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说到逻辑,人们的脑子里就会想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表情严肃的语言刻薄的评论家。
其实所谓逻辑,就是为了能够在肆意妄为的冲动和机械惰性的正中间的红心,它的重要性就好比是远行时旅行者对于指南针一样不可或缺。
右边是冲动,也可以称之为本能;左边是情绪,也可以称之为猴子大脑(遇事打或者逃);中间则是逻辑,也可以称之为理性(中庸之道)以中为用!
所谓中庸,中者,不偏不倚,庸者,持续不断。也就是合适。
因此,重视逻辑的人并不会变得非感性和机械麻木,而是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自由意志。
“帮助他人”本该是人人都有的本能,而如果你吝于对人出手相助,喜欢侮辱他人,结果你将成为一个“无法自爱”的人,不“赠人玫瑰”,手中又怎会“留有余香”呢?
这件事用佛的话讲就是无我,而无我的本质就是利他之心。
说到这里有人就不理解了,无我跟利他之心差太多了吧,这里说的不对。(怒)
“无我”是什么都没有吗?
其实不是,无我指的是只留下一颗自由自在的本心。用阳明先生的小诗来回答:“无善无恶心之体”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也就是无我的状态。
“有善有恶意之动”有善恶之分,是因为先在内心里有了私意在,这里的意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 所以要学会克己。
比如:吃饭时,吃到8分是天理,吃到撑吃出三高就是人欲。
再比如:感情受挫会难过是天理,而情感受挫之后却无法做事,甚至去杀人就是人欲。
那怎么做呢?
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克己复礼为仁。
用阳明先生的话讲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用查理芒格的话讲: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在做事之前先想想这事以前的成功率有多高,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