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被拘3天后再爆内幕,最新封杀名单流出:这一次,她也落水了
最近的重磅新闻,莫过于吴亦凡事件的持续发酵。
7月最后一天,初步的情况通报终于出来了。
吴某凡、涉嫌强奸、刑事拘留……各种敏感词的组合,立马引起热搜的一番惊天骇浪。
不过两三天时间,吴亦凡迎来了全平台封杀。
吴亦凡的超话,直接消失;
参演过的综艺节目,已经进入不可观看状态;
音乐作品的音源,也陆续从各大平台下架。
这样的封杀力度,大概也是所谓“顶流”待遇了。
吴亦凡进去了,带给娱乐圈的余震却接连不断。
很快有网友发现,当年在小g娜事件中为吴亦凡发声,说过一些不当言论的几位公众人物,也喜提“禁言封号”待遇。
点开这几个人的主页,无一例外都显示:
“该账号因被投诉违反法律法规和《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
当事人之一,大V马薇薇,在朋友圈发出一则道歉声明。
文字里提到自己将暂别娱乐圈,去反思这一次事件带来的后果。
随后,继续借助小号发出一则道歉视频,视频中她素颜出镜,面容憔悴。
不知道你看完这篇声明的感受是什么,真诚或厌恶?
我们大概永远没办法替那些因为她的言论受过伤害的受害者说出原谅,因此更多的是感慨:
一个曾经在辩论场上意气风发的最佳辩手,如今却因为不当言论从高处重重摔下,成为人人讨伐的过街老鼠。
成也一张嘴,败也一张嘴。
那个走到哪撕到哪,雷厉风行的辩论场女王,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从bb queen到“404”,
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很多人认识马薇薇,是从6年前的一档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开始的。
第一季,一个打扮像学校里的教导主任,犀利毒舌的中年女性出现了。
你或许不喜欢她,但是一定很难不注意到她。
这样的眼前一亮,和马薇薇风格鲜明的辩论打法有关。有人说:
“从来没有人像马薇薇一样去辩论。”
一旦进入辩论模式,永远杀伐果断,对手越强,她越兴奋,再配合上丰富的身体语言,表演综艺感十足。
作为稳定的金句输出机,也能精准击中你的爽点:
“你没有爱了,你需要陪伴,你需要对方一辈子不离开你…养条狗啊!”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哪有空在地球落泪葬花。”
“爱一个人,就是要低到尘埃里,草履虫我都愿意做!”
……
作为辩论高手,马薇薇身上似乎自带魔力:
观点惊世骇俗,语不惊人死不休。
再奇怪难辩的立场,在她嘴里都能翻出花来,3分钟动摇你的立场。
很多人喜欢马薇薇,是因为她足够“特别”——
就像是身边一位暴脾气不好相处,但靠谱讲义气的朋友,从来不附和主流观点,永远特立独行,甚至主动标榜“三观不正”、“政治不正确”。
这反倒让人更加喜欢,冲击力十足的趣味言论,也换来了无数的转发点赞。
“金句女王”、“温柔一刀”……这是粉丝们对她的称呼,也是她一炮而红的人设。
尝到名利的滋味以后,言论自由也早已拿捏不住,随着人设的加深,逐渐越界。
16年的小g娜事件里,她恶臭地抖了一波机灵,公开发声,
“还有什么比明星睡粉更好的粉丝福利吗?”
社交平台说完还不解气,眼见有人吐槽她为吴亦凡洗白,还在线下强调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观点。
“吴亦凡这不是菩萨显灵吗,他太亲民了,这就相当于领导就到普通的小餐馆吃饭的那种。”
好家伙,渣男行为倒成了偶像对粉丝的恩赐,是应该心存感激的菩萨施恩行为。
就问一句,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不理解为什么这次要罪名“连坐”的朋友,大概是低估了这些人所作的恶。
正是有了马薇薇、六六、苏芒这些所谓的“名人背书”,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新角度”,很大程度逆转了当时的舆论风向。
这边一句“黑暗永远压不了光明。”
那边一句“明明是炮友还想睡出个青史留名。”
一套组合拳下来,小g娜成了想红的心机女,“吃了天鹅肉还不满足的癞蛤蟆”,
而真正应该被抵制的吴亦凡则顺利躲过一劫,继续在此后扮演着“纯情大男孩”角色,在娱乐圈各种吃得开。
花心,成了偶像吴亦凡被默认的权利,往后爆发的所有花边绯闻,无一能伤他半分——
直到这一次,更严重的罪名被曝光。
那些往日听起来略带玩味,实则过界的撑腰言论,也终于像回旋镖一般,时隔5年一句一句扎回当事人身上。
说来也是讽刺,马薇薇这边说着“睡粉是福利”,而前夫周玄毅则身体力行地在践行。
前段时间,这位拥有143万粉丝的网红教授,也是微博上著名的女权男博主,在男女关系上翻了车:
根据网友@致谭女士的爆料,周玄毅在已有一名女友的情况下依然和他人发展开放性关系,私生活不可谓不乱:
实锤在前,官方处罚也来得很爽脆:
行政记过处分、停止课程教学、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科研学术的道路可以说是从此被封印了。
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最反感的点莫过于他人前人后两幅面孔。
微博上,他是为女性发声的男性女权博主,恨不得大声宣告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女人、最理解女人的妇女之友。
现实中呢?
“女权”的财富密码拿到手了,女权主义者的肉体也不想放过。
那些才华横溢、和女性共情的言论为他带来的炽热目光,在这位文化人的另一番话术里,转化成一段段心甘情愿的“开放性关系”:
/梦中啪醒对方,
神一般的本我醒了自我还没醒
被曝光以后,他有没有一丝后悔呢?
发声道歉过后,继续用拉黑和点赞,来默默对抗这个“不允许割裂”的世界:
某种角度来看,也像极了马薇薇的道歉声明。
周玄毅甩锅给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而马薇薇也“重拾”自己小镇姑娘的弱势身份,悔恨中带着一幅“娱乐圈都那样”的无奈。
作为公众人物,既想拿着强大的话语权影响力特权不放,还想获得不被公众审视的自由。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于是两个嘴皮子了得的人,这一次再也没办法为自己说话了。
好友胡渐彪,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评价马薇薇,
“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公众在审视娱乐场上的人物时,天然地就会把自己当作判官,你想在这个平台上活,能不屈从于这股审判的力量吗?但看到她能这么直率地在圈中混,看来我过虑了。”
如今看来,只是时候未到。
他们难道不懂得谨言慎行对于一个公众人物的重要性吗?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就连马薇薇自己也说过,“自由之代价使自由更加高贵。”
只是享受的高关注久了,被没有判断能力的粉丝吹捧多了,越发觉得自己能在舆论场搅动风云,无视公众权利的边界。
站得越高,总以为每次都能通过控制和引导舆论来为刹不住车的欲望买单,迷惑视线,躲过公众的审判。
这大概也是他们坠落的开始。
马薇薇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水可以熄灭火,但是水不能改变火。
你认为神圣的东西,他永远不会被玷污,会被玷污的东西只因为它本来就不够神圣!”
这句帮助她在辩论场上赢下掌声的金句,何尝不应该成为对她自己、对我们的一句劝诫。
将偶像奉若神明,将会说话的人随口说的几句漂亮话奉若真理的人,早该醒一醒了。
最后,再在这里说说我的两点感慨:
1.话语权使用不恰当的人,注定被唾弃
关于女性互助,前阵子有一段很火的话,
中国姑娘们要努力往上走,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成就,努力成为女警察,女律师,女医生,女作家,女教授,女科学家,女法官……
马薇薇正是这样的女性,是真正掌握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的人。
她在道歉声明里也提到过,自己从小城走来,中年闯荡,才从一无所有的离婚女性到渐渐有了一番小成就。
然而努力走到高处,坐拥影响力的同时,却没有在需要的时候选择为他人发声,反倒踩上一脚。
更何况,她自己,也是曾经在感情中受过欺骗和伤害的人。
/马薇薇曾经因网恋被骗钱
不同于那些总是淹没在舆论洪流中的普通人,他们都是话语权的绝对掌控者。
有多大权利,就应该承担多大责任。
既然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比普通人大千倍万倍的影响力,也同样应该承受这等权利使用不当的代价。
2.警惕那些“没有立场”的人
马薇薇的雷人言论时隔5年后被扒,很快有人联想起曾经发生在《奇葩说》的一幕。
辩论赛选择持方时,她把优先选择的主动权大方让给了对手,一句狠话同样耐人寻味:
“我对绝大部份事情都没有立场。”
/在采访里,
同样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换种角度来想,这种大度何尝不是源于他们对把控言论和人心的过度自信?
他们不一定是这么想的,但是同样可以道貌岸然地说出那些让人信服的论点,动摇你的心意。
只要逻辑完美,立场是什么对他们而言根本不重要,甚至不介意为了赢而模糊黑白对错,蛊惑人心。
辩论场上如此,舆论场也是如此。
与其寄望于追崇的偶像永远不要翻车,不如自己学会提高警惕:
当你喜欢的公众人物某一天发表了一些让人不那么舒服的言论,让你感觉触碰到底线,踩到原则雷区时,请马上原地脱粉吧。
永远不要因为ta的光环而选择盲目跟从,甚至为了偶像换位思考,去试图理解他们。
无论对方如何巧舌如簧。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在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不再被盲目灌输价值观。
保持清醒,提高判断力,也保护好内心的纯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