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夫妇善哉》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夫妇善哉》读后感锦集

2022-05-20 09: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夫妇善哉》读后感锦集

  《夫妇善哉》是一本由[日] 织田作之助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夫妇善哉》读后感(一):大阪特色无赖主义

  无赖派作家的织田工于市井,至少在《广告气球》中出现的精确的金钱数字与细致的店面描写无不长着确有其事的历史面孔,仿佛这不是小说,而是历史的缩影。另一方面,颠沛流离贫苦一生的主人公长藤与垃圾捡拾工秋山的相识相知好像残破时代的一抹亮色,让人在沉痛大背景下看到小人物艰难求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从成文的时间看,这种心态无疑是极富感召力的,也符合大阪人凡事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相比之下,《天衣无缝》和《赛马》质感稍显不足,可能是因为没有太长的时间跨度,一旦把目光聚集到某个落魄潦倒卑微怯懦的男人身上,只会给读者以【这种人看不出任何优点,不知道存在价值在那里】诸如此类的疑惑,即使描写再生动,也无法给人以更大的触动。

  总体而言,同为无赖派作家,织田和太宰完全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织田更像是下沉式无赖。他的无赖体现在市井,体现在世俗,体现在大阪这个特定的区域内,这让他的文字与其说是对时代的某种反抗,不如说是对大阪这个民风开放、长期以粗鄙面貌示人的特定区域的描绘,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在东京、京都等上流社会占主导的文学舞台上彰显黎民之俗。太宰更像是纵横式无赖。他的无赖体现在其横贯一生的大多数作品中,颓废沮丧的内心写照不随地域改变、时间推进而改变。这种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有局限,宽度更广,所以即使间隔再久,也更容易引起后来读者的共鸣。两位作家各有特色,结合比照更容易观察当时日本社会的综合面貌。

  最后,简介里提到的小说《头发》实际并未收录在作品集中,本集也没有作家的代表作,即封面上的《夫妇善哉》,不知何故。

  《夫妇善哉》读后感(二):没有《夫妇善哉》的《夫妇善哉》

  本书作者是与坂口安吾、太宰治等被统称为无赖派或新戏做派的织田作之助。主要作品有《夫妇善哉》《世态》《俗臭》《天衣无缝》等。而本书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异色经典系列之一,收录了织田作之助小说和散文。整体来讲,篇幅不多,是本薄薄的小书。小说部分有《告白气球》、《天衣无缝》、《赛马》,散文有两篇。所以大家会发现,令织田作之助名噪文坛的《夫妇善哉》这篇小说并没有被收录进这本名为《夫妇善哉》的集子。与其这么莫名其妙,还不如以《告白气球》来作为书名呢。希望编辑看到这篇书评后能够给予解答吧。

  抛开不恰当的书名不谈,本书的质量还是可以的。毕竟织田作之助的作品是不存在问题的,翻译后的文字读起来也十分顺畅,印刷上我也是认可的。

  前面说过,织田作之助与太宰治同为无赖派的代表。但就我目前的阅读感受而言,二者的差异蛮大的。尤其织田作之助笔下的人物皆是市井之徒,毫无通常小说中主人公需要具备的那些气质或经历。

  就以《告白气球》这篇为例,谈下我的看法。主人公是苦命又似乎不够苦的小人物。出生时候死了母亲,更被父亲所嫌弃,于是被到处寄养。但在他懂事之后被接回了家中,继母对他的态度不能说足够好,可也还正常啦。所以说,主人公的命运毫不悲壮。其成长也和那个时期的普通人无异。读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后面会有什么大的起伏,不过始终没有。主人公为了爱情去了趟东京,结果轻易就被打发了回来。对此我到很理解,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对方有什么回馈,只是通过努力让自己有一段不后悔的爱情罢了。这段情节也算得上主人公最不容易的一段了。哪怕后面他想自杀,不过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罢了。所以才会很容易被转换心情,结交他真正的朋友。他朋友分散又再聚首后,两人受别人的影响,搞了个五年之约。这时候我又以为会有什么起伏了,毕竟主人公已经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但结果没有,主人公依旧过着贫穷和讨不着媳妇的日子。那我自然会想,另一位也就是主人公的朋友会不会暴富呢,结果也没有。这就像两个意气风发的穷小子边喝酒边畅想未来会有一番成就。到了中年之后,再聚首只有吐槽柴米油盐的分。这就是现实对普通人的嘲讽啊。最终主人公回到父亲的家中,为父亲送了终,还承担起照顾他父亲不知第几任的老婆。怎么看,他父亲虽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比他潇洒太多了。

  话说回来,我很喜欢作者笔下的集市描写,让我想起小时候逛庙会的场景。令两篇我还没看,不知道会不会带我不同的感受。

  《夫妇善哉》读后感(三):其事假而其情真也

  可惜我并不了解大阪腔,所以不能感受到作者作品中的独特之处,正如研究文学没有一定的火候,就无法理解志贺直哉的文学之美。

  为了便于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熟悉的方言进行带入。换成不那么优雅且变化多端的方言,或许换成长沙话会有些相似,我只能如此这般幻想,可惜的是长沙话与普通话不论是语调或是用词都向去甚远。

  例如:“明明还是个孩子”换成:“明明只是扎细别“,换成北方的读者一定会感到十分费解吧。

  所以南方方言在此被排除了,换成山东或者陕西话呢?或许这本与《秦腔》《白鹿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这本《夫妇善哉》中包含的三个短篇并不是结构宏大,情节荡气回肠的类型,而是如大阪小吃“夫妇善哉”一般,是精致而令人唏嘘的小品。

  第一篇是最集中展现大阪底层风土人情。腌渍小菜配茶泡饭或是清粥,即使作者将它们形容得十分难吃,看起来也让人莫名向往。

  土手烧、蔬菜天妇罗、金锷烧、包裹的红豆内陷……看文字都能感受那份热气腾腾。仅描写了简单的几个小吃,故事主人公渴望的夜市烟火之气便跃然纸上,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在第一篇《广告气球》中,广告气球与普通气球不同。普通气球撒手及消失得无影无踪,广告气球虽在空中,却无法自由逃离,永远与地上有一丝连接。

  主人公的命运也如气球一般,飘忽不定,却总是有根基的。

  之所以会飘在空中,大多源于自我制造出来的悲伤。父亲在其幼年时代的缺失带给主人公对世界极大的不信任感。所以在对后母们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中,他将自己最终远远抛向空中。

  但人与动物不同,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存在。例如帮助过他,并且以数个五年之约互相作为生命寄托的先生,例如最终言归于好的父亲,例如他最终回到的故乡大阪,都是他永远不会逃离的根基。

  虽名为《夫妇善哉》,即一种寓意夫妇或情侣感情和谐的小吃,但书中的三个故事中的夫妇们却都同床异梦。

  第二篇讲述的是一个极致老好人的故事。一无所有的老好人,当他对别人“好”的时候,这份“好”从何而来呢?

  老实人的婚姻,注定是一个悲剧。

  在朋友面前,他是有求必应的活菩萨,自家亲戚、父母和妻子面前,他却反而变成了冷酷无情的阎罗王。可以允许别人对自己有借无还,是建立在自己对至亲之人也作出同样行为的基础上。

  当这样人的家人才是最惨的,被迫不情愿地一起被推进地狱的深渊。

  而在散文《奋起的大阪:战灾余话》和《大阪的可能性》中,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十分直白地表达者对大阪的爱:

  作者笔下的底层大阪人民虽不被外界所理解,却十分积极地生活着,即使遇到天灾人祸也总是毫不在意地带着开朗的笑容,那份乐观让人动容;

  虽感叹着:唉,大家都不了解大阪,却还是不遗余力地介绍着大阪方言的迷人之处。让人惋惜的是,织田作之助虽提及文章在车上所作,来不及找资料进行例举,正欲日后深入探讨,却因命运的捉弄而就此打住了。

  正如作者所言:

  “因为职业关系,我写起谎言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不过由于这一点。我对真实的爱更深厚。”

  在作者笔下的虚构故事中,我们反而能看到作者对大阪真切的爱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