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焦裕禄》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焦裕禄》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8-09 00:42: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焦裕禄》经典读后感有感

  《焦裕禄》是一本由何香久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裕禄》读后感(一):人民公仆的模样

  提起焦裕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知道他是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知道“焦裕禄精神”。但是在兰考之前呢,成为兰考县委书记之前的焦裕禄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作家何香久的长篇小说《焦裕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焦裕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焦裕禄前半生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何香久《焦裕禄》的故事从其16岁那年开始。其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焦裕禄的家乡博山也在鬼子的铁蹄践踏之下。少年时的焦裕禄已经表现出了自己非常勇敢睿智的一面。在博山,面对小鬼子的挑衅,他丝毫不惧,用鬼子的死亡终结了那场挑衅;在大山坑煤矿,他连同工友一起杀死了作恶多端的矿警安腾,为死去的工友报了仇。除了勇敢之外,少年焦裕禄已经懂得了如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大山坑煤矿,焦裕禄以德报怨,把埋在煤堆里的杨把头扒了出来,成功的熔化了杨把头这块顽铁,让他不再处处与矿工们作对。同样这个时候的焦裕禄也经历着别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他的父亲、爷爷先后被鬼子与恶绅逼死,嫂子也因为鬼子惊惧而死,而他自己先是被当做八路军被抓到大牢之中,受尽了严刑拷打,然后又被送到煤矿,九死一生。焦裕禄少年时这些经历对于成年后的焦裕禄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概也是因为亲眼见到了太多受苦受难的乡亲们的模样,所以当焦裕禄以后有了能力有了机会之后,才会那么不遗余力的废寝忘食的去为自己的乡亲们谋取幸福而奋斗吧! 焦裕禄的身上带有非常明显的共产党员的特质。比如说实事求是,焦裕禄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在具体的工作中,焦裕禄不但要听别人说什么,还要亲自动手做一做,亲自去现场看一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掌握真实的情况,因此在兰考治三害,他永远走在最前面,别人四个轮子也撵不上他的俩轮子;再比如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在故事中,我们会发现焦裕禄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他呆的最多的地方都不会是办公室,他不是在老乡的家中,就是在走向老乡家中的路上。或者我们还会注意到在故事里焦裕禄认了多少妈,多少兄弟?只有当你真心实意的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他们才会给你掏心窝子的讲心里话;他是公仆,更是一面镜子,就像是在他其后来到兰考的县委书记魏治功说的那样,在兰考当书记,心里要永远揣着一面镜子!这镜子就是焦裕禄,就是焦裕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何香久的《焦裕禄》所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县委书记榜样”的焦裕禄,而且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真男儿!我们在今天追忆焦裕禄,学习焦裕禄精神,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而是祈愿有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干部出现吧!

  《焦裕禄》读后感(二):人民公仆为人民

  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太过于熟悉了,学生时代出现在课本里的人物,即使过去很多年依旧不会忘记的。也因为这个名字对于大多说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是一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他短暂的一生用自身的行动积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不会忘记他的名字,也不应该忘记他的名字。那个叫兰考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个人的出现,他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他作为共产党员光荣的一生,人民公仆焦裕禄值得被人们永远的怀念,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每一位公务人员学习,他是一种精神遗产和资源,让后代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百部红色经典《焦裕禄》是不得不看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原著电视剧曾获得非常高的评价,这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将焦裕禄的一生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可歌可泣的一生是所有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一个名字,可以被几代人提及,一种精神可以鼓舞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工作者,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个人,正是因为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的努力,他们忘我的精神,才有了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小说《焦裕禄》将焦裕禄的一生细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是小说,也是一部回忆录,将传奇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带着我们走进了他可歌可泣的一生。 小说从焦裕禄的童年讲起,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是日本鬼子占领了这座山水清秀的小县城。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哥哥不再,他必须扛起这个家。应该说,在焦裕禄少年时候,是饱受日本军折磨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过堂受刑依旧没有打到他,日军最后将这些人送到了那片荒野,让其劳作。是的,在日军统治的地区,很多人被迫劳动,日复一日的被压迫劳作。终于反抗逃脱出来,家破人亡,却只剩下母亲一位亲人。参军,只要打日本鬼子就行,焦裕禄是这么想的。这一打就是好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有着新的任务,学习生产,学习技术,这一部分作者的笔墨不是太多,但也为焦裕禄的思想和能力做了伏笔。在第三部分便是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承载着大自然的洗礼,人们已经习惯了靠天吃饭,过了一段很长时间听天由命的日子。不应该是这样的。焦裕禄来到这里,改变的不只是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更重要的是他将生命的全部奉献给一座县城,带领着人们一步一步的走出贫困,迎来希望。关于兰考这部分内容是很多篇章的时候细致的描写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民公仆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精神。 《焦裕禄》已不再多年,但他的精神一直都在,也将继续鼓舞着我们。

  《焦裕禄》读后感(三):《焦裕禄》:人民公仆

  现代中 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和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但仿佛又缺少了什么。

  中 国的现代性是与魔共舞的现代性,发展同时也有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干部队伍中贪 污腐 败层出不穷,邪 恶之风明弥漫四方,道德底线被彻底击穿,社 会更需要焦裕禄式的干 部。大家不要觉得我说得过于激奋,这是摘自人 民 日报2012年5月15日的原话,我们高 层也充分认识到社会里这些严重的病根。

  所以当今时 代更需要焦裕禄精神。

  二十一世纪后,作家何香久再次创作五十万字长篇巨著《焦裕禄》,给我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焦裕禄,充分展现了主人公从少年到主 政 兰考的完整人生轨迹,给了新时代的读者莫大的精神食粮。

  以往反映焦裕禄的文学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聚焦于建 国后焦裕禄的公仆形象。

  而本部小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含量,写出了一个完整的焦裕禄故事,从少年的传奇写起,而且有着丰富的生活、战斗、工作细节,叙述焦裕禄整个的成长轨迹,展示了更为完整的焦裕禄形象。

  我们常见在新闻里看到那副经典的焦裕禄形象是:披着外套,双手叉腰,头发凌乱,不修边幅。而本书展现一个有着多个侧面的焦裕禄,且多才多艺,善于接受新知识的开放性干 部。书中的主人公更为真实,更为全面,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作品增加了主人公的传奇性,这些传奇主要体现在少年焦裕禄的那段故事,智斗勇斗鬼 子,表现了少年时代的血气方刚。

  当然了,全书把主要的笔墨都集中在了兰考,焦裕禄主政兰考的四百七十多个日日夜夜,展现了焦裕禄,奋发有为,勤 政 爱民,鞠躬尽瘁。

  小说对于日常性和生活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写出了中国北方乡村生活的朴实,泥土味。

  作品是由电视剧本改编而成的,最终形成50万字长篇小说。但是改编的痕迹很明显。书中有很多小节,每个小节有点像拍电影的场记。所以流畅度略显生硬。

  作为长篇小说而言,这部作品还多少带着电视剧本的影子,而文学化的叙事手段运用着相对不够,文字本身就展现出来的语言魅力,张力,内在韵味,美感稍显薄弱,文学性稍微不足。

  当然了,也正因为是电视剧本改变而来,所以好多故事描写非常的生动,而且非常有画面感,非常值得一看。

  《焦裕禄》读后感(四):人民的公仆焦裕禄

  焦裕禄,一个几十年来不曾被中国老百姓忘记的名字,他是人民的公仆,时代的楷模,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他树立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这种精神被后人称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是一部长篇传记式小说,小说的结构一如主人公的性格一样传统朴实,以一明一暗两条线来叙述。

  明线是时间: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焦裕禄完整的成长轨迹,表现了他鲜为人知的生活层面,让读者看到了焦裕禄的成长和变化,在焦裕禄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一些关键的事件做了详细的描述,把焦裕禄的英雄本色揭示得淋漓尽致。

  暗线是情义:小说将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战友情、兄弟情、主仆情囊括其中,让读者感受到焦裕禄对家人、对同事、对群众的深情始终如一,至孝至纯。

  焦裕禄品格的形成并非偶然。

  小说展现了焦裕禄一生的传奇经历,性格的磨砺和思想的成长过程。生活的困苦磨难,锻造了焦裕禄坚韧的性格,他不向命运屈服,投身革命,尽显过人胆识和英勇无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焦裕禄深明大义、有仁爱之心。做县委书记,他体恤百姓严格要求干部,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1966年《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让焦裕禄的名字如春雷般响彻中国大地。“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给咱除三害,派来了焦裕禄好书记”,深情的歌曲记录了动人的故事。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焦裕禄的光辉形象依然被人熟记。

  小说《焦裕禄》内容分成三部分,生动描写了焦裕禄一生。第一部分是写焦裕禄少年时期的贫穷生活,在抚顺煤矿当劳工、以及投身革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焦裕禄调到城里,在基层工作的故事。第三部分占了一半多篇幅,是写焦裕禄调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书中充满精采故事,感人场景举不胜举。例如焦裕禄年轻时就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他自己只身冒险逃跑,让大伙把事情推到他身上。他明知这是九死一生的主意,但他是宁可自己一个人把危险了扛起来。

  1962年冬天,焦裕禄受党组织委派,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难。在困难面前焦裕禄不退缩、不畏惧,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团结县委一班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掀起了“除三害”的斗争高潮。他和群众心连心,老百姓拿他当亲人。他到了村子里吃农民外出讨来已经长了黑毛、绿毛的“百家干粮”。老百姓抹着眼泪发誓,丰收后一定要给焦书记蒸白面馍、炖老母鸡。他带病实干、积劳成疾。百姓们已经把他神化,思念他时潸然泪下。

  焦裕禄的名字发出万丈光华、他虽然已经不在人间 ,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