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发展简论(婚恋危机分析)
当代两性关系发展简论
晓缘文化 知道人
(主要观点:两性关系的发展是两性的差异性特征在不同时代适应性的连续反映,目前两性关系的发展已经走在以小家庭为主向单亲家庭为主单身为辅的发展的路上。)
第一节 两性间的主要差异
从无数间的特性观察,从大概率上两者差别主要有:
在情感与性方面男性比女性具有更明显的多元取向,但在具体的性行为中绝大多数男人是需要女人乐意才能实现或更快乐,因此男人必然地会讨好老婆,也所以那些看起来夫妻平等的,事实上极大可能是女人控制着男人;在家庭生活的喜好方面,二者从概率看不分伯仲,就算感情基础没有了,不管男性与女性能坚定走向离婚的都是少数(但这个概率却正在不断地迅猛增长),在怕伤害孩子上概率也是接近的,但同时男人是多半不想折腾而迁就,而女人多半是虑及自己的价值与时间是反比关系,即自己在掉价,迈出可能更不容易;在力量与身高方面,男性比女性更优;在嗅觉与耐力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优,在职业发展方面,女性年轻那段时间有溢价,婚后则折价,而男人主要与自己个性与能力及健康相关,一直平稳;就人生价值与意义来看,女性比男性天生对物质更具浓烈的兴趣(个人认为应该与繁殖后代相关),也因此习惯于敏感当下,重在个人与小家的拥有与享受,而惰于思考前世、来世与社会变迁历史,而男性比女性天生对世界更具好奇心,更强认知欲与更强的思维能力,除了照顾家人亲友,不少男人还会给自己附加一定的社会价值并努力践行┉
第二节 两性关系发展简述
母系社会,男性因力量见长多充当捕获野生动物、鱼类的角色,但因为工具的原始性,收获比起女性采摘往往为低,同时也包括性方面男性比女性具有明显的多头取向,决定了子女跟随母亲,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亦由此决定了女性的中心地位,母系社会成形时,男女已开始禁止氏族内婚,实行族外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特征在这一时期逐步发挥出更大效益,从而慢慢演变为男性的主导地位,社会开始进入了父系社会,父系社会从漫长的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再至封建社会,这一时期虽然因各地制度、文化风俗不同,各地两性关系在细节上而有许多不同,而且尽管从时间上制度、文化一直变迁,有时变化还非常之大,但两性关系以男性为本位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不过在群居至家庭的演变过程中男性的性选择权虽然还保留了男性的多头性取向,但数量与自主性逐渐降低,在普通平民百姓那里,绝大多数仍然是一夫一妻的事实。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人类社会先后迈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科技得到了飞跃发展,这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同时也解放了许多两性不同特性带来的诸多局限,女性的能力被极大释放出来,与以前相比女性与男性相比的劣势逐步得到消除,与此同时一夫一妻制的广泛实施,解放妇女思潮与女权主义的传播也极大的促进了男女平等时代的到来。社会事实上在悄悄越过父系社会。
工业文明后期,商业文明突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大量服务于拓展市场的商业文化快速充斥人类社会,人类的生物性被充分挖掘出来,在生物性面前,绝大多数人只有被文化的可能,成功理论、婚恋理论、宠女人理论、家庭理论、孩子成长理论(宠孩子中类宠女孩尤甚,尤其是女孩子应富养理论)背后事实上商业看到的都是市场空间。成功毕竟是少数人,对应奢侈品市场,宠女人理论对应女人消费品市场,宠孩子对应助力成长产品市场,家庭理论则对应房地产与家居市场。理论的核心是包装人包装生活,熏陶得男人自大任性掏钱,熏得女人自大(女人从小至成人一直被宠,不出极品都难)身抬高高,要啊要,没有满足;孩子自大想咋就咋,很难有大人说话的份。在中国基于上个世纪落后挨打的教训,其心可谓够开放了,自由思潮、女权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让绝大多数人眼里只有自我与口袋里的钱,而女人不管婚前婚后都在互相攀比身价,男人,猛然发现,一段时间后,能做到自大任掏的只有那10%的少数,而却有50%的女人,也就是有点模样或智商或能力的女人全部盯着这10%,旧社会的三妻四妾模式就这样隐性地普遍存在着,大约是1:5,你说那10%容易不?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嫁不出的优秀女孩,鉴于法律,名义上大约有40%空缺呀!两性关系由此发发展到了不再相信爱情与婚姻的危机时段,唯有家庭生活模式的惯性还在起着一定支撑作用。
第三节 两性关系当前的本质困挠
其一,近现代文化制度极大地刺激了人类的物质追求欲,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许多从前不适合女性的工作因着科技AI技术已变成男女均可适合,加之女权主义与中国革命精神对解放女性思想的重视,女性地位由此飞速上升。
其二,而被所有人忽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女性对物质天生比男性具有更浓的嗜好,决定了女性比男性更适合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虽然男性在认识能力方面一直占有优势,但男性天生对物质的迟钝,这个优势因为较低的兴趣的影响,已经迅速降低,预计将会优势不再,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工业文明带来两性的平等将是短暂的,可能在现实中我们还没体会到平等,却已体会到诸多女性在家庭及其它许多场合中的主导地位(从母系过渡到父系不曾有过一个父母系足以证明)。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阴阳互补是两性结合的本质,女性主导地位的确立,必将助长阳气,那么此后两性结合的看点将会淡化,这对性和谐与繁衍后代将构成很大的威胁,“男人婆”与“娘炮”同时大幅增长,绝对需要警惕,从道家的观点看这是又要回到混沌世界啊!回到混沌什么意思明白吗?世界要轮回,要重新发展啊!
其三,现实社会中,文化与国家政策过份重视经济发展,工业、商业文化成了主流,文化失去教化开悟人的方向,丢了根本啊!这些年国家有没有有组织做文化哲学变迁的研究,有没有系统地开发从基本的认知思维训练到婚恋关系、婚姻经营、家庭经营,自然地糊里糊涂地因着生理需求就结婚,自己都不懂自己咋成长的就被动地要培养下一代,可能吗?包括学校教育,有没有考虑从考试开始改革,你重在考临场应变思维,哪儿需要学那么多记忆型的东西?临场应变一定是要实践活动支撑的,这不是在降低家庭消耗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的真正成长问题?所以说当文化已经丧失了引导功能,混沌之下,婚姻、家庭自然会积累非常多的困挠,家庭婚姻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
第四节 两性关系动态变化的本质推动力
两性关系的发展是两性的差异性特征在不同时代适应性的连续反映,即男女地位的变迁事实上取决于面对当时的生产力、环境是男性还是女性能获取更多的对生存有益的收益。但一个新时代为什么会产生?显然是人类意识在过去时代的基础上再意识出来的预期,然后一步步推动出现实。也所以文化、全球与国家或地方政策是决定性的改变因素。
需要重点申明的是,这里说的文化的决定性,指的是主流,全球主流文化,不是你个人,某个组织,少数人能决定的了的,也所以当一部分人先清醒过来开始努力的时候,可能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推动时间,也一定会有曲折,甚至失败。依天道平衡的理念,只要人类不灭绝,时间还有,就一定会向这个方向改。当主流文化转向为“工业商业不是第一位的,人类以适度消耗追求开心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一切都会改变。
第五节 两性关系的前景
我们这个世界既然从混沌开始,道生一,一生二,然后依循天道平衡的大道在发展,男女平衡相关的一切如果开始因着男女越来越混沌而无需平衡,这个世界重回混沌的趋势一旦确定,世界只有重启新的模式。
回到现实,当今的世界,如果重商文明不转向,两性的发展趋势(阴盛阳衰)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为女性生理特征适合商业文明的特性是潜意识层面的,具有决定意义。当更多的女性走向男人婆,男性将递减他们对女性的兴趣,而与此同时男性的女性化也将愈来愈多,远期看,最终人类或者要回归到极原始的单性繁殖也未必。
另一方面,在婚姻与家庭模式上,生产力的解放与私权扩张影响家庭从群居过渡到家族、家庭、小家庭,目前单亲家庭与独身主义数量剧增,这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还在向前冲的反映,照此下去,未来的趋势是个体,繁殖后代主要靠试管婴儿的时代预计将不会太远。
不过,当地球环境变化让人类快速感受到不适合生存之时,环境主义或者能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或者联合所有精神重于物质者合力改变工业文明意识,当重商文明转向为重精神文化文明,女性的嗜物特长将不再被过度用到生产力,而解放人力的那部分科技依然还会继续发展,男性与女性或者才可以有长时间的近似平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男婚女嫁的家庭婚姻制度随着时代变迁是主流,但也有极少数地域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比如至今仍有遗风的泸沽湖走婚制,因为女人不嫁,男人不娶,回避了婚姻风险,却通过走婚制满足了两性感情与性爱的需要,包括繁衍后代的任务(在女方家庭抚养),我想这个貌似母系社会的风俗,千古流传至今是值得研究与借鉴的。
晓缘文化 知道人
2021年08月09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