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的所有可能》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命的所有可能》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14 03:32: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的所有可能》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命的所有可能》是一本由克里希那穆提著作,32.8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所有可能》精选点评:

  ●授人渔的书 教你思考 如何看待恐惧和宗教 女生该读读

  ●遇见它就像遇见久违的自己,好像终于找到洞见自己的方法,也非常喜欢克氏的英文,后来一口气买回全套彩虹系列,可是怎么其它册只有中文没有英文呢,恍惚了。

  ●出版社也太不负责任了。把完整的东西拆得零零碎碎。

  ●纯粹就是看英文提高阅读能力的~

  ●刚刚拿到,读后再评

  ●生命是一场意外所得,所以还是好好珍惜当下吧

  ●声音和寂静之间没有分隔,它们是并肩而行的。

  ●听过无数人讲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此时此刻,从来没有人把这句话阐述如此鲜活。我们沿袭已有的他人的语言行为,从此觉得安全,安全感让人丧失创造力。我们总是想通过方式方法超脱,解决烦恼,很少从里面探讨。看完以后,发现对世界了解的少之又少,还有对自己的。

  ●我不知道这本书想讲什么,似乎是引导人们去思考去聆听然后打到inner peace,但是完全没有说明如何去做,以及为什么这就是对的或者为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状态,作者说要只是倾听,不要问如何,那他描述的理想状态为何,如何探寻其路径呢? 或许我希望在这边书中寻找一种宗教和信仰,然后就能够时时刻刻或者大多数时候坦然面对生活,不再焦虑,不再欲与欲求,不再在矛盾的漩涡中挣扎。 对的,我需要一种信仰,可以是生活的仪式感,可以是降低物欲,但是不是神,因为暂时我还不相信神的存在。

  ●看英文比老中文流畅。。。

  《生命的所有可能》读后感(一):探究生命的所有可能

  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就像在读一个赤裸裸里的自己。

  第一次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是从胡因梦的钻石系列丛书开始。《懂得健康》、《懂得爱》、《改变,从心开始》、《自我的真相》、《克里希那穆提传》,这些,一直是自己的床头书。

  他还说: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由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贪婪、嫉妒、攻击性和对自己的安全需求所构成,我们建造了我们所处的社会,然后成为了它的奴隶。我们人类处于恐惧,出于孤独,通过我们对安全的追求------但从来都不了解“不安全”是什么,就只会不停的追求安全。

  《生命的所有可能》读后感(二):人生哪來那麼多領悟真諦?!

  我更遵從「存在即合理」這一說法,文中的那些所謂的與讀者間如同朋友般的對話,特別是那些問題,更應該產生於作者與上帝之間。不是「我們」無法思考和回答那些問題,而是「絕大多數的我們」無法思考和回答。如果我們可以,我們即是上帝。

  不少和本書類似的書籍的作者們,都在教人超脫,教人尋求終極的快樂,而字裡行間擺脫不了對日常瑣碎生活的一種渾然不覺的否定。但對凡人俗子而言,做社會生活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便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我們為何不能為擁有這樣的意義而感到快樂呢?為甚麼一定要去追尋真諦?而真諦或許是連上帝都無法傳達和表述的未知。

  不如讀讀蒙田的生活隨筆,讀讀宋詞的細微日常,拋開那些宇宙終極的大問題,只去尋找一些短暫而真實的美好。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舒服。从开本到装帧都是恰到好处的舒服。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之前也读过,都是一些权威的读本。这本书是彩虹之书中的蓝色,主要写冥想、觉知、探究生命的可能,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整个社会都在崇尚秩序,每个人在盼望社会有秩序的同时又很想尽可能多地保持着自我。想要有秩序,首先要明白混乱是怎么造成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个体意识导致了全人类的意识的分裂,分裂导致了混乱的产生。在个体的观念中,欲望是造成个体意识差异的根源,所以也是造成混乱的根本原因。

  至于悲伤和痛苦,我觉得一切悲伤痛苦其实都是人为的,一时的断裂和突变最多是一种冲击,而陷入悲伤是一种自我的选择,一种不愿意走向自由的借口,因为自由意味着孤独,恐惧,风险。不走向自由,虽然悲伤,但至少可以依赖,依赖在一种痛苦中。

  一本让你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高八度的好书,可以提高智慧,不妨一读。

  《生命的所有可能》读后感(四):为仅有的人生奋斗

  吉度克里希那穆提总是在开头说是探讨,非演讲,而是一场对话,对话、讨论的方式真不错,各抒己见,没有隔阂,也更有说服力,受益者多。在讨论思考是记忆的运动时,他提到相当明智、相当觉知和敏感的人,总是在寻求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了解公平的本质,就非非常深入的探究悲伤的本质,深入探讨悲桑,印度给人感觉是宗教性极强,又尊卑、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像南非国父演讲促进人民自主思维,争取平等一样,克里希那穆提也希望他的演讲让印度人民意识到平等的重要性,争取自己的权利。

  倾听是门艺术,当下很重要,上世界80年代的印度倾听更为重要,用心、头脑等所有能量去倾听,了解我们的需求,需求是安全,身体和心理上的安全,外部世界的可怕不安、混乱、痛苦让每人都想有自己的安全空间,不安全的原因是他们自己的局限、破碎的心里状态,在极度不安的环境里,你还能有幸福感的生活吗?因此接着讨论完整的生活方式,让政府、富人、同阶级人倾听彼此,了解他们的需求,如饥饿、绝望、爱等,从而达到不破碎、不分裂的生活方式,完整的生活。

  爱,克里希那穆提讲的比较深沉深奥,你理解的爱是什么,在混乱的印度,不去杀害别人,摆脱攻击性、暴力以及残酷的宗教,这就是爱,爱有多种,在不同环境下,爱的境界也多变,有爱在幸福不远,

  《生命的所有可能》让你在冥想、觉知中探究生命的潜能,针对上世纪混乱的印度,启示印度人民在仅有的一次生命里,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不一定适合当下的我们,但他的这种演讲方式值得学习。本书还是双语,提升英语水平也是不错的哦。

  《生命的所有可能》读后感(五):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完美

  最近几天,发现孩子越来越浮躁。我就想我在这个年龄时是个什么状态呢?好像也曾经迷茫和混沌。因为那时正好在外地读书,一下子离开了大人,一切都需要自己打理,吃饭、洗衣服,周末还要独自留在寝室里,心里非常空虚,于是盲目地穿街走巷,记得最无聊的一次,沿着火车道走到了下一站。那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太差了,科学技术也不发达,没有手机和电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与几位胆大的同学跳墙去隔壁旅馆蹭电视看,还记得那时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青歌赛,屠洪刚自弹自唱迷倒了好多同学,可是开心后才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常常是面对试卷发呆,看到那些难题,就像是相面,它看着我偷笑,我看它就是迷一样,无从下手。这种状态持续了好久,我一直以为自己真是够笨的,喜欢的学科,科科高分,不喜欢的学科,科科不及格。那时经常会出现有的课我是期盼着,有的课一打铃就“困”意盎然。好像有点跑题,因为我写的是书评。

  不过,之所以让我有这些感触是因为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本书《生命的所有可能》。我说过我心情不好时,自我疗伤的方式就是读这些励志的书。而这本书吸引我的是里面的文章是英汉对照版。不是我的英文好,而是我的英文太差了,就是我说的一上课就犯困的内容。但是对于文学又是我最期盼的内容,所以你该知道我读书时为何那么纠结了,就是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将这两个融合一下,所以看这样书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最弱的那一面,哪怕有微微一点收获,也会欣喜若狂。

  你可能觉得我选书有些与众不同,不看内容,却看这些。其实我不是不看内容,而是看了内容非常适合我,又看到有英文可学,自然会爱不释手。这本书是印度哲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 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他的谈话、讲演、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者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这本书是他逝世前的遗作。他反对教条主义和偶像崇拜,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出来。这回你应该知道,我为何会选择这本书,甚至有些钟爱这本书的原因了,我觉得它非常适合像我一样曾经处在迷茫、混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去读一下,或许会豁然开朗也未可知。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非常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读读,每个人都会走进这样的烦躁空间,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收获甚微,其实要知道,你的付出很有用吗?如果拿着一本书看了一小时却一个字都没看懂。如果这边看着书,那边想青歌赛是不是又要上演了。那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劳的,并不是你不聪明,而是你的心杂了,你的目标不明确了,所以你失败了。

  失败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清楚自己失败了,才会激发自己向成功进发的勇气。这也是很多成年人每当回味起青葱岁月时都那么感慨的原因。不是说失败了就一定没有出路了,而是失败的过程会让你变得迷茫。这个时候,就要看谁更快融入这个社会了,克里希那穆提说得对,在仅有的一次生命里,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这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你的完美人生,别人无法帮你完成,只有靠你一步一步前行,那样回味起来才更有意义。如果你每一天都在意得失,那你失去的一定更多,切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