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的读后感大全
《互联网人》是一本由沙梓社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人》读后感(一):《互联网人》揭露各个阶层现状 联网人不只要活在自己的圈子
发书的第一天就买了,前两天刚收到,目前看到了第五个故事。我看了李赞的培训经历感触良多,因为我当时也是从那里起步的,其实我和李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那时班里学的还不错的。我想说的是从培训班出来以后的故事其实更精彩,因为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刚培训毕业的同学出来找工作都是培训班包装过的,都不会说自己是培训出来的,时间长了公司就知道了很多事培训机构毕业的所以就会过滤掉那些从培训机构毕业的同学,更多同学找不到工作就回去骂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其实一开始承诺的包就业其实到现在成了招他们的诱饵,无法兑现,所以其实真正毕业了找到工作的同学少,就算找到工作了在公司也不敢说自己是培训出来的,怕被同事和老板知道,炒自己鱿鱼,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有一部分同学其实也不会干长远。所以我觉得还是环境的问题。不是说培训机构坑人,国外也有好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他们出来找工作也不用包装,只要面试能力到了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且公司还觉得他们有选择赛道的勇气,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件事,老板也很欣赏。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到了中国为什么就变味了呢?我得不出答案。
《互联网人》读后感(二):网络人生喜相逢
十年前,我们以为互联网是洪水猛兽,凡是有基本认知的人都会敬而远之;十年后,互联网改造了我们,将我们一网打尽,很难发现有人能游离于互联网之外。 阅读沙梓社新作《互联网人》,让我们对于以此为生的人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他们是一群敢于吃螃蟹的人,但并不是有着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招风唤雨。相反,为了生计所迫,他们逼上“互联网”。《互联网人》展示的主角与互联网相生相爱的每一天,虽然也是二十四小时,但与其它职业从事者相比,清醒的时候要远远超过糊涂!
没有烟火气,是不足以道人生的。沙梓社尽管是互联网中人,但他在《互联网人》中并不有卖弄高深的技术知识,而是与读者平心静气地谈论家长里短,构成故事的角色不再是见头不见尾的烟雾人士,而是那些脱去光环的产品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以及软件合伙人,物质上是平凡的,但精神上却是非凡的。
《互联网人》读后感(三):我是作者
大家好~因为疫情原因,如果你购买纸质书不方便,可以选择电子书;在出版社制作完成电子版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沙梓社”公众号来阅读5个样章(全书23个章节)。
如果你是互联网人,但对其他岗位和其他城市的同行不了解? 如果你想成为互联网人,但不知道如何下手? 如果你是互联网人的亲朋好友,但因为不懂互联网行业,所以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关心? 如果你关注互联网,但不了解互联网?
8个城市,20位互联网人,《互联网人》为你呈现一幅互联网版的“清明上河图”。
《互联网人》读后感(四):“互联网人”的平凡与伟大
在这个被疫情笼罩不得不家里躺的四月,我读完了《互联网人》——一本记载了20个互联网小人物平凡而又壮阔的故事的巨作。
至于为什么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最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自己目前也是互联网从业者这个大世界中的一员。虽然很想了解更多同行的工作状态,但是受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无法接触到更多不同岗位的从业者。《互联网人》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了解行业的契机。
《互联网人》记载了20个互联网行业小人物的故事,比起那些身价随随便便就是几个小目标的互联网大佬,他们的故事真实了很多。他们和我一样也只是普通人,过着充满了烟火气的生活。
我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过着朝九晚九的生活。如果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是地狱,那这些同行们可以说是生活在了地狱的19层。看到经常凌晨五点下班的项目经理付景龙时,更是有一些心酸。我的工作时间,竟也抵不过那些努力拼搏的同行们的三分之二,纵然他并没有那么喜欢应酬,也只能无奈地哀叹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该如何对于家庭,事业和自我进行权衡?这确确实实是很多人的一大牵绊,电商运营冯狗娃,客服主管钱蓓等人都有着教育后代与工作生活如何更好权衡的困扰,我很难想象自己步入这个阶段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许是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过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互联网人需要面临的问题。
那家庭问题一定是每个互联网人的必经之路吗?书中也给出了一些不同的选项,公关经理唐子宁,猎头Linda都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虽然只是普通的打工人,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买了房,并且对于择偶需求并没有十分迫切。单身不婚,可能在当下是一种更“互联网”的选择。
如果厌烦了打工,互联网人可以成为老板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电商运营冯狗娃,区块链从业者夏浩言的故事都带我从老板的角度审视了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老总所需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曾几何时我也有直接撸起袖子跑去创业的冲动,可是在面对安抚员工,拉拢客户,筹取资金等老板专属工作方面做得真的能像他们一样周到吗?
都说互联网行业开放自由,那如何才能进入互联网行业呢?编程培训班学生李赞,内容从业者林悠的例子都是很好的教学。随着国家逐渐重视职业教育,高考志愿没有认真考虑的或者是觉得自己职业道路选择错误的同学也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在更注重硬实力的互联网行业中,他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席之地。在自媒体逐渐发达的当下,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可能帮助你拿到一张互联网的门票。
互联网甚至还能够将不幸身患残疾的人们与整个世界连接起来,视障软件合伙人晴天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残疾人群体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知道了盲人也可以成为程序员,设计出一款伟大的软件。同时互联网也模糊了国界,格鲁吉亚人芒格运用便捷的互联网给一个又一个学生带去温暖和关怀。
除此之外,还有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罗培宇,车书兰,胡佳等人。互联网行业的众生百态,在这本书中被描绘地淋漓尽致。书中的人们虽不曾高调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但却每天在为互联网行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是互联网行业不可缺少的劳动者,构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大多数。
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行业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996,中年危机,裁员等等,但是比起已经发展了百年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毕竟只是一个存在了不过二三十年的“孩子”,其中很多问题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填补。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不断地完善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正是能够说明行业正在欣欣向荣。
疫情,推动了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大批量核酸检测,精准防控这些事情正在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更便捷的体验。也许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已经被蚕食殆尽,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以后医疗,农业,教育等传统行业也可以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如果能够推出更完善的线上问诊与线下实体门诊治疗结合,更多人可以更高效地看病,从而解决疫情封控期间无法前往医院线下就诊的问题。如果农业,供应链能够智能结合,疫情封控期间物资供应问题也将不复存在。如果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完全的远程上学也可以成为未来的一大可能......
虽然目前有许多人对互联网行业仍然持悲观态度,但是互联网的潜力,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我想这也是沙梓社先生作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当更多行业外的人了解互联网,才会有更多的思想涌入互联网,从而集思广益去解决当下互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建议,让互联网行业更加繁荣昌盛。同样行业内的人也能打破“部门墙”,了解到不同岗位同事的日常工作,更多地站在同事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在这条路上,相信会比较艰难,不过就目前的互联网生态来看,一定会有很多的“勇者”一马当先拥抱变化。比如书中的产品经理刘畅,尽管在推行改革时遇到种种阻碍,但是自己仍未放弃,还是保持一颗做产品的初心勇敢向前,如果未来懂他的人更多了,可能互联网的发展又能前进一步。
沙梓社先生将《互联网人》称为互联网版的“清明上河图”,我认为再贴切不过,这本书值得任何人一读,就算无法从中领悟一些高大上的互联网思维,也可以在20个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中感受到心灵震撼。
最后,将温浩的一首《大多数》的歌词送给每个在互联网行业奋斗的勇士: 寒风之中,蹒跚走过的路, 人海浮沉不停追逐, 只身迷途,我却并不孤独, 因为我名叫大多数。 半生飘荡,拥有美丽想象, 可时间他给我无情的伤, 就算如此心中依然有梦想, 只为家人微笑的脸庞, 无数个感动我的瞬间, 相信我们能书写更美丽的画卷, 万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澎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