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过热搜上的这封公开信,我终于理解了莫言拉磨吃煤的童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看过热搜上的这封公开信,我终于理解了莫言拉磨吃煤的童年…

2022-05-04 16:34:54 作者: 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 阅读:载入中…

看过热搜上的这封公开信,我终于理解了莫言拉磨吃煤的童年…

  这几年的五一小长假,耳朵都有一个固定节目,看看B站的青年节献礼视频。

  从前年的《后浪》,到去年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再到今年的《不被大风吹倒》,无一例外总能击中人们的某根心弦。

  想想过去这三年,因为新冠,每个人都不容易。网上流行一个段子:

  大学才四年,疫情占三年;留学三年,没出过国。

  回望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就在「不能吃苦」的质疑声中,“垮掉的一代”的非议声中长大。

  难与苦,从来不会因为你能不能吃、有没有准备好,而决定来与不来。

  我们究竟该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刻

  《不被大风吹倒》里的莫言,用一封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人生有些迷茫的朋友,一定要点开看看。

  随着莫言的娓娓道来,#不被大风吹倒#,也成了这个五一的热门话题。

  我翻看了很多网友,在视频下方的留言,感触颇深。

  一位北漂的网友说,自己为了扎根北京,遇到过无数困难,但每次都咬牙坚持了下去,然后发现总能在下一个拐角邂逅意外的收获。

  还有一位网友提问:老一辈是怎么做到总是充满希望的?

  另一位网友回答:因为他们活在今天时,记得昨天。

  01

  1955年出生的莫言,是在饥饿中长大的。

  童年时代最清晰的记忆,是和姐姐抢饭吃。

  当时奶奶偶尔会分给孩子们一片发霉的红薯干,每次莫言都觉得姐姐手中的那块分量更足,于是便伸手抢走,然后看着大哭的姐姐不知所措。

  成年后的莫言,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说过关于饥饿的故事。

  村里的小学校拉来了一车煤块,那种亮晶晶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一个孩子跑上前去拿起一块就嘎嘣嘎嘣地吃起来,香得很,大家伙一见就扑上去,每人抢一块吃起来,那味道的确好,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味出来。大人们也来抢,结果一车煤块就这样让大家给吃完了。

  但在莫言的讲述中,饥饿仍然算不上人生中的艰难时刻。

  他的第一个艰难时刻,发生在5年级。

  莫言辍学了,一夜之间,从学生变成农民。

  年幼的莫言,干不了重活,便被家人打发去割草,放牛放羊。

  那个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手机的时代,空无一人的田野间,百无聊赖的莫言,只能借助读书排遣寂寞。

  童年莫言

  可书,在孤僻的农村也是稀缺资源。

  多年后,功成名就的莫言,曾讲述过很多童年时期的读书故事。

  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有两本。

  一本是《封神演义》,民国时代的话本小说,带有很多精美的插图。

  为了从同学家里借出这本书,年幼的莫言在人家拉了整整一上午的磨,才换来在磨坊里看完的机会。

  另一本,就是《新华字典》。

  这是唯一真正属于莫言自己的书,陪伴他走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也走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艰难时刻。

  1957年第一版新华字典

  “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

  只是当初的小小少年也不曾预料,就是这本《新华字典》,奠定了他未来拿起笔写小说的基础,替他铺好了走向文学创作的第一块砖。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童年的苦难,才让莫言成为中国最擅长书写苦难的作家。

  02

  我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但信命与认命,从来就是两码事。

  莫言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在我出生的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进穷乡僻壤的大别山深处。

  那是我的家乡,我的爷爷、我的父亲,就像种一棵树那般,把自己的一生都种进了大别山的泥土里。

  我没上过幼儿园,但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这帮我建立了童年时代的自信,可也埋下了孤独寂寞的伏笔。

  因为念书好,我成了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却也因此被小伙伴们排斥,身边的同龄人呼朋引伴去跳格子、打弹珠,从来不会叫上我。

  童年的孤独,一如莫言。

  陪伴我的,除了自己和姐姐读过的课本,就只剩下一本绿色封皮、跟《新华字典》差不多开本的《汉语成语小词典》。

  在汉语里,每一个成语基本都会对应一个典故。

  一个典故,就是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小故事。

  从卧薪尝胆到破釜沉舟,从三顾茅庐到乐不思蜀,这本成语小词典于我而言,就像是一本缩写的故事会,让我的童年变得五彩斑斓。

  也是因为这本小词典,我的作文总是语文老师全班诵读的范文。以至于高中文理分班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科,考取大学后报读了中文系。

  由此,才有了后来成为记者的我,才有了今天成为【王耳朵先生】的我。

  只是年少的我与莫言都不自知,这一本小小的字典,不仅帮助各自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时刻,更在时间的发酵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冥冥中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记得有个小故事,说有人问智者: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智者回答: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

  所以如果眼下的你,也和少年时代的我与莫言一样,处在人生困顿之中,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那么不妨去做一些短期看起来无用,但长远来看却一定有所收获的事。

  这样的事,首选就是读书。

  因为我们始终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03

  视频里的莫言,还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天,小莫言跟着爷爷去荒草垫子里割草。

  回来的路上,天生异象,一道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夹杂着雷鸣般的轰隆声,向他们袭来。

  应该是平原地区偶会形成的陆地龙卷风,爷孙俩刚割的那车草,危在旦夕。

  小莫言被风刮倒,好不容易抓住两根牛筋草,才没有被吹走。

  而那一刻的爷爷,双手紧紧攥着车子,两腿撑地,脊背绷得如同一张蓄力的弓,与大风无声地对抗着。

  车子没有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大风过去,爷爷仍然保持着这个姿势,宛如一尊雕像。

  “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的只剩下一棵,但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

  莫言说,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刻进了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今后度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的动力。

  因为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并召唤着人们重整旗鼓,奋勇向前。

  莫言与爷爷的故事,印合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04

  如何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

  很多时候,只用把问题里的“度过”,换成“挺过”,或许就已足够。

  我想起自己的一件往事。

  那一年,我上高中,走出大山,来到县城。

  我把的确良衬衫扎进裤子里,穿着母亲上年冬天纳的老布鞋,站在穿着美特斯邦威的T恤衫、牛仔裤的城里同学面前,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青春期独有的自卑。

  竞选班干,城里的同学一个个自信地走上讲台推销自己,而我甚至连老师点名回答问题,都不敢抬起头。

  我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等到放假回家,跟父亲坦言,自己不想念书了。

  父亲没有骂我,而是带我去他筛沙的工地,干了一整天活。

  那是一片夏日下的河滩,挖掘机把河道里的沙子一铲一铲挖起,堆成一座小山。

  我和父亲一铁锹、一铁锹的铲起沙子,然后奋力扬到竖起来的铁丝网上。

  铁丝网的另一边,筛除掉大颗粒和杂草的细腻沙子,被一车车拖到搅拌厂,变成不知道哪一栋大楼的混凝土。

  当年我和父亲筛沙的河滩,如今已被采空

  那天晚上回家,母亲用针,帮我挑破了双手磨出的血泡。

  看我疼得直龇牙,父亲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和你妈都没文化,你要么放完假回去好好念书,要么一辈子跟我这样卖苦力,就这两条路,你自己选。

  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个我与父亲筛沙的下午,就跟莫言与爷爷顶着狂风拉住割草的板车一样,都冥冥中成为了刻进生命里的一种最底层的力量。

  我称之为挺住的力量。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过道原理”。

  过道里的感应灯总是常闭的,人们都希望等灯亮了,看看什么情况再往前走。

  可现实却是,如果不往前走,没有达到相应的位置,灯永远不会亮。

  如何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

  我的经验就是,永远不要指望什么顿悟开窍、妙手回春,大多数时候,除了挺住,别无他法。

  如果你怕了,你退了,那你永远过不去。

  如果挺住了,咬咬牙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许很快豁然开朗。

  05

  这几年,因为疫情,我看到了太多关于“艰难时刻”的新闻。

  中学生走不进课堂,大学生走不出校门,留学生出不了国,中年人失业没了收入……

  而我们的社会,习惯性地告诉你该如何成功,却鲜少有人教你怎么面对失败,怎么走出人生中的这些至暗时刻。

  想起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座古寺院,院里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话:

  “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

  世间的道理,往往如此,简单朴素得令人不敢置信。

  人生无常。

  假如此刻,你不幸正置身艰难之中,不妨想想莫言老师和我的故事。

  我想再难,也不会难过小学就辍学,不会难过穿不起一身的美特斯邦威。

  今天这篇文章,说到底,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两句话:

  在没有选择的时候,读书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选择;

  在没有出路的时候,挺住不退,就是最好的出路。

  正如莫言老师所说: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疫情终会结束,把手上的书读好,把眼下的事做好,在时间的发酵下,你终会发现此刻捧在手上的那本书,或许就是你生命中的那本《新华字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