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锦集

2021-11-28 0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锦集

  《龙旗飘扬的舰队》是一本由姜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页数:7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一):了解一个国家的辉煌战绩,从读海军发展史开始

  在疫情反复的这一年多里,我曾无数次庆幸自己生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是那么美好,为人民贡献一切。所以在国庆这样一个举国欢庆的假日里,我读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海军史的书籍《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这套书籍分为上下两册,插图典藏本,全书插图400多幅,结合文中背景配图,阅读起来不会显得枯燥。书中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1861—1911)创建、发展及衰落的曲折历史,对海军购舰、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海军战略等领域,都进行了读到的研究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作为我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书记录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独道见解,又有对鲜为人知的幕后问题的阐幽发明,使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其中辛密。   要知道近代中国的屈辱从海防崩溃开始,所以海军史研究的积极意义,不仅表现在对历史碎片的修复,而且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后人们铭记历史经验教训,建设现代化国防,也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每个国家都对历史有深入研究,我们国家也一样,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龙旗飘扬的舰队》用七个章节来介绍近代海军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是第一章海军事业的先声(1861~1874年)初创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二章南北并举(1875~1884年)的“南北洋并进”阶段;第三阶段是第三章马江之战前后、第四章海军衙门的设立、第五章北洋海军成军及第六章甲午海战及北洋海军的覆灭(1885~1895年)的“北洋独进”阶段;以及最后阶段第七章海军发展的第二个浪峰(1895~1911年)的重建阶段。以1861年的“李一阿舰队事件”为标志的海军史的开端,以及三场对外名族战争,尤其是在中日战争中出现的规模最大的蒸汽军舰主力决战和要塞防御战,这些经历都为中国近代军事史增添了极为丰富的内容。   与一百年前相比,我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拥有了先进的战斗武器,我们还有强大的海军战队,面对外来侵犯我们不再是处于防御态势的国家,敌人更不敢侵犯我们的国土。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二):那段屈辱的历史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曾经中国一直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而如今,则是有多国“排长队”期待中国空间站。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倍感扬眉吐气。但是,我们怎么能忘记掉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屈辱的历史呢?手中姜鸣老师编著的《龙旗飘扬的舰队》,再一次把我带回到那段残酷、悲壮、轰轰烈烈的年代。 还记得写在中学历史课本里的那场发生在1894年持续了5小时的黄海海战。那一战,我们记住了北洋舰队中一艘艘浴血奋战的舰艇:“镇远号”、“定远号”、“致远号”……当伤痕累累即将沉没的“致远号”,带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冲向敌舰,却不幸被敌炮炸沉时,真是让人意难平。替邓世昌一众壮烈牺牲的将士惋惜:如果弹药在充足些,如果舰艇更优良些,如果战略战术更合理更灵活些,如果朝廷早些重视早些有海防意识作出防患,哪里会有这场惨败?有太多的如果。更让人感到奇耻大辱的是——1895年的2月17日,威海卫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到底是怎样一支队伍,它从诞生到灭亡到底经历些什么? 《龙旗飘扬的舰队》,作者姜鸣结合自己十几年间查阅收集的关于中国海军的历史资料,借鉴前人的典籍,从自己独有的视角研究,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海军(并不仅仅是北洋水师)从创建到一步步发展(包括北洋水师的覆灭)的历程。其间的坎坷曲折,经验教训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屈辱是从海防崩溃开始的”。而薄弱的海防线,当时的朝廷中是有人看出些端倪的,且呼吁做大做强海防。李鸿章在应邀参加英法军舰后,就颇有感触,建议“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还有曾国藩、恭亲王、文祥等官员,也认为“中国要避免落后、避免亡国灭种,只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声音下,尽管朝廷也倾入了不少的财力购买世界先进的舰艇,也有了自己的江南制造局,天津、广州也有了造船基地。同时,在洋务运动中,军事技术受到重视,新式的军事院校也应运而生——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这样一些新式的船政学堂,学习着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 但是朝廷的无能与腐败,盲目的自大,使得一切都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强中干”,使得中国水师看上去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是风一吹就倒下的假巨人。在侵入者的一再挑衅下,一步步退缩,一次次失败,最终落得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幸运的是,在之后的岁月里,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为祖国复兴而奋斗的事业中来,流血、牺牲后,换来我们的祖国一步步强大起来,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三):沉痛的历史不是为了让你回忆,而是反思

  最近台海局势的趋于紧张化,让我们再一次关注起曾经那段令人不愿想起的历史——甲午战争。纵观历史变革期,每一次新的变革都将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清朝海军事业的兴起同样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重重危机。

  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龙旗飘扬的舰队》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史。如书封所言:近代海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绝非简单的术语标签所能概况,它反映的是错综复杂的时代进程、人际关系、思想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变迁······

  全书共分为7章上下两册,上册用344页内容讲述了清朝海军事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在面对重重阻力成立北洋海军,从1861年到1894年近33年的海军发展历程;而本书的作者姜鸣却用近350余页来详细阐述下册中第6、7两章:甲午海战及北洋海军的覆灭、海军发展的第二个浪峰,足以令我们窥见其重要性。

  作者姜鸣,历史学者,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史,自1981年起便专攻中国近代海军史,以十年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成就了今日在军事史、船史研究界不容小觑的地位。他的著作《龙旗飘扬的舰队》可以称为我国海军历史上少有的集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真实历史评价,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无人能出其右。

  知史明鉴,回顾历史不仅仅是重现当代战争背后真实背景,更是挖掘可以用以反思的史实过程,而矫枉过正带来的往往只是后世对于前世之师错误的认知,在这一点上姜鸣并未如他人一般过度吹捧海军的战斗精神,而是以犀利的语言、敏锐的洞察力、客观的解析了海军购舰、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海军战略等领域以及清朝海军事业的兴衰更迭。

  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清朝海军的成因、发展以及阻碍,最重要的是姜鸣于书中为我们还原了甲午战争中的许多真相,这些事件、人物或许在其他著作中是正面积极向上的,而在这里,它们的黑暗、腐朽、无耻被揭露于阳光之下,为我们曾经错误的认知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民族英雄变成自私自利的胆小鬼,当英勇抗敌变成怯懦的投降,当清庭的腐败毁了一代水师,当无知的蛀虫露出丑陋的嘴脸,甲午战争若不败将会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清庭的种种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亡羊补牢并不适合所有的战争。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四):《龙旗-飘扬的舰队》一部近现代海军的兴衰史,事无巨细陈述历史

  海军发展的兴衰史,让人敬佩的历史文集。

  此书是由历史学家姜鸣编写,一直热心于中国近现代史海军的研究,所以编写出《龙旗-飘扬的舰队》,此后,姜鸣对龙旗又做了深刻的研究,还有李鸿章故居的一些资料,更加详细地佐证了近现代海军的历史。

  从这本书的细枝末节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李鸿章,丁日昌,左宗棠,盛怀宣,沈葆桢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还有海军军事学校的成立,以及创办者所遇到的困难和险阻。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当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所遇到的曲折和变故,他自始至终都不会忘记,所以他的这种情绪,大家也是都能够理解和体谅,但是他和李鸿章之间的问题是,一个十分激进,一个十分保守。

  李鸿章的言语之外,稳重的思想,坦率的想法。

  李鸿章这个人喜欢把话说得直白些,但是这样无形之中让人觉得不能够亲近,他对沈葆桢有不同的意见,所以,肯定要把话讲得明白些,沈葆桢原先想调离海军,原来也是加强了防备的功能,但是不能够起到大作用,所以他也多次写信和沈葆桢沟通,只需要就地扎营,稳步操练就可以,完全不需要挑衅开战。

  李鸿章其实是比较赏识有才能的人,譬如文祥,一个对海防有独特见解的人,文祥能够懂得居安思危,特别是对日本有着独特的想法,甚至考虑到日本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所以海事方面一定要加强防备,以备不时之需。

  文祥的聪慧在于见识的豁达,和未雨绸缪的能力。

  这也算是未雨绸缪的道理,虽然敌人固然狡猾,但是我们有治理的方法,一样可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文祥可谓是同光年间比较有远见的一个智者,而李鸿章也是能人智者,所以英雄所见略同,但是李鸿章理解得更加深刻些。

  文相为倭事气愤不过,发此正论,但恐有唱无和,言易行难。

  从此话不难看出李鸿章的事事谨慎,为人稳重,话语里有尊重,有担忧,还有惶恐。

  海上防御措施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抵御外来的势力,那么就要加强海上的炮舰,还要创办船政学堂,更要研究造船技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势力有阻止的,有支持的,谈何容易。

  海军势力一步步走到如今的这个地步,都是靠他们那些人孜孜不倦地付出和努力,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进步,海军的势力不断地强大的过程就是国家强大的根源。

  国之强大,民之骄傲。

  这部海军史,将我们的近现代海军的发展历史,人物汇总,甚至包括了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的描述,让我们一下子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海军发展的不易。

  每一步走下来,都是需要依靠众人的努力,每一个仁人志士发自肺腑地认真学习,和努力付出,才能够走到如今能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局面。

  每一张珍贵的照片,每一个精巧的小故事,都是海军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套经典之作,成为热爱海军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遇见好书#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五):大清海军兴亡录

  了解一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朋友对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北部东港市大东沟海域那场震惊世界的海战不会感到陌生。甲午这个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传统农历中国纪念,也因为这场海战成为了几代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它与耻辱、落后、贫弱等饱含着贬义的词汇紧密相连,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每当我们遭遇挫折时,都会重新回忆起这场既充满悲壮色彩有散发着警醒意味的战争。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场海战惨败的真正原因所在?究竟是舰队指挥官的指挥失误,还是海军实力确实不如对方,又或是如电视剧演绎的那样炮弹在关键时刻的后继不足……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知道答案的话,那这套《龙旗飘扬的舰队》无疑是你不二的选择。

  这套书被誉为我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扛鼎之作,作者是历史学者姜鸣老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这套书首创于1991年,跨越30年经久不衰,并先后于2002年、2014年、2021年进行修改再版。在本次增订中,作者特地对清末龙旗做了研究,补入了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英国海事博物馆珍藏的两面龙旗实物照片,以及北洋海军“靖远”舰官兵合影这样的珍贵旧照,全书插图400余幅。另外,还增加了“收复东沙,巡阅西沙 ”一节,充实了对广东海军的历史研究,也以此向当年为保卫国家南海权益的先辈和当下奋战在南海一线的军队致敬。

  全书将这段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1861-1874年的初创阶段,1875-1884年的“南北洋并进”阶段,1885-1895年的“北洋独进”阶段和1895-1911年的重建阶段,以详细的图文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衰落的全过程,带我们重温那段曲折的历史,去探寻曾经那支威名远播的海军折戟沉沙的真正原因所在。

  在这套书中,作者把历史与政治,海军兴衰和社会变迁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在军事上,从19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酝酿学习西方运动,到开始建设天津机器局,从成立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昆明湖水操学堂,到公派留学生出国学习,从购买军舰,到设立军服、军旗,颁布发行《北洋海军章程》……,将海军的购舰、教育、训练、用人、基地建设、经费收支等方方面面交代的很详细,以及马尾海战、“高升”事件、黄海海战等几场著名战役的记录,让我们从军事的角度对海军的发展进程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而在政治上,经费、用人等关键环节又上涉及到了官场派系间的争斗攻讦,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等著名人物在建设海军中的一系列行为举止,让我们看到了晚清政府的真实写照。再加上战前战后清政府面对外国列强咄咄逼人时候的应对方式,更是彰显出外交与军事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句话,弱国无外交。

  纵观这二十来年,从洋务运动中的璀璨明珠、中国军事近代化事业的象征到迅速从巅峰状态跌落,直至全军覆没。从训练时候的懈怠到战斗打响后的溃败,从国家战略的软弱到内部的腐败争斗,我们与身边国家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如作者评价的那样,这样的军队,在和平年代,还算是一种摆设,而当风云突变,它能打胜仗么?

  如今,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场战争曾经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投身救国的行列,只为不再重现甲午之殇,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之梦。而现在,这个梦想变得愈来愈真切……

  坚定信心,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龙旗飘扬的舰队》读后感(六):为什么说李鸿章创建了北洋舰队,又亲自毁了北洋舰队?

  19世纪末,中国海防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晚清政府在短短十数年间打造出一支北洋水师,中国海军俨然成为西太平洋各国海军之首。

  然而由于政治与财政等原因,中国海军装备日渐落后于日本,甲午一战,曾经威风凛凛的北洋水师竟全军覆没。在《龙旗飘扬的舰队》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北洋水师兴衰的背后,有一个人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01.为了筹建近代海军,从无到有置办家底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没有海军。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从那以后,晚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不断地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

  1861年,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中兴三名臣”的湘军悍将胡林翼,在巡游安庆长江水道时,遇到了一艘英国火轮。只见这艘火轮逆流而上,快速地超越了湘军水师,耀武扬威地激起了惊涛骇浪,差点把湘军水师船只给掀翻了,胡林翼当时就被吓晕了。等他醒过来之后,惊魂未定地说:“遭此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吾国吾民,殆类此众者乎!”

  胡林翼的忧虑,李鸿章也感受到了。

  转过年来,李鸿章乘坐英国轮船围剿太平军,亲眼目睹了外国兵舰的威力,这不仅让他大开眼界,更让他担心了起来:洋人这些坚船利炮,早晚有一天会来对付我们,但凡我们手里有大炮和轮船,这些洋人就能收敛一些。从那以后,身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李鸿章,就把加强海军军备作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筹建海军,就得先有战舰。当时,上海虹口有一家美国人开办的造船厂,叫旗记铁厂,李鸿章主持把它买了下来,然后,和另外两个制炮局一起,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专门开始制造轮船。1868年7月,江南制造总局果然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命名为“恬吉”。

  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可以航行于大洋的轮船。曾国藩登上轮船之后高兴地说:“中国自强之道或綦于此。”从那以后的十多年里,江南制造总局一共制造了8艘轮船,这对中国建立近代海防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起点。

  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之后,晚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北京专条》,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之后,日本从台湾撤军。但日本的侵略野心怎么会从此罢休呢?五年后,日本又公然吞并了中国东海的琉球群岛。

  李鸿章总结了经验,认为:“日本有铁甲三艘,遽敢藐我中国,耀武海滨,至有台湾之役、琉球之废。彼既挟所有以相凌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所以,他要求晚清政府立刻购置铁甲舰,并强调:“若机会一失,中国永无购铁甲之日,即永无自强之日。”

  晚清政府看到这个形势,赶紧同意了李鸿章的提议,既然江南制造总局造不出那种可以打仗用的舰艇,那就从洋人那儿购买吧。

  就这样,从1875到1894年,晚清政府先后购置了几十艘舰艇,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等铁甲船、新式快船和鱼雷艇。这些舰艇买回来了,中国海军的装备和战斗力都得到了提高。

  02.为了招揽人才,不仅给学员发工资,还派到欧洲去留学

  有了装备,就能打仗了吗?当然不行,因为没人会操作。李鸿章是个明白人,他在《筹议海防折》中就提到:“军舰易买,操作、驾驶、维修、制造的人才难求”,也就是说,有船没人,白搭。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那会儿,晚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就曾经参观过英国军舰,看到军舰上有一批身穿制服的青年在学习军事技术,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海军学堂的实习生。李鸿章联想到这件事,就决定向人家学习,打造自己的军事人才。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了水师学堂,并请英国留学回来的船政学堂高才生严复任总教习。

  这个学堂可不简单,完全按照西式办学的方法,开设了驾驶、管轮2个专业,招收的学员要求年龄在13岁至17岁之间,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好,素质要高,无不良嗜好。换句话说,能考进天津水师学堂的小青年儿,都是不愁找不到对象的优秀小伙儿。

  可是怎么才能吸引这些高素质人才呢?答案就是给钱。李鸿章决定,每个月给学员发工资,并且工资很高,每个月有4两银子。

  因为在当时,中国很少有人懂得西式海军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所以,李鸿章还聘请了外国教习来任教,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办学理念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了。

  不过,学员们并不是来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驾驶和管轮以外,还要学习英语、数学、化学、大炮、洋枪、刀剑、药弹、用帆等军事实用课程。每年还要参加三次考试,如果考不及格就会被开除。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加上一年上船实习,成绩都合格后才能毕业,而且一毕业就是船上的军官。

  从1881到1900年,天津水师学堂先后培养了21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后来都成了中国近代海军早期的重要骨干力量。

  从那以后,李鸿章又相继在福建、广东、威海、南京等地开办了各类海军学校,还不定期选出优秀的学员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留学。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海防和海军建设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03.为了自己吹下的牛皮打圆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李鸿章的运作下,北洋水师拥有了当时世界排名第四、亚洲第一的实力。当飘扬着龙旗的战舰出现在大海上,一时间风头无两,附近那些国家的海军都闻风丧胆。

  然而危机却在这看似兴盛的背后悄悄出现了。

  为了组建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李鸿章提出,要有充裕的资金做基础。他在给朝廷的《筹议海防折》中提出,购船、练兵、简器三项,每年至少需要一千余万两白银。

  对当时的晚清政府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李鸿章夸下海口说:北洋水师在全世界的排名第三!这么牛的军队,当然配得上高额的经费了!

  这番话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了,所以,晚清政府勒紧裤腰带,虽然一年拿不出一千多万两银子,但能拿多少算多少,仅1875年一年,清政府拨给海军的经费就高达400万两。《龙旗飘扬的舰队》里提到,海军衙门从成立到撤销,共为全国海军筹拨了2000余万两经费。

  可是,钱都给了海军,慈禧口袋里就没几个子儿了。1886年,慈禧想为自己修复清漪园,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当时清政府的国库已经十分窘迫了,为了讨好慈禧,李鸿章同意挪用高达750万两白银的海军经费修颐和园,结果对北洋舰队的实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由于缺少经费,军舰得不到整修,炮弹得不到补给,就在这个档口,日本人在朝鲜挑起了事端。晚清政府从上到下,都主张开战,他们都说:北洋水师不是世界第三吗?难道这么厉害的海军,还打不过小日本?

  李鸿章有苦说不出,他既不能承认海军实力不够,也不能承认海军经费被慈禧挪用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战,结果造成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

  当然,造成北洋水师衰落的原因不止经费这一个,李鸿章也不能一个人背锅,但是,身为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李鸿章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就如同黄河水,不可能简化到泾渭分明的程度。李鸿章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恶人,但无论如何,他的错误是造成甲午战争失败的催化剂,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着甲午之败,曾显赫一时的中国近代海军也销声匿迹了。李鸿章作为外事交流的重臣,为保晚清政府的稳定,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在李鸿章临终前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是让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那一面曾经傲然飘逸的龙旗,也永远地沉入了海底,没有留下痕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