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5岁后,你可以活得自卑点 | 58岁作家第一次跟你说真心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25岁后,你可以活得自卑点 | 58岁作家第一次跟你说真心话

2022-02-22 14:10:06 作者:祝有肉 来源: 新世相 阅读:载入中…

  ayings:

  前两天,我在读书平台发现了一个,很想和你讨论的现象。

  他们总结了过去一年搜索量最高的关键词。

  结果很意外,那个词竟然是“抑郁”,而心理学也是去年销量最好的书籍。

  我记得刘擎和许知远在《十三邀》也谈过类似的现象。

  “这几年现代生活的失控感、强烈的意义危机,让我们重新开始用哲学来寻求安慰。”

  我们不是突然对心理学、哲学感兴趣,而是开始在后疫情时代发起了一场心理和精神“自救”。

  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感受,生活被迫打乱,计划随时被终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动荡、焦虑、茫然的情绪里:

  “生活怎么了?我怎么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困难?”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个答案。

  这两年,我也收到很多你们发给我的困惑,有人沉沉浮浮,有人停在原地,很多事情无法展开。

  这样的状态,让我想到作家麦家的一本书《人生海海》——

  人生就像大海一样茫茫然,时起时落,变幻不定。

  去年 8 月,我们曾和麦家老师一起聊过“什么是人生海海”,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讲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经历。

  挺感慨的,短短两年,我们对“人生海海”这个词感受更深了,感受也不同了。

  所以现在,我想再次邀请麦家老师,带着他的故事,来聊聊你们的困惑和迷茫,也听听他的思考和领悟。

  这是他第一次根据普通人的故事给出回应,你平常很难听到作家对你有问必答。

  这些回答很重要,如果你有时间,请你耐心读完。

  它不是一场提建议、提解决方案的演讲,但一定是一次走心的交换和体悟。听完故事的你,一定得到自己的答案——

  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有什么了不起。

  短短2年

  我们就明白了什么叫“人生海海”

  本文由麦家和新世相读者共同完成

  01

  疫情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和老公根本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宅在家只会玩游戏,彼此聊天的话题永远都是小孩或家人,反正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稍微一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话题,就不行了。

  我喜欢看文艺电影,经常被一个浪漫镜头感动得要死,他只会说:“这有什么,你也太脆弱了吧。”

  你兴高采烈地和他分享一切,他常常一盆冷水浇下来。

  △大眼瞪小眼的日子,只能一个人看美剧

  疫情更激化了我们的矛盾,虽然待在一起时间变多了,但心更远了。

  我觉得孤独,也不愿和他再分享点滴感受。

  有过几次离婚的念头,但闺蜜劝我,他至少人靠谱,还能一起带小孩,一个人带小孩会很辛苦的。

  是我对另一半要求过高?还是这就是婚姻的本质?婚姻注定就是孤独的吗?

  麦家:

  这是我再不想面对的一个问题,它遮天蔽日的大,又刺刀见红的真实、残酷,关键还无解。

  或许人生的本相就在婚姻里,正如雷蒙德·卡佛所言: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其实什么都谈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婚姻像一个人生无所不包的大容器,也是大熔炼;是安乐窝,也是围城——城外的人都想进去,城里的人都想出来。

  坦率说,我是经历了“进去出来、出来又进去”的,可以不夸张地说,你目下的感受,那种孤独,那种痛,那种无助绝望,我都曾经千遍百倍地沧海过。

  但这不是你我——任何人——出来的理由。

  世间没有单面体,有正面必有反面,有上必有下,婚姻的始点是爱,是两情相悦,那么美好的一件事,一定意义上说注定我们要接受它的反面——说是不美好的一面也不好过。

  任何人都不是圣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耐心。

  婚姻最终会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爱着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很难。在困难面前,你甚至不惜用苦难来解脱,离婚无疑是人生之大苦。

  我就经历了这样的人生,用绝望去点燃希望,因为我不认同婚姻注定是困难的、孤独的。即使注定多数人是这样(困难),我也要去求那少数。

  我做好了求不到的准备,所幸我求到了。但我不会鼓励任何人学我,因为我这种胆大妄为、为险而战的人生不值得人仿效。

  你也不必收听闺蜜的好言,人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做主,这比婚姻本身还重要。

  02

  我是学临床医学的,以前很为自己的专业自豪。

  但这两年的疫情,常常让我无力。

  上专业课微生物学时,老师提到冠状病毒那一章,用很大功夫去讲新冠,各种分析研究。

  可一旦切换到实际下的病毒,感觉自己能做的微乎其微。

  有时候还会觉得,医学发展到现在,对人体的了解太少了。

  在拥有职业崇高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发现自身能力的有限与渺小。

  麦家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人该怎么处理这种渺小和无力感?

  麦家:

  这种感受我很熟悉,并且因为熟悉变得喜欢。

  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阅读,而不像人们想的一样在写作。

  作家首先是个读者,写作是冲锋陷阵,阅读是厉兵秣马。

  阅读通常会让我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会照亮我内心的某个角面,让我突然有冲动写作;有的则相反,让我高山仰止,根本不想写作,就是你说的那种渺小感。

  我个人觉得后一种感受更珍贵,因为说到底,写作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所以那种“不想”往往只是冲动,不是理智。

  但是你能看到礼拜别人的伟大却会成为一种理智,一种实力,让你变得强大而有可能超越自己。

  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我更相信自卑的力量,有一种倔强。

  03

  这两年,学校成了一座牢笼,进去就出不来。

  去年终于找到一份实习,却因为反反复复的疫情,心态彻底崩了。

  实习突然被通知封校,无法外出,先线上办公,焦虑地去学院找行政老师,都给不出一个确定答案。

  后来只能实习请假,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

  △实习通勤的 15 号线

  有时面对变数,比起行动的缺失,心态的崩溃好像更无奈。

  麦家老师在《人生海海》中说过,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但我该怎么接受这种被打乱的人生呢?该怎么处理这种不安情绪?

  麦家:

  既然你说到《人生海海》,我想你的问题,答案就在那书里。

  不论是上校,还是林阿姨,还是“我”一家人,没有谁的人生是按步就班、风和日丽的,都是风云际会、风起云涌的。

  说到疫情,它扰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远的不说,就在半个多月前,正是年关前,我家乡突然被实施封闭管理。

  家里亲人有的被隔离起来过不了年,有的只能独自一人过年;最惨的是我侄女,正值临产,且是难产,躺在手术台上,命悬一线,父母亲都无法到场陪护守望。

  我老母亲也是去年疫情期间走的,走之前在 ICU 里昏迷了 129 日,我和太太每天去病房探视,正常的探视变得极其繁琐,甚至正常的治疗也受到影响。

  甚至因为疫情,老人身边一时缺少监护人,才导致摔倒爆发了病情。诸如此类,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念出一本“苦经”,因为这两年确实波及了很多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但没办法,这就是生活,总有风雨。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

  我想,它们都会来,而且我们都应该坦然地迎接它们,正如一生惨淡的上校说的一样:

  命运如刀,让我来领教。

  人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生活就是这样教会了你坚强。

  04

  疫情开始后,第一个任务是消杀转运阳性患者 120 车,危险性可想而知。

  离家几个月不说,24 小时无休,随时随地要进行车辆消杀,始终冲在离病毒最近的第一线。

  12 月最冷时挨家挨户敲门,有时候一口气要挨爬六七十层。

  采完核酸,又要接种疫苗。一天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防护服一捂就是一天。

  大连疫情一年两次,封城时大家居家隔离,而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出任务,做着重复的事情,冒着各种风险。

  忙起来 30 多个小时不睡觉,整个人都抑郁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安抚被隔离的人员,少部分的人会把被隔离的气撒在我们身上,耐着性子好声劝说。

  △编辑部配图

  好疲惫啊!结婚多年,因为忙碌的护士工作而经常不在家,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常常会想,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这样无休止的“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头。

  在眼下的生活里,该怎么重建人生的意义感呢?

  麦家:

  这两年医护人员无疑是付出最多的一个人群,尤其像你一样奋战抗疫一线的,面对的正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场,随时都可能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任何一切。

  这种极端境遇会造就极端人生,练就极端人格,正如在战场上有人成了逃兵,有人成了英雄。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候,陷入困境,极端考验你的三观、勇气和能力。

  我写《风声》的那个夏天,说实话,那个夏天于我有点众叛亲离的,我最终几乎是从一棵三角梅的灿烂中看到了“人生的意义”。

  那棵三角梅种在我家二楼阳台上,它神奇的生长力令我吃惊;我几乎是虐待它,种在一只废弃的铁皮油漆桶里,数年如一。

  不施肥、不换土,只浇水,它却当奶吃,蛮生蛮长,爬上楼顶,又侵略楼下。

  我每天看它,时时看它,像囚徒望蓝天一样,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生活背叛了我,唯有它铁了心地忠诚我,钻进铁栏,红得灿烂,白天黑夜守我,对我声声切切:要发愤,别趴下。

  这个夏天,我就是如此孤寂,把一篷红叶当亲人似地待。

  正因此,《风声》是写得超常孤独、险峻、挺拔:像我几近坠崖的人生,一寸一寸爬,披荆斩棘,死里逃生,绝处逢生。

  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也注定要坚韧。

  坚韧是煎着、熬着、苦着、痛着,但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坚韧不拔方可赢得生命尊严。

  老实说,我经历过人心的险、人生的痛,也在书写这些,但不是要人绝望,而是要你有坚守的德道,有坚韧的意志。

  坚强了,守下来了,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有了。

  【写在最后】

  《鼠疫》序言里说过:大灾之后,人类一定是需要反思的。

  而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还在思考,还在往前走的证明。

  即便被疫情捶得狼狈,还在顽强地找寻各种方法,展开自救,疗愈自己。

  像麦家老师说的那样:人生海海,不沉下去,比浮起来更重要。

  先不让自己趴下,不去设想遥远的未来。

  而是考虑眼下的日子,比任何时候都更在意自己,该珍惜什么,想怎样活。

  在这变幻不定的时代里,找到生活的向心力,重新建立属于自己崭新的秩序,它比一切都更有力量。

  而在《人生海海》这本书里,也有一个给人力量、让人回味的命运故事,和当下我们所体会到的气氛有某种共同的气质。

  情绪低迷的时候,可以看看,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生海海,希望我们可以不惧风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