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纪行》的读后感大全
《美洲纪行》是一本由[美] 史蒂夫•海利(Steve Hely )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0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洲纪行》读后感(一):《美洲纪行》:墨西哥的悲催近代史
这本书属于游记,但是在墨西哥这个国家上却用不小的篇幅讲了他的前世今生,他颠沛流离的命运。其实对墨西哥的好感来自于二十年前,那个狂热的夏天,那个把中国足球第一次带进世界杯的神奇教练米卢就来自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位于北美洲,北部与美国接壤,东南与危地马拉与伯利兹相邻,西部是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东部是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首都为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墨西哥经济实力排名美洲第四,世界第十三。墨西哥拥有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首都及最大城市是墨西哥城。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公元前兴建于墨西哥城北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这一灿烂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奥蒂瓦坎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共同遗产。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乡"之称。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还赢得了"仙人掌的国度"、"白银王国"、"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等美誉。 最先看上墨西哥这块肥肉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人,他们将高度发达的古文明社会特诺奇提特兰古城用两年的时间摧毁不算完,还进行了下一步的骚操作,摧毁当地人信仰的神,让当地人和他们信奉一个神,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殖民。实施里来也很有经验的样子,知道不能太粗暴,要委婉一点让当地人更好的接受。他们也确实很聪明,找当地人把两个神打造的差不多的模样。 西班牙人走了之后,墨西哥的厄运没有结束,因为美国人来了,他们侵略的方式更独特。最开始的美墨边界是模糊的,随着哥伦布发现这个大陆后,来的欧洲人越来越多,不同的种族容易起冲突,边界开始显现,然后打了一架,成立了得克萨斯共和国,而这个国家的人是当时住在墨西哥境内的美国人,当然和美国亲了,后来加入了美国成了美国的一个州。有了得克萨斯当门户,美国的胃口更大了,又对墨西哥发起了进攻,并而势如破竹,打赢了。胜利后要求重新划边界,好的肥沃的划给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等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割让了,不好的荒凉的丢给了墨西哥。 擦干眼泪,日子还要过,好在墨西哥人能生,在战争中失去的,靠多生保持住了人口。 现代的墨西哥仍然保留了西班牙的印迹,总统府附近的艾尔摩罗甜品店招牌是西班牙油条和巧克力酱。 本书的作者剧作家史蒂夫.海利关于她的资料不多,我觉得她是个女性,而且心思细腻,勇于冒险,期待她的更多精彩作品。
《美洲纪行》读后感(二):美洲风情画
《美洲纪行》是美国作家兼电视节目制作人史蒂夫.海利所著的一本关于美洲,重点是中南美洲的游记。本书的副标题是从洛杉矶去往世界尽头,实际上就是作者从洛杉矶启程,一路向南,穿越了整个美洲(严格意义上不算,洛杉矶以被的北美地区不包含在内),到达南美大陆的最南端,顾名思义到了世界尽头。全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洲风情画,整体阅读起来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作者美洲之行从美国洛杉矶开始,先后到达北美的墨西哥,中美各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以及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除了沿途的风光以及对人文地理背后的风俗和文化介绍,作者还记录了一路过来的各种趣事,比如钱包险些丢失,游览智利海滩等等,阅读起来并不会觉得枯燥,感觉是一次非常生动有趣的旅程。
先说说我觉得本书非常好的地方,那就是全面且真实,本书没有范很多游记作品常有的错误,那就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有的游记作品会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某一个城市或者某一个景点作为那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代表,从而使得读者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实际上即便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城市也会呈现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特质,不能一刀切。而在《美洲纪行》中,作者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纵观全书,我们都没有看到对整个中南美风情的总体感受的描写,而是按照作者的旅行路线为脉络,对沿途的城市、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等进行逐一描写,并对应的谈自己的感受,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整个旅途的路线非常清晰。还有就是作为游记作品,它的代入感是非常强的,我前面也提到,阅读起来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能够带给读者切身感受的游记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有三点,一是宣传推广提到的笔触幽默,我在读完全书之后也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幽默感,也许是英语翻译为中文的缘故,作者或者出版商认为的幽默并没有体现出来,要我用自己的话说,作者的文笔总体偏生动活泼,不沉闷,但是并没有达到让读者感觉幽默的程度。二是对旅行国度的文明挖掘不够深,与当地文明的碰撞和探究不够,比如对阿兹特克文明的介绍就篇幅不多,追溯不够,总体感觉还停留的见什么写什么的层面。三是书名叫《美洲纪行》,但是北美部分的内容相对少,首先缺少加拿大,而美国部分也只是一部分,总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总的来说,游记类书籍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作为旅游指南来使用,在这一点上,《美洲纪行》无疑是做到了。由于全球疫情肆虐,想亲身到中南美洲旅游的小伙伴恐怕是无法坐言起行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洲纪行》这本书领略中南美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为我们未来的旅途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疫情期间的游记类读本,《美洲纪行》算得上是一本中规中矩之作,值得推荐一读。最后,我觉得如果作者选择从加拿大出发纵贯整个美洲也许旅程会更加震撼和圆满,也更加贴合《美洲纪行》这个书名。
《美洲纪行》读后感(三):《美洲纪行》——一路向南,感受最真实的美洲
我想,旅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些不同于自己所在城市的风景,那些不甚熟悉的语言或口音,那些神奇又美妙的食物,都是我们旅行中的收获,当我们回到原点的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精彩瞬间也变成我们一路行来最珍贵的财富。
《美洲纪行》是美国作家史蒂夫•海利书写的一本游记,记述了他从洛杉矶一路南下,穿越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西部地带,直达巴塔哥尼亚的种种经历,书中精彩的奇闻逸事和有趣的风土人情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一次精彩的奇幻之旅。
“所谓探险或旅行,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企图书写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沿着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独自或是与他人一起漫游。”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无论怎样,我想这一路行来,那些令人好奇的、让人感到美好的人、事、物和那些旅途中的感受都是旅行中的最珍贵的记忆。
34岁热爱旅行的作者在三个月的休息时间内开启了一段奇妙旅程,他期待可以挖掘出旅游地那些令人愉悦的景色和趣闻,然后将它们分享给所有的朋友。这一次的美洲之行没有让作者失望,因为它是那样的丰富而多彩。
作者走出活力无限的洛杉矶,来到墨西哥,在大都会教堂感受西半球最大的教堂所特有的气质;在瓦哈卡感受这座城市慵懒的气息,在充足的日光享受那份悠闲与惬意;在圣克里斯托瓦尔体会那些村落的魔幻和美丽;在阿瓜阿苏尓瀑布前品味那种幻境般的飘渺感;在萨尔瓦多的海滩学习冲浪,感受和海浪对抗的感觉;乘坐渔船在巴拿马运河上钓鱼;在耶稣受难日的当晚,在波帕扬的街头参与当地人的游行活动……神奇又充满趣味,轻松却不乏深度,让这一旅程如此的与众不同。
旅途中除了各种神奇的经历,作者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他和有着女孩的外表,却散发着成熟气质的帕梅拉一起前往危地马拉;在萨尔瓦多的海龟岛向12岁便开始冲浪的度假村主人学习冲浪;在巴拿马运河上遇到了人生终极目标是要捕食世界上每一种鱼类的水手……那些人、那些事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成为旅行重要的一部分,让旅行变得更意义。
这篇游记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作者每到一处就会为我们介绍那个地方的历史、当地有名的历史人物、一些作家的游记作品以及许多相关探险家的冒险经历,这些不同层面上的介绍,与当地的风光和美食紧紧融合,让我们能更加深刻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以及它们的现状。
这就是作者一路行来看到的美洲,这就是美洲真实的模样,让人无限向往和期待。
《美洲纪行》读后感(四):美洲 美洲
如果有人问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世界那么大,我哪里都想去看看。
史蒂夫·海利,美国知名作家、编剧、电视执行制作人,他就是带着对整个世界的好奇,从洛杉矶出发,一路向南,直到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这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史蒂夫·海利把这三个月的行程写成《美洲纪行》,记录自己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所见所闻。
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自然地理上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哥伦布打开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同时也改变了美洲的命运。
美洲位于西半球,它离我们相对遥远,尤其是南美洲,更是令人遐想。这本《美洲纪行》正好满足了我们对美洲的幻想,无论是其中比较熟悉的墨西哥、巴拿马,还是根本没有听过名字的萨克萨瓦曼、加拉帕戈斯,这里的山水、风情、美食以及善良的人们,都成为这本书的亮点,读后让人念念不忘。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从第一章“原点,洛杉矶”写起,这是旅程的开始。作者生活在洛杉矶,这里是他工作、生活的中心,这里也是美洲的一部分,所以从这里出发并回归这里,这才是一段完美的旅程。
第二部分是墨西哥。这是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叙述的地区。作者笔下的墨西哥突破了我们印象中的墨西哥,这里不仅有墨西哥卷饼,还有许多我们不曾知晓的历史和故事。
作者记录了在整个墨西哥的游历,其中包括在墨西哥城的闲逛,参观喀斯特地貌、玛雅遗址。墨西哥的历史就是整个南美洲历史的缩影,作者用大量的史实介绍了这里曾经在这里了发生的故事,那些掠夺和杀戮揭露了殖民者的血腥历史。
接下来的几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在这里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亚马逊河,亚马逊热带雨林更让人大开眼界。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示了热带雨林的奇异景观,还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奇异的动物,比如树懒、大嘴鸟,甚至还看过粉色海豚。
印加古城遗址马丘比丘也是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地理坐标。作者结合历史讲述它的发现过程,这里是中美洲一个重要的旅游圣地。
印加古城遗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随史蒂夫·海利的《美洲纪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洋彼岸的美丽风光和异域风情,而且了解了许多和那片神奇土地有关的历史。
史蒂夫·海利还向我们讲述了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再美的风景也不如这些人、这些事更让人怀念。
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的旅行笔记,美中不足的就是,如果能配上一些照片,那么这本书就更加完美了。
《美洲纪行》读后感(五):人生不只要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要有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
你喜欢旅行吗?
《美洲纪行:从洛杉矶去往世界尽头》一书写道:
所谓探险或旅行,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企图书写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沿着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独自或是与他人一起漫游。
有一个新认识不久的朋友,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个姑娘从小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可或许是一生过得太过于辛苦,或许是心里始终不快乐,母亲的年纪并不算大,就突然过世了。
姑娘说,那一刻,她感觉到了自由。她的语气很平淡,还故意想表现出轻松自由感觉,可你还是能够看到她的空洞。
可能现在离她母亲过世已经很多看了,但她在讲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能看到她当时的状态。
对,就像是心和生命都有了一块空缺,她急于做点什么,去填补。
所以,她选择了旅行,方式是徒步,地点在东南亚。
如我们想象,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异国他乡徒步旅行,势必会遇到很多看得到的和潜在的危险。
有一次,她被困在野外两天两夜晚,就在她觉得自己可能走不出去的时候,遇到了一辆开得挺快的车。
她赶紧远远摆手,好在,车停了下来。
因为语言不通,姑娘拿出了之前让当地人写的自己的目的地。
对方让姑娘上车了,可一上车,姑娘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车开得飞快,而且很快对面迎面而来了一辆车,两辆车在交汇的瞬间,就像电影里演得那样,各自往对方车里扔了一个箱子,都没有多余的话,然后往相反的方向各自飞驰而去。
好在那些人没有生出歹意,好在姑娘最后成功脱险了。
旅行,的确是会伴随各种危险与困难。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会向往呢?
在旅行中,你会了解到很多奇闻轶事,还会看到很多风土人情,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会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了悟。
在《美洲纪行:从洛杉矶去往世界尽头》一书中,作者也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从洛杉矶一路南下行至巴塔哥尼亚的种种经历。
除去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之外,书中也融入了其他曾前往中南美洲的探险家的故事,以及当地的各种奇闻轶事。
有的时候想想,或许是我们长大了,内心的牵绊多了,更多的时候求的是一份安稳的生活。
但仔细回忆一下,冒险几乎是从人类出现起就伴随我们左右的。
你或许没有跑到无人区去挑战自我,寻找生命的极限,但一定在很小的时候,就尝试过从高处跳下来。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自己十来岁的时候,跑到两米多的高墙上,爬上跳下的紧张和刺激。
那也是一种冒险。
一个人去爬山,虽然山不高,但同样也是一种冒险尝试。
现在想起来,似乎依然可以听到自己慌忙跑下山时,咚咚咚的心跳声。
其实,冒险无处不在。
胆小的你去看一个恐怖片是冒险,害怕发言的你,上台演讲也是一种冒险。
而在旅行中探险故事,可能是会最吸引我们的。
因为它惊险、刺激、有趣,可能会让你在瞬间,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认知和感悟。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古人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吧,
而旅行的故事,大概可以追溯到两百万年前,我们从东非大陆真正以人类的身份和地球产生互动之时起,故事就开始了。
在时下,我们会时不时的看到有人裸辞去旅行。
比如有曾经轰动一时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主角,有一生婚姻不幸,退休后自己去自驾的阿姨,有一个人在路上的旅人,也有带萌娃旅行的单亲爸爸……
如果,你想知道旅行到底有什么魔力,旅行有什么意义,或者你想知道中南美洲的种种趣事和文化历史,都可以来读读这本《美洲纪行:从洛杉矶去往世界尽头》。
《美洲纪行》读后感(六):《美洲纪行》——这样纯粹的视角才能见到最本真的美洲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句像是绕口令一样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大量的美洲人正在向美洲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涌入,有人猜测说这些不断涌入的廉价劳动力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将改变这个超级大国的未来,不知道真假,我们拭目以待。
在源源不断的美洲人涌入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何不跟《美洲纪行》的作者史蒂夫·海利来一次逆潮流而行的旅程,感受下曾经的地理历史课本中留下的美洲印象——玛雅文明、新大陆发现、足球、热带雨林等等——会不会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有什么新的变化。
说实话,《美洲纪行》是一本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的旅行记录,作者效仿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从古至今,遍及全球的那些有名的旅行者和相关著作,从一个咖啡店墙壁上的世界地图给出的提示开始到下定决心去旅行,这期间作者也经历内心的自我说服,关于生活的城市洛杉矶、关于自己的过往,最终在坚定的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中,确定了目标,制定了旅行计划,规划了履行任务和时间期限,之后带动着一颗躁动的心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纵观美洲的旅行。
喜欢旅行的朋友们或许都有着和作者同样的经历,对旅程中的某一件事记忆铭心,不管是什么时间、在哪里,那种深刻的旅行体验都有可能会从记忆深处浮现,虽然身在此处,但是心驰神往的彼处却被我们用记忆拉来,瞬间扩充了我们的心灵空间,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的超能力让我们的生活多了无穷无尽的趣味和精彩。
在这本《美洲纪行》中,作者带读者前往阳光充沛的瓦哈卡和梅安格拉岛,把恰帕斯山封闭的文化圈中另一个维度的玛雅文明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小城体验昼与夜之间独特的光影效果,在南美亚马逊看粉色的海豚,在印第安部落萨满巫.师家里体验“死藤水”的迷幻世界,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亲眼观看下海潜浮的五光十色的水下精彩世界。
在奔波的旅程中,作者经历极其丰富,虽然在这本《美洲纪行》中因为作者选择的旅程路线、旅行时间等等因素的限制而仅仅呈现出了一部分的内容,但是从作者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描述中,我们还是被那奇异而梦幻一般的世界所吸引,心生向往,希望有生之年能去看一看作者在这本游记中体验过的精彩。
这种没有功利性的旅行带给读者的才是最本真的旅游体验,现今太多太多的旅游目的地被人为夸大了其旅游特点,而且也被过多地注入了商业元素,旅游行程已经和购物等同。像作者这样的纯粹的旅行记录带给人旅行本身所特有的观感体验、收获和感动、震撼和融入,这才是旅行中最值得向往的经历。
在《美洲纪行》这样的旅行经历中,旅行者对外界无限渴望的躁动被印象深刻的经历、见闻所安抚,一趟跨越美洲西线的旅程被完整记录下来,这样的一本带有个人色彩的旅行见闻录可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美洲世界的精彩。
《美洲纪行》读后感(七):魔幻的美洲大陆,真实的纪行体验
热情神秘五彩斑斓的美洲,总是令人心驰神往,如果你对美洲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初步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那么这本《美洲纪行》完全可以全方面开启你的阅读之旅。
作者史蒂夫•海利是热爱旅行的作家、编剧、电视执行制作人,每年两到三个月的电视剧“季中休息”就是他环游全球各地的绝好时机,这本《美洲纪行》记录了他从洛杉矶一路南下,沿着最西边穿越整个美洲,最后到达“世界尽头”的经历,讲述了路上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好吃的食物以及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颠覆了一些对于美洲的传统印象。
天使之城洛杉矶是一切故事的原点,作者在这里生活、工作,是属于他的城市。在搬至洛杉矶之前,作者的一个朋友曾对他说:“在洛杉矶哪怕十足的傻瓜都有机会变成百万富翁,而且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洛杉矶充斥着各种奇特的事物,是个以梦编织的城市,在这里你不会郁郁寡欢,不会失去理想,加州的灿烂暖阳会驱散一切阴霾。如果在整个美洲只能去一个城市,我还是会选择在洛杉矶的日落大道漫步。作者出生在麻省,在纽约呆过,但是对于天使之城的热爱是十分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
半梦半醒的城市让作者仅仅在看到咖啡店的地图,就敢于去实现穿越中美、南美的冲动。关于中美南美,我以为会看到的是墨西哥沙漠上的毒枭、阿根廷潘萨斯草原上的雄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雕塑、委内瑞拉的世界小姐、乌拉圭的足球文化,但最后,作者选择了西线行进的路线,展现了别样的风情。
沿着墨西哥的西部地区一路南下,经过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以及巴拿马,绕过达连地堑抵达哥伦比亚,从伊基托斯前往亚马孙雨林,途径加拉帕戈斯群岛,直接飞到玻利维亚和智利,最后到达南半球的最南端巴塔哥尼亚。里面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相对陌生,瓦哈卡、麦德林、马丘比丘、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等等这些城市更是鲜为人知,但是这些熟悉的汉字却组成了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背包客,虽然现在无法远行,但是可以先来书里一探究竟。
每到一处,首先少不了品尝当地的美食,芬卡玛格达莱纳种植园的完美咖啡、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智利三明治、丰塞卡湾的国民美食普普萨饼都让人馋馋欲滴。旅途中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旅伴和事件,加勒比海上乘坐杰奎琳号各地的乘客们、与好友艾伦唐在秘鲁的相会、加拉帕戈斯群岛船上的好伙伴们,遭遇绑架,旅行的任何一刻都不会感到枯燥。当然还有沿途的美景,巴拿马运河、喀斯特地貌、达连地堑、巨型瀑布、亚马孙雨林等等。
作者对美洲各地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每到一处都会娓娓道来当地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并且选择前往玛雅遗址等各地的古城,体验南美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之夜,最后来到世界上最美的蓬塔阿雷纳斯墓园,登上山头俯瞰全城,这差不多就是作者想要抵达的尽头了。
史蒂夫•海利的游记其实更像是他的日记,随性地记录旅途上发生的一切和自己联想到的一切,篇目数量很多篇幅长短不一,不刻意不做作地去吸引读者的眼球,看着似乎有些随意,但这是完全展现私人的真实体验。附录还有很多关于美洲历史文化的书籍文献,感兴趣的可以去扩展视野,为憧憬的环游世界做好准备。
魔幻的美洲大陆还有更多值得去发掘去经历,三个月的时间作者也只是踏过了很小的面积,很多地方未去的遗憾只能留着后面去弥补。要是有机会游历那片神奇的土地,每个人肯定都会留下不同的浪漫回忆。
《美洲纪行》读后感(八):足不出户,轻松感受美洲风情
前些年,一纸辞职信引起网络上热传,正文只有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话语虽短,倒也吐露出许多人的心声。多少人常挂念着一生中应该有这么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许多人的生活往往略显沉闷,虽曾怀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因各种牵绊和限制,时常对心之向往的旅行未能成行而沮丧。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游记恰好正是一种能让你足不出户游天下,一种能给你无限遐想的文学形式的存在。尽管是一段文字的旅程,它却能给人们脑海里带来丰富愉悦的感观,这也正是很多旅行文学容受人追捧的原因。
在游记作品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另一个人的视角认识和了解世界。我们当然还是希望有机会真正迈出门,亲自感受其中的气息,每个人对任何事物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阅读他人所记的文字也是丰富自己的认知和视角的一个途径,更重要的是,这个途径往往来得轻松愉悦。
《美洲纪行》是美国作家、编剧、电视制作人史蒂夫·海利所著的一部关于美洲的旅行文学。说到我们地球另一端的美洲,你脑海里能想到些什么?是热情洋溢的音乐和拉丁舞?是球星贝利、马拉多纳和梅西?还是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美洲杯?
史蒂夫·海利在洛杉矶的生活虽然是安逸的,却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分外渴望。本书讲述了他在一个偶然的契机,带上最简单的行李就开启了之前存在脑海里的一次理想的旅行计划:以居住地洛杉矶为原点,沿着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途经亚马孙流域,一路向南游览,直达西半球终极目标——大多数人认定的地球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当然,在巴拿马的岔路口面对二选一的路线他也不得不选择错过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苏里南和圭亚这些地方。风景是看不尽的,但本书仍足够精彩。
这份清单几乎包括了从洛杉矶到地球最南端的大部分绝妙风景
作者以他特有的经历和视角书写了途经美洲各地的社会、宗教、文化、风情、饮食、地理、景观、气候和物种等种种,让你领略不同城市所能带来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它能像现实旅途中导游给我们讲解的一般,让我们了解到大量关于沿途国家和城市的人文历史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奇闻逸事,而且它能带给你的远比导游能跟你讲述的要详实得多,其轻松的文笔又让你读起来一点也不不乏味,书中的内容青少年也可以消化理解。本书还列举了许多对史蒂夫·海利有着重要影响的书籍,书中我们看到的某些观点很可能也来自于这些书给他带来的灵感。
任何一类文学都会有参差不齐的质量,史蒂夫·海利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际遇和旅行经历,《美洲纪行》一书文笔风趣、引据详实,将沿途有用、有趣、精彩的人、物、事分享给我们,使得它可以让选择书的人摆脱对其质量的忧虑。
不同于真实的户外旅游,游走于文字之间更多的是来自于脑海里的一种经历,它能够抑制一些躁动不安的心绪和在内心深处对外面世界的着迷。
对于我个人而言,旅行文学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很好地调节我的阅读状态。长期的阅读,偶尔会有令人疲劳的时候,但旅行文学却是一种令人轻松和愉悦的存在。以往当大家看不下书的时候,一个好的方式是先放下手头的书,去看别的事物,缓和一下节奏。那么下一次,在你看不进别的书籍,但又不想中断阅读的节奏时,不妨试着翻一翻类似《美洲纪行》这样的旅行文学,或许你也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它的确有着游记所能带来的特殊魅力,它能满足你对南美洲的一部分想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你的阅历、认知和感观。看完这部《美洲纪行》,或许你更会对美洲的风景魂牵梦绕。
《美洲纪行》读后感(九):美洲纪行: 一路南下的文化冒险之旅
一提到美洲,就会想起以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为代表的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来源阿兹特克人哲学的高歌热舞全民狂欢的亡灵节,令人眼花缭乱,唇齿留香的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区,色彩艳丽的犀鸟鹦鹉惊醒了的热带雨林,这一切都遥远而神秘,热爱旅行的美国剧作家史蒂夫•海利制作节目的间隙就在不断的旅游,因为喝咖啡偶然瞧见咖啡馆墙上的美洲彩色地图开启了美洲之旅,而《美洲纪行》就记录了作者以洛杉矶为起点,沿着西部海岸线,历经荒芜的平原、参差的群山、漫长的海岸,一直到巴塔哥尼亚。穿越十一个个国家,三个月的旅行计划有很多的变数,作者在描述中用幽默纪实的笔触写出了真实的中南美洲,其中对历史、经济、人文景观的描写改变了读者的刻板印象,书中也融入了探险家的故事以及当地见闻,呈现了一个过去与现在的交织下具有独特魅力的神秘远方。
关于游记与旅行的奥义
很多人旅游探险都留下了文字或印记,作者在本书开头就旁征博引将游记探险的历史简要概述出来,不管是苏美尔人雪松森林冒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还是第一个写游记的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中国以徐霞客为代表的游记文学。而从马可波罗之后探险时代开始了,游记成为了探险的衍生品。对于女性旅行者,作者给与高度评价:也是女性,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旅行并不只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迁移,而更表现为情绪和意志上的一种位移。
作者认为在如今交通便利的今天,旅游探险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前往并抵达”才是我理解的旅行要义。这些文字的位移,行动的轨迹,都是人类书写历史的一种方式,一种丈量脚下土地的漫游。旅程通过游记再一次记忆回溯,美洲三个月的历险旅行,对于作者而言是一种安心和舒适,是如宇宙之境的纷繁图像,令人熨帖。
关于旅途那些事
离开充满活力,缺水的洛杉矶,作者选择的西线旅游会错过很多人熟悉的地方,比如热情的桑巴之国巴西。随着乘坐的火车,河上的船只,中美南美洲的暧昧危险气息扑面而来,曾经1519年西半球最大的城市墨西哥,曾经古老的阿兹特克文明;美丽的危地马拉,让作者甘心藏身隐姓埋名阿提特兰湖;跟着“冲浪至上”的爱好者一起在海龟岛学习水上运动,翻山越岭去芬卡马格达莱纳咖啡种植园只为喝一杯咖啡。一路上,很多小镇被不法团伙扫荡洗劫,残忍的斗牛比赛,很多地方充满了混乱暴力事件。尼加拉瓜路上边境边检人员行动缓慢,如同卡通片里的“闪电”树懒,简陋野生的面貌在书中一览无遗。作者也肯定了这里的危险,有很多的探险家在丛林冒险而死于非命,作者也多次虚惊一场。
虽危险而前进,站在破败萧索的那些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山顶上,从旅馆观摩怪诞的壁画作者无数次回溯那些久远的历史,那些探险家的过往,这些极度不稳定的地区的建设是如此不容易,那些年轻的义工,用6000人生命修筑的巴拿马铁路,几乎令公司破产,克服疟疾黄热病最终成功的巴拿马运河。落后的中南美洲那些居民,旅行的同伴,都是旅行经历中最重要的财富。作者用节制的文笔书写旅行地区的风貌遗址,用强烈的语气要去保护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却用热情的口吻再现了那些朴实真诚的人们的言谈笑语,同行者的美好品质。
关于旅行的书单
书中最可爱的是作者附在后面的书单,尤其是女性作家的游记,这中间就有个人非常喜欢的《美食,祈祷,恋爱》和《走出荒野》(都已经翻拍成电影)。此外,全书旁征博引,每一个重要山脉,古城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探险家的典故,作者都信手拈来,看后面的书目就了解了,写一篇游记,这其中对旅行地点的功课不可谓不深。
如果不惧危险,墨西哥城甜品店里的配四种口味巧克力酱西班牙油条,瓦哈卡的炸蛐蛐冰淇淋,迷幻的“死藤水”,智利的辣酱鳄梨酱搭配的热狗会不会勾起老饕们的食欲,古老的印加古国,令人永远怀念的理想主义者切.拉瓦格,又可以让无数的历史爱好者,热血青年去奔赴遥远的美洲。在作者缓缓叙述那些真实无比的旅行经历,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旅行,不仅仅是用脚步丈量,而应该用心灵与思想漫游。
《美洲纪行》读后感(十):《美洲纪行》:一个旅行作家的所见即所得
越来越喜欢鼓楼新悦出版的图书了,鼓楼新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大众出版品牌,致力于提供有品有格有趣有态度的文化产品,笔者尤为喜欢的是他们的人文社科的出版品。而最近出版的非虚构文学书系,则是尽善尽美的。由于非虚构文学的作品出版,笔者有幸收藏了《南方周末》非虚构作品译介项目的五部书“美国最佳杂志写作”系列,该是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作品的年度精选集,也是国内作为新闻机构对非虚构文学的一种重视,而在出版界出版这类型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而鼓楼新悦大胆创新出这类非虚构文学之书,十分令人致敬,也希望鼓楼新悦越办越好,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趣味。
说那么多不是谄媚鼓楼新悦,而是好的东西做个分享而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最近有幸拜读他们的新作《美洲纪行》,则是让我们可以跟随美国旅行作家史蒂夫•海利一睹关于美洲之行的游记和心得。该书的封面就十分抢眼,魔幻,色彩奇特,十分富有美洲的韵味。该书一共分七大部分,都是作者的这次美洲纪行的重要旅游轨迹。
难能可贵的作者,在旅行前在事关游记的写作,他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大概讲述了旅行写作的历史,从最初的《吉尔伽美什》,再到公元15世纪希罗多德、琉善,再到《马可波罗游记》,再到《徐霞客游记》直到19世纪的《携驴旅行记》,就大概对世界旅行文学做了简介,也足以见得作者对这类文体写作是热爱的,是专业和富有研究和实践性结合的。
于是本着一个旅行作家的所见即所得的思想,本着希望不管你是不是驴友,是不是成年人,作者都力图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去让读者可以在纸上旅游美洲,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快乐。这本旅行书的起点是洛杉矶,于是作者就讲述了洛杉矶的美食,其中就有介绍了四川的龙抄手,相比作者是热爱中国饮食文化的,希望他不久的将来也来个中国美食纪行,他一定不负此行的。
还是回到正题吧,事实上,在作者的起点的美国中,他还写了每一条马路都富有风情的纽约曼哈顿,还写了因为受到清教徒传统和“快掉一代”的形象而形成波士顿人特强的自我意识。而与之相比,洛杉矶人是充满包容和热情的,尽管他们在处理事情上会被误以为是“怕事”,但通过作者的字里行间可见了他多洛杉矶人是情有独钟和富有深厚的情感的。
接着我们就可以一睹作者的奇妙旅程的清淡,进入了中美和南美的地域的游记之旅了。而这这里作者也表达了对伊本•白图泰的探险精神和东非旅行游记的备份推崇,其都在文章《致向往城市奇观与旅行奇遇者的赠礼》言之凿凿,感情真挚的。事实上这也是推荐好书《伊本•白图泰游记》。
从第二部分写墨西哥开始,作者不但介绍了自己在去之前多要做的语言学习工作,这对我们驴友是很有借鉴作用的。作者还可以扣着历史文化谈旅行见闻,如在写墨西哥备份就写到了第一批抵达墨西哥的欧洲人,而也写了屠戮者科尔特斯的故事,也写了墨西哥文明在蒙特祖马统治时期的种种。特诺奇提特兰城被毁灭的始末。而笔者影响深刻的还是在写迷失在康德萨街区时提到的那种有种闹鬼和毛骨悚然的风险,你记得《寻梦环游记》吗?想想或者你对墨西哥的鬼文化就不那么害怕了,并有着敬畏之心了。另外作者还写到康德萨街区是一个环形街道,也写了作者读墨西哥这个地方的印象简述。
而在关于墨西哥美食方面,就是有很稀奇好吃的东西的,如作者就介绍了炸蛐蛐,炸蛐蛐冰淇淋、麦斯卡尔啤酒等等,都可以一睹一尝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当然出了吃,作者还亲身经历地去探秘了客斯特地貌、玛雅遗址、壁画都是让读者眼界大开的。
紧接着作者就写到了第三部分:中美洲——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以及巴拿马。这里既写了充满灾难的危地马拉,这里的灾难不仅有认为和自然的,如在1954年开始到60年代的内战导致有20万人死亡,1976年还有地震,导致人妖迁移。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喜欢了那里的美丽景色,如无底湖等。再之后就写了萨尔瓦多的冲浪者的故事,也涉及了冲浪艺术的魅力所在。当然还有好吃的普普萨饼,是一种玉米加肉片或者奶酪的生物,十分方便又好吃。在之后就写了尼加拉瓜的最完美的咖啡,但事实是如何的?所谓所见即所得,经过这的体验和打卡,原来“味道虽然算不上惊艳,但还是很不错的。”再之后就写了作者在哥斯达黎加遇到的有趣可爱的小伙伴的故事,也写了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始末,可以让读者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另外作者也结合亲身经历,在巴拿马运河山钓鱼,钓那种孔雀鲈,听个名字都霸气十分了,想想都十分犹如自在的有的生活方式啊。
来到第四部分就讲到了绕过达连地堑抵达哥伦比亚,我们知道强悍的哥伦比亚的足球不仅是世界杯的常客,而且他们有着资深的加勒比海盗的文化,看见世界著名水手阵型中,哥伦比亚是占用很重要的分量的。于是作者也在杰奎琳号度过浑噩的航程,自然也写到了海航中作者与无人组的相处产生了深刻的友谊之情。而作者表达的是那些孩子们都具有很多才能,如冲浪,还有他们不为凶险处境而拼搏的精神,这是值得作者乃至读者所学习的地方。此外作者也写了到古柯碱的危害,也写到作者在哥伦比亚所经历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的场景,而在厄尔索塔雷诺度过周六的夜晚,就写了作者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斯大作家的钦佩之情。可不是嘛,哥伦比亚的文学读世界的成就和贡献就当西亚马尔斯了。
再来到第五部分亚马孙,就写到了作者亲近世界之肺亚马孙大自然的经历,其中最为有趣生动的就是要数写遇到树懒的部分了,“把树懒从树上拎了下来,向(实为像)传球一样吧那个圆滚滚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怀里……”可不体现了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啊。另外除了动物,还写了卡皮木和其他神奇植物们,就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处于原始森林中,作者就与旅行地的土著居民接触起来了,就写了作者与萨满巫师的家的相处经历,也写了亚马逊新宗教的三条戒律,写了印加古城的兴衰,写了马丘比丘,这些都是富有旅游借鉴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于读者都是十分有考究价值的。
再来到第六部分的加拉帕戈斯和玻利维亚,我们就跟随作者一睹了加拉帕戈斯的海洋珊瑚环保工作是做大最为出色的,当你看遍加拉帕戈斯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时,他是那么美丽又脆弱的,因此我们需要好好保护好它们。然后作者就写到了玻利维亚的监狱和总统府,也写充满忧郁和神秘感的的的客客湖(客客是错别字,但这不是很有趣吗~)。
最后,就到第七部分写最南端的国家智利和巴塔哥尼亚。故事一开始作者就跟读者开了玩笑,称智利地图虽然是身条苗条,但她们很凶猛的,如在作者当时去该国旅行前,发生了地震,结果导致300名女囚都上映了越狱大戏,最近都是有人逍遥法外,所以智利不可貌相喔。之后就写到奥斯丁乐园,其中涉及的电影艺术也是娓娓道来的。此外也写当地的人和事,如阿塔卡马的“怪物”们等。自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格瓦拉的历史事迹故事,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当然在吃方面,智利的三明治就是值得好好品尝的。而巴塔哥尼亚就写了冰川风貌,以及世界最南城市蓬塔阿雷纳斯最美的陵园,以及介绍布鲁斯•查特文《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故事。
哦对了,巴西和阿根廷将要上映2021美洲杯的争霸赛,虽然这次美洲之行没有写到巴西和具体的阿根廷城市,想必作者如果写,足球的元素是会占用一大一部分篇章的,也是十分引入入胜的之处,希望作者继续补充写这样优美的旅行文学,同时如果再写写其他洲,如前面说的“中国美食纪行”方面也是十分不错的。
这本书不仅有历史纪要,也写了作者旅行中所遇到的奇闻逸事和有趣的风土人情,基本做到面面具到,是令人大开眼界的美洲出行必备攻略。而作者那通俗易懂的写法,不仅笔触幽默、故事的节奏紧凑以及信息也量大,这样的非虚构文学随笔写作,不仅有着深厚的实践性的旅行记录,也让读者读来轻松愉悦,而且每一篇都不长,是很好的枕边书读物。
旅游文学写作贵乎记录一个旅行作家的所见即所得,所幸《美洲纪行》的作者史蒂夫•海利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