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因蓝图》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基因蓝图》读后感100字

2021-11-07 00:30: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因蓝图》读后感100字

  《基因蓝图》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普罗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因蓝图》读后感(一):基因的力量被低估了

  基因的力量还是被低估了,行为遗传学家普罗明对基因的遗传长达40多年,是非常权威的专家。 行为遗传学家区分后天和先天的方法是观察不同环境下同卵双胞胎的各方面条件,双胞胎分为异卵和同卵双胞胎,大约1/3是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相似度只有50%,所谓同卵双胞胎是同一个的受精卵,科学家们用DNA来区分异卵和同卵。 科学家对智力遗传率的研究是,我们受到基因的影响从小到大会增长,有一项研究说明,2010年一次联合研究,汇集了四个国家的双胞胎,共有11000对双胞胎,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再到青年时期(成年早期),智力的遗传率显著增加,从40%增加到55%,再到65%。20世纪也有过很多这样的调查,都显示了我们智力的遗传率逐渐增高,等于说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就越像我们的父母。 内向的父母生出内向的孩子,和这个基因有关系,基因促进了他的性格,假如成长环境又封闭,而他自己又从这方面发展,同理,高智商的父母不一定就有高智商的孩子,如果父母是高智商,你又为他创造一个符合他的环境,他反而能够发展很好。目前遗传学家认为基因的作用在50%,父母的影响20%,还有个人的经历、学校都有关系。这对育儿书是个打击,特别是国内的育儿书总认为孩子是橡皮泥,随便捏,其实父母的作用没那么大,遗传力量更强。 基因不是决定性,但要正视它的作用,改变不是那么简单,现在很多心理学家理论,成长思维、一万小时、意志力都忽视了遗传的力量。

  《基因蓝图》读后感(二):基因的力量被低估了么

  基因的力量被低估了么

  《基因蓝图》作者罗伯特·普罗明,从事行为遗传学研究45年之久,见证了DNA在心理学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这是一本给所有人的遗传学和心理学普及读物。他认为,我们需要对“我们究竟如何成为我们”这个问题进行颠覆性的重新思考。

  他在书中提出“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过分高估而对于基因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过分忽视”,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可能付出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

  还记得基因组计划么,规模宏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测定整个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绘制基因图谱。而对人类个体而言,平均每人有1%的DNA不同于其他人,这些DNA差异正是塑造我们个性的基因蓝图。我们的智力、性格、心理,我们是否容易患精神疾病,甚至我们是不是习惯早起的人,这些都是由DNA差异决定的。

  比如“后天的先天性”即所谓后天经历塑造人有一部分是通过个体解读这种经历(意义)来实现的,而不同个体对相同经历的不同感受其实是基因决定的。所以当今流行的内在动力、成长型思维等很大程度上也是无法训练来的。此外,后天真正影响个体差异的“非共享环境”往往是不确定、非系统的、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且年纪越大环境影响力越弱,遗传因素占比越来越大,这符合复利放大效应。

  那么,利用DNA来了解我们是谁并预测未来将会怎样,这个听起来神乎其神的“算命先生”其实是基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前沿科学成果实现的,那就是个人基因组学。科学认识DNA差异对我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理清遗传影响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将认识真实的“遗传自我”,更有准备地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来临,比如:缓解育儿焦虑,发挥遗传优势,合理规避风险,等等。

  这是一次改变游戏规则的科学进步,它将深刻地揭示DNA差异为我们绘就的生命蓝图,从而将我们和子女的基因密码真正交到自己手中。

  作者认为,DNA是主要的系统性力量,是塑造我们的蓝图。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教养、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然而,这些都只是主角登台之前的前戏,重头戏是通过DNA预测心理问题的能力。DNA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层面变革心理学,以及改变心理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才是转折点。我们的未来属于DNA。

  总的来说,作为从事人类学基因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家作者有着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前沿资讯,他强调了人们特别是社会学研究的人们总是过分高估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基因的内在影响不着痕迹,作者用不少著名的或者是通俗易懂的实验阐述了基因这种刻画在人类本源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仁者见仁,相信后天环境是决定性因素的读者也可以稍微阅读一下,只为增加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个人评分8.6分,推荐指数四星。

  《基因蓝图》读后感(三):【品·鉴】希望,还是深渊?

  作为文科生,对于生物知识向来很迷茫。高中三十来分的试卷,每每想起,都是一把辛酸一把泪。而这其中,最让我困惑不解的就是孟德尔,明明可以成为一名很优秀的神父,却偏偏做起了豌豆的杂交实验,就是他这一举动,奠定了人类对遗传学奥秘的探究,也开启了我生物学习的噩梦。 上大学后,本以为再也不必纠缠复杂且深邃的遗传学知识了。可是,一条消息的报道,让我从此改变了想法,意识到基因在遗传学的重要性。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一时间在网络上和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也随即走入大众视野,让公众对科学和道德的界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其实,早在2017年5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就出版过一本科普书——《上帝的手术刀》,通过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回溯,让大众得以更清楚地认识“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但我觉得,若是从通俗和趣味两方面来讲,《基因蓝图》倒是更为契合。 《基因蓝图》从先天与后天之谜引出,细致地讲解了行为遗传学领域的三大发现,并为我们勾勒出预测生命的生理和心理蓝图。也许,初次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如果你对上面的报道有所耳闻,我想你还是能够很容易接受的。 以往,我们总在纠结是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都很重要?这个问题归根溯源,其实就是在问基因重要?还是环境重要?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谚语。这都是先辈们对这一问题探究的表现。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依德就曾认为,“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特征的源头”,然而,在人类逐渐意识到DNA的存在后,才发现原来直系亲属在遗传上具有50%的相似性,从而开始以科学的方法去解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或许有人要问,“那DNA能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是否因为DNA的存在,我们就可以放弃努力了?”这里,就要谈到一个名词:遗传率,它能呈现出心理特征在遗传影响方面的显著性。通过遗传率,我们知道遗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努力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借由DNA在遗传中的重要地位,人类开始利用它来预测因子、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甚至于进行基因编辑。时至今日,这项技术已然问世,并在某些场合实现了应用。有些操作取得了成功,而有些行为则遭到了抵制,说到底还是在于科学与道德的界限问题。如何把握科学不会越过道德的底线?如何控制人类的欲望不去违背良知,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改写》里有句话:“真正视科学为信仰的人早就预见了科学能够达到的高度,而不信任人为的所谓‘控制’。他们看穿了这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都不过是暂时的,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恐惧。因为人心真的深不见底,欲望更是随时会失控。他们恰恰是因为做到了,才更要把一切可能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我觉得,基因的蓝图就是人类的未来,这已是大势所趋,无可更改的现实了。但如何去做,选择权仍在人类的手中。人类若能克制欲望,蓝图便是希望;人类若要放纵欲望,那蓝图便是深渊。

  《基因蓝图》读后感(四):【品·鉴】个人基因组学的未来

  DNA是主要的系统性力量,是塑造我们的蓝图。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教养、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然而,这些都只是主角登台之前的前戏,重头戏是通过DNA预测心理问题的能力。DNA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层面变革心理学,以及改变心理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才是转折点。我们的未来属于DNA。针对“是什么塑造了我们”这一问题,“是先天还是后天”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作者指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强调的是“先天与后天”。也就是说,作者认为:

  但是对问题做如此回答,可能会将人们带回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无法被区分开的错误观点。主要是,人们更多的重视环境的作用,而很少有人意识到DNA差异的重要性。

  本书作者作为行为遗传学的先驱者,在本书中介绍了这一领域至今为止的一些重大的研究成果,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DNA信息,作者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以业内人的视角,了解遗传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协同作用。

  作者之所以格外专注于描述DNA作为蓝图从而塑造我们的作用,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DNA差异是造成心理差异的主要系统性来源。环境影响很重要,但它们大多是随机的,具有非系统性和不稳定性,这意味着我们对它们无能为力。

  本书并非想要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但是良好的讨论是建立在对所讨论的问题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的。

  所以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由遗传所得的DNA差异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本书中着重的介绍了必要的DNA的知识,个体差异的统计数据以及导致DNA革命的技术进步。

  本书的第一部分 为何DNA如此重要? 一共九个章节,分别介绍了行为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行为遗传学的五大发现。

  行为遗传学第一定律:所有的心理特征都显示出显著的遗传影响。

  行为遗传学的五大发现分别是:后天的先天性、DNA越来越重要、异常是正常的、全能基因、同一家庭的孩子如此不同。

  在第8章 DNA蓝图:了解我们是谁这一章节里,作者着重讨论了如何理解行为遗传学发现的意义。

  本书的第二部分 DNA革命 分五个章节,介绍了DNA革命的重要性以及DNA如何塑造了我们。

  在第14章 个人基因组学的未来这一部分,作者描述了DNA革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作者的总体观点是:

  作者在全书的最后部分指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