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惊人读后感1000字
《一“击”惊人》是一本由天涯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击”惊人》读后感(一):责编说
作为编辑,我感到很幸运,可以做这样一本,全方位展现奥运冠军杨倩成长历程的书。
因此,在排版、校对、审读、封面设计、纸张选择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
比如,3月8日始,设计封面。然后就是一改再改,改了又改,直到4月20日才将封面确定下来。
封面文案,也是一遍遍打磨,更是得到了百万畅销书作家午歌老师的精心指导。
从启动,到定稿,4个多月,一路下来,有困难,有波折,有焦虑,更有欣喜。
我希望,最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漂亮的、有意义的、丰富的作品。
做完这本书,我更喜欢杨倩了,也被这个姑娘的沉稳、大气,所折服。
明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么多的顶尖高手,随时被超越,即便到了最后一枪,仍然落后0.2环,可是杨倩做到了,她不急不躁,按照自己的节奏,打出了首金。
我想,读者朋友们,也一定能被这位年轻的姑娘所感染、启发,带给自己力量和勇气。
《一“击”惊人》读后感(二):这是一个追梦者的时代 读《一“击”惊人奥运射击冠军杨倩》有感
2021年,对于宁波这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有着70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值得骄傲的一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上,由宁波输送的运动员,一举夺得了五块金牌,拥有了一个“五金城”的美誉,书写了一段奇迹。特别是宁波00后小将杨倩不但夺得本届奥运会的首金,还与队员杨皓然一起合作,克服赛场上的不利因素,勇夺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可谓“一击惊人”,为祖国和家乡人民获得了荣誉。
仿佛一夜之间,这位土生土长的宁波“小娘”就成了“顶流”运动员,小姑娘在领奖台上面对全世界观众做的那个可爱“比心”动作引爆全网。夺得首金后,她的微博一下子就涌进来300多万粉丝。而在此之前,有关她的资料并不算多。于是,许多人觉得杨倩横空出世特别的幸运!是的,一位00后,第一次登上奥运会舞台就获得两枚金牌,杨倩的确幸运。可当我们走近才发现,这份幸运背后是她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她跟许许多多的运动员一样,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才有了那一刻的璀璨。
目前,由宁波本土作家天涯撰写的东京奥运射击冠军杨倩成长史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击”惊人奥运射击冠军杨倩》一书,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共15万字,分22个章节。作者别出心裁,先从脚下的这块土地写起,梳理宁波千年文脉的传承,还让诸如方孝孺、王阳明、黄宗羲等历史文化名人到天一阁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聚会。又从2000多年前一件战国铜铖上的“羽人竞渡纹”引出宁波市体育的蓬勃发展史。接着,作者一步步用笔带着读者从宁波市走向姜山镇,再到杨家弄村。让我们看到了杨倩父母的结合,看到小姑娘的出生,她在慢慢长大,背着书包走进学校,过着每一位普通农村女孩一样的生活,直到被虞利华教练选中,命运的列车拐向了另一条轨道,从此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从杨家弄到宁波体校,又到北京,最后站在东京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杨倩用了十年时间。天涯用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一层层揭开杨倩成功的秘诀,她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日复一日枯燥训练的坚持、“罢训”小插曲、从小到大的爱美天性、大大咧咧性格,她就像我们的邻家小妹一样,可爱、真实、积极、阳光,给人感觉非常亲切。
杨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一个又一个好教练,其中她的启蒙教练虞利华对她影响最大。她时刻牢记虞教练对她说过的话,一个运动员如果意志力不过关,经受不住考验,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最终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必定是个意志力超群的人!
纵观杨倩的成长之路,可以发现她的人生有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2010年12月,还在读小学的她被虞教练选中,走进宁波体校学习射击;另一个是2015年12月,杨倩通过考核,入选了国家青奥队。2016年2月,杨倩再次在虞教练的带领下通过了清华大学体育冬测和后备人才选拔,入选清华大学射击训练队。
从宁波到北京,杨倩的视野被打开了。
在这个拥有以王义夫为顾问,张秋萍、杜丽等一批奥运名将为教练,有着“传帮带”传统的团队里,迎接杨倩的是更加严格的训练、繁重的学习压力等诸多挑战。往后的几年,一个南方小姑娘来到寒冷的北方,白天艰苦训练,晚上补习文化课程以及高考等压力,身为学生运动员的她,付出的绝对要比单纯的学生多。而这些付出和努力在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赛场上最后一枪后、在央视播音员“杨倩赢了!中国赢了!”那兴奋又激动人心的声音中,得到了最好回报,她实现了所有运动员追求的梦想。
本书作者天涯,同样是位追梦人。上世纪九十年初,年轻的天涯为了心中的文学梦,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十年。这么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她从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一“击”惊人奥运冠军杨倩》是天涯的第27部作品。从后记中得知,天涯写这本书也是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写作任务。年轻的奥运冠军人生经历是单纯的,但天涯用她的笔告诉我们,她在书中表达的核心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思想品质与精神风貌,因为唯有精神才能长存于世。
合上书本,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激励自我的励志书,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的奥运冠军。
——励开刚 资深阅读推广人、书评人
《一“击”惊人》读后感(三):做了这本书,我更加佩服杨倩了!
1
“杨倩真不只是幸运!”
这是作为责编的我,手拿样书,最后一遍通读时发出的感慨。
11年前,明明只是一位普通的邻家女孩;11年后摇身一变,成了奥运冠军,光芒耀眼。
是何等的命运眷顾,才能成就如今的她?
2010年12月的某一天,一位名叫虞利华的射击教练,来到杨倩的母校挑选射击苗子。在这之前,她只是5年级某班一位平凡的学子,一个可爱的10岁小姑娘。
可是这日,杨倩大放异彩,因为出色的稳定性和平衡力,她被虞教练相中了,也是全校唯一的幸运儿。10岁的她,从此走进了射击这条人生快车道。
杨倩跟着虞利华教练,一练就是5年。
虞教练是不可多得的好教练。因材施教、处处关心,不仅是她的伯乐、恩师,更是她人生的领航员。在自己手里耐心栽培了5年,又亲手送她去北京,靠近更优秀的人。
果然杨倩入学清华附中,中国最尖端的学府在提前向她招手。在北京,虽然没有了如“亲爹”一样的虞教练,但是又有了像“慈母”一般的高教练。高静教练本身就是世界冠军,技术过关,责任心强。不仅关心她的训练,更是在学业上为她操心。譬如,杨倩升高三了,学业紧张,高静教练主动与杨倩母亲沟通,帮杨倩寻找合格的培训机构,突击补习文化课。
杨倩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后,继续跟着高静教练学习。原本毫无希望入选奥运的她,奥运会又因为疫情延期一年,从而使得她能够多打几场比赛,凑足积分。经过四轮大赛选拔,以积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东京奥运战队的一员。
2
可是,杨倩拥有的不仅仅是幸运,过人的毅力、耐心、沉着、冷静,是使得她成功的更重要原因。
与大部分运动员不一样的是,杨倩第一身份是学生,第二身份才是运动员。
文化知识学习是主项;训练是辅项。
这就要求她,得一边读书,一边训练。
平凡如我们,做好一件事都不容易,更何况两件。
一方面杨倩要有不错的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射击成绩也得十分突出。一心二用,其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零下20多度的北京城,夜里10点多,行人寥寥。那个忘记带手套、忍着刺骨寒风,用快被冻僵的双手扶着自行车把,拼命往前冲的孤单身影;那个一想到周遭人给予的爱和鼓励,就一直不敢放松,拼命给自己喊加油再加油的姑娘;那个在赛前,写了几页“作战方案”的选手……
这位00后女生,用十二分的努力,回馈诸多的幸运和关爱。
最终,东京赛场,不负众望,扭转乾坤,一击惊人。
然而,这只是一部分的杨倩。
作者还用了更多的笔墨,描述杨倩的平凡人生。
21年前,她母亲做过的离奇又美好的胎梦;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COSPLYA的调皮小姑娘;会吹竖笛又会跳舞的文艺尖子;经常丢三落四的糊涂虫;爱美甲、爱做梦的青春女孩……
书中,作者天涯老师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讲述这一切。
3
作为编辑,我也感到很幸运,可以做这样一本,全方位展现奥运冠军杨倩成长历程的书。
因此,在排版、校对、审读、封面设计、纸张选择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
比如,
3月8日始,设计封面。然后就是一改再改,改了又改,直到4月20日才将封面确定下来。
封面文案,也是一遍遍打磨,更是得到了百万畅销书作家午歌老师的精心指导。
从启动,到定稿,整整4个多月,一路下来,有困难,有波折,有焦虑,更有欣喜。
我希望,最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漂亮的、有意义的、丰富的作品。
做完这本书,我更喜欢杨倩了,也被这个姑娘的沉稳、大气,所折服。
明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么多的顶尖高手,随时被超越,即便到了最后一枪,仍然落后0.2环,可是杨倩做到了,她不急不躁,按照自己的节奏,打出了首金。
我想,读者朋友们,也一定能被这位年轻的姑娘所感染、启发,带给自己力量和勇气。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