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学课本不堪插画惹众怒,谁是幕后黑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学课本不堪插画惹众怒,谁是幕后黑手?

2022-05-28 15:12:35 作者:正和岛 来源:正和岛 阅读:载入中…

小学课本不堪插画惹众怒,谁是幕后黑手?

  这两天,小学课本插画,引发了众怒。

  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孩子们已经用了9年,但这几天忽然就在热搜爆了。

  真是爆了。

  一天多的时间,嗖嗖嗖地上了几十个热搜,状况很罕见。

  多条热搜的阅读量都高达几亿。

  到底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

  “出了事”的课本插画是这样的:

  画里的孩子,眼距很宽,目光呆滞,发际线高得离谱,毫无美感可言。

  有网友说,像得了什么大病 ,或者是被核辐射变异了,看上去已经做不了数学题的感觉。

  人们纷纷吐槽,这死鱼眼、马脸,好像在密谋什么坏事。

  动漫里的反派都比这好看。

  课本的插画,为啥要画得这么丑?

  这肯定要对孩子的审美产生负面影响啊。

  之前没在意过的家长,回家仔细看了看,觉得很不对劲。

  大人觉得丑,孩子们其实也一样。

  如果只是丑,倒还不至于太让人愤怒。

  而人们随后又发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细节。

  不止一幅插画里,突出了小男孩的生殖器官。

  还有一副,有小女孩被拉拽裙子,甚至被秃顶男搂胸。

  两个女孩都神色慌张,完全看不出玩游戏的快乐。

  孩子们正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而且小孩往往格外喜欢看图片,又格外细心,他们总能发现大人关注不到的点。

  教材给他们看这些是什么意思?

  平时,只发行几千本的儿童读物都要严格审核。

  而人教版的教材出现这种图片,实属不该。

  而同样不太对劲的还有:

  三年级下册封面,正中间的男孩还穿着星条旗(美国国旗)服装。

  内文里也有个穿星条旗衣服的小男孩,出现了两次。

  课本里也有中国国旗,但是给画错了。

  本应画在左边的四颗星,被画到了下面。

  这一大堆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粗心,还是故意?

  是审美差异,还是居心不良?

  是思想开放,还是意识形态渗透?

  一片声讨中,人教社很快回应了。

  他们表示,看到了网上的意见,已经准备重新绘制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人教社微博,本来就是个几万粉丝的小号。

  但这条微博非常火爆,几小时就有4万条评论,几乎都是质疑和指责 。

  最高赞的一条是很犀利的质问:

  为什么当初没有看出有问题?

  有人猜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插画,是因为现在出版社不肯出钱请厉害的插画师。

  20年前他们拿多少钱买,现在还想拿多少。

  但同样的钱,20年前可以请个高手画,现在只能找些艺考班的学生,质量肯定跟不上。

  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大部分人的驳斥。

  就算钱少也不至于画得这么丑吧?

  故意画出男孩器官,是因为钱少吗?

  更有网友表示,7岁女儿画的画,都比课本上的更阳光。

  人们很快找到了这套课本的插图作者: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资料显示:

  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是著名设计师,设计过2008奥运会纪念钞,获奖很多,可以说是业界翘楚。

  有网友扒出一段之前他的采访视频。

  他说自己以前在政治思想教育编辑室,会做一些“打擦边球但又可以出版”的东西,然后别人会夸他“有理想”。

  更讽刺的是,吴勇也曾是汕头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他带的研究生,还曾专门写论文赞美导师这组插画的设计。

  论文里说“在小学教材中,数学教材的插图设计可以说是最严格的”。

  而吴勇工作室设计的这套插图“精美程度堪比商业绘本”。

  我不是特别理解。

  第一,教材受众如此之大,插图比商业绘本精美,不是很正常吗?

  第二,就这五官分散、眼神奇怪的小孩,哪里精美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样一个著名设计师的工作室,收费肯定都不低。

  出版社找他们,应该不是图省钱。

  而他们把插图画成那个鬼样子,应该也不是“水平有限画不好”。

  就算不是吴勇本人画,他工作室的整体艺术水准肯定也是在线的。

  那么,是审美问题?

  是不是设计师的审美和大众不一样,他们更高级?

  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啊:

  小学生课本不是艺术品,应该符合大众审美,而不是去追求另类的先锋艺术。

  只要设计师是个正常人,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应该知道,要以大众的审美,去设计小学课本。

  而退一步说,就算设计师跑偏了,出版社也应该把关啊。

  出版社人员的审美,应该跟大众类似。

  我们都觉得丑,他们肯定也觉得。

  所以问题应该不出在审美上。

  如果不是水平问题,不是审美问题。

  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态度问题和思想问题。

  态度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管设计师,还是出版社。

  我们看一下苏教版的数学课本封面。

  抛开艺术水平不说,起码孩子的精神状态阳光健康,看起来令人舒适。

  对比之下,人教版这种阴郁、病态的画风,感觉就明显不对。

  但凡插画师或者出版社认真考虑、严肃对待,想必也不会在整体画风上出这么大问题。

  这些年,很多人吐槽教材插画质量下降。

  因为当年我们读书时,课本的插画真是精雕细琢啊。

  还记得《飞夺泸定桥》吧?

  这是广东画家雷坦的油画。

  我后来听说,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曾用近三个月的时间,重走了红军长征路线,切身去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艰险和勇敢。

  然后才有了这幅现场感十足的画。

  还有这幅工笔重彩的武松打虎图。

  作者刘继卣是著名连环画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杜甫像,被人恶搞了无数次。

  其实作者也很厉害,是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

  当年还是周总理指示,需要历史人物画像就找蒋兆和。

  而因为杜甫没有半点肖像资料流传,谁也不知道他长啥样,所以蒋兆和只好照着自己的像画了杜甫。

  外形到底像不像不好说,但这悲悯、孤寂、又带着淡淡哀愁的表情,真是神合杜甫的精神啊。

  还有很多插画,作者可能不是大师级,但水准也非常高。

  《周总理的睡衣》,邓奶奶戴着老花镜,安详又认真地给总理补睡衣。

  小凳子上的笸箩里,剪刀、线团都仔细地画了出来。

  还有少年闰土月光下捕猹的画面,是一代人的记忆。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快要不行了,舍不得喝最后一口鱼汤。

  小战士的悲伤和老班长的坚毅神情,画得精准到位。

  那时画风虽然有点土,但看得出来,功力是实打实的,态度更是极认真的。

  这些年,教材出版社很少再费力去约名家的作品,而是把插图直接外包给其他公司。

  很多商业化的公司,求速度,求效益,把接到的活当成“赚钱的商品”,而不是“影响千万孩子的作品”。

  这种态度下,最后出事,也不足为奇。

  而比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问题。

  思想问题,应该有两种:无意,或故意。

  先说无意。

  这些年,因为西方更发达,设计理念也更先进,所以设计师们大多很崇尚西方的东西,审美渐渐西化。

  而西方人最推崇的“中国脸”,就是眯眯眼、眼距宽、吊眼角、塌鼻梁、浅眉毛。

  据说这种刻板印象的来源,是当年很多华人去海外做劳工,长期在漆黑的船舱里干活,偶尔出来看到阳光,就很不适应,不自觉地眯起眼睛。

  天长日久,“眯眯眼”就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形象。

  有些白人常会以模仿他们取乐。

  这种带有歧视、偏见和嘲讽的符号,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甚至在很多大品牌的“高级”创作里,都喜欢用眯眯眼的中国人。

  2018年D&G辱华事件,之所以令人愤怒,就是因为他们找了一个细长眯眯眼的模特,轻蔑地说“如何用小棍子(筷子),吃他们伟大的披萨”。

  而国内的摄影师陈漫,去年也曾因为一组给奢侈品牌DIOR拍的照片,被骂得不轻。

  片子里的女人,也是眯眯眼、宽眼距、浅眉毛、死鱼眼。

  引发众怒后,陈漫道歉了,我觉得说得挺真诚:

  “批评我全部接受。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记录和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用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中国美。

  我早期艺术观尚未成型,使得当时的作品欠缺思考,现在已经深刻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创作的严肃性和视角的全面性。”

  其实作为国内顶尖的摄影师,陈漫不知道啥是美吗?

  肯定知道。

  她只是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受了西方审美倾向的影响,不自觉地去迎合他们,结果就丑化了同胞。

  客观说,西方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东西。

  但我们中国人长什么样,什么是中国人的美,不应该让他们定义。

  说回数学课本那些丑的奇怪插画,长相其实也很迎合西方的偏见。

  我想可能性之一,大概也是插画师艺术观没有成型,潜意识里还是自卑,受了西方审美的影响,画风就出了问题。

  而出版社方面,有可能也是对自己的审美不自信,觉得设计师对美感有更好的把握,还是要尊重专业人士。

  结果最后就搞成了这个鬼样子。

  当然,这是可能性之一。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插画不是“无意间出现了偏差”,而是怀着某种目的,有意为之。

  这就细思极恐了。

  这两天很多网友也在质问 :

  在课本上用那么丑的人物插画,是不是故意扭曲小孩子的审美观?

  突出男孩子的生殖器官,到底是画师思想开放,还是心理有问题,还是恶意引发孩子的好奇,让他们早早分心到另一个世界?

  星条旗衣服,孩子平日里穿穿无妨,但出现在课本封面C位,合适吗?在美国的小学生课本封面,也会出现穿五星红旗衣服的小孩吗?

  教材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课本里的插图,会让孩子形成深刻印象,根植在记忆中。

  可能时隔多年后想起来,还会唤醒童年读书时的往事。

  而我们肯定不希望,根植在孩子们心里的课本画面,是死鱼眼,病态脸,裸露的下体,错误的国旗。

  所以,希望教材的创作者和出版方,都懂得自己肩负着极重要的使命,懂得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去对待。

  而现在这一套插画出了这么多问题,我特别希望吴勇和出版方能给出有诚意的解释。

  到底是钱不够,还是责任心不够。

  是审美不行,还是创作水平不行。

  是思想出了问题,还是立场出了问题。

  也希望有关部们能认认真真彻查此事。

  孩子用了快十年的课本出了事,不能重画就完了。

  背后的种种,一定要搞清楚。

  不要踢皮球,不要和稀泥,不要避重就轻,不要敷衍了事。

  要真正查出到底怎么回事,给公众和孩子们一个交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