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岸之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无岸之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26 09: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岸之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岸之河》是一本由葛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岸之河》读后感(一):《无岸之河》:河的对面,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众生相~

  最近看了这本《无岸之河》,它的封面比较简单,并且和这本书的主题相关,有船,有夕阳,看起来还不错。 我以为这是一个长篇故事,等到看了一部分内容之后,才了解到,这本《无岸之河》是一本作品选集,而且,还是一本带有评论的作品选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的分配很特别,第一部分是一些精选的作品选集,第二部分是专业人士的评论,第三部分是作者们对于自己作品的感想,第四部分则是一个访谈。 作品选中第一个作品:《无岸之河》,是这本书的标题,于是我先看了《北鸢》这个故事,然后又看了陈思和对于《北鸢》的解读,以及一些简单的科普:这部《北鸢》是向《红楼梦》致敬的一本小说,以民国时代为背景,以家族历史为基础而展现的,而我也有注意到,在第一篇作品选中有[节选]两个字,所以说,这本书中的作品只是摘出一部分,先让你看一看,如果你喜欢的话,自己再去找长篇来看。 而提起民国,对于现在人,大部分的印象都是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穿着复古衣服,剪着齐刘海的学生形象,或者在《觉醒年代》中的那些鲜活的形象,而在这本《北鸢》中,作者通过一个家族人们的千姿百态,体现出部分人的生活图景。 通过一个家族的家长里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又一个人们的性格,而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中人们的选择,以及那个时代带给人们的影响。而我个人感觉《北鸢》这个作品更加体现了剧中人们的戏剧性,只要熟悉历史的人们就会察觉出书中的部分人物很熟悉,没错,作者隐去他们真实姓名,从而在书中将他们的故事呈现出来。 当然,对于这本《无岸之河》,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有两种阅读形式,第一种是从头读到尾,第二种是先读这个作品选,然后根据后面有评论的地方,再看完老师们的评论,之后看作者葛亮对于这本书的创作感受。

  当然,倒过来读也是可以的,先读老师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作者对这本书的感受,最后读作品选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每一章节的评论都聚焦一个作品,作品选也并没有过多的连续性,所以读起来特别的自由。 这本书,很适合喜欢短篇文学作品的小伙伴,在周末或者空闲的时候打发时间,通过作家们的作品,了解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风。

  《无岸之河》读后感(二):历史的长河 源远流长

  “我们的生活,是在接受某种谛视。”葛亮说,“一只猫或者鹦鹉,甲虫或是螃蟹。”卡夫卡与舒尔茨书写过这样的绝望。我们在活得兴味盎然的时候,不知道下一秒会变成什么。从生活放大到历史,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仿佛从来都是如此。葛亮的这部《无岸之河》小说合集,集合了无岸之河、阿霞、老陶、罐子、北鸢(节选)、朱雀(节选)葛亮的写作生涯的代表作品。

  葛亮,他从南京大学毕业到香港读硕读博才开始写作。他说:“我在南京没有太强烈的写作冲动,到香港后,会用一种反照的态度去回看之前生长的城市。”正如我们在一个城市久了,失去了新鲜感,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习惯了周遭的一切。换个城市反而对原来城市有了更多感受。而作家张翎也是如此,对家乡的眷恋,仿佛能给人无尽的能量,让生命变得鲜活立体,才能写出一系列作品。也许这里有他的家族中的亲戚的影响,暂且不谈。

  每个城市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印象,“烟水气”是吴敬梓用来形容南京的词。在葛亮看来,“烟水气”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可无不可。那是南京的气息,而在香港,“风暴”这个词出现得更多。他曾说开始写《朱雀》时,就是对南京有很多感情,还感情债,历经五年写完。这个小说涉及到城市的文化坐标。有人真的按《朱雀》里的文化坐标去游历南京。这部作品中涵盖了大量民间场景和人物,我想一部优秀作品,不单能引起读者共鸣,还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朱雀》以民国时期一家珠宝行的朱雀挂饰为主线,描述三代女性不屈不挠的对命运的抗争从民国时期开始,更是对南京这座古城走过的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刻画。

  以《无岸之河》为标题,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对南京这座有着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的追忆,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海桑田,依然矗立在那里。

  这部作品集还包含多位名家对作者作品的评价,作者对《朱雀》《北鸢》创作谈,以及作者访谈。从不同方面展现作者作品的理解,给读者以清晰的认知。由于是节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朱雀》和《北鸢》书来读读。

  《无岸之河》读后感(三):时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考验人心,也能看见人性

  01

  夏加尔有一幅画叫做Time is a river with no banks,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时间是一条没有河岸的河流。

  时间就像河流一样,静静地流淌着,看似什么都不曾发生,实则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着。

  在时间的见证下,看似平静的生活表现下,很多人内心早已流露出一丝丝的波澜,试图得到某种挣脱。

  就像葛亮小说《无岸之河》,讲述的是一个一个年轻大学教师的"光与影“的生活。男主角李重庆是一名大学教授,与每天忙着考试的妻子叶添添的兴趣爱好截然不同。

  李重庆想要与妻子温存,却被妻子恨恨地拒绝了。

  “物质生活”是李重庆常去的一家茶社,里面的世界很精彩,灯红酒绿,烈焰红唇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余果是他的同班同学,在茶社里他幻想着与余果发生些什么却又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

  平淡的婚姻生活磨灭了内心的激情澎湃,却也折射出了心底那一丝丝的欲望。看似李重庆身上的幻想,实则很多男人都曾幻想过。

  这些生活中的光景不仅考验着李重庆对妻子的忠贞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也窥探了作家葛亮对生活的认认和人性的批判。

  人生正是由一连串的光景连缀而成,虽然稍纵即逝,却是环环相扣,周而复始。

  尽管如此,李重庆还是保持心中的警醒,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及时掐灭了婚姻之情。

  《罐子》讲述的是,年轻女孩小易女扮男装来到侉叔的店里,一起搭伙讨生活,一个罐子引出了叔侄两人一段尘封的往事。

  小易买回一个罐子,老卤都灌进罐子里,发出异常的香味,从此“一文饼,一匙鲜”名震村里,村民们慕名而来。

  小易要离开,临走时宴请了镇里八个来往的熟面孔,故事转而进入高潮和离奇悬念,吃过的八个人,死了六个。还剩两个,一个疯癫,经检查,有人在罐子里放了剧毒。

  由此引出一位年轻女孩丁雪燕惨死的谜案。

  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却也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侉叔对小易的精心照顾,以及小易对侉叔日久滋生出了的情感,都足以说明心底善良的人都会被善待。

  这是我第三次看葛亮的作品,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能从中看到善良和温暖的人性底色,《无岸之河》《罐子》《阿霞》《瓦猫》《朱雀》《书匠》等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看到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

  葛亮用自己的笔触来告诉我们:时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考验人心也能看见人性。

  或是善良,或是温暖友爱,或是爱国情怀,或是工匠精神,都展示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平凡人的高贵品质。

  时间就像一趟有去无回的河流,但文字却能留住这些美好的记忆。

  我特别喜欢葛亮老师的作品,短篇小说还是初试品读,颇有几分诧异,或是源于这些是早期作品带有几分传奇色彩,亦或是源于先看过他的《瓦猫》《朱雀》《书匠》等作品形成的思维固化。

  总而言之,葛亮的每一篇小说构思都很精彩,娓娓道来,带有几分的古典文雅却又不失其厚厚的文化气息,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无岸之河》一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葛亮的代表作、评论、创作谈、访谈、葛亮的创作年表。握有一书,就可以走进葛亮的写作生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