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过中年,不再为焦虑买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过中年,不再为焦虑买单

2021-12-13 20:38:39 作者:甘蓝蓝 来源:十点读书 阅读:载入中…

  朋友的妈妈70多岁,被拉入一个卖保养品的群。

  “一般的胶原蛋白身体无法吸收,这个是纳米胶原蛋白,细胞很容易就吸收了”;

人过中年,不再为焦虑买单

  “衰老和疾病,是因为身体里有害的废物排不出来,这款饮料能将有害物质排出,还能补充营养”……

  为了制止老人在这些产品里越陷越深,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一狠心,就删除了她微信里面的所有好友。

  她和朋友们诉苦,大家纷纷说老人的钱太好骗了,只要你吓唬他,不吃就会生病、不吃就会老得快。

  又有人说:“何止老年人,年轻人买化妆品也是一样,不用就会长皱纹,你立刻就会下单。”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打拼,表面上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其实是在被焦虑驱动,不停为平息焦虑而买单。

  害怕被同龄人甩在身后、害怕孩子错过最好学习机会、害怕老得太快、害怕疾病会来……

  焦虑是一种本能,它让我们能远离危险,不停思考更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本能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无法克服,又很容易被利用。

  每个人都可能被他人的言语以及隐藏在言语之中的某种行为摆布着,每个人也可能就是隐藏着的交际操纵者。

  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灰雁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雁孵化,一组在孵化箱中人工孵化。

  结果,由母雁孵化的,把母雁当成自己的母亲;由孵化箱中孵化出的,则将洛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洛伦兹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

  洛伦兹把所有小灰雁混在一起,后在一只箱子下面,提起箱子后,灰雁自动分成了两组,一组跑向洛伦兹,另一组则跑向母雁。

  洛伦兹得出结论:灰雁有一种本能反应,它们出生后,会将看到的第一个会动的物体认成自己的母亲,这一印象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这被称作“印随行为”。

  当我们掌握更多信息、站在人类的视角来看,小灰雁称得上是蠢笨,但这其实并不是它可以选择的事,而是一种本能。

  追随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可以让刚出生、还没有半点防御能力的小灰雁,更容易寻找到庇佑自己的强大力量,虽然有错认的可能,但是概率极小。

  人也是如此,我们身上有诸多类似于小灰雁的“印随行为”一样的生物本能,我们一直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各种各样的人所引导着、控制着,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些于他们有利的事情。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我们很容易被一些概念和价值观引导,做并不划算的决定。

  比如“免费”。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同时卖两种巧克力,一种是15美分一块的松露巧克力,一种是1美分一块的好时巧克力,同时桌子上摆了一个大招牌:每人限购一块!

  第一天,73%的人选择花15美分买一块松露巧克力,27%的人选择了好时。

  第二天,实验者把两种巧克力都降了1美分,松露巧克力的价格改成14美分,好时免费。

  结果31%的人选择松露巧克力,69%的人选择了免费的好时。

  人们为什么会为了1美分改变自己的选择,放弃松露巧克力,选择好时?

  因为他们并不是理智的决定需要哪一个,而是因为“好时之吻”是免费的!

  因此,你会看到“免费领”的招牌下面,永远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也许他们并不需要,但是不领就感觉错过了什么;

  你会在“买二赠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为了“赠一”,去“买二”,不管你实际上是不是需要那么多;

  你也会为了要一个可爱的泰迪熊,去买一大盒几个月都吃不完的巧克力……

  在《洞悉人性:掌控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一书中,就谈到消费中,商家是怎么利用人性来进行隐形操纵的。

  每个人都怕错过,这就是人类最普遍的恐惧,于是,利用这种恐惧,商家就有了一种极为有效的销售方式——饥饿营销

  所谓的饥饿营销,就是故意依靠减少供应的方式来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提高产品的售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比如很多手机发布新品之后,会限定销售数量,制造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设置购买门槛,你只有达到什么样的资格才可以购买。

  这种营销方式之所以有用,一是给人们带来了对错过和失去的恐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人们就会害怕自己得不到。二是当一种东西稀缺的时候,它的价值也就更高了。

  一样东西的价值,取决于购买它的人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有人愿意花几万块、甚至几十万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其中一大部分是在为“我有而别人没有”的优越感买单。

  如果他高价购买的东西,很多人都有,经常撞衫、撞包,他就会对品牌不满。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花钱购买的都不是那商品本身,而是商品上附加的意义。

  表面上看,我们是在买一个具体的东西,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为那商品背后隐含的价值观付费。

  在饥饿营销中,真正吸引我们去买的,不是那产品本身,而是这产品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自己比别人更强的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储殷在担任辩论比赛评委时遇到一个题目:中国式焦虑营销可取吗?

  如果说饥饿营销是告诉你: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

  那么焦虑式营销是告诉你:你不买,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们不仅活得特别累,还活得特别惊恐。

  打开手机,有人提醒你:

  “你正在被挣了15亿的人狠狠甩开”;

  “时代抛弃你,都不会打一声招呼”;

  “你买到了房子就以为是中产了吗?你不过是刚脱贫”……

  于是,你必须用更多手段来消解这种焦虑。

  有人买书、买课程,提升自己、化解焦虑;有人买奢侈品,塑造中产生活、成功人士的形象。

  所以,中国式焦虑营销的本质,就是通过贬损人的价值,制造巨大的失败感,来刺激你的消费欲望。

  驴子和胡萝卜的故事深入人心。

  为了让驴子勤奋地拉车,主人在它前面挂了一个胡萝卜。驴子不停追赶萝卜,却永远无法真正吃到胡萝卜。

  看到这幅画面,我们觉得驴子好傻。

  但是人类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追求的东西,是别人给你的目标,还是自身体验的改变?

  你花出去的钱,是让生活品质更高了,还是让自己更焦虑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