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皇后效应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皇后效应读后感100字

2022-05-26 09: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皇后效应读后感100字

  《红皇后效应》是一本由[英]马特·里德利著作,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皇后效应》读后感(一):求稳定的职场,到底有多可怕!

  朋友小A,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激烈的考试与角逐,终于拿下了一份银行的offer......然而6年过去了,她发现,这份工作不仅没法让自己成长,反而在削弱自己的斗志。

  等她察觉到的时候,眼看自己30出头了,这些年来自己并没有积累到相应的职场竞争力,而“已婚未育”的婚姻状况更像是一副枷锁,让自己想逃离却丝毫动弹不得。同期跟小A一起工作的同事,有能力的都走了。这让小A更加地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甚至一度想着就在银行这边安稳做到退休就好了!

  小A的这份“安稳退休”的期盼,也代表了很多职场人的共同心声——但问题是,有多少人能足够幸运地“安稳退休”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工作陷入无法提升的时候,不可避免就陷入了“内卷”。内卷,最初来自经济内循环的政策提法;内卷化,则是指某种社会或模式,在发展到某种确定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

  而意识到内卷之后,很多人会偏向于在原单位安稳地退休!,但是有多少人能安稳地退休呢?

  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何尝不是一家几代人都在一个厂上班,谁不是抱着一个“安稳退休”的梦想?可后来呢?下岗潮说来就来,谁也无法撼动历史的脚步。

  现在比过去好些了吗?并没有。

  人人都在拼命读书,以便能考取一流大学,然后花更多时间再去获取更高的学历......然而当你打开新闻却看到:一名保安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一个街道办体制内岗位都有无数清北博士去应征;连一所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都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可以竞聘上......

  未来会比现在好吗?不知道。我们能把握的,只有我们自己。

  就如《红皇后效应》这本书里所说的: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物不得不拼命进化,但敌人、对手也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不进即是倒退,停止等于灭亡。

  当你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停滞不前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开始退步了!如果不小心陷入了内卷,一定要有清楚地认知!任何世界,都一定会有竞争,内卷的职场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在。需要清楚地认知到竞争,就如在社会中,不进则退意味着落伍淘汰,而在生物学界,一切变得更加残酷,如若不能跟上环境整体的进化,很大可能就意味着死亡。猎豹与羚羊的关系是追与被追的关系,它们之间每天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殊死对决,速度快便成了它们保命的必备条件。追不上羚羊的猎豹时间久了往往会被饿死,而能够存活下来的猎豹都是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后的产物,这样子自然选择的结果会导致速度快的猎豹才能活下来,才有后代,这个特征往往就变成了遗传性质。

  陷入内卷的世界,如果发现的晚,也并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可以盘点下身边的资源等情况,如果条件允许,不妨踏出一只脚去体验下,等到有了一定的底气再双脚迈过去;假使你没有任何资源,也没关系,建议去尝试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可以的话,去养大一个爱好,未来这个爱好可能会救你。

  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记住你只有努力往前奔跑,才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红皇后效应》读后感(二):你以为的躺平会一直在原地吗?

  说起红皇后,我的脑海中第一句蹦出来的话就是“没有人爱我”。想起这个因为小时候被诬陷而跑出去摔了一跤,头磕在花坛上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丑然后黑化的红皇后,不免觉得她可怜又悲惨。其实童话故事里我很少喜欢反派,却对这位大头皇后有点好感。《红皇后效应:性与人性的演化》这本书就与她有关。因《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书而闻名于世的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在她的另一本小说中《爱丽丝魔境之旅》中成功塑造了红皇后这个人物,得到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有一个项目叫做爱丽丝梦游仙境迷宫,孩子们可以穿越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蜿蜒的迷宫,参加愉快的疯狂茶会派对,而迷宫当中就有一个大大的红皇后头像雕塑,不少游客都会在那里合影。红皇后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她嘴中频出金句是分不开的,她曾经说过,

  因为这一句话,一个组织生态学领域的名词“红皇后效应”就应运而生了。组织生态学中的“红皇后效应”理论认为,竞争是推动组织成长的重要因素。组织如果想要保持长期良好的成长状态,就必须积极地参与竞争,竞争会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促使组织更好地演化与发展。“红皇后效应”对组织设立、成长和死亡都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组织失去了参与“红皇后效应”演化的机会,从长期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竞争也在全球化,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为了力争上游,都在奋力的充实自我,大家的整体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个人不管有多努力拼命,相对于整体的位置似乎变动不大。一个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如果保持着整体向前奔跑的平均速度,那他依旧还处在原来的位置上。可见,一个人如果想要进步,是非常难的事情,而大多数人足够幸运的话,也只能原地踏步,不落后已经很厉害了。怪不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卷,而躺平就意味着落后,年轻人实在太难了。这也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书的作者马特·里德利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和著名科普作家,他把红皇后效应这个概念在书中从管理学引申到了生物学上,这才有了性与人性的演化一说。在社会中,不进则退意味着落伍淘汰,可在生物学界,一切变得更加残酷,如若不能跟上环境整体的进化,很大可能就意味着死亡。猎豹与羚羊的关系是追与被追的关系,它们之间每天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殊死对决,速度快便成了它们保命的必备条件。追不上羚羊的猎豹时间久了往往会被饿死,而能够存活下来的猎豹都是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后的产物,这样子自然选择的结果会导致速度快的猎豹才能活下来,才有后代,这个特征往往就变成了遗传性质。经过漫长历史时间的演化,猎豹的速度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下越来越快,得到了进化,这就被称为“共同进化”,这也就是生物学上的“红皇后效应”。在猎豹与羚羊之间的自然选择也同理,种群生态学上的“红皇后效应”意为,在环境条件稳定时,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物种的进化压力,种间关系可能推动种群进化。

  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固执地坚信人类是唯一一种会学习的动物,所以这本书把人与动物混在一起说,毕竟文明不足以拯救我们狭隘的自负。从上述的“红皇后效应”演化同理可得,人类两性对彼此也会越来越挑剔,因此很多雌性特征和两性大脑都是为了争夺配偶而进化的。他们当然还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非凡的新本能,如用联想来学习,用语言来交流,传承经验。读完这本书,或许我们可以离了解人性又走近了几步。

  《红皇后效应》读后感(三):颠倒与拯救——性与人性

  书封

  1871年,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出版六年后发表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作品意在书写的,本是借主人公爱丽丝在镜中世界所见的种种颠倒的情景,来表现英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这一社会历史语境中所涌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以及人与自然的隔绝,但在作品译介流传中,以英国都铎王朝的玛丽一世为原型的“红桃皇后”(The Red Queen),却比作品本身更为出圈。

  红皇后与爱丽丝

  在作品出版一百多年后的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Leigh Van Valen)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红桃皇后的台词提出了红皇后假说(Red Queen hypothesis),用以解释他所观察到的物种恒定灭绝风险定律,即一个分类群的灭绝可能性,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没有关系。而这一理论后来又被组织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所借鉴并提出红皇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分别用来解释在组织中竞争对于组织设立、组织成长和组织死亡的重要影响,以及在种群进化中,一个物种的细小进化改进可能构成的对其他物种的进化压力。

  而英国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在1993年首次出版的科普著作《红皇后效应:性与人性的演化》中,立足“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这一核心观念,从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鸟类以及以人类为代表的猿类等物种出发,运用红皇后效应的悖论,解释了基因竞争中性别产生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性别分化所带来的两性思维心智;进一步揭示了“性”在物种进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两性博弈是如何塑造并革新人性的。

  (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马特·里德利笔下的红皇后效应,指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地球上,生存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达尔文笔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不是在强调对生存天敌的进化优势,而是在同类物种竞争中的更胜一筹,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在遭到猎豹袭击时只需超过其他同伴就能高枕无忧,人类的智力进化也不全是为了解决实用性问题,而是为了在同类中以智取胜。这种生存竞争更体现在物种的性选择中,从鸟兽虫鱼到人类,“繁衍”自古至今一直都是生存的关键一环,从自然界的武力竞争、求偶大戏到文明社会的财富地位、审美时尚,两性中的性别凝视在物种繁衍中从未缺席,这种凝视在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中尤为明显,如何展现出更强的性吸引力,是男女性生理层面上无法避免的命题,但正如里德利所指出的,值得庆幸的是,人类自觉的自我约束和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以及伦理观念,都是人类摆脱根深蒂固的生物性的重要手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在当代社会,两性关系仍然像是一块跷跷板,永远是在彼此合作与利用中不停地上下翘动;即使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传统性别凝视对两性关系的背离与破坏,但主流价值判断下,男人和女人常常错把自己的偏好误认为是对方的偏好而不自知,这显然是生物自私基因中求存本能的某种牵制,用里德利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荒唐的性完美主义”。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段话,“用尽全力奔跑,却仍然停在一个地方”的悖论或许只能像爱丽丝一样在万物颠倒的镜子世界中寻求出路,在这个镜中的世界,我们要抛弃一切已知的假设,在这里,一切都是颠倒的,性不是为了繁衍,性别不是雌和雄,求偶与取悦无关,时尚不代表美丽,爱不是一种情感,这种颠倒某种意义上或许正可以拯救文明社会所无法消弭的人性里狭隘的自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