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日之魂》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夏日之魂》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2-04-10 08:1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日之魂》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夏日之魂》是一部由阿米尔-卡利布·汤普森执导,斯蒂夫·旺达 / BB·金 / 阿比·林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之魂》影评(一):2022最佳影片,热*沸腾期待蓝光项目

  我的2022年最佳影片已经出炉,那就是《灵魂乐之夏》。对哈莱姆的兴趣始于《卢克凯奇》,接触黑人灵魂乐则是从James Brown和Happy Day等icon开始的。片中有60年代的诸多明星表演,也有当年哈莱姆地区的一段段故事。60年代大事不断——越**争、人类登月加上各种min*运动,更有J.F.K.和马丁路德金等人的遇*。而每逢周末举办的哈莱姆音乐节恰与这些事件同步发生。在当年的乐手、乐迷甚至记者都已老去的今天,用口述历史的方式重建那段色彩斑斓的岁月,影片的贡献非比寻常。口述史的魅力在于你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黑人民权运动这“一大步”相比,又有谁会在意人类登月这“一小步”呢?影片副标题“...Or, When the Revolution Could Not be Televised”中“Revolution”一词,不仅意味着*命,也有轮转之意境。多年后天*嫦*往返月球,量子力学也不再是新鲜概念。地上的yellow人们却还在“*康*活”的蜃景中苦苦挣扎。。。想来也是讽刺。真心希望此类宣扬爱与和平的电影要能够引进上映啊!

  《夏日之魂》影评(二):自深深处--灵魂的呐喊

  这是一场遗忘了近半个世纪的精彩音乐会。

  这也是一场有关黑人历史的音乐纪录片。1969年,人类首次成功登月,但是在地球之上,黑人社区仍然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仍然在为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斗争着。而这场音乐会,正是他们为自己的人民所举办的,那么多震撼人心的音乐,真的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呐喊。特别是最后的一首--Are you ready, 正是在用音乐和诗歌鼓励着自己的人民,要在必须斗争的时候,拿出勇气,直面淋漓的鲜血。

  影片采访了当时出演的乐队和当场的观众。

  当5 demesions 的乐队主唱看着当年在舞台上歌唱的自己,只是惊讶,那样年轻的岁月,那样充盈着活力的时刻,真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而当年参加音乐会的男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大人了,看着当年的录影,他只是动情地回忆着自己对于女歌手的迷恋,他说自己并没有crazy, 只是那里的一切都太过美丽,美丽的炫目而无法言说!

  这是美丽的,因为出自灵魂,出自对于自我民族的热爱与忠诚。

  听着鼓手忘情的击打,听着歌手动情的演唱,自深深处,跳动搏击的心脏像是就要蓬勃而出,喷射一片殷红的鲜血。

  福音书是灵魂音乐的重要源泉,尽管他们在现实中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同情的灵魂明了,他们在用歌声反抗,表达自己发自肺腑的热切与寻找归属的渴望。

  动人心扉的音乐,永远关乎灵魂。

  《夏日之魂》影评(三):灵魂之夏

  嘿!片子叫summer of soul, 不是soul of summer。

  昨晚去门口的影院看“电影” —— 自打其重新开放后,我们就时不时去光顾一下,经常是醉翁之意在酒,也在于希望它不要因为去年的疫情而撑不下去了。影院可以边看边点饮料食物。—— 一个亮点,是饮料单里有根据电影inspired的cocktail。

  本来,电影是艺术,但也是娱乐。到了大屏幕前,能喝一杯something interesting,也是额外一乐。我是不反对的。

  昨晚,看了这场不是电影的电影。与其说纪录片,不如说是音乐片。就冲着音乐本身,便值五星好评,更何况其他!

  这是一场发生在1969年,纽约Harlem的音乐节。日期,正好是阿波罗登月。这场免费入场的音乐节吸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黑人观众,但结束后,录像却被压箱底。无人问津。

  昨晚,随着影片,似觉穿越了时空。随着修复的影片来到了那个盛夏之日。镜头里的人一个个那么面貌鲜活,充满了“风格”,不只是台上的演员,也是芸芸观众。

  音乐当然实在太好太好了。平时戴着耳机听,和看到昔日现场完全是两码事。临场发挥的各种花絮,太棒了啊!此刻,我只能再一次五体投地,表示,音乐是,就是,只能是,以天才胜的category。

  天赋惊人,惊人,还是惊人!

  第一曲结束我简直忍不住要击节称叹,鉴于公共场合不能这么失态忍耐下去。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因为往下每一首结束周围的观众都拍起了手。仿佛大家都觉得此刻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身处其中。除了音乐本身之外,也在于在那个时代 —— 黑人争取平权运动屡遭挫折,肯尼迪被刺,马丁路德金被暗杀 —— 怀着那样的感情去演绎歌曲,传达出的情感,感染力分外惊人。

  回到影片。

  我个人觉得,影片将音乐放置于主题地位,减缩,克制相关历史背景评论是明智之举。我觉得串联有逻辑,且尺度合宜。

  1)表现南方黑人的悲惨生活,也并未多提,仅以staple singers的爸爸几句访谈概括。

  2)本片没有特别的煽情马丁路德金被刺后的社会动荡,而是通过Mahalia Jackson一曲深情含泪演绎表达。

  3)阿波罗登月。正好是音乐节当日。当全美人民关心这一人类壮举时,哈乐姆的黑人可没兴趣。

  当然没兴趣了!要我也没有兴趣!

  过去,总是一句, 黑人对此不感兴趣。此次影片展现了为什么不感兴趣。

  登月关我P事啊,谁来关心我们这些又穷又遭歧视的黑人啊!

  踏上了月球?很好很好,但是他们从来不踏上我们住的地方呢!

  登月!?音乐节对我们更重要,因为这和我们有关。

  —— 大致如此,五花八门的,黑色幽默的回答让我又捧腹又含泪。

  4)Nina Simone。第一次看到她现场本人。

  气质太特异了。眼前一亮。她是obviously hate white。但是,站在那个时代,原因也是obvious的。

  are you ready to smash the white things?

  遭受歧视的当年的黑人女学生(好美好有气质的一位黑人知识女性啊,后来是Nytimes记者)也只说了句,在宿舍,当白人女生聚集在她房间楼上的房间,狂踩地板骚扰她时,她在听Nina Simone。

  you are young, gifted and black。

  这是音乐的力量。

  5) 5th dimension 的Aquarius/let the sunshine in。两曲结合实在高明。

  Hair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次音乐剧。一直也有别样情节。

  6)一个白人鼓手。

  他说,有时候音乐远比文字可以传达得多。—— 深以为然。

  7)当年的纽约市长John Lindsay也来助兴。影片给予他极大的正面评价。认为至少在平息种族仇视上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我是第一次在镜头里看到他。OMG!,根本就是个好莱坞明星似的大帅哥啊!镜头前气场气质皆一流。此刻简直要问现在的美国政客别的不说了,怎么看着就那么猥琐!譬如那个戏精科莫。Lindsay一生经历也相当令人唏嘘。做了八年纽约市长,身为律师,最后却没有退休金与医疗保险,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

  我常说,要是我对美术,或音乐稍有天赋,我真不愿意写文字。比起以上欠缺天赋的两个,我还是写东西稍微好一点。但文字的表达是曲折的,文字本身又太具象,往往意未能言尽,反引起了误解。

  音乐就不同了。

  音乐是可以直指人心的。

  Spotify playlist:

  https://open.spotify.com/user/1246737910/playlist/1IG1Ai1OtxDGhdPuUKeMSH?si=HlUdWu6UTpep8vA5T-6-cw&dl_branch=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