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电影史考索
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41万平方公里,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与中国相邻。蒙古有着电影工作者最向往的无边无际的蓝天,在蒙古,一年有超过300天是晴天。蒙古拥有峻峭的山脉,茂密的原始森林,遍布古城遗迹的荒漠、草原、河流,以及各种动物。这片土地养育了游牧民族和数不清的羊群、马群、骆驼和牦牛,更吸引着外来游客、猎人、民族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这样一个神奇又充满魅力的国度有着电影发展的天然优良条件。
蒙古电影发展史要从1921年的人民革命说起。蒙古电影曾错过25年的发展时间,这与1921年的人民革命有关,经过这次蒙古人民革命,蒙古国跳过资本主义,直接从封建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仅此一点,就足以使蒙古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引起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兴趣。
电影艺术的发展基础是文学。在蒙古人民革命之前,蒙古并未产生这样的文学。直到20世纪上半叶,蒙古才出现第一批长篇小说。19世纪末,蒙古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寓言故事。最初,蒙古的文学出版物都是民间文学汇编,直到1929年,才出版了青年作家的作品集《艺术语汇集》。这一时期,达木丁苏伦的首部长篇新小说《被抛弃的姑娘》问世。
在蒙古人民革命之前,蒙古并没有现代意义的剧院,只存在一些贵族宫廷中的私人剧院和寺院中庆祝宗教节日时表演的宗教神秘剧,这与古代中国为商人和手工业者表演的剧院有很多相似之处。1931年,蒙古政府建立了蒙古国第一个现代剧院,然而,当时这个剧院的演出并没有固定的观众和固定的演出团队。因为在蒙古人民革命之后,剧院的建设一切从零开始,很多演员都是志愿的、半专业的。在蒙古的第一部电影长片问世之前,蒙古将很多电影工作者送到苏联电影学校学习。在拍摄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之前,他们将在地理、政治和意识形态上都将更为先进的友好邻国的电影作为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国家。
在电影院出现之前,电影放映队为不同地区的观众露天播放默片和有声片。蒙古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910年,然而那时的电影观众几乎为零。直到1928年,蒙古还没有专业的电影工作者,流动的电影放映队是这个国家当时唯一的电影放映机构。电影放映队的存在为蒙古电影艺术的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1925年,蒙古国决定将电影院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意识形态任务,1933年,蒙古的第一家电影院“艺术”在乌兰巴托落成。
1933年,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通过一项帮助兄弟国蒙古发展电影业的决议。1935年,蒙古人民革命的组织者之一——影协电影工业部门的领导鲍·扎·舒米茨基派经验丰富的列夫·舍费拉来到蒙古,协助蒙古国电影的发展。可以说,列夫·舍费拉是蒙古电影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乌兰巴托参与了一些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拍摄,其中包括蒙古的第一部国产电影。
同年,为了实现电影普及化,蒙古教育部成立了蒙古电影制片厂。1934年,蒙古电影委员会成立,为蒙古电影制片厂提供技术和创作团队支持,保证电影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蒙古电影的初期发展是十分艰难的,技术条件极度落后,胶片十分稀缺,蒙古拍出的第一部影片是默片。
1935年,以谢尔盖·古谢夫为首的苏联电影专家来到乌兰乌德,开始了蒙古第一批电影人才的培养,打开了蒙古电影发展的新局面。蒙古最早的一批故事短片和纪录短片相继问世,这不仅是蒙古最早的政治宣传影片,其拍摄过程也给蒙古电影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在谢尔盖·古谢夫和阿·列别捷夫来到蒙古几个月之后,蒙古人拍的第一部影片——以庆祝十月革命为题材的纪录片《乌兰巴托的五一庆祝》就问世了。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蒙古之子》出现于1936年,这也是蒙古的第一部有声长片。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蒙古电影发展的的真正开端,既是电影人实践的课堂,也是他们的第一次专业考试。虽然技术上有很多不完善,但这确实是当时的蒙古电影人自己拍摄的电影,是蒙古在电影艺术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影片由伊·特劳贝格导演和拍摄,参演这部影片的演员是不久前刚刚成立的国家人民剧院的演员。这部影片虽是雏莺初啼,却有着很高的美学水平。该片的出现不仅给后来的电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榜样,更对蒙古的未来发展有着特别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