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宇宙的衣裳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锦集

2021-07-01 00:18: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锦集

  《宇宙衣裳》是一本由废名 著 / 王笑笑 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一):这样的诗歌,遇上这样的画,是幸运

  感觉今年“魔法象”很喜欢将诗歌或者是散文改编成绘本,《祖父的园子》如此、《爱你,爱你,我的宝贝》如此,《时间》如此,《宇宙的衣裳》亦是如此。

  说实话,绘本的主要受众大都是孩子,仅有极少数的大人,而《时间》、《宇宙的衣裳》这两本显然更适合有些阅历的大人。

  《宇宙的衣裳》遴选的是废名诗歌中的24首,虽数目不多但却包罗万象,有草木田园、亦有星辰大海,有生活琐事、亦有内心感悟。

  读废名的诗歌总有一种岁月静好之感,哪怕平时很琐碎的生活瞬间,但在废名笔下却有一股别样的风趣。

  短短几十个字,一人一猫冬天晒太阳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很有一派闲情逸致之感,似有一种呆到极处天然萌的童趣。

  在废名笔下,他撷取的生活片段,是我们常见,却又与我们不同。他将烦躁的夏夜变成了诗般美好的场景。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在他的厚重滤镜下变得平和美好。

  在《宇宙的衣裳》中,和“小猫”、“夏夜”般美好的诗句比比皆是,读完就好似给人燥热的人生注入了一股清泉,让人有一种心平气和、人间很值得的感觉。

  有人曾说,废名的诗有一股禅性,这或许和废名的老家黄梅,自古就是佛教兴盛之地有关,由于出生并生活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禅宗文化氛围之中整整17年,禅宗思想也深深刻印在废名的骨子里,让他的诗也带有一股“静心”的妙用。

  《宇宙的衣裳》中的插画都是由新锐画家王笑笑所绘,给人一种诗意浪漫之感。但好玩的是几乎所有绘本中的插画都是以黑、灰、深蓝这些冷色调为主,从中在点缀一些黄色为辅的颜色搭配,却没有给一种压抑、灰暗的感觉,反而是一种诗意的浪漫。

  在《宇宙的衣裳》中,很多插图的颜色搭配都有一种类似梵高的感觉,像《草,树,花》就有些类似暗黑版梵高的《星夜》,黑色打底,深蓝的河里黄色星光点缀,颇有寂静夏夜的孤寂之感。

  在王笑笑的插图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大部分的插图中只要有“废名”几乎都有一只黑猫相伴。这似乎就是陪伴废名的那只《小猫》,既有生活情趣,又有神情。

  看罢《宇宙的衣裳》只有一种感觉,这种有禅性的文字、理应配有这样诗意自由的画,而这两者又需有些生活阅历的人方能看懂,小孩子就算了吧。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中的宇宙衣裳

  废名的诗有禅意。

  读废名的诗,还得先了解其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文学风格。

  废名先生生于1901年,和我们今天的读者,已经横亘了一个世纪的跨度,他于1967年故去,在当代读者中,废名几乎已经是一个淡漠的文字符号了。作家汪曾祺曾说过,废名实在是一个真正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在当时的读者就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曾经对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青年作家,至少是北京的青年作家,产生过颇深的影响。这种影响现在看不到了,但是它并未消失。它像一股泉水,在地下流动着。也许有一天,会汩汩地流到地面上来。

  也许,绘本《宇宙的衣裳》正是这种流动的影响的一种体现。

  怕是拿到绘本的小朋友的父母,都没有多少读过他的诗,但是现在,这种新的形式,正是不会消失的一种佐证。

  废名先生的诗是美的,里面有种小情小绪,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甚至你能感受到颓废这样的负面情绪,废名的前辈——铁血硬汉鲁迅先生这样评价他的小说——“以冲淡为外衣”,“闪露”了“作者过于珍惜他的有限的‘哀愁’,后来连这样的‘闪露’也收起了”,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鲁迅先生走的是 “刚”的路线,他自然是不喜欢迂回绵软、自怜幽怨,并非偏见,他背负的“以笔为武器”的责任使然。但正如毕飞宇老师所讲,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有这样强大的心脏,我们今天读诗,应以现在人的视角去看。今天,当废名先生的诗以绘本的形式出现,这种情绪的“闪露”、沉湎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语气的童趣,有一点小小忧伤都变成了一种可被小朋友接受的“美”。

  小朋友,正适合读这样柔美、灵动的诗。

  所以,真正美好的文字,总不会过时的。

  这24首诗,带着废名特有的“京派”韵律,就回到过去小朋友的世界里,有点像读绘本版的《济南的冬天》,女儿对这种感觉很好奇,我告诉她,因为过去也有小朋友啊,小朋友也有童年啊,今天他们的童年可能去游乐场玩耍,但是过去的孩子可能在池塘边玩耍,他们放牛,既是工作也是娱乐,今天小朋友穿裙子,过去的小朋友穿旗袍穿花棉袄,共同的是,童年都是美好的,有花、有河流、有灯、有星空。

  名家之作出绘本,最难的是有限的发挥,怎么做到文画统一灵魂,还要能从文字延展出去,引导孩子们到更广阔的想象世界。

  《宇宙的衣裳》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范例,绘者王笑笑是一位独立插画师,已有其他经典的绘图经历,在这本绘本里,画作将废名诗篇里的时代感绘制的遥远而神秘,女儿最感兴趣的是,在里面寻找猫咪,她或许无法理解废名“宇宙的衣裳”的涵义,但是借助画作,形成了自己关于“宇宙衣裳”的理解。

  画作以黑色为主色,不管是太阳、路灯、温暖、梦、河流都在黑色和深蓝的基调下展开,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这些都应是暖色调,但是正是这种表现形式,反而加深了宇宙深邃之感,反而有了过去岁月古朴悠远的触觉。

  其实我很难形容一个成年人对这些画的真实感觉,很多大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画废名的画,或者读废名的诗在现在这个时代有什么意义,让孩子读过去的诗,并用这样的形式表现到底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一而足,对于我而言,不同形式的绘本会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而我们不是孩子,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尺可以标识出哪些是应该读或不该读的,孩子或许在读后也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触,喜欢不喜欢也并不能是一本绘本好与不好的标准。但是任何时候,读经典都是一个简单不入坑的阅读之道。

  女儿说,这本绘本很特别,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特别无法形容的阅读感受。

  但是我们都很喜欢,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对宇宙衣裳的想象吧。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三):当诗意的文字遇到生活,就注定不平凡

  01

  姜二嫚7岁时,曾写下这么一句诗"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女儿无意间看到这一句,至今还记得,有时还在作文本上仿写。

  除此之外,女儿还说:“姜二嫚6岁时,写的一诗,自己也特别喜欢”

  或许因为年龄相仿的原因,女儿也喜欢提着手电筒散步,边走边脱口而出自创的诗句,童趣味十足。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某些地方总是极其相通的。因为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一份童真。

  我特别赞同。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首属于自己的诗,那是她们对万事万物最初的认识,总是喜用一种天真有趣的视角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时听着听着觉得甚是好笑+有趣,但仔细揣摩下,也是有几分道理和寓意的。

  孩子们对眼中的一花一草总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而简短轻快的诗最能表达出孩子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02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京派文学"的鼻祖,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小说家——废名的一首诗。

  这首诗收藏在我最近与孩子一起共读的绘本《宇宙的衣裳》里,废名除了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外,写的诗也特别有趣,这本书里一共有24首动人之诗,每一首都充满着一份稚趣和禅真,废名在捕捉生活的诗意瞬间,不仅开拓孩子的视野,还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像力和空间思维。

  女儿说:“从长在地上的花到挂在天上的星星,从红色的花再到亮晶晶的星星,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一园之花语,这句呢花怎么还会说话呢,这是用拟人的手法。草的白天和黑夜需要听从太阳的指挥,看来太阳是它们的老大。而树呢,花、草分别和星星、太阳相伴,而树呢,白天太阳没空管它,晚上月亮也不理它,它只好守着自己的影子,孤零零的真可怜!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废名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

  第一次读废名的诗,阅读有点门槛,理解起来有点难,但听了孩子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个人感觉有那么点意思。

  03

  关于废名的特立独行的诗,有人曾这么说的:

  读完这本《宇宙的衣裳》让我不禁感叹废名的文学造诣,无论是生活小事还是所见所闻都可以写得这么出彩。

  比如这首:《磨面的儿子》

  “给我买一副眼镜呀,爸爸?”“你要眼镜做什么呢,你的眼睛近视不成?”“那么,驴子,他要眼镜做什么呢?”。

  无论是从孩子的视角,父亲的视角,都可以看出废名内心的大胆,眼睛是用来保护眼睛的,为什么驴子要戴眼镜呢?因为它为了百姓的生活而操劳,所以熬出了一圈黑眼圈,为什么爸爸不给我买眼镜呢?如果没近视,爸爸又怎么会买呢庸常的日子里,每个人都需要为了生活而奔波,人会累,动物也会累,人和动物都需要好好养护的。

  还有这首《杂诗》:我爱那捏着芭蕉扇在草地上纳凉的女孩子。可是我不敢走近问她的姓名!

  男子仰慕倾心女子的小心思全部跃然纸上,或许出于身份的悬殊,或许害羞,只能把对女子的钦慕之心偷偷地放在心上。这首小诗写出了多少男女爱而不得,求而不得的爱恋真相。

  废名,湖北黄梅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31年,经周作人推荐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为了讲课需要,他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业余时间还潜心学佛。

  作家废名的诗歌意象丰富,又不乏味,寥寥数字背后总能给人心头一亮的既视感。

  《宇宙的衣裳》选取了废名24首诗歌,每一首诗都很贴近生活,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副精美的插画,本书的插画师是新锐画家王笑笑,她曾获得2014年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优秀奖、2015年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师大赛银奖。

  时而幽默,时而风趣却总不失哲理,这是废名诗歌的最大特点。孩子在边读诗的同时,边通过插画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通过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激发孩子内心的诗词天地。

  《宇宙的衣裳》读后感(四):汪曾祺说,读杂书,好处多多!

  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书,他说自己读书很杂,没有系统,没有目的,他觉得读杂书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学习语言还可以悟出写作的道理。

  我很认同这个说法,读书要杂一点,就像吃饭,尽量多样化,营养会更均衡。

  读诗,也该如此,虽然唐诗很好、很美、也很多,但不要只读唐诗,其他风格、其他年代的诗,尽量也读一读。

  比如现代作家的诗,比如废名的诗。

  在介绍废名之前,先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俗话说,字如其人,作品也如其人。

  以下这首诗,名叫《小雀》,9岁女儿很喜欢:

  我猜女儿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诗里的情景她熟悉,女儿自己常常追着鸟儿跑。尽管她觉得这篇《小雀》不像诗,在她心里,《春晓》那种排列整齐,朗朗上口的,才是诗。

  读完这首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

  我的第一感觉是:画面感十足,富有童趣。

  就像澎湃新闻对其诗的评价一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用文字描绘的风景画,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心境的写照”。

  接下来,详细介绍下作者的背景:

  废名,原名冯文丙,湖北黄梅人,学者、教授、作家。

  1901年生,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鼻祖。

  废名除了写诗,还写了好多乡土风情的小说和其他文章,比如这本特别的《阿赖耶识论》,翻看此书得知,他对佛法有很深的见解,我想这可以解释,为何他的诗里总有些许禅意。

  废名的诗作,风格不拘,题材不限,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草木田园到日月星辰,从街市生活到哲学宗教,相当丰富,女儿喜欢的这首童趣《小雀》,是比较易懂的, 还有些诗作,让人看着似懂非懂。

  比如这首《梦之二》:

  废名的老师周作人曾这样评价他:“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这句评语用来评价废名的部分诗作,也很合适。

  看到这,你是否也想读一读废名的诗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可以来看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图画本《宇宙的衣裳》,出版编辑以独到的眼光,选取了废名的24首诗,搭配上知名插画家王笑笑的配图,使得这些陌生而有灵性的诗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图画书的方式,这是完全属于咱们本土文化的作品,在浩瀚的文学作品里,有太多好作品不为人知,它们值得被重新挖掘出来。

  《宇宙的衣裳》大人孩子都适合读,就像我和女儿,她有她最喜欢的几首,我有我乐在其中却参不透的几首。但我俩都一致喜欢书里的配图,女儿最喜欢《小猫》里人猫对视那幅,女儿笑那个人变成了一只大猫。我最喜欢《夏日下乡途中所见》这幅,太有魅力了,整个画面生机勃勃,仿佛听得到流水声,吹得到凉风。

  虽然,我和女儿都不懂画,但我们每人都有感受的能力,不管是一幅画、一首诗还是别的作品,只要作品里有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么,他人就能感受得到,并能从中得到滋养。

  《宇宙的衣裳》就属于这种能滋养人的作品,诗和画都都有真情实感。

  最后,不能忘了介绍下咱们的插画作者王笑笑。

  上网查了查资料,才发现插画作者是个了不起的实力派,拿奖拿到手软,国内外的奖都有,比如东方娃娃原创绘本主题奖一等奖、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师大赛银奖等,优秀。

  依我个人感受而言,插画作者抓住了废名诗中的精髓——童趣、舒展、禅意以及一点点若隐若现的忧愁,画与诗,搭配得相当和谐。

  以上,就是我看完《宇宙的衣裳》后的一点感受,庆幸遇见了这本不一样的“杂书”。

  汪曾祺先生说,读杂书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学习语言还可以悟出写作的道理,我再加上一个理由:

  读杂书可以让精神营养更均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