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胡子惊魂》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胡子惊魂》影评100字

2021-05-16 03:3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胡子惊魂》影评100字

  《胡子惊魂》是一部由Emmanuel Carrère执导,梵尚·兰东 / 埃马纽埃尔·德沃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子惊魂》影评(一):意识与潜意识,时空的反转,中年危机

  也许,影片的结尾部分,才是真正的开始,而到香港以前的情节,才是发生在潜意识里的......

  对于男人中年危机的心理刻划通过反复乘坐渡轮的画面达到顶点。

  这是部值得玩味的好片

  《胡子惊魂》影评(二):随意而行

  近来的日子活得透不过气.

  自己一把胡子也剃来刮去.

  电影拍得行云流水,喜欢法国.

  原来真有种生活叫随意而行.

  你生活紧张吗?有空看看胡须.

  《胡子惊魂》影评(三):原来如此

  我还是要为你穿上美丽的华服

  我需要i社会关系

  我想要你叫我的名字

  我还要你承认我的改变

  我的回忆靠你来证明和温习

  我可以做出一切

  只为我之所以为"我"

  乞求我以外的万千个"你"

  不要众口一词

  把我删除

  《胡子惊魂》影评(四):闷

  虽然法国人的演技很好,但是还是闷

  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儿童节看这部片子啊,本应该去看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吧

  或许因为是学德语的,从心底更喜欢德国人的处事方式

  觉得法国人的浪漫很虚,不够认真,总之就是不喜欢

  但是法国的文艺片也就是闷片还真名副其实耶

  一脸胡子,十年的存在,没有人意识到他的变化

  是否没有人关心过他的存在,或许每个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另一副样子

  你所关心的细节,所要表现的一面恰恰是别人不感兴趣,根本不在乎的东西吧

  如果真的这样,何必费心去打造呢,一切顺其自然吧

  《胡子惊魂》影评(五):确实没看懂

  hilipe glass行云流水的配乐,

  说实话,最近看法国片比较多,这种风格的配乐真的是审美疲劳了,全都大同小异,就好象当初对john williams,john barry审美疲劳一样。

  Vincent london,年轻的时候,美男啊,上世纪80年代,某电影里给natalie baye当陪衬,演主妇出轨的小正态,美的steamy啊~~~

  他老了以后的发型很可怕,次次一团乱草,还好,腹肌依然保持。

  情节就莫名其妙了,尤其是在香港轮渡上转来转去那段,看的要晕死。

  直到最后才发现,

  原来是一《穆赫兰道》啊~~~~~~~~~

  《胡子惊魂》影评(六):DVD花絮中导演的解读

  看完了美版一区DVD里的两段花絮,来简单分享几句导演自己对影片的解读。

  (注:本人看的是法语英字,法-英-中二次转述后难免有翻译表达的失误,如有也暂时无法查证。)

  导演说很多观众有很多疑问,想从他这里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是他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促成他拍片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对故事的确切解读)。如果他确实搞清楚了也就不会有这个故事了。 o(╯□╰)o“This story only works because of this absence.”

  导演还表示他拍片是站在故事中人物的位置,观众也是,于是他本人、片中角色、观众三方是互相来identify这个故事,三方其实都不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唯一可以来讲这个故事的方式。

  本人观点:这就是一部没有答案的脑洞片,大家可以尽情猜测理解(然后抓狂放弃思考,噗。

  最后来一发导演对我Devos的美誉:

  德芙是非常有智慧而且很厉害的演员,演着演着她就告诉我这个(什么都让人搞不明白)的角色其实很容易演,她只要看着林顿就知道怎么演了。(德芙和林顿合作过多次,非常有默契和火花)

  .s.我Devos自己说她觉得剧本很有意思,但是看完剧本演完这戏也没搞明白这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反正这是导演的事儿。

  《胡子惊魂》影评(七):闷片之王

  想了又想是给一星呢还是五星,最后还是决定给一星。你要是特困,躺在床上,脖子疼,打算看一部诡异片刺激一下,要么催眠一下,然后一不小心放了这部片子,肯定会郁闷至死。因为它既不刺激你,又不让你睡觉。

  一开始以为是荒诞片,然后以为是推理片、阴谋片、鬼片……一直到胡子人坐上了香港关口的渡轮,终于绝望了:这是一部什么也不是片。可还是想要知道结果。

  10 到关口

  20 坐渡轮到对岸

  30 回到关口

  40 goto 20

  ……

  幸好后来发现是IF语句,不是GOTO,到了晚上,渡轮停班了,耶~然而他又上了渔船。。。

  但是还是想要知道结果。

  然后媳妇出现了,又像鬼片方向走了一步,,,然后胡子人剃掉了联鬓胡子,剃成电影开始时那样,得到理想回应。两个人睡着了。

  演员表出现了。。。

  我要疯啊,别拦着我。

  结果,我要结果,没有结果吗?故事,我要故事,没有故事吗?奇妙,我要奇妙,也没有奇妙吗?睡觉,我要睡觉,郁闷得睡不着觉。

  某人说:这大概就是憨豆假期里边首映的那部闷片吧?

  《胡子惊魂》影评(八):决定你有没有留胡子的,不是你

  估计又是我孤陋寡闻,这片结结实实把我震了。

  叙事结构混乱的,我们见多了,从《低俗小说》到《五乘二》,不希奇,但在众多无聊影迷的努力下,最终我们都会知道究竟是怎么个顺序。玩心理恐怖的,近年来更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一旦别人在你看《第六感》的时候告诉你“威利斯个老家伙早就死了”,你估计会想揍那人一顿……

  《胡子惊魂》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一开始我以为它是讲中年危机,后来我以为它是讲臆想症,看到最后我投降了。

  以下是不负责任的麦家乱评,请有不同意见者不要冲动……

  一个男人留不留胡子,问题究竟有多大?影片开头颇富幽默,他剃掉了胡子,还像个孩子似的希望给妻子一个惊喜。没想到的是,妻子似乎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去朋友家吃饭,说说笑笑,依然没人注意到。去上班,没有人觉得他有变化。

  小小的一撮胡子成了他疯狂的起因。镜头很近地拍他用小剪刀修掉胡子的过程,色彩用得很清淡,像医院。Glass的音乐一贯地富有水波一般的汹涌,他沉入浴缸中,片名“La Moustache”打出。

  他露出水面的刹那,一切好象都开始奔向一个疯狂的方向。不是别人忽视了他,反而是他被认为无理取闹。“你什么时候留过胡子了?”他翻出和妻子去巴厘岛拍的照片,想以此证明。谁知一个晚上以后照片不知去向,妻子甚至完全不记得他们去过巴厘岛……

  原先所有的真实一下子模糊不清,他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是否活着。他的生活失去了别人的认可,妻子、朋友、父母……如果从来没有留过胡子的他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记得的那个自己活在哪里?

  他自我放逐。在香港,他一次又一次混迹于轮渡。片中多次运用了水的意象,在那里,他把手机——被法国大叔戏称为“中国人视之如命”的东西——扔进大海。在水里他丢失了他的过去,他水里他扔掉了他的负担。在打着太极的人群中,他无声无息地生存着。联系他与过去的只有他写下却始终没有寄出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没有你的眼睛,我什么也看不见。”

  他太不习惯无人注视他的生活,然而最终他还是一咬牙,回头。没有妻子、朋友、父母,他还可以是他,不用再去想他有没有胡子,不用再在镜子里审视自己(这里镜头拍到了旅馆的镜子,他却一眼也没有看)。一住很久,久得胡子连鬓,筷子用得很好,这个时候,他妻子来了。

  如果他妻子是来找他,来质问他为什么不辞而别,那么问题或许还有解决的可能,这个故事或许还是会有一个符合逻辑的结尾,一个“揭秘”性质的高潮。很可惜,他刚刚在异乡找到的新身份被他妻子完全搅乱了。她似乎来这里很久了一样,若无其事做着一个蜜月旅行者该做的一切。

  是他错了?他是谁?拿什么证明他存在?胡子再次成为焦点。他再次活到了他人的注视中,剃还是不剃?

  妻子说,我喜欢你不留胡子的样子。他就把胡子剃了。这一次他出现的时候,妻子甜甜笑着说,你剃了啊。

  在一开始他所苦苦追求的认可,现在他得到了。但是他的生活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他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了。他扔掉了那张可疑的明信片,他将继续活在他人的目光里。

  他也将夜不成寐。

  《胡子惊魂》影评(九):惊魂的片儿

  你换了发型,自拍发朋友圈,过了24个小时无人点赞。去公司上班,没一个人发现你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回到家,竟然老公也没任何表示。最后你电话怒斥那个服务你多年的理发师,发廊说,小姐你打错了,我们这没这人。

  你减肥,每天跑5公里,从99公斤干到68公斤,终于可以参加朋友们的聚餐了,从晚上8点喝到早上2点,大家从xx离婚聊到巴以冲突,就是没人提你瘦了这事儿。

  这样的段子能继续编下去,感觉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害怕。

  法国片,闷到死,节奏慢,味道怪。故事里这个男人,蓄了多年的胡子,心血来潮给刮了。老婆朋友同事,却全都没发现他胡子刮掉这件事。他不甘心主动凑上去问,大家竟然都说他以前就没留过胡子。他觉得这些熟悉的人越来越陌生,亲友们也觉得他越来越精神病。

  这片给你的感觉不是惊悚剧里意料之中的害怕,不是悬疑剧里肯定有答案的谜题,是飞,是悠悠然的惊魂,是一个人犯轴病,走神儿,到晃悠的过程。

  特别警告一下,坚持看完这片的,整个人不会再正常。会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过,现在存在么?你会盯着手机感慨,你那些发着朋友圈状态,群里叽叽喳喳的字符到底是不是那些人敲打出来的。为什么你盯着他们的照片越看越陌生呢?

  这个片之所以诡异,是其找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叙事角度,不同于一般的奇幻剧,上来就丢你一个好牛逼的神鬼怪魔,其实那时候你心理早有了防范,不断有个小人儿在说,去你娘的,别吓我。

  从最平常的生活细节入手,按摩到你放松警惕后,才慢慢带你入幻境。你开了一扇不可能打开的门,进入了一个世界里,好像很熟悉,但等你觉察到陌生,回头来路,那扇门却消失不见。

  这种观影体验不在看片之中,在于过个几年,你突然想起来回味的时刻。这一刻,要么很害怕,要么,会突然好像明白了。明白了其实我们都陷入在这种“求关注”状态中其实好久,还习惯了。这种回想起来有余味的片子不多,这比直接给你一个情节的片子,记得要久一些。只是我内心浮躁想找刺激,不太想看这种闷闷的片。

  网络上,你说工作辛苦,是想老板看到,其实老板早屏蔽了你。你说恋爱付出太多,是想那个她有所感激,但她的头帘换了造型你却没有发现。我们以为通过社交网络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更希望别人多看自己一眼。然后谁他妈有空看你啊,自拍都来不及。

  片子里这个男人,渐渐发现熟悉的事情没那么了解,周围熟悉的人也渐渐陌生起来。是他神经病了,还是周围的人都串通起来神经病大传染了,这不是美剧,不会给你一个设计好的内容。

  胡子到底有没有?他人对你的漠视,是因为你身陷一个巨大的自我里而不自知,忘记了花点时间看看别人听听别人说啥,没准,你对那个习以为常的人早就视而不见。

  写《行路中国》的美国记者何伟说,在一个地方呆5年左右就该换地方了,否则陌生感觉消失了,就无法发现那些有趣的细节。所以他从涪陵去了北京,然后现在开罗呆着看世界。我们身处中国的本土人,因为太熟悉,反而对中国的各种问题见怪不怪了,去一次外国,我们发现的细节,又能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惊讶,你怎么还关注这些。在德国地铁里发现有只狗,只有我觉得不正常。

  故事说到这里,还是没什么结论,这是个很大的空框,框到了一个共通的感受,每个人看完这片都会得出不同的感受,我又有什么资格,急于总结这些,生活就是这么不确定。

  天才艺术家能抓住这个流星,哗啦一下画在胶片上,记录成电影,你我一起感受下。

  最后我问问你,我留胡子帅还是不留胡子更帅呢。

  我的微信订阅号:liaoliaopian

  《胡子惊魂》影评(十):转一个写的不错的影评。

  我记得曾在一本心理学的著作中,读到过一段关于知觉选择性的论述。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无穷的信息,喜欢的,讨厌的,或无关痛痒的。知觉并不是给予它们相同的注意力,而是只选择感兴趣的给予关注。那些不感兴趣的,会在看到听到后,马上就忘掉。以至再次回想时,那些记忆只是迷糊的一团,或者干脆以为没有看到听到过它们,这些东西在情感上当然也不会引不起半点波澜。电影《胡子惊魂》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这一观念,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

  男主人公马克在一天清晨剃掉了自己的胡须,他走出浴室时以为妻子会注意到这一变化,毕竟脸上胡须的有无是很明显的,可让他惊奇的是,妻子对他脸上的变化毫无知觉。不单是妻子,他的朋友、同事以及常去光临的咖啡店的老板也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当他提出疑问时,得到的答复是:你从没有留过胡子。更让他奇怪的是,当他和妻子约好去父母家吃饭时,妻子告诉他说,他的父亲早在两年前已经死了。从这时开始,马克开始生活在恐慌中,他不知道到底是谁出了问题,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他歇斯底里的冲出家门,孤身一个人来到了香港的一个小岛上。他在小岛上独自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曾给妻子写过一个明信片,但没有寄出去。可有一天回到旅馆时,旅馆的老板告诉他,她的妻子在房里等着他。他打开房门,看见妻子真的躺在床上,衣柜挂满了她的衣服,梳妆台上摆满了化妆品,好像他妻子已经在此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妻子告诉他,他们明天就要离开小岛,回家去了。晚上妻子和他老友吃了一顿饭,老友拿出相机给他看早几天在香港的合照。深夜回到旅馆,妻子说,我还是喜欢你不留胡子的样子,于是他再次拿起剃须刀剃掉了已经长出来的胡须。然后影片在马克流泪的脸上定格,结束了。

  本片的导演艾曼雷·卡雷尔是一位作家,这是他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改编自他一九八六年出版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这部电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它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果以普通的眼光欣赏,会觉得影片支离破碎,各个情节毫无联系,从而被搞的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我看完这部电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几乎九成以上的观众都说看不明白它。这让我想到在80年初期,朦胧诗出现在诗坛时,也让众多的传统评论家搞不清楚它们在说什么,一时恶评如潮。其实所有的艺术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区别只在于手法技巧的不同。

  电影〈胡子惊魂〉表达了现代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不单是男主人公马克周围的人,马克自己也被它左右着。妻子其实对马克的胡须并不感兴趣,但马克提到它时,她只是敷衍的夸赞说胡须很漂亮。可实际却是,当马克的胡子剃掉后,妻子并没有感觉出任何变化,她觉得马克的脸本来就是这样的,那胡须并没有存在过。马克周围的人也是这样,胡须的有无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区别。这时马克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自己刻意的装扮了一下,用去了平时几倍的时间,可在别人眼中,却等于无。在他们眼中,你就是应该这个样子,以至让他们回想你以前的样子,他们什么也想不起了。细想想这一点,的确让人心寒和恐惧,原来你认为重要的,在别人眼中是那么的渺小和无所谓。

  许多朋友看不明白得还有两处,一个是死去两年的父亲,一个是马克在小岛上,妻子突然的出现。其实这两处也是马克的心理决定的。父亲在他心中一定是无限留恋的,在他心中拒绝承认父亲已经死去,可他不敢面对这一现实,当妻子提出这一事实后,他无比愤怒,却还是不敢面对,他反倒认为妻子在说假话。当他坐出租车去父母家,要去证实自己的看法时,不敢面对的心理使他找不到父母的住址。导演真的是把人的逃避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妻子在小岛上的突然出现,也是由马克的心理决定的。马克为了逃避而来到了小岛,他享受着小岛生活的宁静,虽然他把妻子叫了过来,但在他的意识中,依然拒绝她的存在,这从那没有寄出的明信片就可以看出来了(当然他以后一定又写了信),这是让人无限恐惧的冷漠,原来一个人可以行尸走肉的和最亲近的人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因为什么,马克对小岛的生活开始厌烦,想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这时他才接受了妻子的现实存在,而让妻子出现在他的意识中。电影看到这里时,我真的被吓到了,在炎热的7月,被人心理上的无情吓的浑身发冷。

  选择性,关键就在于选择性。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知觉和情感上的选择,要看到的人,要接受的事情,而电影〈胡子惊魂〉正是把我们心中隐秘的选择过程呈现了出来,那么无情却又真实地将我们的心呈现给我们的双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