在海水打群架的電影,在一九六四的社會,這幾個第一,都是宣傳重點,而為了這些第一,影片攝影師華慧英,與導演李嘉及李行還結伴在戲院後方,一窺觀眾反映。
「蚵女」攝影師/華慧英:「一個阿兵哥他說,中影公司吹牛,連香港都是外國人拍的,台灣一定還是外國人拍的,蚵女兩個字出來之後,大家都沒聲音,最後一個攝影華慧英,那人就說,你看,我說是中國自己拍的吧,沒外國人的名字吧!」
六○年代初的台灣電影,由於國內經濟型態開始轉型,加上政府的輔導,越來越多資金流入電影市場,以當時公營的中影公司為例,除了在技術上力求更新與自製外,在題材上,為了抗衡當時院線充斥的武俠片與愛情文藝片,剛上任的中影總經理龔弘提出,健康寫實主義的電影,首部便選擇「蚵女」來表現。
《大成報》撰述委員/宇業熒:「 寫實多少受了早期義大利電影的影響,義大利的『單車失竊記』,這樣的電影當時在台灣很轟動,寫實的情形,但是龔弘他選擇是健康寫實。」
相較於當時的龍門客棧與梁祝,蚵女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題材上以健康樂觀的觸角來看基層小民的生活,影片的視角也多以鄉下風光為主,講求純樸真實。演員的造型與裝扮更是如此,特別是女主角王莫愁在當時更令眾多影迷,眼睛一亮。
《大成報》撰述委員/宇業熒:「她是完全另外一個形式的,一個感覺,給人一種很清新的感覺,所以當時對她的印象很深刻,一個新面孔出來。」
「蚵女」女主角/王莫愁:「因為這部電影是寫實電影,而且拍的地方是鄉下地方,所以服裝方面化妝方面各方面都以鄉下為主,所以沒有很特別的,當然你不能穿很漂亮的衣服啦!」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一日蚵女首映第一天票房四十萬,打破中影歷年記錄,同年,得到亞洲最佳影片,三十四年後,當年推動這部定影的龔弘已經作古,導演李嘉四年前潦倒去世,攝影師華慧英退休,第二導演李行,早已晉升國際導演,並且榮膺中影董事長要職,女主角王莫愁之後拍了啞女情深等數部片後,嫁作商人婦,平淡過了數十年,幾年後在「台灣筆記」再度與觀眾見面。
雖然年華似水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
我們依舊做了一些事
《蚵女》观后感(三):都是做女特务的主儿啊!
台湾中影公司1964年拍摄的《蚵女》被称为是台湾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色彩片。今天,通过观赏经过画面修复的DVD,还能感觉它的色彩魅力。这部以新农村、新女性为主的电影,大方性感,好看到惊艳。在健康、写实的主旋律基调下面,李行、李嘉两位导演,从镜头、机位、道具等细节都下了一番功夫,开篇的航拍就很精彩,而电影的剪辑白景瑞也初出茅庐,后来成为了台湾电影的重要推手。
《蚵女》里面的每个女性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自然独立,张扬霸道,一种天然朴素的性感无处不在。这种性感来自于他们精力充沛的青春神采,以及成熟到就要膨胀而出的健康肌体。在田野里劳作时,一身惠安女装扮的女孩们,那么勤劳大方,轮廓清晰,线条分明。日常生活里换上时装之后,她们更是娇艳欲滴,完全是都市女性的派头。在新农村建设(看看台湾比大陆进步多少年了)、民众参政议政、女性解放为指导思想下,电影一派风光明媚,天天天蓝。
因为主旋律,因为好人必将战胜坏人坏事,因为结局一定大团员,所以,在里面出现的坏女人和女男人,在“坏道德”的牵引下,作出得事情就显得那么难能可贵,绿叶们倒也绿得很精彩,你能看到“坏女人”高辛枝的可爱和性感,不输给好女人王莫愁。特别是在浅水田里女孩子们群架的一场戏,性感野性率真泼辣,身体和眼神,湿漉漉得恰到好处,真实且好看,从调度到运镜几乎是一气呵成,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王莫愁、高辛枝,这些漂亮的姑娘们,如果穿上“党国”的军服,完全就是勾人魂魄的女特务啊。可以把同期大陆红色电影里,王晓棠、陆丽珠、白玫等这些叼香烟、穿旗袍、丹凤眼造型的国产女特务比下去。在中影公司不久之后的另一个健康写实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雷堡风云》(稍候在说这个电影)里面,高辛枝真的扮演了一个女特务,配合另一个“党国”女将领张美瑶出现时,真是惊艳。台湾的电影里的党国美女们,真是漂亮啊。
《蚵女》的布景、用光、造型,颇为大胆张扬的青春构思,让人想起当时日本以日活公司为代表,方兴未艾的“太阳族”电影。实际上,里面的主演王莫愁在1962年,就在中影公司和日活公司合作投资拍摄的《金门湾风云》(又名《海湾风云》)中,与“太阳族”文学创始人石原慎太郎的弟弟、太阳族电影的代名词、日本著名演星石原裕次郎合作演出了。因此,《蚵女》学习日本电影也就理所当然了。
1964年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上映,被称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同一年,在日本彩色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小林正树的代表作《怪谈》也鲜艳问世。台湾适时推出第一部彩片,可谓很与时俱进了,以此观之,李行、李嘉、白景瑞等台湾电影人的历史地位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