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1000字

2021-12-15 00:39: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1000字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是一本由[美]约瑟夫·萨洛西 / [美]西尔克·罗斯·韦斯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一):你还在跟神兽讲道理吗?快改改吧,试试这一招《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书评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书评 “我要去游乐园!我就要现在去游乐园!” “妈妈不是跟你说了嘛,明天去!明天去!现在快天黑了。” “不要,我就要现在去!呜呜呜……”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不许哭!再哭看我不揍你!”…… 隔壁邻居年轻的宝妈和刚上幼儿园小宝又陷入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模式中,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呵斥声隔着几栋楼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种场景在邻居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每次听到小宝撕心裂肺地哭闹,而宝妈又无计可施只会加大嗓门责骂小宝时,我都忍不住想跑过去敲她们家的门,告诉宝妈不要跟孩子讲道理换种方式跟孩子沟通,给孩子讲讲故事吧。众所皆知讲道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是跟孩子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来自美国幼儿园教师约瑟夫•萨洛西和西尔克•罗斯•韦斯特在他们合著的《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一书中早就告诉过我们:故事是有效的育儿工具,可以安抚、逗乐和教育孩子。 1、这不是一本故事集,这是一本方法书 很多名人都会给孩子讲故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不管多忙,都尽量和妻子给两个女儿讲睡前故事。他的大女儿喜欢听魔幻故事,奥巴马就把厚厚的七本《哈利•波特》都给她讲了一遍。 比尔•盖茨夫妇也在女儿詹妮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 也许你想不到一些明星平时也给孩子讲故事比如李湘、黄磊、周杰伦等。周杰伦甚至为女儿出了一个《周杰伦的睡前故事》专辑。 听到讲故事你是不是既爱又怕呢?人生来就爱听别人讲故事,我们从小就爱听大人讲各种童话故事甚至既吓人又刺激的鬼故事等等,但是一般人又怕自己讲故事,担心讲得不够精彩,怕人笑话。 两位作者告诉我们《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的“讲故事”,不是讲那些拍成电影或是电视剧的故事,只是讲简单的故事,讲能增进你跟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大人小孩都终身难忘的故事就可以。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不是一本故事集,它是一本帮你创作自己故事的方法书。 本书所教的方法是“直观型讲故事法”不需要你做什么准备,就可以即兴讲一个故事。 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讲故事或是故事讲得不好。你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不必跟那些名人明星比,不要觉得自己不是郑渊洁讲不了像《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那么精彩的故事。讲故事的关键不在于情节的好坏,它是让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更亲近的有效工具,健康的亲子关系会塑造出许多可贵的特质。 2、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当你讲故事时,你给予孩子的是你的关注、你的关爱和你的关心。讲故事的目的不是讲一个完美的故事,而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讲故事的人会带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就算你给孩子讲的是个小故事,孩子都会很开心,因为他们会感受到有人一直在陪伴他们。 讲故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吸引并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就像文章开头邻居家的小宝,有时他的要求看上去有点无理取闹,其实他是在寻求父母对他的关注,希望父母能更多的陪在他身边,所以这时要是宝妈能停下手中的活,陪小宝讲个故事,小宝的注意力被故事吸引过去了,自然就不会无理取闹了。 比如那天天快黑了孩子吵着要去游乐园玩,宝妈可以试着给孩子讲一个游乐园关门后各种玩具的吐槽大会的故事:旋转木马说:不行了不行了我跟驴拉磨一样一圈又一圈的转了一天了,已经转得天旋地转了,再多转一圈我都要吐了,我得早点去休息明天才有劲继续迎接小朋友来玩。过山车听了也迫不及待加入吐槽:就是就是我这一天上蹿下跳左冲右撞的,浑身都快散架了,再多跑一趟我都要瘫痪了,我也要马上躺平……碰碰车不等过山车说完就抢着说:可不是嘛,我这一天浑身上下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疼死我了,我得赶紧去疗伤一下明天才能再继续迎接小朋友的热情…… 最后还可以问问孩子:你看玩具们这么累,你想不想让他们休息一下,明天再去找它们玩呢?听完孩子应该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撒泼打滚非得天黑去游乐园玩了。 故事本来就是用来安抚人心的,只是有时生活的忙碌让父母忽略了,以为那是哄小孩玩的。 3、讲故事不在于讲得完美,而在于经常练习 孩子3岁左右开始给他们讲故事是最理想的,当然要是更早一点就更好了。要是平时都没有给孩子讲过故事,到孩子5岁时再想给孩子讲故事,他们会很难适应。不用担心讲不好故事,给孩子讲故事从简单开始。越小的孩子,给他们讲的故事越简单。 讲给婴幼儿的故事要非常简单,这时主要是建立跟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经常看到大人在跟还没学说话的婴幼儿互动时说“宝宝看这里,瞧这是什么?”或是“宝宝乖,妈妈(爸爸)爱你哦。”其实这些就是早期的故事,随着孩子的长大,故事也要跟着变化。 孩子开始会爬、会站时,就可以给孩子讲关于物品的故事。两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讲故事时加入角色遭遇威险的情节。3岁的孩子开始建立友谊,故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朋友,增加更多的刺激点。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理解复杂人物和情节发展,这时的孩子会想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为了讲好故事,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首先就是:充满小东西的大世界。我们所熟知的《哈利•波特》中的小精灵多比,《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遇到的小人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七个小矮人,这些都是受孩子欢迎的小可爱,所以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从这方面下手,赋予一些小生物人格,让它们出现在人类世界里,这样你就会有讲不完的故事。 接着来看看:颜色、形状和材质。在讲故事时加入颜色、形状、味道和材质,可以让故事更丰满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 然后要借助玩偶和道具,简单的玩偶对讲故事的新手来说很有帮助,玩偶可以占据视线的焦点,减轻讲故事的人的压力,而且可以调动孩子积极地参与互动,而不是做一个事不关己的旁听者。 最后发掘主题,有经验的人讲故事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借鉴的主题,反复使用一个主题可以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一个主题孩子听久了也会厌烦,所以最好多准备几个主题。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时间非常宝贵,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会留出部分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当孩子说“给我讲个故事吧”,其实他想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你的关注。弄清楚了这点你就不用再纠结怎么讲一个好故事。讲故事不在于讲得完美,而在于经常练习。 诺贝尔获得者莫言在领奖的时候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讲故事的目标自然不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通过讲故事安抚和教育孩子,从此不用再一天800遍的跟孩子讲道理,整得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的。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二):《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故事魔法之扭转乾坤,让小霸王秒变小绵羊

  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一直都是世纪难题。孩子擅长用撒泼打滚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大多数家长都对此表示没辙。所以有娃的家庭经常上演鸡飞狗跳、河东狮吼的戏码,大伙儿也都见怪不怪了。 但是家长们除了碎碎念、叨叨叨或逼不得已动用武力之外,就真的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不不不,美国著名育儿专家西尔克·罗斯·韦斯特告诉我们,有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育儿方法,轻轻松松就能解决这一难题。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家长们无需投入大量成本,因为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它就是西尔克·罗斯·韦斯特浓缩的30余年的快乐育儿法——讲故事。 人人都爱听故事,家里的小神兽更是如此。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当亲子关系中出现僵局,家长不妨静下心来讲个故事,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让亲子关系得到缓和,还能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西尔克·罗斯·韦斯特和他同事约瑟夫·萨洛西共同撰写的《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这本书,究竟有何魔力,能让一个歇斯底里的家长变成富有内涵的故事大王;让“不听话”的“熊孩子们”秒变温顺的迷弟迷妹吧。 一、故事魔法之让孩子不哭不闹乖乖顺从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营销学教授詹妮弗·艾克曾指出,把信息融入到故事中,人们通过故事记住的信息比仅描述事实记住的信息要多22倍。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歇斯底里的对孩子咆哮、讲道理,不如给他们讲个小故事收效来得快。 作者在书中举了他和两个学生拼车等待时的例子,这两学生是兄妹,当时坐在后排,因为无聊便开始打闹,后来妹妹开始踢哥哥,屡教不改。最后作者用了一个小故事,轻松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让妹妹明白踢人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且也会因此付出代价。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森林中有只小松鼠,他原来有个好听的名字,但他老喜欢用脚踢人,动物们就不愿与他交朋友,纷纷离他远去并给他取了个外号“淘气脚”时间久了没有朋友的小松鼠觉得异常孤单。还有大家都叫他“淘气脚”这也让他忘了自己原本的名字。小松鼠渴望拥有朋友,也想找回名字,经过反思他收起踢人的脚,拿上坚果重新通过努力找回朋友,和他们快乐玩耍。 所以孩子犯错时,我们只需要温柔的引导。当我们把信息融入故事,用故事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道理)故事就成为了最好的教学工具。 二、故事魔法之轻松建立亲密关系 有给孩子讲过故事的人大多会有这种体验,当我们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时,孩子会显得跟我们更加亲密,甚至会幸福的依偎在我们怀里。此时的故事就成了家长与孩子间情感流通的重要纽带。 其实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产生分歧或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如果用错方法,别说达到育儿效果,恐怕还会跟孩子的感情产生不必要的裂痕。而讲故事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书中作者举得一个例子,孩子总是把夹克落在学校、公园或者朋友家。家长多次警告但并没有任何效果,甚至因唠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后来家长对孩子讲了“小熊去游泳” 的故事:一只小熊去冬泳,它回家时忘了拿回脱下的外套。等到去找时发现外套变成了兔子的帐篷,最终小熊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光着身体溜回家。这使它羞愧难当,从此以后就没有再落下过外套。 一个轻松有趣的小故事,瞬间缓解了亲子间的紧张气氛,还温柔有效的传达出家长想传达的信息。此后就可以用“嘿,不要变成光溜溜的小熊哦”这种善意幽默的提醒,让孩子别忘了夹克。 讲故事的关键不在于情节好坏,它是在任意两人之间建立依恋关系的有效工具,它像一座桥梁将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紧密连接在一起。当孩子说“给我讲个故事吧”其实他想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我们的关注。 三、利用“故事环”让讲故事变得易如反掌 现在我们知道了讲故事不但能让小霸王乖乖听话,还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呢? 别着急,作者西尔克·罗斯·韦斯特告诉我们故事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是与生俱来的讲故事达人。只需利用好“故事环”就能让讲故事变得易如反掌。“故事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实中的人事物,配合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落地回归到现实的“直观型讲故事法”它可以让人们无需任何准备,就地取材就能随口说出一个让孩子极感兴趣的故事来。 比如,孩子因牙疼烦躁不安,牙医对此也束手无策。作为父母除了心疼还可以给孩子讲个小故事来安抚她受伤的小心灵。 利用“故事环”原理,故事可以是这样:有个小朋友牙疼的厉害,他实在受不了了到处寻找止疼方法。路上遇上了河狸,河狸一直在长牙齿,必须一刻不停的嚼东西。河狸轻蔑的对孩子说“你那也算疼?”河狸连说话都必须嚼着木头。 这期间孩子又遇上了大象、鳄鱼、剑齿虎等,它们都受着牙疼的苦,但是性情各异。有的会安慰一下孩子,而有的脾气却很糟糕。最后孩子在一个山洞遇到了一位小矮人,原来他是牙仙子,负责收集孩子们的牙齿。牙仙子吐槽,收集小孩的牙齿必须爬到他们的鼻子上,来回拉扯牙齿才能掉下来,难怪孩子们的牙齿会疼。 这个故事虽然不能让孩子停止疼痛,但它足矣让孩子多了一份对抗牙疼的勇气。故事很简单就是利用现实情景加上一些想象的情节,最后又回归到现实。这种故事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无需死记硬背一些素材,只要关注当下,让故事自然流淌,说到哪里就算哪里。只要用真心去诉说,孩子们一定能感受得到。 作家水木然说,讲故事就像是一种特权,谁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谁就拥有了话语权。没有人愿意听长篇大论的大道理,所以这个世界上最高明的行为,就是通过故事影响别人。而《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仿佛就是开启人们内心深处故事砸门的密钥,让人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一个讲故事高手。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三):讲故事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这3种方法,让你成为故事高手

  孩子大都喜欢听讲故事,而很多大人都认为自己不会讲故事。 其实,你不需要别人告诉你怎样讲故事,就像你不需要别人告诉你怎么走路一样。只需要直接做就行了,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与生俱来。 你本来就很会讲故事,只是你还没意识到而已。 当孩子说“给我讲个故事吧”,其实他想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你的关注。 故事讲完的结果并不只是你讲了一个好故事而已,而是你和孩子的关系更亲近了。 看完这本《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你也是故事高手。

  本书作者约瑟夫·萨洛西,是慈父网站的自由撰稿人。2019年,他出版了《父亲的一生》,这是一本讲述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书。他也是“好爸爸运动”的发起人,该运动的目的是在全美彰显父爱的伟大。 另一位作者西尔克·罗斯·韦斯特,1995 年,她与人共同创办了陶斯华德福学校。如今,她经营着一家独立的森林幼儿园,取名为陶斯地球儿童幼儿园。在陶斯,她的木偶剧和故事会全县闻名,她还为全国的教师和学校提供咨询服务。 我将从三个方面为您解读,为什么说您也是讲故事的高手。首先是讲故事能有效安抚孩子情绪;其次是讲故事寓教于乐;最后是讲故事让一家人更亲近。

  1、讲故事能安抚孩子情绪 讲故事能有效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有一天,约瑟夫6岁的女儿半夜大叫“爸爸”,原来她的皮疹突然复发了,又痛又痒。 看着孩子受罪却无能为力,恐怕是所有为人父母心中永远的痛。还记得我儿子小时候黄疸不退,医生要抽血化验,针扎在小小的人儿身上,他哭得我的心都要碎了。 束手无策的约瑟夫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不知不觉,孩子睡着了。一周后,孩子的皮疹好了。也许是药物起了作用,但毋庸置疑,那个故事让女儿安睡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故事也加深了父女之间的联系。 下次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试着给他讲个安抚故事吧,不管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难以克服的情绪,不管是一场噩梦,还是你们俩之间的一场冲突。 不管是什么,只要不是那种像伤口流血一样,而是能用其他方法轻易治愈的情况就可以。故事不是转移话题的借口,但有时却是唯一可用的良药。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讲故事如何寓教于乐。

  2、讲故事寓教于乐 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你一遍一遍的说,他总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孩子难为情的保证,下次一定会改正,但是从来都做不到。 有一个孩子经常把夹克落在学校,公园以及朋友家。让我们就以这件夹克为素材,给他讲述一个“一只小熊去游泳”的故事。 一只小熊去游泳,他脱下了自己的毛皮拉链外套,把它放在岸上忘了拿,回到家才发现自己是光着身子的,满脸羞臊。 冬天来了,好冷啊,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自己的毛皮外套,却发现几只松鼠和一只兔子,已经用它搭起了帐篷。 这样的故事,它温柔却有效地传达了你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不是用批评的方式。孩子也许还会落下夹克,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嗨,不要变成光溜溜的小熊哦!”用这种善意有趣的提醒,让孩子别再忘了拿夹克。 讲道理,孩子总是听不进去。用这种方法,父母不是急着去批评孩子,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缓解了这种亲子间的紧张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丢三落四的毛病,用这个方法试试吧! 最后是讲故事,可以让家人变得更亲近。

  3、讲故事,让一家人变得更亲近 讲故事的益处不止用在亲子关系,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 其实讲故事早就是成年人每次相聚时的常见环节了,只不过不叫讲故事,比如说你经常会听到“哦,我的天呐,让我告诉你,刚刚发生了什么”? 希尔克有个上了年纪的朋友玛丽,她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希尔克去看望她的时候,由于玛丽病情严重,甚至让常见的打趣都变得十分费力,玛丽常说,给我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消除了不必要的讲述或重复带来的尴尬,让人可以简单地沉浸在故事营造的亲密氛围中,而且不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很多夫妻回到家中,常见的场景是妻子一直在忙忙碌碌,而丈夫总是悠闲的葛优躺玩手机,两人之间,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想说。 时间长了,妻子一定会满腹怨言,这个时候其实用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解决,通常30秒就够了,对方就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还避免了指责带来的尴尬。 讲故事营造的轻松氛围,让一家人化解矛盾关系更加亲密。 说到这里就聊的差不多了,今天我主要为大家讲解了讲故事能安抚孩子情绪、能与教于乐,更能让一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写在最后 你还能回想起来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给你讲故事的时候吗?大多数人都能回忆起那些愉快温馨的时刻。 可能你还记得故事的内容,也许记不清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自己拥有并值得拥有最亲的人的关注。 这本书不是告诉你如何讲述别人的故事,而是告诉你如何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如果说我们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那就是你本来就很会讲故事。 讲故事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请记住,如果你想要的是自制番茄沙司,那就自己动手,多尝试几次不同的做法,用不了多久,你做的就能比成品番茄酱好吃,一旦你掌握了自己的口味,就可以扔掉食谱了,你的直觉会带领你和孩子去往一个超乎想象的地方。 人们通过故事来获得他人的关注,模拟行为与情感以及建立信任。 我们要帮助孩子搭建现实与想象的桥梁,而故事就是这座桥梁。 我是子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恒心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学,感谢关注!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四):读《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育儿专家的“快乐育儿法”,让熊孩子瞬间变成乖宝宝

  现代化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一天下来,体力早已透支得所剩无几。可回到家后,我们却依然要面对一件更头痛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

  网络上“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的视频,早已成为每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可每次当我们歇斯底里地斥责完孩子,看到他边抽泣边抹眼泪时,我们又会于心不忍,继而自责。

  那么,有没有一种育儿法,既能让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又能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茁壮地成长呢?

  美国著名育儿专家西尔克·罗斯·韦斯特用30年的育儿经验,创造出一种“快乐育儿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人人都可以掌握。为了让更多的父母认识并掌握这种育儿方法。韦斯特与同事约瑟夫·萨洛西一起,将它撰写成一本书——《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这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籍有所不同,通篇没有一句理论说辞。它就像一个游戏,让父母与孩子在一段段快乐的亲子时光中,一起共享成长的欣喜,最终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

  1. 优秀的人都擅长讲故事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小时候,我们喜欢看连环画;长大了,我们喜欢读小说、看电影、追剧。我们喜欢在故事中,受到一些启迪,发现一些人生真谛。

  纵观古今,我们会发现优秀的人都擅长讲故事。

  我们最熟悉的“圣人”孔子,曾携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传扬儒家思想。孔子就是一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他经常通过故事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思想。

  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也是一个超级会讲故事的人。他用富有煽动力的演讲,赢来了企业员工们的忠诚追随,继而让中国互联网成功发展到更大更远的海外市场。

  苹果教父乔布斯,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每次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他都会为大家讲述关于苹果新品背后的科技故事。可以说,故事成全了乔布斯,故事也成全了苹果公司。

  故事就像一座桥梁,连接在说者与听者之间。

  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网站上写道:“你听故事进展的时候,你的脑电波会和讲故事的人同步。”

  故事让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思维同步,思想同频。孔子通过讲故事传播儒家思想,马云通过讲故事深入员工内心,让中国互联网走向到国外,乔布斯通过讲故事将苹果公司经营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可见,故事对于教育、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亲子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所以,父母可以用故事,与孩子建立一种依恋关系。

  2. 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经常因为贪玩,把外套落在学校、公园或者其他地方。当说教与批评都于事无补时,让我们看看育儿专家会怎么办。

  作者通过“一只小熊去游泳”的故事,轻松解决了孩子乱丢东西的坏习惯。

  故事是这样的,一只小熊去游泳,他脱下了皮外套,却把它忘在了岸边。此时正值冬天,当他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外套时,却发现外套已成了松鼠们的过冬帐篷。

  当孩子再出门时,我们就可以叮嘱他:“千万不要变成光溜溜的小熊哦!”你看,大道理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用一个故事就可以迎刃而解。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如何用故事来解决育儿难题的案例,诸如孩子的起床气问题、学习拖延症问题、不爱学习等问题。

  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育儿专家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可以轻松化解。因为故事比道理更能深入人心。故事是连接亲子关系的情感纽带,它将父母的教育理念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传送到孩子的内心深处。

  据《今日心理学》报道,有40%的美国儿童没有与父母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当这些儿童长大后,就会出现糟糕的人际关系、学业困难、事业不顺,进而出现焦虑、愤怒、逃避等各种异常行为。

  由此可见,父母应当尽早与孩子建立起依恋关系,让孩子更加信任自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在日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比如学业有成、事业成功、心理健康和自尊自爱等。

  讲故事不仅是文化在亲子之间传承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构架亲子之间依恋关系的桥梁。

  作者在从事30年的幼儿教学中,曾讲过成千个故事。他发现讲故事,既能与孩子们建立依恋关系,又能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我们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就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故事里,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启迪,认识不足,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3. 快乐育儿法: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

  说到讲故事,或许有人会说,照着故事书朗诵不成问题。但如果是创作一个故事,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有没有想过,听故事的人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的语言根本不需要多么华丽,只要用朴实的语言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讲故事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和头发、手指意义,是人类天生就有的。

  我们都知道,万事皆有一套方法。当然,讲故事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这个方法,并多加练习。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讲出,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育儿故事。

  书中将这种方法称为“故事环”,故事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直观型讲故事法”,就是将故事想象成一个封闭的圆环,开始时,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物品代入故事,通过想象力讲出一个故事,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比如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洋娃娃。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孩子讲一个“洋娃娃过河”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懂得,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我们就一定能排除艰险,战胜困难。

  只要我们掌握了故事环这个方法,那么,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玩具、物品,都可以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故事育儿法,如今已成为育儿专家们公认的育儿秘籍。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用故事来正确引导孩子,让故事成为我们的代言人,用故事说出我们的心声。

  但对于孩子而言,听故事的黄金周期最好在四岁之前。因为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称为“心智理论”,是指当孩子在四岁左右,他的心智就会发展成与我们成人一样,能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错过了孩子的年幼期,我们可以在孩子四岁左右时弥补。但当孩子超过五岁,成为一个成熟的小动物时,想弥补就难了。

  但是,依然有方法可以弥补。书中在第五章《基础工具》中,分享了四种打造成功故事的经典工具。这些工具能让我们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充满吸引力。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这本书,不是一本故事集,而是一本能帮我们创作自己故事的方法书。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方法,稍加练习。那么,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喜欢的育儿专家。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读后感(五):苦口婆心向孩子讲道理却收效甚微?这个办法多人亲测有效

  很多家长在面对幼小的孩子时都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平时给孩子讲道理,但他们似乎因为年纪太小,不太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思;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严厉地批评或制止,随之而来的一通教训,又常常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完全听不进去道理。

  为了能让孩子学会道理、变得懂事,家长们都快磨破了嘴皮,但孩子似乎并不肯买账。于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实在没有教育的天赋,干脆买些教育专家的课程给孩子看,以为如此自己就能摆脱这个难题了。

  可是时间一长,家长们却发现,由于有效交流的时间变短,孩子似乎不像之前那么愿意亲近自己了。

  家长们不禁陷入了迷茫:到底该怎样讲道理,才能让孩子听懂并愿意接受?怎样做才能既能节省自己的时间,又不影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呢?

  如今具有30年的幼儿教学工作经验的西尔克·罗斯·韦斯特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把道理融入故事,家长创作出故事讲给孩子听,并在同事约瑟夫·萨洛西的帮助下,把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整理成了《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一书。

  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会编故事,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给孩子想故事。但美国幼师通过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8种生动形象而又能迅速掌握的讲故事方法,能够让家长与孩子通过故事的联结,轻松愉快地完成教育与交流。

  01 讲故事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与品质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家长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常常感到疲惫乏力,回到家面对孩子提出想听故事的要求时,往往会偷懒,要么敷衍几句,要么从网上找些讲故事的节目让孩子自己看。

  这时的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想听故事背后的深层需求:他们需要家长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大人们不妨试着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的感觉,当时是不是觉得很温暖、很安心,有种被长辈关注与呵护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呢?

  其实,讲故事时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还有讲的人与听的人之间的联系。讲故事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并有助于建立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孩子如果在小时候能够和一位或几位长辈建立起健康的纽带,会非常有利于他日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在童年时期未能成功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这些孩子在成年后也很难再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今日心理学》报道,美国大概有40%的儿童没能与父母建立起健康的依恋关系,而这些儿童在成年后往往会形成糟糕的人际关系,进而导致学业困难、事业不顺,并出现焦虑、愤怒、逃避等各种负面行为。

  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讲故事有助于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而健康的依恋关系会塑造出很多可贵的品质,因为讲故事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自由灵活,大人们可以把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故事中,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提到:“讲故事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每个人都能讲好故事”。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这种本能就会被唤醒。

  书中介绍的故事环讲故事法,就是从孩子身边的事物中就地取材,把现实材料融入想象中的故事,再通过故事中的道理给现实世界带来指导价值。

  用孩子熟悉的物品就地取材讲故事,这种方法产生的亲密感是看任何教育专家的故事视频都无法做到的。因为讲故事过程中更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而不是故事本身。

  02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

  既然讲故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如此重要,那家长们要怎样才能讲出让孩子有所收获的故事呢?

  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水平,并根据他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断调整故事的内容。

  比如处于婴儿阶段的孩子,他们能够接受的信息有限,给他们讲的故事应该非常简短,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在这个时期,家长要用轻柔的话语和婴儿交流,帮助宝宝感知家人的方位,让他知道自己很安全。

  等孩子稍大一些,开始会爬、会站立,能探索身边环境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物品的小故事,最好在故事里加入一些动作,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有一块儿小石头跳上了桌子,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当孩子长到2岁时,就可以听一些简单的角色遇到危险的情节了,例如,“小熊追着一只小花猫玩,不知不觉离开了熊妈妈身边。它发现找不到妈妈后吓坏了,多亏熊妈妈找了过来”。这个故事还可以让孩子记住,不能离开妈妈太远,通过故事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3岁的孩子会经常出门接触家以外的世界,遇到其他小朋友,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友谊”的概念,对父母的依赖有所减少。此时他们的故事里需要加入更多朋友的角色,情节也要比之前复杂,最好能有一些能让他们兴奋的刺激点。

  4岁的孩子心智进一步发育,此时的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复杂的故事人物和发展情节了,这个时期如果使用得当,故事将成为家长们最有效的育儿工具之一,孩子们可以从家长的故事中得到欢乐、安抚和教育。

  当孩子长到5、6岁时,心理上就相对成熟了。如果之前没有听过家长的故事,这个时期就很难适应家长开始给他们讲故事了。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补救,书中就介绍了一些工具和技巧,可以把故事变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许多科学研究都阐明了,讲故事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孩子拓宽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感知能力,并增强意志力。如果能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讲出适合他们的故事,这些效果会大大增强。

  03 讲故事可以节省家长的管教时间和精力

  很多家长一想到要讲故事,就容易感觉疲惫和恐惧,因为白天的工作已经消耗了自己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晚上回到家后,实在很难提起给孩子讲故事的兴致,认为这太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有限的能量。

  其实比起孩子做错事后家长严厉斥责、孩子委屈痛哭、家长心软安抚而后又自我反思的教育模式,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很少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崩溃情绪。

  相比前者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开心的管教模式,生动有趣又富含道理的故事可以把家长的期待和要求温柔地传递给孩子,让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一致。

  当然,讲故事的方法和传统的严厉管教模式相比,也减少了大量的争论时间,避免了亲子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很调皮,总是喜欢用脚踢其他小朋友,多次批评也不管用,那不妨给他讲一个“小松鼠淘气脚”的故事:

  住在森林里的小松鼠觉得好玩儿,总是用脚去踢其他动物,大家不喜欢它这样,都慢慢嫌弃、讨厌它,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淘气脚”。大家的疏远让小松鼠觉得很孤单,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定不再捣蛋,而是用自己的“淘气脚”去帮助其他动物,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感激。

  听过这个故事后,下次孩子如果再淘气,妈妈可以温柔地提醒他:“你想当被大家嫌弃、没人理的淘气脚吗?”孩子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底愿意改正了。

  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而讲故事通常可以缓解家长的命令或指责给孩子造成的冲突和抵触,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听故事通常比批评或命令更有效、更容易接受。

  好的教育故事可以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贴得更近,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忙着呵斥和批评。

  讲故事所涉及的内容其实比我们原想的要更丰富,它是指导孩子和培养亲密关系的有效途径。大人可以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并温和地引导孩子做出更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格。

  当我们意识到讲故事的本质,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家长的额外负担,而是能够帮助家长省时的有效教育工具。

  讲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被暂时遗忘也没关系,《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包含的简易操作方法和好记的步骤会帮我们唤醒这种能力,书中所介绍的技巧,会让我们的故事更丰富、更深刻。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不是一本单纯的故事集,还是能够帮我们创作出适合自己故事的方法书,是指引家长们传承家风和价值观念的有效工具。只要学会了这个方法,教育孩子就再也不是令家长头痛的难题。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评价人数不足

  [美]约瑟夫·萨洛西 [美]西尔克·罗斯·韦斯特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