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映画术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映画术读后感精选

2021-11-09 00:27: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映画术读后感精选

  《映画术》是一本由[日] 盐田明彦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映画术》读后感(一):映画术

  不仅是一本教人如何拍出好电影的书,更是一本教观众如何欣赏电影的书;不仅是一本教人操纵镜头的书,也是一本教人如何说故事的书。能够完全理解吸收书中理论的,对电影的审美层次绝对会提高好几个level。盐田明彦的讲座汇总,图文并茂,非常专业深入且全面细致的分析,有部分是外行如我都能够学会的,但也有几个章节真的境界过高,难以领悟,只感觉到智商被碾压。 谈论到约翰·卡萨维茨那章时,我脑海里浮现了周星驰。 被安利了无数老电影,有空得补一补,再回来翻多几遍这本书!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挑剔的话,那就是书中太多日本电影例子且缺乏现代电影例子了。

  《映画术》读后感(二):一个业余爱好者的阅读

  一年多前拿到的赠书,当时因为影评得到不错的反馈,兴致勃勃地想读点技术性电影分析的书。这种书之前也多次尝试读来着,但总是读不下去,因为无法彻底看明白的地方太多,说实话听课效果会好得多。这本书也是整理自盐田的授课录音,但播放影片的部分只能以少量截图作为替代。 这次重新开始读,放弃了全部读懂的妄想,主要是看《密会》的时候,被其中一个片段深深迷住,又恰好想起曾经在这本书里看过的“界限”说,随便看看其实也挺好的吧! 总共分七讲,既不全面,也不很生动,在电影教材里估计只能算平庸吧,亮点是作者盐田自身的观点和讲法。举例几乎都是常见的经典电影和早年日本电影,希区柯克沟口健二什么的,后记提到选片可见法国“手册派”的影响,我一向看不太明白和喜欢。一讲到香港电影,立马豁然开朗,意外得知香港动作电影和日本电影关系极为密切,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从主创到拍摄手法,受日本影响极深。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第一点是盐田开场就说,动线这件事在商业电影中基本是拍摄的出发点,如果独立电影的导演能知道这件事的话,水平或许能立马上升不少。挺妙的吐槽。 第二是,电影里的表演本身就是集体工作。导演就是“指导演员”的人,而演员的“失误”和“成功”和导演的关系极大。 第三是,电影里“感情”的应用和表现,他指出了“感情”常常被误解为相应的“情绪”,人性的复杂被忽略了,一个人并不一定会在我们认为他应当难过的情境下就面露悲痛,这让我想到通常演技受到称赞的都是“演技浮夸”“情绪表现到位”的演员,但“现实中的人”是会说谎的,会表演的,很可能绝大部分导演和编剧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本书最大的用处,大概就是告诉我这类非专业观众,如何稍微从导演拍摄,尤其是情节,台词之外的角度看待影视作品。因为实在太容易被情节台词彻底带着跑,以至于忽略大部分镜头、动作、音乐的作用。而若是将理论当作一种权威和唯一的解读路径,那就太可惜了,就相当于打开一只眼睛的同时,闭上了之前的眼睛。其实质是,理论让你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东西”,也就能更加享受一部作品。 想起来人类学田野研究有过这样的争论,先读理论再进田野,还是“毫无偏见地”进入田野呢?

  《映画术》读后感(三):滨口龙介电影中的《映画术》电影理念

  一.拟人的身体和拟物的脸

  盐田明彦将电影中演员的脸比作“正在发生战争的火药库”,书中着重分析了几部影片对脸的特殊处理方式。《惊魂记》中希区柯克将主角的脸当作鸟类来拍摄,将之与标本、骷髅贴合,以此表现双重人格。滨口龙介的电影《触不到的肌肤》中同样的处理,将人脸拍作近似于多鳍鱼的形态,从而勾连河流、洪水与鱼的命运。而盐田明彦本人执导的影片《石膏绷带》和《月吟》中都呈现了戴着眼罩的面孔,眼球由于视线被遮挡、焦点模糊而剥除了沟通的功能,成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纯粹的“眼”,整体性的生命体则随之丧生。拟人化的物和拟物化的人构成了颠倒的欲念:“赋予物品以生命,而把有生命体当作物品描绘”。正如书中所举的另一部片例《大菩萨岭》中,以光影对比凸显剑的意志,而将持剑的人隐于暗影之中,象征人为剑异化而入魔的宿命。

  由“脸”向外延伸,可以扩展到身体的范畴,探讨更多“身体电影”的可能性。“身体电影”由德勒兹在《时间影像》中提出,这一概念与“大脑电影”相对应,意指凸显人的身体性能量,由此突破先在的意识和身份,创造戏剧性。关于身体的电影并非少数,近日新片《野蛮人入侵》便引用福柯的观点“灵魂是身体的监狱”,对将身体置于弱势的二元对立理论提出质疑。滨口龙介显然是热衷于表达身体的导演,他在对这一命题的探索上走得更远,以身体为战场呈现着对抗。有论文指出,滨口龙介的电影实现了身体的感觉性表达,“对电影中角色与演员的双重身体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摸索与探讨”这一固有的双重性成为其鲜明的作者性标识。

  上文论及《映画术》中所述排除了回望视线的“死亡面具”,这样的脸作为一种符号在滨口龙介的电影中随处可见。他以摈除多余表演的方式指导演员,使影片中呈现出大量缺乏视线和表情的凝视。这种盲目性的观看在《触不到的肌肤》中反射出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在《夜以继日》中,先于客体而存在的凝视则带来情绪的滞后,使女主角朝子眼中包含的幻象充满悬念。后者更令男主角一人分饰双角,用两张相同的脸构建朝子的白日梦。其中一场关键性的转折段落准确阐明了《映画术》“通过消灭表情而树立场”的理论:家庭环境被布置成等同于戏剧舞台的“场”,朝子处于场景纵深处的窗框内,置身于关于戏剧的争论中。由此,当她说出“享受自己的角色”时,仅凭其存在便自然而然地将“假扮爱着亮平”这一决心传达出来。

  此外,滨口龙介更进一步地以流动性的肢体语言象征瞬息万变的人物关系。《欢乐时光》用大段篇幅完整呈现身体研修课,探讨身体哲学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触不到的肌肤》不厌其烦地描述现代舞的排练场景,隔着手掌的亲吻、舞蹈和最终触摸尸体的动作达到高度一致,仿佛一种预感的应验。其所展现出若即若离的游动状态,紧密扣合了“触不到”这一主题。滨口龙介以丰富的表达方式凸显身体的本体性,而这一特性又与影片中的界限和节奏形成互文关系,共同构建了其电影的独特氛围。

  二.边界意象和动线隐喻

  《映画术》中将“动线”称为导演在现场最先需要考察的工作。“让人物如何运动”是这一概念最直观的释义,巧妙的动线设计可以使表演自然地成立。作者以《情迷意乱》和《西鹤一代女》两部影片为例,分析了动线在电影中的两种效用。在空间维度上,《情迷意乱》结合日式建筑特点和光影作用,以踏板、推拉门、桥等种种有关“界限”、“渡过”的意象重叠,在男女主角间一次次划下无法逾越的界线。这些界线刻画出同一屋檐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物关系,为这段禁忌之恋建立起强大的阻力,能否冲破世俗枷锁就此成为牵动观众心弦的悬念。另一方面,动线是场面调度的依据。《情迷意乱》的结尾女主角得知男主角死亡、奔出房间的轨迹与开端处如出一辙。这种重复带来了某种时间性的感受——一条动线总括了一个女人十八年的人生。她以预感应验的形式迎来最后的结局,为这部悲恋片营造出天意弄人而又仿佛注定的宿命感,笼上一层悲情的诗意。

  正如齐泽克说,“人一旦主观地在现实边缘给划定了一条界限,界限之外的不可能之地便突变为具有可能性的禁忌之地。”动线首先与界线紧密相连。界线为电影空间划定有意义的运动范围,是动线充满张力的前提。电影中的界线无处不在。广义上的界线可以包括身体内部、身体之间的界线,也可指向更为抽象无形的界限。滨口龙介与盐田明彦同样善于在身体的场域上构筑边界。《月吟》中的眼罩是隔离视线的界线、也成为划分“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的界限;《触不到的肌肤》中手掌是隔绝接触的界线,从而构造出富有意涵的肢体动作;《偶然与想象》中“开着的门”则徘徊在公共与私密领域之间。

  边界一旦建立和巩固,则需要进一步用仪式化动作来实现象征性的隔绝或跨越。平面的界线区隔空间,从而带来差异感。垂直空间的力量在《寄生虫》中作为阶级隔阂的象征,已得到充分的彰显。纵深的轨迹则更多具有延展性的时间维度,隧道、山洞等意象带有贯通、跨越的意义,桥包含着连接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含义。当前的许多影片都钟情于将之塑造为“重生”的意象,寄托“回溯”的愿望。滨口龙介在《欢乐时光》中也用电车穿越隧道、乘船经过桥下等一系列画面的叠加,表达女主角逃离的决心。

  在《映画术》讲述“动作”的一章中,盐田明彦将日本传统剑戟片中的杀阵与香港武侠片、枪战片中的动作设计进行了对比,阐明动作与动线的结合。借人体与武器的位置关系划界的方式将人物关系具体化呈现,起到推动叙事的作用,使得动作场面摆脱了单纯作为余兴的娱乐性质,充满戏剧张力。《座头市物语》中座头市以手仗刀所划出的半径距离为界,是安全与危险、敌与友的分野。然而在关键时刻他背负起对手平手造酒,一同渡桥。这个举动将背后交付给对方,与《枪火》中“吉之岛枪战”的阵型安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呼应了此前座头市从背后按摩平手造酒的动作。这一越界正如盐田明彦所说,通过捕捉一分钟的关键性动作,简洁而精准地展现出角色数十年来的生存状态。

  滨口龙介的电影充满了这样决定性的“一分钟”。又以《夜以继日》为例,朝子走向亮平和麦走向朝子的足迹,朝子向麦的两次告别,以及麦和亮平载着朝子行驶在公路上,一句“下高速了吗?”得到迥然不同的答复,这些类比无一不潜藏着女主角朝子的无意识心理状况。滨口龙介用相同的镜头运动配合近似的动作轨迹以达到高度同一性,通过细微之处的累积暗示三人之间镜像对称般的情感关系。

  三.波动情感和通感节奏

  《映画术》中,作者将卡萨维茨的电影与经典戏剧结构作比较,认为前者打破了“性格—行为—命运”的连续结构,不再遵循理性逻辑的支配,从而跳出性格、身份等外在设定的桎梏。盐田明彦称这种模式是以人类情感本身为描绘对象,由于情感并非单一,而是以复数的形式在波动着,“感情的动摇导致了悬念的产生”。滨口龙介时常在电影中呈现时空的并置,以此构建充满开放性和多义性的场景,在多种情绪和可能之间来回摆动,走向未知。这一举措在《偶然与想象》的三个篇章中一以贯之。无论《魔法》中情侣间摇摆不定的对话和抉择,还是《开着的门》《再来一次》中动作的重复、情感的累积,现实与想象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实现了高度融合。通篇将真实与幻象并置的《夜以继日》将这种方式体现得尤为明显。正如影片结尾,男女主角凝视河流时所说:“藏污纳垢,但很美丽”。事物内在蕴藏的强烈矛盾造就了电影的丰富性。

  本书“音乐”一章中,作者着重阐述了重复的力量,认为言语的反复能够形成独特的节奏感,产生魔法般的世界。他对音乐的定义是“给感觉、情感或体验赋予一种形态,并令其产生永远想要被记住、被重复、被持续的欲望。”正是这种抽象形式记录着情感波动的节奏和韵律,音乐结构使电影具备了某种通感的性质。滨口龙介则为影片引入了更多其他艺术形式,在恋爱叙事的表面下讲述着另一个维度的故事。他不断尝试各种艺术形态与电影结合的可能,用电影描绘艺术的同时,也用艺术结构电影,为观众加深临场感。

  《偶然与想象》采取了短篇小说的篇章结构,而朗诵小说的段落也与小说中该段内容的位置巧妙地重合。《欢乐时光》中呈现了更为完整的小说朗读场景。通过朗读《汤气》一文,将观众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延伸至知觉,并在其后的作者阐释中为穿越隧道的电车赋予“不勉强捕捉闪过眼前的一切”、“以同样的自己到达不同地方的人物”的内涵,真实描绘出创作的感受。此外,影片开端展示了一场关于身体艺术的探索,确立了“中线原则”,而后每一次正反打镜头都唤起观众对这份体验的回忆。

  《夜以继日》展现了一个耽溺爱情幻象的女性的幻灭过程。片中用黑场表现观看戏剧时的地震,灯光再度亮起时将现实悄然置换为戏剧内容,仿佛世界变作一个巨大的舞台,成就女主角心中的幻景。随后的无数次直视镜头便流露出一种追认自己的表演、确认清醒与否的强烈观感。通过与戏剧的嵌套,整部电影纳入了梦境结构,转换为一架庞大的白日梦机器。可以看到,滨口龙介通过与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同构和互文,使影片呈现出符合其调性的节奏,与现代艺术共振的一系列电影令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映画术》读后感(四):摘录。

  1、动线

  “无法逾越的那条线”

  「西鹤一代女」中妓女与私通男性的“身份之差”成了不可逾越的界线。

  两个人不能在同一地平线上;两人中间隔着拉门,看不见的结界

  (从背后拍摄男方:表现内心的踌躇不决以及终于准备逾规越矩之间的矛盾;从正面拍摄只会变成他下定决心的一个说明)

  「情迷意乱」通过“踏板”和“桥”,有意识地创造出“渡过”这一动线

  “和服”外出特意穿着,象征着告知世人“我是他人的妻子”

  在家中特意关上一个接一个拉门,将两人至于封闭空间的,嫂子无意识的关门,两人逐渐被圈进密闭空间。

  “和服与桥”展现命运这一动作的反复。和服即“铠甲”。

  2、脸

  “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给无生命以生命体,把有生命体当作物品看待

  「惊魂记」拍摄作为素材本身的脸:男主像鸟一样的脸;最后将男主和母亲的脸部叠化重叠起来,将双重人格回归脸本身。母亲的人格通过干尸的脸浮现出来。

  电影里面是脸在发生战争。如果特意用表情表现自己的内心,不过是在追认观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表演就会显得很多余。

  不是为了观赏演技,而是为了感受情绪。

  3、视线与表情

  「残花泪」不但是一张脸,一个表情,一种感情,而是压倒性的复杂感情纠结于脸上。

  视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安排,能使人与人的相遇变成一种绝对。对视线额调度能另一个故事的结构形成。

  「秋刀鱼之味」岩下志麻被判“刑”,面无表情垂下视线,仅仅低下头,然后突然抬头,带着微笑。立“场”,即刑场。

  如果电影中设定了一个“场”,那么在这之中,演员最重要的人物并非表演,而是存在。

  「不可饶恕」对方看着自己的头顶说那个斯宾塞步枪,摩根弗里曼完全未抬头看步枪。他和步枪之间的关系紧密到不需要特意确认步枪存在的程度。

  在正确的时机,看该看的东西。

  「曾根崎心中」女主视线中只有死,没有任何人。

  「扒手」主人公视线里只有自己想见之物,对自己爱人视而不见,直到最后锒铛入狱。最后的台词“我为什么会绕了那么远的路”——人类在看着一样事物时,会忽视别的事物。

  所谓电影,就是创造动作。发现和组合动作,并创造出一个整体事件。

  4、动作

  通过动作,去捕捉并映照出一件事。应该选择何种被拍摄对象和什么样的“动作”,又该如何将他们组合起来,也就是在事件和空间的框架中去设计“动作”

  「枪火」将男人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化,即对阵型的安排。作为保镖,时刻将自己的背后交给对方,眼神只盯着一个角度死守,其余的交给兄弟们,自己一概不管,哪怕被射中身亡也无所谓。

  「座头市物语」座头市的鱼漂已反应,他却不抬起鱼竿。(明明能通过气氛感受到对方鱼漂的动态,但他就是不动)不动的原因是感受到了对方的杀意。座头市是个反手用刀的右撇子,对手正好坐在他的右侧,如果是在左侧,做头饰会处于极为不利的状态。细节:按摩的收尾动作,浓缩了他前半生的职业。最终对决:在桥上的对决——此案与彼岸,轮回之意。座头市背对着对手结束。背后的对手体温逐渐冰冷,座头市一动不动感受着。(市杀人时只要听不到对方倒地的声音,就不会完全收刀)两人的关系是不能面对面的,最多只能并排。面对面意味着拔刀对决。

  要去找出、创作、剪切、组合那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动作”。即使观众注意不到,也应在无意识中传达给他们。

  「大菩萨岭」森林中的幽暗,“深如海底”的印象,人物全部变成黑色剪影,只有刀身闪耀着妖异的光芒。砍人,重新摆好姿势,再无比准确地站回自己的剪影中/另一版:堵上性命战斗时,脚边却被女人纠缠着,终尝业果。

  为了营造出“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临场感,一瞬和一瞬之间的“间隔”就变得尤为重要。(故意拖延,有意不把动作全部限定死)

  为了将没有关联性的镜头连接起来,二者之间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故意不按顺序拍摄,而是去拍摄没有关联的镜头,之后再把缝隙填满。

  5、古典好莱坞

  省略心理描写,全面叙事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被隐藏的表演

  「大内幕」丧妻之痛的感受未被表达,完全靠做了某事的堆叠而成。将失去夫人这件事,通过空无一物的房间,表现出“被夺走了一切”的男人之绝望和悲伤。因为被隐藏而具备更强的存在感,成为缺席的阴影,给人物和故事带来强烈的影响。情人为他复仇而死时,他的眼里只有亡妻,只是将亡妻投射在她身上。但格洛丽亚这种受幻想支配、不断向前冲的人,旁人看来她的死是悲剧,但是她却可能找到幸福,带着自豪和满足死去。

  大胆省略一部分,有意不去描绘它,反而能够展现更多的东西。

  6、音乐

  某种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在语言崩塌钱,音乐昂起了头。某种情绪流淌出来,这一情绪先于语言,所以便化作歌唱。

  越过单纯的对现实形态的模仿,心怀迈向形式化的意念。

  一种注意到自己的声音要“让人倾听”,从而产生的发声方式。

  让一种声音以何种方式响起来,决定了一个电影的世界,也决定了电影的情绪。

  电影中的一切事物,都宛如演奏音乐一般在进行表演。电影高于别的艺术,却唯独嫉妒音乐。——黑泽清

  喜剧演员的职责,就是要做到用不同的情绪去转化当场的情绪,并将其完成。间离——使事物偏离常于日常熟知的逻辑关系,转换为令人诧异且未看惯的事物。“带着面具扮演自己创造的角色,生活即表演”。一场戏总是混杂着两种以上的复数情绪:与常人的情绪错位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场合里感受到的情绪比其他人更夸张。

  「祝女儿七岁生日快乐」给幼小的女儿在每晚讲起渣男爸爸,一定要找他报仇的日常睡前故事。无数次地重复自己的故事,作为女儿的睡前故事被不断讲述,这件事本身才最恐怖。

  “想杀人,想杀人,想杀人”:无间歇的节奏感不断重复着相似的台词,执拗地重复再重复,形成独特的节奏感。彻底袒露,彼此碰撞的激烈。

  通过重复一句台词,从而生成一个魔法般的世界,情绪也逐渐加强或减弱。成为祈祷或咒骂诅咒。

  音乐:给感觉、情感或体验赋予一种形态,并令其产生永远想要被记住、被重复、被持续的欲望,今儿对这种欲望形成的某种“形式”的发现,就是音乐。

  7、卡萨维茨与神代辰巳

  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导演们,他们电影的出场人物大多数都有着极其简单的性格,即角色特征,并依据其性格展开行动,出场人物被简单且一贯到底的行动原理所驱动,通过这种驱动力,将电影中的世界观展现。

  卡萨维茨电影里的主角不是“性格”,而是“感情”。出场人物没有忘记自己的行动,即通过行动捕捉感情。人这种生物就是会在说出“我恨你”之后,改口成“别离开我”。出场人物的感情和行动,不知一瞬之后会走向何处。(只被一种感情支配,但在多种多样的感情中,某一种感情也只是暂时处于支配地位)

  准确运用行动来描绘感情。因为煽动“动作”的“感情”处在强有力的变化中。动作的本身表现也是强有力的。

  多种多样的感情纷至沓来,上下起伏。

  从内在溢出的东西,和从外侧凝视人物而累积。行动,表达了这个人的人生,或是这个人生活过的岁月。

  神代辰巳:将“动作”转化为“情感”。人的内心无法被简单地看透。让出场人物什么也不思考地去行动,然后再去观察从中能产生怎样的感情。「恋人濡湿」女生明明脱光了衣服,却被男人们无视,结果和不喜欢的男人发生了关系之时还盯着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人生中重要的瞬间里,这个人却没抓住幸福的切身之痛”。让第三人视角正常出镜,并由此而发生动作。“在带着枷锁的世界里,去描绘挣脱了束缚的人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映画术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