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作为观察的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作为观察的人

2021-07-19 09:47:22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作为观察的人

  在一本禅师写的书里,我看到了一个陈述:事实是什么,和观察者的观察方式有关。随后,他进一步指出:你如何观察,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人。看到这里,我觉得好像已经破除了“信息茧房”的概念。

  信息茧房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简略地说,就是因为网络和算法的兴起,于是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就会一再强化自己既有的观点,不容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同一只蛹包裹在自己黑暗封闭的茧里动弹不得,对外面生动活泼的广阔世界一无所知。

  还可以继续往前推---在没有网络的时代里,人们同样选择倾听自己喜欢听的去听,选择自己内心相信的去相信。因此,信息茧房存在久远,只不过如今因为社交网络和内容推荐算法而得到强化,形成茧房变得更加容易,墙壁也变得更加坚固而已。相关的建议都在说,要想打破信息茧房,就得主动找寻和接纳不同观点云云。

  相比之下,我认为禅师的洞见要更为深刻。在他的见解里,观察的方式方法不是个限制,它就是人本身。在这个周末,网络上充斥着有关于吴亦凡的各种信息。我想,一定有许多人都在不断进行搜索,找寻最新的动态。在这些由不同人发布的不同动态里,一定存在事实描述和观点表达上的差异。但人们是否等同接纳呢?大概率是不会,如果事实描述和自己的认定相左,如果观点表达和自己的想法抵触,人们大多会直接跳过,去寻找和自己想法相吻合相佐证的说法。

  你当然可以说,这就是信息茧房存在的证据。如果你心中抱定明星就是渣男的想法,那么你可以很快观察到许多支持这个观点的事实。如果你心中抱定粉丝女孩爱慕虚荣的想法,那么你同样可以很快观察到许多相关事实。但是,如果多问一句:这些想法是打从哪儿来的?事情可能就要变得麻烦一点。在你看到第一个实际例子之前,很可能你的想法就已经存在着。认为男人不可信,或者认为女人不可信。继续深入一点,可能你在更早的时候对两性关系就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吃亏VS.占便宜的关系结构,剥削VS.被奴役的权力结构,结合=永远幸福VS.分手=伤害背叛等等等等。有了这些想法,剩下的事情就只是去观察,然后用观察结果为自己的想法增加证据。

  甚至都不需要讨论到如此细微的程度,我看许多人一天连发N条关于吴亦凡的微博,显得非常快乐和兴奋,这种行为被称为“热爱八卦”。热爱八卦背后,其实是热衷观察名人的负面新闻。观察名人负面新闻的背后,其实是内心认定许多名人享有的社会声望和他们的德行并不相配。名实不符的背后,其实是内心对德行的推崇和肯定。再往后分析,可能是童年教育的结果。而童年教育有许多方面,也有许多可能,没有选择聪明才智第一,没有选择功成名就第一,而是选的德行第一,不能说这是个随机选择,只能说这个人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偏好就是如此。

  因为这个人的本性如此,他依照自己的本性去做观察,世事自然落入有德行和无德行的两边。他不断去观察德行,最后就会变成一个热爱八卦的人,因为在八卦里面,他最容易发现关于德行的真实。同样,一个人的本性就热爱命令与征服,那么他也依此不断观察世界,从中不断得出一切人和事都是命令与征服,都是控制与反控制的结论,于是他自然会去追求永恒的抗争,所有他的观察都强化了这种认知。因此,并不是个人偏好某一类事实,或者某一类观点,人们真正偏好的应该是满足和成全自我。禅师的看法是对的,你如何看待事物和观点正误无关,和事实正误无关,它只能说明你自己是个什么人。

  你按照特定的角度观察事物,完成你对人世的认知;你按照特定的角度观察人群,从中选出和你相近的朋友。没有什么信息茧房,信息茧房就是个人自我的轮廓。除非自我被彻底粉碎,否则就总是存在信息茧房,所有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加在一起,支持和反对加在一起,于是从虚无中勾勒出你的自我出来。所谓跳出信息茧房的说法本身就不成立,这如同是告诉一个人跳出自我来看待世界,这怎么可能呢?只要存在自我这个前提,就没有跳出去的可能。

  所以我猜想禅师的的意思是说,其实只有两种选项,一种是保有自我进行观察,观察就是自我本身,永远也谈不到所谓真实,一切都是自我的外在显现;另一种是粉碎自我进行观察,因为没有了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就有可能窥见无差别的真实,世界回归它的本来面目,没有被自我所扰乱。当然,和粉碎自我相比,在外面找寻一个信息茧房,并且把一切归因于它,是个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没有什么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因为作为观察者,人就是有色眼镜本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作为观察的人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