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70年》读后感精选
《美股70年》是一本由燕翔 / 战迪 / 许茹纯 / 朱成成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9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股70年》读后感(一):略有遗憾
难得的长周期历史情境复盘资料,比较适合做二级市场的参考,可以当故事书看。
个人感觉前半部编年史部分很好,后半部行业部分略显简单,如果结合各行业核心驱动因素变迁理顺就更好了。
不过前言说是参考WSJ和Barrons的原始资料,正文部分引用注解全部是国内出版物,这个。。。就不瞎猜原因了。
可惜
《美股70年》读后感(二):金融编年体
个人经常看作者以及其团队的研报,学到很多东西,先表示感谢。嗯嗯,欲抑先扬,哈哈~
这读起来比较累。 70年的美股历史还是比较难以驾驭,很多历史经典的事件只能简单略过,书中的语言组织是严谨的卖方报告的方式,趣味性打了很多折扣。
这本书可以当个金融编年体,需要复盘历史的时候,可以查一下当时的行情的大事件。但是更加深度的解读可能还是需要单独找资料。
比如轰轰烈烈的2000年科技泡沫,其实个人更想看到当时的更详细的数据,最后哪些公司走出来了,哪些公司彻底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分析等等。
比如消费股的黄金12年,其实看作者的分析,消费股的基本面改善貌似不大,全是靠估值推动,估值推上来以后,虽然盈利越来越好,后面几乎没有超额了,没有看到更加底层的原因。因为感觉A股的消费股貌似经历相同的阶段,但是目前好像用了3年(2017,2019,2020)把估值全部推上去了,后面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虽然利润还不错,但是没有太多超额了。
深度不够也不是作者能力问题,可能还是篇幅的约束吧。比如近几年美国的回购问题,作者在研报《美股发债回购:机制、逻辑、风险》分析的非常好。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事件,可以结合本书,再找找其他资料一起参照。
《美股70年》读后感(三):以史为鉴
还行。没有太多的深度东西,但是有不少数据去看各个板块的状况。几点比较深刻的:
1. 美国的长期国债利率对股市影响很大,和eps一起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主要因为美国调节利率是一个趋势性调节,不像国内基本稳在一个范围内。
2. 必选消费 可选消费 医疗健康在长期中可以跑赢大盘,其他板块基本都跑不赢,包括信息技术,只有前三个板块贡献超额收益。
3. 产业结构很关键,美国由于制造业流出,金融地产、批发零售、商业服务逐步成为注意的gdp贡献来源,因此可以看到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里的大牛股频出,walmart,亚马逊,家得宝,星巴克,麦当劳,booking等。
4. 必需消费公司不能抗通胀,主要因为所得稅累进税率的作用,但是必需消费和公用事业都是危机避险的好品种,在去年疫情期间也验证了这一点。
5.科技股是否跑赢大盘和流动性没有关系。
6. 必需消费品板块在2000以后就没有成长性了,和海外市场也已经饱和有密切关系。老巴的可口可乐20年没什么收益贡献了。
7.地产板块没有任何分析,没有形成像样的板块和标志性的公司,这和美国的私有产权结构有很大关系,批量化开发地产的基础不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地产周期是除了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以外最核心的影响宏观周期的要素,金融行业的周期波动和地产周期有莫大的关系,原因是银行的核心业务是房贷。地产相关的大公司就只有家得宝了。个人觉得a股不太一样,模仿香港的地产制度和目前压制中小地产的政策,必定带来集中度的提高。
8.周期行业的存在感不强,主要看资产价格。资源股可以抗通胀,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
a股的未来不会完全像美股,但在中间会有一些规律能够反复出现。
《美股70年》读后感(四):从股市看美国社会发展历程
从股市看美国社会的发展,产业革命和结构升级。18世纪初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19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完成以纺织业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以钢铁和铁路为代表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头1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起飞,汽车产业繁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超级大国,金融业开启勃兴。20世纪头10年到20世纪40年代,完成二次工业革命和农业机械化,启动福利国家和后工业时代,金融业迅速壮大(上一个金融中心为日不落帝国英国)。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完成福利国家建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ps: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21世纪初到21世纪30年代,完成信息技术阶段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法治,法律制度都是在社会发展基础上随着专业化和产业升级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比如网络安全领域,网络安全法立法,执法,司法,监督体系需要巨大的投入,高额的成本,只有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法治,民主才能在有为政府的推动下发展实现。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飞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机械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最大出口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汽车,轮船,高铁),开启金融业繁荣和人民币国际化,在多个科技前缘领域引爆革命(信息技术,芯片,飞机,生物技术),2018年到2028年完成二次工业革命,农业机械化,通信,芯片,信息技术,大飞机,材料等方面全面引爆科技革命,金融业全面繁荣,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支配地位,进入金融资本主义,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目前的总体工业化程度相当于美国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和美国同一阶段重要的相似性在城镇化率,人均gdp,经济结构转型的力度和增长的动能。
从一个股民的角度,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美股70年》读后感(五):看完A股,看美股
一部股市中的编年史类书籍,系统回顾了1948年-2018年美国股市的行情表现特征,分析行情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基本面情况,并对行情背后的驱动力进行探讨。
第九章开始讲板块,共9个行业,与中国那本不同。
书手感很好,喜欢180度可以摊平的。
部分摘录:
普遍认为,消费股特别是必需消费股有对抗通胀的属性。消费股有时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抗通胀属性可能的原因:1、消费品公司未必能百分百的转嫁成本压力,商品价格能否上涨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供求曲线各自的商品价格弹性,或者说这个生产这个商品行业的竞争情况;2、持续较高的通货膨胀是居民收入的杀手,对消费有直接的伤害作用。累计税率的个人所得税会导致因通货膨胀造成的名义收入上升后,居民负担的平均税率上升,实际购买能力是下降。
可选消费表现更差:1、相比必需消费,可选消费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更强,经济不好可选消费受到的影响更大;2、可选消费对消费贷款的依赖性更强,高利率环境影响消费者借贷消费的意愿;3、汽车作为可选消费板块中最主要的行业,与房地产高度相关。
roe影响因素:净利润增速和股息率的提升。股息率能提升能对roe稳定提供一定支撑。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对于汇率与股市关系的解释存在两种。第一个逻辑,汇率升值有助于本国货币计价的资产整体升值,贬值则会造成整体贬值,特别对于外国投资者;第二个逻辑,汇率贬值有利于出口,从来基本面层面利好上市公司业绩。这两个逻辑哪一个成立要看市场认同哪一种。
公共事业板块作为一个典型的防守型板块,业绩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低,同时较高的股息率决定了利率是影响板块收益的最重要变量。从金融资产无套利均衡的角度来看,公共事业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一般,无风险利率就是公共事业公司的股息率资产比价。例如,当前市场对应的投资者乐意接受的均衡股息率为5%,利率下行使得投资者乐意接受的均衡股息率为4%,在上市公司股息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股价可以提高25%,这就是利率下行对于公共事业公司股价的巨大吸引力。
地产是周期之母,在宏观经济所有变量中,地产销售可能仅次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政策利率,如果说是结构性宏观变量的重要性,地产销售和投资可能可以排到第一。房地产周期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房地产周期股市大盘走势的关系。房地产和股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房地产销售过程中会产生信用派生,使得经济基本面向好,信用派生会使经济中的货币总量增加,房地产销售与股市整体走势呈正向关系;2、房地产对于股市结构性行情的影响。受房地产影响最大的板块主要是银行和可选消费。从美国历史看,驱动银行股超额收益最显著的宏观经济变量是房地产周期。房地产销售对汽车、家居、建材零售等行业的影响也很明显,可选消费板块中较好的细分行业基本都是得益于房地产的景气周期。
《美股70年》读后感(六):唐叔评20201231
《美股70年》前八章是美国股市1948~2018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和咱们关系不大,看起来难免有些啰嗦和无趣。但第九章到第十六章,我认为价值很大。这八个章节的题目均为「美股XXX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分别是:必需消费板块、可选消费板块、金融板块、信息科技板块、周期股板块、公用事业板块、工业板块、医疗保健板块。作者统计了每个板块的历史表现和个股特征,并与指数综合平均水平做了对比,这部分可能对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征有很大帮助。我将这八个章节的统计对比结论,摘录于本文末供参考。
以下是《美股70年》后八章书摘。 我认为这些内容对大家很有价值。 当然,看后觉得有收获,建议买书支持作者原创 必须消费板块 1966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必需消费板块ROE持续高于美股整体水平。1966年以来,美股必需消费板块ROE中枢大致为18%,而美股整体仅为10%左右。并且历史数据显示,美股必需消费板块是唯一ROE水平持续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上的行业。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必需消费板块PE平均值大约为18倍,中位数约为19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必需消费板块PB平均值大约为3.5倍,中位数约为3.6倍,而同期美股整体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1968年以来,美股必需消费板块年化收益率为12.9%,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必需消费板块获得2.1%的年均超额收益率,在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可选消费板块总体来看,美股可选消费板块的盈利能力与美股整体水平相近,板块RE与市场平均水平相差不大。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可选消费板块ROE基本围绕着美股整体ROE上下波动,两者ROE中枢水平大致相同,均在10%左右。1968年以来,美股可选消费板块年化收益率为10.9%,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虽然相比之下近60年来可选消费板块年化超额收益率仅为0.1%,但其是美股所有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能跑赢大盘的行业之一。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可选消费板块PE平均值大约为39倍,中位数约为18倍,PB平均值大约为2.4倍,中位数约为2.3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金融板块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金融板块ROE在大多年份均低于美股整体ROE水平,但在金融危机之前两者ROE水平差距不大,中枢均在11%左右。金融危机后,金融板块ROE水平中枢明显下降一个台阶至7%左右,并持续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总体来看,美股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数时间里均低于美股整体水平。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金融板块PE平均值大约为13,中位数约为13,PB平均值大约为1.4,中位数约为1.3。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和18,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和2.0,且在90%多的时间里,金融板块PE均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下。1968年以来,美股金融板块年化收益率为10.6%,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金融板块年化超额收益率为-0.2%,小幅跑输大盘。但与美股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板块的历史表现依然处于中上水平。从收益率的驱动因素来看,近60年来美股金融板块的绝对收益率主要来自盈利的贡献。具体来看,1967年底以来,美股金融板块指数10.6%的年化收益率中,盈利贡献了10.2%,而估值仅贡献了0.4%。也就是说,近60年以来,美股金融板块的绝对收益率基本完全来自盈利的稳定增长,而板块的估值水平则长期维持稳定。信息科技板块总体来看,美股信息科技行业的盈利能力强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ROE在大多时间里处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上。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信息科技行业ROE,仅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爆发的“互联网泡沫”期间,低于美股整体水平。其余大多数年份里美股信息科技行业ROE持续高于美股整体水平,中枢水平维持约12%,而美股整体仅为10%左右。总体来看,美股信息科技行业的估值水平高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数时间里均高于美股整体水平。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信息科技行业PE平均值大约为29倍,中位数约为22倍,PB平均值大约为3.5倍,中位数约为3.1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且在近90%的时间里,信息科技行业PE均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上。1968年以来,美股信息科技行业年化收益率为9.7%,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信息科技行业年化超额收益率为-1.1%,远远跑输大盘。 美股70年:1948~2018年美国股市行情复盘 作者:燕翔,战迪,许茹纯,朱成成 京东 详情 周期股板块总体来看,美股原材料行业的盈利能力略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ROE大多数时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原材料行业ROE水平在3%~20%区间中上下波动,中枢大致稳定于9%左右,美股整体为10%左右。同时在大多数年份里,原材料行业ROE低于美股整体水平。并且由于较强的顺周期属性,原材料行业ROE和美股整体ROE水平走势基本同步,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7。总体来看,美股原材料行业的估值水平略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时间里围绕美股整体水平上下波动。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原材料行业PE平均值大约为21倍,中位数约为17倍,PB平均值大约为2.0倍,中位数约为2.0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所以总体来看,美股原材料行业的估值水平与美股整体水平基本相近,仅略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总体来看,美股能源行业的盈利能力低于美股整体水平,行业ROE大多数时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能源行业ROE在大多数年份里均低于美股整体水平。除2015年行业盈利能力大幅跳水外,能源行业ROE水平基本处在2%~20%区间里波动,中枢水平大致为9%,而美股整体为10%左右。总体来看,美股能源行业的估值水平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下。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能源行业PE平均值大约为19倍,中位数约为15倍,PB平均值大约为2.0倍,中位数约为1.9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且在近90%的时间里,能源行业PE均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下。1968年以来,美股原材料行业年化收益率为9.5%,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原材料行业年化超额收益率为-1.3%,大幅跑输大盘,在笔者统计的所有行业中表现垫底。总体来看,近60年来美股原材料行业的绝对收益率主要来自盈利的贡献。1967年底以来,美股原材料指数9.5%的年化收益率中,盈利贡献了7.7%,占据了绝对部分,而估值仅贡献了1.8%。1968年以来,美股能源行业年化收益率为9.7%,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能源行业年化超额收益率为-1.1%,表现远不如大盘,在笔者统计的所有行业中表现中等偏下。公用事业板块总体来看,美股公用事业板块的盈利能力低于美股整体水平,行业ROE大多数时间处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下。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公用事业板块ROE水平大多数时间在6%到12%区间中上下波动,中枢大致稳定于8%左右,美股整体为10%左右,同时在绝大多年份里公用事业板块ROE均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总体来看,美股公用事业板块的估值水平低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数时间里均低于美股整体水平。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公用事业板块PE平均值大约为13倍,中位数约为13倍,PB平均值大约为1.3倍,中位数约为1.4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且在90%多的时间里,公用事业板块PE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下。1968年以来,美股公用事业板块年化收益率为9.9%,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公用事业板块年化超额收益率为-0.9%,表现弱于大盘,在笔者统计的所有行业中表现处于中下游水平。从收益率的驱动因素来看,近60年来美股公用事业板块的绝对收益中盈利和估值的贡献基本相当。具体来看,1968年以来,美股公用事业指数9.9%的年化收益率中,盈利贡献了5.0%,估值贡献了4.9%。因此长期来看,盈利和估值两个因素,对公用事业板块绝对收益率的贡献,均存在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工业板块总体来看,美股工业板块的盈利能力略高于美股整体水平,行业ROE大多时间处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上。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工业板块ROE水平大多数时间在8%到18%区间中上下波动,中枢大致稳定于12%,而美股整体仅为10%左右,同时在大多年份里工业板块ROE高于美股整体水平。相比其他行业,工业板块ROE与美股整体ROE水平重合度较高,尤其是20世纪60~90年代,二者基本完全拟合,相关系数高达0.9。总体来看,美股工业板块的估值水平与美股整体水平相近,板块PE与PB与美股整体水平相差不大。1968年以来,美股工业板块年化收益率为10.1%,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工业板块年化超额收益率为-0.7%,表现稍逊于大盘,在笔者统计的所有行业中表现中等偏下。医疗保健板块总体来看,美股医疗保健板块的盈利能力要强于市场整体,行业ROE在大多数时间里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962年以来的近60年的时间里,美股医疗保健板块ROE水平大多数时间在9%到18%区间中上下波动,中枢大致稳定于16%。美股整体仅为10%左右,同时在大多年份里医疗保健板块ROE高于美股整体水平。相比其他行业,医疗保健板块的ROE具有持续稳定且相对较高的特征,这一点与美股中必需消费板块极为相似。总体来看,美股医疗保健板块的估值水平高于美股整体水平,板块PE与PB在大多数时间里均高于美股整体水平。1966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美股医疗保健板块PE平均值大约为26倍,中位数约为25倍,PB平均值大约为3.5倍,中位数约为3.4倍。同期美股整体PE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18倍,PB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倍和2.0倍。且在近90%的时间里,医疗保健板块PE处于美股整体水平之上。1968年以来,美股医疗保健板块年化收益率为11.6%,美股整体收益率为10.8%,相比之下近60年来美股工业板块年化超额收益率为0.8%,表现强于大盘,在笔者统计的所有行业中表现仅次于必需消费板块。从收益率的驱动因素来看,近60年来美股医疗保健板块的绝对收益率主要来自盈利的贡献。具体来看,1967年底以来,美股医疗保健板块指数11.6%的年化收益率中,盈利贡献了11.0%,占据了绝对部分,而估值仅贡献了0.6%。且分阶段看,在医疗保健板块收益率的6个划分阶段里,盈利贡献均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