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眼》经典读后感有感
《地球之眼》是一本由石一枫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之眼》读后感(一):小说题材的发展的一个趋势,由《地球之眼》想到
纯文学一直代表着一种审美的趋势,或者说代表着现实的一种倾向。我很难说清楚现实与审美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但我们可以发现文艺往往会受到现实的影响,或者说,文艺会催发现实。我很难说清楚到底是文学来自生活,还是文学影响生活,总之,小说题材不仅不会限定现实,反而在一定情况下影射现实。我们读过太多的小说了,不一定每本都要去探究本末,更多的,也许我们应该试着去归纳他们。有些说文学是总结,有些人说文学是捕捉,有些人说文学是归纳。但你让我说,我说文学作品一定需要归纳,一定需要总结。 《地球之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纯文学,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标志,也许我们引用何大宝先生的观点,他和麦家曾谈论通俗小说和纯文学的区别,结论是“前者需要‘说’,即把所有的线索、情节、因果都倾尽一空地说出来,唯恐读者不明白。而后者是‘不说’,在决定性的情节上,三缄其口,制造含混和暧昧。二者的区别可以金庸小说和《水浒传》为例,金庸小说是通俗小说中的杰作,但它把一切都说尽了,几乎不再给批评家留下阐释的空间和给读者留下猜测的余地。而《水浒传》却处处都是巧妙的留白,不独让金圣叹的点评可以大显身手,而且也让后世的小说家、戏剧家、批评家甚至政治家跃跃欲试、喋喋不休。”所以,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度去解读《地球之眼》的文眼。 近年来,似乎科幻总是在侵略,或者补充文学。像石黑一雄,阿特伍德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探讨。也许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专门去总结哈文学家在这方面的尝试,也许是很长的一系列名单,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回答哈,为什么科幻在文学的比例中越来越重要呢?这似乎是一个新的题材的发展趋势。 他的背后隐藏着现实的逻辑,我们今天的矛盾也许就是科技发展的矛盾。我们逐渐地发展,也逐渐地发现,我们在某种过程中的矛盾,而文学正在描写并试图解读这种矛盾。当这个类型题材越来越多的时候,其实是意味着我们的矛盾越来越严峻。我们需要一种方式去解救自己。麻耶熊猫的《地球之眼》
《地球之眼》读后感(二):我在盯着你
这本书虽然有可能被名字劝退,但是看完书之后,感觉很过瘾!作者在叙事的同时也不断搞笑,所以本该不苟言笑的地方看来却不是乏味,而是兴趣盎然。这个故事简单概括就是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从读书时的交情到后来偶然之间的牵线搭桥又聚在了一起,我的两个朋友,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阶级层次明显。 先说说安小男,他是计算机系的,而我是历史系的,我两是“从小便认识,如今大变样。”的交情,他一直在拘泥着“道德”的意义,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解决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问题。他觉得历史应该可以解决,就来历史系学习。我实在是不能帮他解决,于是让他自己看书。他熟读了很多我推荐的历史作品,对历史的认知也远超常人。于是,关于安小男是留在电子系还是历史系的争论成为了学校的大事件。他公然怼上了历史教授,也觉得关于道德的问题无法解决,放弃了历史。 再说说李牧光,他刚来到学校就给我们寝室的人展示了很多方面,嗜睡(后来发现这是一个病),还有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零食也可以随便吃,反正就是有钱。他们家花钱把他送进大学,又花钱把他送去国留学,可是对方要交一篇论文,这可把他难坏了。但是李牧光有钱,他的论文我让安小男写的,我赚了差价,于是,安小男和李牧光算是有了初步的交集。 毕业后的我们,各奔东西,当初的祝愿,前程似锦,可是现实很残酷。 当我遇到安小男的时候,他的生活很窘迫,问他原因,他干过销售可是嘴皮子不利索,公司领导让他用信息技术侦查公司里的敌对派系他的道德准则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其实也不是不懂,就是道德将他束缚住了。正好李牧光回国,我就将技术过硬的安小男介绍给他了。结果,李牧光对安小男还是十分满意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小男不想继续在李牧光这里做下去了,因为他发现了李牧光的小秘密。 原来,这李牧光美其名曰的做生意其实是暗度陈仓。表面上是一个做着玩具生意的,实际上是一个在国外帮自己家族洗钱的故事。安小男帮李牧光通过监控设备远程监管仓库,而这技术最后却用在了侦查李牧光自己身上,让他身败名裂。 地球之眼,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看了一半觉得可能是监控设备,这样理解却又不太完备,大致上可以将它理解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安小男一开始拒绝的事情后来却主动做了,他心里似乎对道德的评判有了新的标准。原来他的父亲当初太刚正不阿,工程出了问题被其他人伙同别人全扣在了他父亲头上,结果他失去了父亲,道德问题在他眼中心中成了重中之重。安小男举报了李牧光,然后辞职,跑到了一个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我找到他,默默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暴露他的位置。经历了这一次,我与安小男、李牧光分道扬镳。 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怎么看待道德的问题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能自己抉择。作者通过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言简意赅地描述了道德的样子。关系不行不要硬融,不如相忘于江湖,彼此不再打扰!
《地球之眼》读后感(三):《地球之眼》 :科技无“心”,地球有“眼”!
最近的天气又开始好转,这几天都是大晴天,温度虽然比较高,但是有风,所以不觉得很热,最近看了小说《地球之眼》,听这个名字就比较科幻,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幻故事。 因为之前读过一部分《三体》,感觉这本书差不多像三体一样,把目光瞄准未来,通过智能AI以及未来人的生活方式反应科技和人类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类的脆弱和坚强,可是等我看完这本小说的一部分后,我突然觉得:What? 我草稿上反乌托邦和轻科幻这两个主题都写好了,你给我看这个? 先不提是否是轻科幻,先捋一下基本的小说剧情,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主角并不是书里第一人称的“我”,而是安小男,李牧光和半吊子文艺少年“我”都是为丰富安小南人物形象的配角。 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剧中的“我”是一个半吊子文艺男青年,分别以“我”偶遇安小南,以及“我”同宿舍的李牧光来分别引入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进而为以后两个人的雇佣关系埋下合理的故事走向(在一开篇,故事中的“我”就明确指出李牧光是安小南的雇佣者),而前面所说的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反差萌,也不过是增加故事的戏剧性,为后面圆人设提供一个支撑点。 小说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安小南是一个对“道德”执拗到有些病态的理工天才,李牧光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学渣,因为家境优渥这块肥沃的土壤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而在“我”的推波助澜下,安小南也加入了李牧光的创业队伍,并且最后一举击败触碰道德底线的李牧光。 因为在前期,作者用“橡皮”擦掉了安小南一部分的故事,让他的人设看起来奇怪并且有些病态,不过把故事放在最后讲的效果则是很好的刷新这个人物对读者的全新印象,他的南(难):虽然天资卓然,但前半生深受“道德”的困扰,给他的病态一个完美无缺的“理由”,这是这本小说的最大优点,另一个优点是名字的选择,当然《地球之眼》这个名字误导了我对小说剧情的判断,但它也很好的阐述了科技(AI)这把双刃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给掌握资源的人生sha予夺的权利,也能变成小人物保护自己的wu 器。 另外《地球之眼》中的眼也很有深意,不仅仅指安小南的技术,心眼、心眼,从古至今都有眼心相通之说,所谓地球之眼,也就是地球之心,在小说里也指道德,虽然最后安小南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过“我”在街上看见的科技之眼,确实意味深长。 在结尾安小南母亲对“我”的一笑,在“我”看来或许是她的惯性动作,而身为读者的我却觉得作者想给安母打造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设,来揭示人们对于道德的衡量不仅仅是浮于表面,而是心里的那只尺子在判断和定夺。 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觉得这本小说值8分,作者以不痛不痒、流里流气的人设将三个人物一个故事讲的透彻流畅,结尾浑然天成,适合挑一个上午,一口气读完,当然,并不是没有瑕疵,只不过优点太明显,谁还起注意那些~
《地球之眼》读后感(四):道德的尺度
地球之眼,看名字我本以为是三体那种科幻小说,却不尽然。它是涉及科幻的部分,涉及了监控摄像头,源代码等,因此安小男也是电子自动化专业的,为他的操作提供技术支持。 本书探索道德的尺度,因而拔高到了纯文学的高度。它的文学造诣很高,作者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且这本书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鲁迅,非常伟大,人们从课本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弃医从文拯救世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因而单鲁迅文学奖这一个名头就足够吸引人。 它先是通过一场主人公我在厕所和一个怪人的奇妙相遇,围绕这个人,展开了一系列和道德相关的故事。这个人似乎是个怪胎,给我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觉,毕竟,新闻联播每天播报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谁会那么关心一栋楼的指示灯是否符合标准,豆腐渣工程也是出了问题才引发关注的啊。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然压根没人会去注意这些了解这些,因而安小男与周围的世界就更加格格不入。 细想其实可以窥见端倪,简介里,道德和高科技,原文第一段里,很穷的人和很富的人的道德关系,算是为之后穷人揭露富人的贪污腐败埋下伏笔。乍眼看去,主人公对道德的执着非常奇怪,是那么地特立独行,研究人文科学不是为了兴趣只是想了解是否可以解决中国人道德缺失的问题,下意识地拒绝行长的要求,却又在后面为了道德的最终实现采取自己曾经直愣愣拒绝的手段。没有性格成因,固然显得安小男这个人又偏执又极端,他自己不太清楚地知道道德的定义,饭都吃不饱了还在纠结是否道德。后来由他之口读者获悉了他父亲的惨剧,他的一切行为逻辑才变得有迹可循,显得顺理成章。 我的理解不那么深入,我认为地球之眼是,监控,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看别处的一举一动,也是文末,安小男知道“我”去找他的证明。 这本书不是悲剧是喜剧,不仅行文诙谐幽默,结局也皆大欢喜,坏人被绳之以法,安小男意识到害死他父亲的不仅仅是直接迫害父亲的人们,更是整个社会恶劣的风气。个人的一点遗憾是害安小男父亲跳楼的贪官没有付出代价,但如果仅仅是报仇,这本书的主题可能无法升华,也算一种留白。我很担心男主的表妹会面临坐牢,还好最后,地球之眼和安小男的道德又一次拯救了她,他真真正正做到了两全其美,或许他当了枪手,不太光彩,却会在之后劝导别人好好读书。他既保护了美好的表妹又守护了对他保持善意的邻居们长久以来的家。这种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真是百看不厌,让人觉得,这个社会还能变好,世界,还有希望存在,而希望,正在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