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2103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读库2103读后感锦集

2021-06-11 00:48: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2103读后感锦集

  《读库2103》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103》读后感(一):可圈可点的两篇

  《我在北京派快件》

  就像之前读的《上海浮生》一样,读库总能收录一些凡人的生活,确切地说,就是你压根儿也不会觉得一个送快递的能写文章,但他就质朴地在你眼前展开了。带你了解一个行业的艰辛,即使是个案,即使是皮毛,那也是你不曾踏入的领域,这不就是读书的意义,活另一种人生。

  但是和《上海浮生》一样,对素人笔者我虽不会在意文藻的铺陈,但特别会在意三观的设立,有时候对他们发生的事,处理的方法,犯的坏心眼,说的狠话,都会有点抵触,自己反省为什么大作家的文章我就不会带这样的眼镜,如果写得龌龊,鄙夷,我还会觉得写得传神,换成素人自己的陈述,就觉得不堪了呢?这是不对的,生活其实不都是华丽,敢于把自己的不堪公之于众,正是素人比大作家多出来的勇气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上海开出租》,两篇文章在同一期,有前后脚儿挨着,也是老六的用意,对比看来确实有意思,相比较叫苦连天,分分算计的快递小哥来说,这位的哥就是带着爱的眼镜看世界了,不光爱这个世界,也借由这份工作,发现了更多爱这个世界的理由从而更爱这个世界,温饱之余可以愉悦,应该是工作的最大顺意!

  《读库2103》读后感(二):10分制,6.5。

  《今人重建黄鹤楼》 《新冠高考》 好评。一种兼顾推陈出新与葆有独特内核的韧性,因黄鹤楼就位于疫情震中,连读后感慨万千。 《奥斯卡何以历久弥新》 雅俗共赏的好文。评选机制的附图堪称教科书级别,而没有直接拉长段来输出的价值观更值得一看。 《从“深蓝”到“深思”》 《“简单”的大事件》 与《棋局》有不少重合内容,加之算是有了解的领域,没看到什么新东西。 人机之间与其对围棋生态的影响部分,二分法确实如作者所言略显俗套。期待后续能看到更多针对此议题的讨论。 《我在北京派快件》 暴露出了如此赤裸的社会问题。检讨自己在真正的换位思考上做的太差,不切合实际的空心化错误,又犯一次。 我对作者在一些地方想要刻意展现下肚里的墨水表示理解,与我而言瑕不掩瑜,故事的真诚已足够打动我。 《我在上海开出租》 演绎痕迹太浓,这粗劣的二次加工成果让我怀疑作者从题记开始算计读者。同名的纪录片还有点看头。萍水相逢的城市众生相,何必强求渡人的意义呢。 《〈四季〉录音编年史》

  全篇读下来,最容易理解的是作者对古典乐相当狂热的喜爱,喜爱到在撰文时有自说自话的倾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篇好文。作为一篇面向广大读者的编年史小文,作者似乎没有设定好一个与观众达成一致的预设值,或者说,他本就有意挑选读者。通俗点说,门槛太高,而这个议题又并非多高深的专业议题,我对读库文章的期待一直都有一条雅俗共赏。

  《读库2103》读后感(三):纯属话多——读《读库2103》

  本书中内容最好的应该是《我在北京派快件》和《我在上海开出租》两篇,其次是《今人重建黄鹤楼》和《新冠高考》两篇。其余的可看可不看。 《我在北京派快件》这个标题是原作者自己写的么,很拗口。派快件和送快递的区别是什么?顺丰快递的服务好在于它的物流体系强大,到了终端,最近两年反而不如刘强东的兄弟们。品骏是唯品会自营的物流体系,品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仓到仓运力很强,即从供应商出来,到唯品会中间仓,这儿的时效是能被保障的。唯品会用对商家的高处罚加强了这部分的工作效率。但是到了终端后,效率就开始急剧降低,毕竟单量有限。所以2019年唯品会和顺丰合作,全面启用商家直配客户类订单的顺丰物流。这也是唯品会去年业绩大涨的一个有利因素。 《我在上海开出租》的作者很有才,他如果再多开多记,怕是会像蒲松龄一样写下各种人间百态。我是比较怕坐出租的。从杭州萧山机场到我住的临平,2018年东湖高架开通之前,我打出租车没有不被绕路的。对付他们很简单,你绕随你绕,留下发票,打12345投诉即可。12345核实后会对出租车扣分扣钱,绕路里程的收费一般会由12345以话费的形式退回来。

  《今人重建黄鹤楼》再次证明了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s。我真不知道黄鹤楼是新建的。

  《新冠高考》从列举的学校和专业看,让我知道了即使牛逼如马国兴老师,在孩子报志愿时也是不够章法。还有文中关于地区学校专业的一些讨论,看到了马国兴老师的影子,看到了朋友的影子,看到了老师的影子,没有看到马骁的影子。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大学本科更像通识教育,学方法比学内容专业的多。而正像马老师和朋友说的,与同龄人一起成长、学生的社会发展性素养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年我也辅导过一些朋友家人报志愿,我的第一选择是你得有兴趣。所以不建议服从调剂,除非你能进全国前十的高校。除此之外,首选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首选相对综合性的院校(除非对专业特别感兴趣可以选专业院校),首选211/双一流院校。

  是为感。

  《读库2103》读后感(四):《读库2103》

  《读库2103》的观感是过瘾与酣畅淋漓。这一期的选题很喜欢。正好在编辑的安排下,出现了前2篇讲围棋与人工智能的,包括后面的“我在北京派快件”和“我在上海开出租”,还有就是马老师写的新冠高考这篇文章。我们仿佛是看着他的儿子马骁长大的一样,从《读库1503》里的“家长的小升初”到《读库1803》里的“中考魔方”再到《读库2103》里的“新冠高考”,我们虽未曾谋面,但见证了一个孩子人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我在想,未来是否还会有关于主人公毕业之后的故事,值得期待。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第三篇文章-我在北京派快件。其实,快递员常常是被我们所忽略掉的一种人,我们可能每天都会接触或是见到他们,然而我们其实并不太了解他们的工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几年由于6.18,双十一这类年中大促和疯狂购物节,觉得快递员的工资或许可以轻松过万,每天就分捡一下快递,然后骑着自己的小三轮把货物送到自己负责的区域。这两年由于各种驿站之类的快递代收点的崛起,似乎快递员更轻松了,也不用像之前那样逐一打电话或者是发短信,还要在门口等好长时间,而是把顾客要求存放在这些驿站的快递一个一个整好,放在大的麻袋里,由驿站的人统一接收,再由驿站的人整理发送给顾客取件码就可以了。顾客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快递员可以去送下一件了。目前为止,比较常见的是京东、顺丰等,会一一打电话通知客户,还会在门口等好长时间,一般早上来,可能停在一个小区门口好几个小时。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他们的工资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他们的工作原来那么琐碎,也需要争分夺秒的去送件,他们下班的时间是那么晚,他们所遇到的事情也会是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所待的品骏快递的解散,作者最后尝试去看早上八九点钟自己曾送过快件的小区这个时间点的景,蓦然发现,没有工作的催促与重压,原来景物是这样的。心境不同,所看到的自然不同。

  “今人重建黄鹤楼”这篇文章也很好。之前不了解关于黄鹤楼的历史,只知道传诵很广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等诗句中所描写的关于黄鹤楼,读完才发现,原来现如今屹立着的黄鹤楼是1978年启动重建,于1985年竣工的。之前漫长的岁月里黄鹤楼屡遭毁灭与重建。书中写的很好的一句话“并非黄鹤楼屹立保国运昌隆,而是国运昌隆投射在黄鹤楼身上”。看完这篇文章好想再重新翻阅王南老师的建筑史诗系列中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专题,这类专题真是引人入胜,会让人沉醉其中。

  2021.6.4-2021.6.7,空余时间看完的这22万字,好的作品与书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上便是幸运。

  《读库2103》读后感(五):这一期读库挺不错的,很有生活感

  《从深蓝到深思》《简单的大事件》

  第一篇有点杞人忧天。作者望见山岳升起,而不知其何升。着迷于描述计算机如何猛、如何打败人类棋手、如何能自我演化。却没能了解下棋计算机的背后,那些科学家们的努力

  因为我也算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所以对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有些了解的。

  程序现在能做的,是在人类设计的算法内进行“穷举”的功夫。在这一层面,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智能”,不如说是“人工”。如果人和计算器比计算快速。那绝大多数人类是追不上的,但会有人担心计算器会反噬人类吗?

  而在第一篇文章的叙述中,计算机这种工具似乎在向有灵,拥有“机魂”的方向发展。我不认可这种看法。

  如果有一天计算机要毁灭人类,那大概还是设计算法的人的锅吧。就好比人类设计出核弹,核弹自个能毁灭人吗?

  所以我支持后一篇观点

  黄鹤楼

  算是黄鹤楼小史?这座立于中国南北之交的名楼,其兴其衰也是能窥见中国历史洪流是如何滚滚向前的。看完我多了些谈资

  我在北京送快递

  取材自生活的故事扎实有趣,犹如一个刚出炉的窝窝头,味道朴实,嚼起来意外地甘甜。从站点的刁难开始,和送快递途中种种与平台、客户的无理要求斗智斗勇,想办法解决各色快递问题等等。在兼具生活智慧的同时,也不乏对生活苦难不屈服的坚韧。

  以至于我的思绪常常飘忽,联想到若是我自己如作者这样干快递是否能够坚持下去

  上海

  也不错,近乎日式的短篇故事结合,颇具温情。但对比北京这一篇就有些失之轻盈。对我而言缺乏一些痛苦的力度。

  新冠高考

  作者写自己儿子在去年疫情肆虐期间备战高考的故事,信息量挺足而且文笔也不错。不过看着作者儿子享用着各种人脉以及我读到才知晓的高考信息,我深感我与这位小我一年大一学弟的差距之大。

  又是恐生孩想躺平的一天(躺)

  奥斯卡

  八卦挺好玩,那些制度也写得挺简明的,但我不太感兴趣

  四季录音

  一组古典乐的录音史,兼具乐评、工具发展史,古典乐风格在近现代兴起的风格介绍等等。也是以小见大的一篇。

  《读库2103》读后感(六):读库2103概览

  从“深蓝”到“深思” 作为一名资深80后,对于发生在20多年前,深蓝大战卡斯帕罗夫一事印象深刻。当时并非深蓝一上来就直接击败了棋王。二者的初次交锋是在1996年,当时卡斯帕罗夫以4:2战胜了计算机。转过年之后,经过升级改造之后的“深蓝”(在国内经常被称作“更深的蓝”),终于复仇成功,战胜了世界棋王。

  在这之后,人机之间的智力大战似乎销声匿迹了,直到20年后谷歌的阿尔法狗横空出世,由此拉开了“人工智能”世代的大幕。

  在《读库》已经多次看到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包括马一龙研究脑机接口的内容。不过很多内容对于未来都偏向悲观,似乎总是隐隐的担忧人类自己的未来问题。本文也不例外,最后还是不能免俗的探讨了一下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前景问题。

  我倒是一直觉得,这个问题起码目前阶段大可不必过于担忧。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不是太过强大,而是还远远不够。毕竟这是人类自己研究出的先进技术,目的也是为了不断提升人类整体的幸福感。想想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在不断被人们所诟病,就知道未来的道路还有很长。

  学到一个冷知识,AlphaGo的Go,原来是日文中围棋的意思。

  插一句题外话。《读库2102》发出之后,出版方曾经搞过一个读者问卷调查,在其中的提意见环节,我还说过,以往读库总是喜欢以一个“大部头”的文章打头阵,今后能不能做一下调整,搞些篇幅稍微短一点,容易看得进去的文章,作为开篇,以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状态。

  没想到六哥如此“从善如流”,本期就见到了效果。让只有区区17个页码的本文打了头阵。这也让卢昌海老师直接从《读库2101》的攒底,变成了本期的开场。效果也显而易见,上一本书我足足看来将近20天,这一本不到两天时间就都看完了。

  显然,和之前小册子《棋局》中对于人机大战的描写相比,本文少了很多波澜壮阔的感觉,更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由于是关于为什么人工智能会在棋类领域取得突破,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总结。

  不过,文章在对于自己和妻子之间对于人机大战的看法时候的处理,感觉还是缺少了一点火候。这一段内容写得不是很顺畅,如果能够在稍微调整一下,可能文章呈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看完本文之后,对于几个问题的认识有了改变:

  1、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难以像欧洲建筑那样长久留存。

  梁思成提出了“不求原物长存”的观点。中国古代建筑师们认为:与其追求原物长存,不如顺应自然生灭,……,旧去新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一种哲学吧。

  2、现在的黄鹤楼是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修建,并非古建筑,感觉参观的意义不大。

  黄鹤楼从三国时期的吴国开始新建至今,一共经历了二十七次重建,仅仅是明清两代,就有过七次损毁和十次重建与修复。今天修的这座楼,和之前的无数座楼一起,都是这一段历历史的一部分。

  3、拆掉古建筑为今天的发展让路

  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曾经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而大声疾呼。似乎拆古,都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不过,在本文中看到,为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不但拆掉了清朝末年修建的一些建筑,还直接占用了黄鹤楼的原址,使得现在的黄鹤楼不得不后退了一公里。

  但是看过了《社论串起来的历史》就会知道,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唯一跨过长江,将中国南方和北方连接起来的交通大通道,武汉长江大桥对于维系祖国的统一,意义有多么重大。所以,为了它牺牲一些历史的建筑,也的确是能够接受的。

  最近关于“躺平”的话题热度很多。新黄鹤楼的设计师向欣然的故事不但让人敬佩,也是对于“躺平”这件事情的一个很好的回应。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历史问题,只能在设计院坐冷板凳,好在他没有就此“躺平”,在年近不惑之时终于抓住了机会,让自己的设计脱颖而出,最终将自己的作品永远的矗立在了长江岸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快递行业“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内卷属性。

  即便是作者的第一个东家,一直在走高端路线的S快递,今年一季度也录得了大量的亏损。而去年才入局的新玩家极兔快递,直接将义乌的快递价格做到了每单1块钱以下。

  就像文章的副标题所说,时薪30块,基本上就是快递员收入的上限了。在这种环境下,希望老板们主动花钱改善快递员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恐怕也是很难的事情。毕竟,我们自己不是也都希望买的东西能够包邮吗?

  我们能做的恐怕只能是对快递员多一点宽容吧,如果遇到了服务好的,可以发个红包打赏一下,希望他们能够不要对这个行业彻底的绝望。

  和前一篇一样,都是普通人讲身边普通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前文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本文说的是别人的故事。

  有些事情很普通,有些多少有些离奇。普通也好,离奇也罢,看过之后,大部分都会忘记,然后依旧回到自己的人生当中。

  读库的《1503》、《1803》和本期《2103》,连续刊登了马老师公子的“升学三部曲”。不由得感慨时光飞快,小朋友转眼间就变成了大小伙子。从初中到高中这六年时光,应该也是每个人人生当中,成长最快,变化最大的六年。如何与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处,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截至今天,今年的高考尚未完全结束。这几天热议的话题也是各地的报考人数和录取率的差异。毫无悬念,大河南又以125万报考人数雄踞全国第一,而且是唯一达到7位数的省区。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着实不易。所以在孩子们抓紧学习,努力提高分数的时候,家长也有很多额外的功课要做。马老师文中特别提到了有关自主招生的一些内容,为了孩子升学,出书、发文章、写论文、研究专利,家长们无所不用其极。家长的眼界高低,的确是能够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不知道四年之后,还会不会有马老师关于小马同学继续升学的文章了。

  文章的重点在于介绍奥斯卡奖的评奖规则。

  并非像其他电影节一样,由组委会遴选出若干的评委,再由诸位评委一一投票选出各奖项的获得者。奥斯卡的评奖,基本上是由所有几千名会员一起参与投票评选出来的。

  既要考虑到评选的公平、公正,还要考虑到入围作品的代表性,同时不因为某些选举策略的原因,而导致优秀者意外落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为此制定了一套复杂的投票流程。

  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政治正确”的要求越来越丰富,深处加州民主党票仓的好莱坞从业者们,不得不用心的考虑这个问题。为了迎合这种口味,各项投票制度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与完善着。

  看得出作者是一位资深乐迷,所以才会去研究这么多版本的《四季》,并且通过这套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来反映20世纪以来,从录音技术,到音乐风格的不断变化。

  21世纪以来,流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有取代实体音乐产品的趋势。

  看完书之后,根据文章后面的音乐清单,可以很轻松的制作一份音乐合集,将不同风格的《四季》一网打尽。

  阿乐如何创建的共享歌单「读库2103四季」(来自@网易云音乐)

  不过,最好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还应该是在音乐厅中去现场聆听。这几年,古典音乐也逐渐走出了高高在上的地位,越来越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比如,我所在的天津市,每年夏天都会有交响音乐季,一张门票便宜的不过几十块钱,再加上政府文惠卡的补贴,可能不超过一杯咖啡的价钱。现在去音乐厅,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严肃、拘谨的正装出席,即便是T恤、短裤,依然能够欣赏到音乐的美妙。

  文章最后,还附上了一些文中提及的音乐专辑的封面插图,从中也能看出一些艺术风格的变化。比如下边这张1973年由英国DECCA公司出版的四季封面插图,看起来是不是在向1969年由披头士乐队出版的专辑《艾比路》的那张著名封面致敬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库2103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