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啼笑因缘》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啼笑因缘》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10-31 00:30: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啼笑因缘》经典读后感有感

  《啼笑因缘》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啼笑因缘》读后感(一):《啼笑姻缘》:原是上好姻缘,怎奈,物是人非事事休~

  提起张恨水这个人,可能你还不太熟悉,但说起《金粉世家》,你很有可能看过,没错,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最近看了他写的《啼笑姻缘》。 整个故事从北京这个地方开始,樊家树在去天桥水心亭的时候,遇见了关秀姑与吉凤喜,之后又遇到了富贵加身的何丽娜,整个故事主要围绕着三个女人和樊家树展开。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主角并不是樊家树,而是这三个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女人,无论是出身平平,但是讲义气的关秀姑,还是出身低微,攀上樊家树,聪明伶俐的凤喜,以及富贵出身的何丽娜,她们各自的忧虑、欢喜,都在这本书中,随着轻快的剧情不疾不徐的展开来,让读者自己作比较。 当然,所有的故事都有固定的套路,那就是他们身处的大环境,虽然会影响着他们些许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性格和选择才是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组成,这影响着后续他们对家树的态度以及自己的选择。 除了故事外,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不论是市井小贩,还是富贵人家,都让他写的有声有色,好像这些景色和人物都随时可能在书里走出来一样,热闹时就觉得特别的热闹,冷清时就觉得特别的冷清,而且他的用词和排序和一般的市井文学不同,总觉得他的小说比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篇小说都要流畅和利落,但同时又很有节奏感,就像一个搓麻将的老手一样,胸有成竹的来回调配自己手中的麻将牌。 当然,对于这本小说而言,戏剧性也是这本小说的最大特点,书中的三个女性,比如何丽娜、关秀姑、以及凤喜最后都没和樊家树走到一起。

  当然大部分人对于张恨水补上的后续有意见,觉得破坏了整本小说最后的神秘感,但我觉得身为一个读者,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自己决定一部作品的结尾,就是如果最后的补上的部分你不喜欢,你可以在自己的想法中保留那个你自己喜欢的结尾,不用去在乎作者的后续。 这本书很适合喜欢言情故事的小伙伴来阅读,我在这里提示一下:整本书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书里的三个女人,形象特点鲜明,整个故事较为简单,很适合周末来打发时间。喜欢这本《啼笑姻缘》,建议自己找书来看一下。

  《啼笑因缘》读后感(二):乱世儿女可否长情

  小时候曾看过袁立、傅彪主演的电视剧版《啼笑因缘》。说来也怪,我对主角樊家树并无太多印象,反而是对傅彪扮演的刘德柱记忆犹新。而这也恰恰如1930年严独鹤为本书写的序里,提到的“除樊家树自有其特点外,如沈凤喜,如关秀姑,如何丽娜,其言语动作思想,完全各别,毫不相犯……”书里的每个人物都张力十足,以至于各具魅力。

  同时严独鹤的序里,还说了,张恨水的小说里,有大量细微的动作描写,张恨水本人喜欢电影,写出来的东西也像是电影。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人物的个性就更加凸显了。我真是好奇,他是如何做到将众多人物拿捏得如此准确,既让读者猜不透,又使故事发展顺其自然。而在张恨水的自序里,可以窥见他对日常生活的细节的观察力。

  在和书友们讨论本书后,得知最初的1930年版的《啼笑因缘》很薄,当时有一部分读者对悲剧结局感到不满,要求作者继续写下去。作者则认为写小说“都有适可而止的地位”“不能乱续”。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恨水终于撇弃之前的主张,又于1933年写了十回续书。据书友讲,是因为很多人对这本书乱续,无奈之下张恨水才亲自续了十回。我手里这本,就是二十二回加十回续的完整版。

  再说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好看,我忍不住到处炫了一番。有的说这像老上海化妆品的海报,还有的发现封面人物没有画上五官,是因为外书封的背面,印了张恨水的一句话。“人的面孔,虽不过是鼻子眼睛,可是一千个人,就一千个样子。所以爱情的局面,也是一千个人一千个样子。”正面上没有脸的男女,其样子是我们决定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过往我是不看这一类型小说的。即便我很小就知道张恨水了,可我毕竟不懂爱情。如今步入中年,方觉得这类书是多么有韵味。看书的高兴之余,我还和母亲讨论起张恨水。母亲对张恨水的另一本书《美人恩》中的情节描写记得十分清楚,文字也可以让人回味,这功力太强了。

  严独鹤的序里说本书在报纸上连载的过程中,有了张恨水迷,或许张恨水是最早有粉丝的现代作家吧。并且在那个年代,该书就被影视化,1932年就被搬上了荧幕,这是我难以想象的。战火之中,电影给人们带来的是希望吗,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管怎样,有张恨水这样的作家存在,我认为是好的。

  《啼笑因缘》读后感(三):啼笑皆非,造化弄人

  文/舒念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早有影视剧的作品呈现,却一直无缘得见,如今这本《啼笑因缘》的新版上市,实在是美貌不可挡,让人不由得翻开读下去。张恨水文笔流畅,一口气便读下去半本,虽然未见得所有情节都认同领受,但始觉饶有趣味,其中诸事放在现实中,似乎也有可考之处,也当真是将故事写活过来了。

  《啼笑因缘》闻名知雅意,都是关于年轻人物的因缘际会的故事,张恨水的时代与现在多少还是不同,自由恋爱一说毕竟还是新鲜事,也能想象本书在当年的新意,即使是现在读来,也还称得上不落俗套,在行文之间都能看出张恨水的用心之处。

  故事是一个青年才俊与几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之间的交往,有的仗义爽快,少有儿女情长;有的娇娇滴滴,端的郎才女貌;又有处处优人,甚至高人一等,各人各貌各不相同,偏偏每个都显得真实,全在细节的描述上。

  关于每个人初遇时的情节,各个眉目都有条有理,天桥下男主角樊家树初遇凤喜,只觉得可爱兼带着卖艺求生的楚楚可怜;而长相相似的何小姐,则是初遇在北京饭店的舞厅,可谓是意气风发。一边是等待生计所迫,只等他伸出援手,一边是家境优渥,有礼有度也显出了距离感,对于樊家树这样不善混迹交际圈的人,自然觉得前者更易相处,自己宁可背着亲友,借钱接济,也觉得爱情可贵,只求将凤喜从卖艺人打造成女学生,成就一段养成系的姻缘。

  只可惜算盘打得虽好,樊家树也算是一片赤诚,出手阔绰,初时两人也算是两厢情愿,你侬我侬,各自也是许下心愿,也显出那个时代自由恋爱的美妙,只可惜花花世界可不止这一点诱惑,原本是标致的人才,自然会有人盯上,于是财富和情感相互交织,原本就是没见过什么的人,如何抵得住呢?加上本身也是有意设局,一双鸳鸯却成异梦,固然是因为爱慕虚荣,也是没有定性,总之一片造化之下,也难得正果。

  如今的人恋爱岂不也是这样,青梅竹马也常遇到职场骚扰,几番来回,可能比这书里的故事还要复杂,看多了社会新闻,也知道未见得没有强人所难的事情,这些社会新闻最后不了了之,这些故事也是唯有当事人才能领会。人的心事总是难以揣度,等到所有人都明白的时候,怕也是太迟了,而过往常常就过了,也没机会重演,所以才令人唏嘘,故事也才引人入胜。

  张恨水的故事虽然讲的是过去的时代,但是却真真地仿佛当下的故事,角色之间的往来也像真事一般,如何在舞厅里交际,如何在牌桌上来往,又是如何在酒场上应酬,都是白描的手法讲了出来,直让人在书页这边也觉得为难,而所有的故事兜兜转转又和预料中不同,财富和爱情究竟孰轻孰重,总要看到最后才能知晓。

  《啼笑因缘》读后感(四):90年过去,看待女性的标准依然没有变

  一直觉得小说题目《啼笑因缘》起得形象生动,写出了爱情的两面性。爱情,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期待的那样,甜蜜幸福美满,而是伴随着徘徊犹豫伤心,所以是既有“啼”,又有“笑”,既有因由,又有缘分,缺了任意一样,都不是完整的爱情。

  说来惭愧,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爱情小说。爱情主题的电视剧看过不少,尤其是琼瑶剧,但是小说一直不敢涉足。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是个不相信爱情的人,又或者因为我没能天生丽质,虽然我跟大多数女性一样期待美好的爱情,期待有个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可是却一直没有等到那个人出现,也从未遇见过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一直不敢看爱情小说,怕看到了令人羡慕的爱情,生发出无限遐想却只能想想而已。

  《啼笑因缘》讲述了三女一男的爱情故事,写于1930年,续集写于1933年,时隔今日已经过去了90年。

  传统文化对于男性与女性最理想般配的评价标准往往是“男才女貌”,男性要有才华,通过读书进入仕途求取功名,女性要容貌端庄秀丽,当然漂亮永远是加分项,要懂得三从四德,做好男性的贤内助相夫教子,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

  樊家树是个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家境殷实,却喜欢上了穷苦的卖艺女子沈凤喜,还出钱接济凤喜一家,供她上学。家树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对于凤喜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其年轻貌美外形的迷恋,而非真正的精神上的情感共鸣,所以家树才会想要让凤喜上学,希望两个人能从外到内都能“门当户对”。可凤喜一家,看中的却是家树的经济条件,能够让他们摆脱穷苦卖唱的命运,于是拼命巴结、撮合。这种精神上、人生追求上的不统一,就注定了两人最后走不到一起。

  关秀姑,从头到尾都默默爱慕家树,却从未得到过家树的爱。她是个旧式女子,却侠肝义胆,或许也是继承了其父亲关寿峰的个性,直率爽朗,颇有些江湖儿女的义气,对待感情却也拿得起放得下,只是因为容貌没有凤喜那么温婉可人,便未能在感情的竞争中获得青睐。从秀姑淡定地面对自己爱的家树与凤喜在一起,到她假扮女仆救出凤喜,再到撮合家树与丽娜。

  爱一个人便是成全他,让他幸福,这样的心胸开阔,这样的侠肝义胆,恐怕能做到的人不多吧。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爱一个人,便意味着拥有,甚至独占,不惜与竞争对手争得头破血流,反而丧失了爱的乐趣。总觉得作者对秀姑有些残忍,一个性格这么好的女子,竟然没有给她安排一段姻缘,她值得被珍惜。

  何丽娜,长相酷似凤喜,家境却与凤喜天壤之别,这样的女子,本该与家树最门当户对,家树一开始却对她并无好感,因为她挥金如土,因为她见惯了大世面。但是,何丽娜却是三个女子中最勇敢的一个,敢爱敢恨,愿意为所爱的人改变自己,牺牲自己,这样的人,配得上爱情,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喜剧的结局,暗示家树和她在一起。

  小说中的三名女性,身世不同,性格各异,命运也迥然不同。但是,男性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和优先选项,却始终离不开容貌二字,正如书中秀姑所叹“无论如何,男子对于女子的爱情,总是以容貌为先决条件的。”90年前是如此,现在依旧。看脸的社会,漂亮的人总是更容易受到青睐,更容易收获关注,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爱情。虽然爱情最终能否幸福美满,取决于多种因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