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离群索居着
如果你像我一样,厌烦人多的环境,烦躁嘈杂的声音,喜欢独处和幽静之地。那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它有八个短篇组成,主人公大都是离群索居,甚至边缘化的人。相信你能找到自己同类,产生心有灵犀之感。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令人难受,不够欢快,没有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犹如死水。就像余华先生所说:
“阅读伊恩•麦克尤恩这些短篇小说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夏日里的最后一天》这一段里面有两个角色“我”和胖姐姐。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父母离婚,和父亲生活,父亲娶了后妈之后,“我”更加孤僻。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更显得自己可有可无。所以只愿意待在一件小屋里读书,不和任何人说话。
这个“我”也是多少男孩少年时代的真实写照,包括我。从初中开始,我就学会了自己在家,没有朋友,由于生活窘迫,身边甚至连一本好书都没有,所以更加孤单。
像本书中很多主角一样,我是那段时间学会了手淫,学会了偷看黄色网站,甚至上瘾。这并不能说明我多好色,可能只是因为孤独和无聊。“意淫”过后情绪低落,困意袭来,便开始睡去。就这样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
另一位,胖姐姐。由于过度肥胖,再加上身份地位(一个保姆)她总是格格不入,被家里人排斥在外。我刚从农村转入城市上学,城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对我的。我总感觉低人一等,那段时间特别寂寞,像个笑话一样度过了很多年。
“我”能和胖姐姐去河上划船游玩,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很羡慕“我”。
如果我是普遍,那么伊恩•麦克尤恩就是独特。从他的书联想到自己,这不就是余华先生所说:
“从独特出发,抵达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