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蒲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蒲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5-17 03:4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蒲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蒲地》是一部由望月六郎执导,中土居宏宜 / 键本辉 / 高岡早紀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蒲地》精选点评:

  ●作为朋友的标志,握手吧。

  ●为嘛是触电····

  ●Lead!!!!

  ●配乐好听!主题不清晰。蒲地小时候的场景非常喜欢,清新自然恬淡;不喜欢洋子长大当老师后的故事,不明白为什么讲一个确实存在的已逝的天才少年要扯到那么多人身上。蒲地是为艺术而生的么?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他追求艺术的影子?电影中是一个普通的清秀少年而已……大概是编剧对其才华和幻想的描写过少罢

  ●我的心决定了你。因你的存在。我的视野变得明亮。 山田蒲地。

  ●看完这个对Lead有好感了XD!

  ●天才的平凡人生

  ●这部冷门的电影是我的爱,望月六郎为什么你的片子那么少

  ●里面有首歌好听。

  ●08。11。18

  《蒲地》观后感(一):蒲地

  作品究竟是表现山田蒲地追求艺术的精神、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艺术地度过或者是他的生活与艺术在后人之间的影响呢!三者也许都有一点,这点倒有些区别于传记影片。   山田蒲地追求艺术的精神,表现得并不明显,只是通过周围人说他疯了,以及他的几句话展现。而他艺术地生活倒是重点之一,影片中大量引用他的文学音乐绘画作品,他母亲倒是很明智,没有干涉这种生活方式。然后就是这种生活方式使其在紧张的升学考试前还去向喜爱的女生告白。于是第三点,这个女生成为了一个教师,在她的学生遇到困惑时,她用山田蒲地的生活艺术精神去帮助学生们。   山田蒲地的生活很值得欣赏,但并不值得大范围学习,小确幸只是个人选择,不应成为社会主流。

  《蒲地》观后感(二):青春它跑啊跑

  本来想重新看一遍再来写评论的,不过无奈现在用的是老爸的手提电脑,电影存在台式机上,而台式机正被老妈武装割据中。所以,只能凭我对它的美好印象来评论了。

  很喜欢蒲地骑着单车砸出的一大串问题,与其说他是天才,不如说他是一个思想者,因为他比我们思考得要多,根据思考去生活得比我们要坦率,所以他是天才。他的老师说的那句话很值得回味,高考生是和同龄人作战,而诗人是要和上帝作战的。也许蒲地并不需要老师提醒,他一开始就在和上帝战斗,考场上同龄人硝烟弥漫,他把试卷折成个纸飞机,在同学老师的哄闹下飞得很高很远最后风轻云淡。他的死,我完全没感觉到悲伤,觉得那是一场升华,他只是达到了接近神的境界罢了。

  可就是这么一次升华,和逃避无关的升华,被后来的孩子们扭曲成了懦弱,扭曲着去追随迷幻的升华。

  青春它自影片开始就不停地在跑啊跑,蒲地是怀着“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在奔跑,后来的孩子们是不敢正视痛苦在逃跑。最后老师也开始跑,思绪跑回蒲地握过她的手说“握了手我们就是朋友”的青春里,跑到蒲地留下的碟片上,跑啊跑去追回那个受尽欺负和白眼的学生,跑过街道,跑过熙攘的人群,跑在地铁里,谁说青春不可重来,她的青春没有这样的奔跑,没有这样去把握,现在就补了回来。

  这部电影,看第一遍,是在网吧里,周围都是烟味汗味和机箱运作的据说是臭氧味,耳机很不合适,但是也难以掩盖它的美好。第二遍、第三遍,都说一部电影看两遍是浪费生命,但是蒲地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

  我所剩无几的青春,也该让它跑起来了。

  《蒲地》观后感(三):一再错失的最好年华

  1977年8月10日

  山田蒲地

  17岁

  他在音乐里完成了他的一生

  音乐 诗歌 美术 以及一切对美的渴求 死亡将是一个圣词

  它代表着彼岸

  它让我们在很多年以后记住了这一个美的名字------山田蒲地

  电影《蒲地》的开头剔透得似乎随时有水滴漏下来。音乐声慢慢的飞扬开来.阳光铺天盖地地跌落,绿色的叶片开始闪烁。影片以一种老旧照片的青绿作为基色,不真实,但却有直指人心的温暖。电影里是小男孩大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中镜头开始在街道上奔跑,红色短裤,白色背心。拐弯。停下。摘一颗欲滴的苹果。同小狗问好。进屋。音乐在这个时候适时的停止。恼人的蝉鸣替代了安静详和。夏天。

  他就是山田蒲地。永远逗留在自己十七岁的少年天才。不到两岁的时候开始画画,上小学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诗歌读给母亲听的少年,在自己的阁楼里整天整天弹着电吉他。一场早夭的,青春。最后,也是这把吉他把他留在了自己最好的年华。

  蒲地。蒲地。山田蒲地。我在心里一遍遍默念着这个早夭少年的名字。“普通人同人类竞争,而天才是要和上帝竞争”,在他落榜的时候,正是这句振奋人心的话让他回到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有些烦躁的夏天,山田蒲地终于找到了自己最为纯洁美丽的初恋。阳子。或者蒲地称呼她的“白玉石”。让他在这一年里迸发了天才的所有潜质。他作画,绚烂耀眼。他作诗,真挚动人。他把吉他弹得整栋楼层都摇摇欲坠。他的幸福。让所有周遭的人都感受到了起码的迸进和温度。可是即使这样,最后的山田蒲地还是将自己的爱情同那日的夕阳一同下落。泛着波光的湖边,他与阳子手心的相触,即使爱情已经不复存在,但仍旧得到友情的蒲地还是感受到了落日余辉暖人的热度。

  17岁。天才。美术。文学。音乐。艺术。消逝。

  这是多么富有传奇性的字眼,是那份被子人称为画家,诗人,音乐家的颤栗的快感。山田蒲地,被艺术选中的少年,徜徉肆意于绚丽多彩的色调中,行云流水的诗文中,他自称是能够挑战上帝的人,太阳炙晒下,这位少年以最朝气的姿势行走,任风扑面而过,在15岁的夏季留下最耀眼的背影。

  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可以随处看见自己的影子。角田美智,这是一个蒲地在暗恋洋子之前在补习班上追求的女孩子,绑着高高的马尾的明朗少女。虽然只有三四个镜头,但是形象鲜明。我不能忘掉她对鼓足勇气向她表白的蒲地拒绝道“在补习班里我们是敌人,所以不要接近我”的话语,看来强硬,实则软弱得要命。总是会记起,在那个蝉鸣的炎炎夏日,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北窗的教室,灼伤着我们的记忆和青春。回忆是一场欢快而悲鸣的盛宴。那一年与蒲地同样年轻的我们却在一笔一划的黑板字和教科书里,轻易地与我们的青春失之交臂。我们害怕成绩,害怕一蹶不振的前程,害怕一切让我们分心的东西。所以我们才忍心伤害。蒲地落榜,看见了一个天才的哭泣。他的明媚和光芒被一朵乌云遮去了,看不见美的东西,也看不见才华。他同我们一样懊恼,一样沮丧。我们难过地看到天才正在被世俗的规矩压得挺不起身子细看阳光。

  15岁的蒲地穿着黑色的大衣校服,在秋天的校园中,夺目的是他红色的围巾,如此的他又显得那样耀眼,他眼神火热地对朋友谈艺术,可成绩却一直不前,在流水中,他惆怅地将红围巾扔下,任其在水中飘流,亦如在自已脖子上,所以脖子上有了水的凉意,青春岁月中的初恋,他将对心上人的思念写在诗中,称她作“白玉石”,又将她画在画上。这样的蒲地,让人想起了一百多年以前同样年纪的兰波,他是涉水步入人间的精灵。但他却在不久的以后放弃了神的身份,变成一个凡人,并且杀死了为自己所有的艺术。而年轻的蒲地却被他的艺术杀死了。滞重的音乐为他唱响了挽歌。

  电影里山田蒲地的死被处理得近乎唯美。长长的电吉他的线绕在蒲地年轻赤裸的身躯上,汗水淋漓的少年沉浸在摇滚音乐中,丝毫没有注意到电线插孔处掉落的冰块已经融化成了水洼……节奏强劲的音乐声中,金色的电流沿着电线游走在少年的全身。

  青春是泛着淡绿色背景的记忆里,最后明媚的闪耀。疼痛。叹息。奔跑。游荡。低头。微笑。那些一串一串足够一辈子回忆的小小片段,那些一间一间堆满背影对满暧昧味道的教室,那些一本一本不能被轻易翻动不能见光的日记。一路跌跌撞撞的青春如同驼铃,风吹草动,笑满山腰。

  蒲地的十七岁有小小的单车,绚丽的图画,真挚的诗句,有洁白得不忍再看的爱情,值得一顾再顾的青涩记忆,以及他最心爱的,并且最后为之付出生命的电吉他。他拥有了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它们徘徊。懵懂。冲动。它们充斥着不安,躁动。他们执迷于爱情最美好的表态。同时也残忍地藏匿了一个少年的死亡。

  情愿自己永远如同一幅定格的风景,年少执迷地为这幅图画作最灿烂的脚注。然而十七岁却早已在背后越跑越远,成为再不复返的一句悼念。

  很感动很感动蒲地洁白的诗句:我的心决定了你。

  撇过头去,很多年以前陶子着一身白色的衣裙这样懒懒的唱道:

  青春只剩一半

  只剩下遗憾

  爱是风尘沙砾

  吹入眼中

  ……

  顿时眼眶湿润,不忍再看。电影里一幕一幕青春的葵花开了又谢,阳光却始终一览无遗地把每一片花瓣晒出光泽。那个少年就这么飞快地奔跑,穿越过名叫年华的街道,穿越过拥挤的韶光。观看这一幕的我们如同回过头去看自己的青春,于是你,我,我们,都义无返顾地为他们喜泪,为自己的,为他的,微微颤抖的,年少。

  站在奔跑的青草地上,是多么的希望这样的年少,这样的蒲地,这样飞扬跋扈充实完整的青春,能够光着脚丫静静站着,不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