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的港湾 第一季》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家的港湾 第一季》经典影评1000字

2021-07-25 08:01: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的港湾 第一季》经典影评1000字

  《家的港湾 第一季》是一部由Mark Joffe / Lynn-Maree Danzey /执导,Arianwen Parkes-Lockwood / Marta Dusseldorp / Davi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的港湾 第一季》影评(一):秘密终有藏不住的时候……

  秘密终有藏不住的时候……

  每个秘密仿佛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元素一样,存在一个半衰期吧,也许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完美地将其守护而身故之后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我们不得不编制一个又一个借口和谎言去将秘密包裹,而秘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谎言的面纱戳破,那个时候,我们选择逃开还是勇敢面对才是更加重要的……

  家的港湾系列一共六季,自己是断断续续的在看,首先要感谢当年和如今的LF字幕组,自己认识他们也是从这部剧集开始的,最近因为看土耳其剧新剧没有几个想看的,所以忽然重新看起这部剧集,这次自己没有忙着一口气看完,相反,每天一集节制着看,倒是给自己很多悬念和期待。

  澳洲的剧集自己看的不是很多,而家的港湾这部剧集最开始吸引本人的是因为澳洲风光还有二战之后当地人们的生活面貌,多么的单纯的一个人啊,而剧情主要围绕的Bligh一家的各种纠葛和羁绊展开,初看确实和“唐顿庄园”有些类似,有些人甚至称其为澳洲版的唐顿庄园。

  第一季中自己感慨的点不少,比如说女主Adams的阿姨送给她一个地垫,这就是一个家吧,她开始时候是拒绝的,后来决心留下来的时候总算是将其放在了自己住的地方,有的时候,家是很虚幻的,有的时候,也许家就是一个地垫……

  重新看第一季,自己忍住不多想男性角色们的美貌与其他,却意外的关注到其中的女性角色的光辉,无论是女主,还是Bligh家族的老太太,而奥利维亚才是自己重看第一季后忽然发现更加闪耀的角色,自己一直坚持,看剧集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抛开人物时代背景去评价一个人物是不公平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所以当时你不能期待奥利维亚发现自己丈夫的秘密就可以知道这是无法根治的,你也无法去批判詹姆斯相信自己可以让医生把自己治好……

  第一季中的奥利维亚,新婚之后开始以为自己的原因让丈夫不高兴,这个时候的她看起来柔弱甚至唯唯诺诺;当她怀孕之后她通过蛛丝马迹忽然看到自己真相(詹姆斯与伴郎,也就是奥利维亚哥哥的合影才是真的戳心),她开始伤心的是自己被欺骗,而从始至终她都没有对詹姆斯说过“异类”“变态”“恶心”这样的字眼(这一点上甚至比詹姆斯的父亲还要做的好);当奥利维亚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和詹姆斯是无法摆脱奶奶这位老太太的控制的时候,她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某些心理,分外真实,但是在确认了詹姆斯真的想要改变想要和她在一起之后,她选择原谅;然后就是一次一次的观察她发现自己只有和詹姆斯两个人时候才可能真正有自由,而她对于詹姆斯的爱和期待,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是情理之中的……

  有些人将这部剧集划分为“同性”类别中,也算是有一定道理,至少在2013年的时候其实很多剧集中的同性故事线只是一笔带过,而澳大利亚剧集又是年代剧可以将这个作为一个不算太边缘化的故事线,实属难得,更重要的是这条故事线刻画的十分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这里有理解,有包容,但是也有偏见有不容甚至还有险恶人心……

  安娜故事线完全就是为塑造一个现代新女性代表在铺垫,她和GION的感情自己有预感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初恋总是轰轰烈烈让人刻骨铭心的……

  这个家族的老太太的故事线自己倒不想多说什么了,其实有些事情你越是在意最后就越是无法掩饰。

  战争,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而澳大利亚本土其实受到的战争波及并不是很大(因为主要战场不在这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和配角们,或者因为战争失去亲人,或者因为战争无法摆脱噩梦,或者因为战争永远无法清醒……

  关于宗教方面,这一点上自己了解的不多,所以也就不予置评了。

  总的来说,时间可以抚平一切的伤痛么,个人保持怀疑态度,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代背景之后,身心俱疲支离破碎的澳洲人从满目疮痍伤心遍地的欧洲归乡成了常态,而在这里天主教传统和新思潮也在悄无声息的展开较量,新观念旧信仰,新思潮旧传统,在这个澳洲小镇的家族成员之间的秘密滋生中不断碰撞消解,就这一季来说,女性角色塑造十分成功,而优美的澳洲风光让人心驰神往,配乐也没有喧宾夺主,自己倒是期待看第二季的故事如何继续,毕竟很多伏笔,个人评分8.5分,推荐指数四星。

  《家的港湾 第一季》影评(二):血脉、家庭

  我必须承认我是快进看完的,因为只有一部分是我感兴趣的题材。

  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部剧贴上了“同性”题材标签,其实这部剧在这方面的表达并不是重点,它只是时代曾经停留的一个印记。而且涉及这些剧情的角色在整部电视剧里并排不上演员表前几位啊?

  而很奇怪的是,像我这么固执的人,通常不会中途改变喜欢的角色,但是一开始让我觉得特别的女主,和颇有绅士魅力的男主,到第二季的时候突然让我索然无味,这个时候有点怀念爱好“排列组合滚床单”的美剧了…

  本来还以为有医生的三角恋,经过一番挣扎比较思量才抱得美人归…没想到他们俩人就那么水到渠成在一起了…后面的所有矛盾简直有点琼瑶式的荒诞…为了冲突而冲突…

  所以后来我的注意力倒戈了…没办法…医生整个人设比男主有趣吸精很多倍…而且这个演员在我眼里骨相完美(抱歉,我跑偏了)

  除了经历了战争中的创伤,男人那种独有的将脆弱和恐慌掩盖在强硬的外表之下的做法,使医生整个人透着隐忍的魅力,再加上他正直聪敏专情,真没有什么理由不爱他。

  更何况看到朋友George被别人责难,他放下内心那么大的仇恨去欢迎日本人,这是一个绝对人品过硬的人。可以说他在剧集里多次为了成全主角而做出的牺牲,让我觉得他比男主更伟大。

  更主要的是,一如既往,我最关注的是父子亲情的戏码,我喜欢jack得知anna是自己女儿以后的种种表现,以及他们相认后不自觉地变得亲近并互相关心依赖。

  jack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天去anna面前蹭热度,在被anna称为新叔叔的时候,无法容忍这种疏离感,险些和盘托出。再到看见anna大发小姐脾气,那种父亲的威严感也不自觉油然而生,才有了那段“你没有权利”“我有所有权利”“你又不是我父亲”的对话,但是信守承诺的jack并没有脱口而出,却让聪明的女儿一下子懂了,那种感觉就是血脉带来的密码…

  父女俩第一次拥抱,那种幸福感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想象吧,从未想过能拥有的温暖就那么突如其来。

  看着女儿出嫁藏都藏不住的骄傲和自豪,这个表情我评为全剧最佳…我觉得他比男主演的好啊…

  第一次被女儿称呼“papa”的喜悦和满足,他转过身才笑了出来,他想过盼过,就那么不经意的得到了,然而却不想让女儿知道他原来那么在乎,不想让女儿为难。

  他为了女儿把自己最难看的秘密向女婿透露,却收效甚微,当劝阻女婿不成的时候,他为女儿失去幸福的心痛恐怕不亚于他任何一次受到的伤害,所以才会当着外人说出“我心都碎了”。还好的是,在anna最难过的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刚刚相认的父母,一个更能理解她以及并没有陷在其他麻烦的爸爸

  这么稀罕女儿的爸爸,很难想象如果jack知道那个qj他老婆的hd又想害自己女儿会不会气的杀了对方…

  父女俩最大的一次冲突,是anna差点考虑嫁给herry,这时George和jack的分别就相当明显了,George更顾及的是名声有损带来的伤害,而jack则更关切女儿在有名无实的婚姻中被消耗,如果是我,更喜欢有血有肉的jack了…

  其实jack心里清楚herry的优秀,只是这与和他女儿成婚完全是两回事…

  anna虽然自己特立独行,但对父母和好如初却很坚持,竟然拿自己的分娩做筹码让他们俩个重新碰面,jack巧妙的错开和caro见面的机会,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后代,那种幸福满足挂在眼角眉梢,然而固执如jack,纵使是心爱的女儿和化了他内心的外孙女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上又觉得anna确实像他…

  剧情的其他部分我看的不多,就像剧中次要角色的吐槽,这个家病了…gino、matt都说过,她们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其实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他们不是主角…又真的每件事都做的对吗?

  这部片子我给四星,完全是看在jack一家三口的感情带给我的满足感…

  另外,挺不满意编剧把anna和gino拆开,但又觉得应该是早就设计好的,告诉大家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尤其是anna注定是剧中女性现代化的先驱代表…那么能让那么浪漫的gino放弃这段感情的,大概只有“没有孩子”这一个原因了…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gino看见anna带着孩子,会不会有一丝后悔…

  《家的港湾 第一季》影评(三):almost perfect in an amateur eye

  (含第1-4季剧透、含同性恋内容)

  "a place to call home"这个标题吸引了我,虽然该剧完全没有像哲学教授那样去探讨或分析“home”、“故乡异乡”之类的概念,而仅仅是古典(1950年代)题材的家庭剧。剧里有Bligh家族的日常生活,护士Sarah和Mr.Bligh的曲折爱情,以及James喜欢男人却不得不和Livvy结婚婚后所经历的种种痛苦。

  剧情、演技、颜值、画面、格调,好像暂时没发现任何缺点。无可挑剔。甄嬛之类宫斗不过是为了求生的各种伎俩,而这里却包含每个真实的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恶人仅Regina。

  如果去掉同性情节,这部剧估计会乏味很多。该剧讲的就是贵族与平民跨越阶级的爱情,以及男男的爱情,两个在当时都是禁忌,如果把两者揉在一部剧里,当然会更有趣味。本剧的一条主线是Sarah和Mr.Bligh。Mr.Bligh的母亲很反对两人交往,在第二季也成功拆散两人。其后Mr.Bligh和母亲的一段对话让我难忘(第2季第8集):

  Mr.Bligh:I'm drinking because I finally see who you are, and it repulses me. I'm drinking, mother, to drown the hatred for you. What made you like this? Did father not want you? Did you repulse him as well? So you pour all your misery into us.

  Mrs. Bligh: A mother sacrifices for...

  Mr. Bligh: A mother loves! She wants joy for her children. You? You can't bear us to see we make our own choices. It simply highlights what a desperately unhappy life you've made for yourself.

  (讲的很犀利,Mrs. Bligh强迫自己的女儿放弃未婚先孕的孩子,强迫James结婚,现在又拆散自己的儿子和Sarah。Mr.Bligh当时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也是喜欢男人,他的母亲当然不快乐,但是她又不敢违抗社会规则去和一个平民结婚,不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

  母子的这一次冲突,也让母亲有所改变,不然她会被自己的家人抛弃。在第2季第9集,Anna准备嫁给一个平民,Mrs. Bligh坦言自己仍不赞成,但是她祝福,希望自己是错的,希望Anna幸福,她把自己奶奶传下来的一对首饰送给孙女Anna。

  这个家里的大家长和《家》《红楼梦》中的大家长似乎很不一样。可能,一是英语国家对于长幼尊卑并不如旧中国严格,二是,虽然剧中第一季时整个庄园仍在母亲名下,但是似乎Mr.Bligh以及家庭其他成员,都有独立于她的经济来源(缺佐证),Mrs. Bligh无法用切断经济来源作为要挟来控制其他家庭成员(缺佐证)。大家长不一定代表她是主人,在第4季第4集,Mr.Bligh当众对母亲说,Ash Park is always your home, but not your domain. That is an old concept linked to the family as it was.

  另,剧中有不少情节很正能量。面对诱惑、威胁,一个平凡真实的人如何选择,剧中的几个角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比如,第一季前面,Mrs. Bligh想用钱收买Sarah使她离开小镇,Sarah拒绝了。Mrs. Bligh用饭碗威胁Jack不要雇用Sarah, 他拒绝了。Jack用饭碗威胁Sarah坦白为什么使用了和护照不一样的名字,Sarah捍卫自己的隐私,她拒绝了。Mrs. Bligh威胁Mr. Bligh如果他娶Sarah便丧失继承权,Mr. Bligh拒绝了。

  另,Jack和George(Mr. Bligh),都是帅好男人,都追求Sarah,为什么Sarah坚定选择后者?没有任何她脚踩两只船留备胎的剧情。 。。。。 S和J两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Sarah很明白她和Jack在一起只会不断回忆起痛苦的过去,而和George在一起更可以面向未来?选择George作丈夫,Jack作朋友,Sarah的选择很有眼光?

  关于本剧的名字。where is our home? 剧里零星几次点了题。比如,一是第二季接近结尾,Sarah重返小镇Inverness,她说这里是home。为什么?因为George,因为这里有一帮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景色?二是Livvy接受了James是同志的事实,并且准备继续维持这段婚姻,把Ash Park当作自己真正的家?三是在第四季,Henry说同志小圈子,一帮能接受欣赏彼此的朋友,是他的第二个家庭。而对于一些人,他们却不喜欢Inverness,比如Rene想回法国,Carolyn更喜欢Sydney。对于Harry,估计他不想形婚(觉得形婚就是个谎言), 小镇Inverness不适合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