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读后感100字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是一本由[美]汉斯·C.欧翰年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读后感(一):蓄意敲诈?没错!这是在评价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
“爱因斯坦的论文既缺脚注,又缺参考文献。把论文提交给现代期刊,他就会被退回。也许可以解释为爱因斯坦的风格,但不能因此原谅他。”如果爱因斯坦是位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学生,那么这篇论文无疑在导师那里就不会通过,但是他可是伟大的爱因斯坦啊。
作者以科学的思维从错误的角度,深度剖析爱因斯坦、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上的错误。例如:有时,爱因斯坦不仅忽视观测事实和实验事实,甚至否认这些事实。伽利略非常清楚他的论点是错误的,然而他蓄意欺诈。潮汐理论的错误是伽利略的致命错误,是他长期杰出的职业生涯中最严重、最悲惨的科学错误。尽管也许可以原谅伽利略未能认识到其潮汐理论中的不自洽之处,但不能原谅他对理论与观察之间的明显冲突予以否定或掩饰。就连我们一直以为牛顿的谦虚名言也只是他含蓄地揶揄胡克的小个子:“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直觉的深度,常常令人吃惊—他的许多看似狂野的猜测都恰到好处。牛顿也被认为是“蓄意敲诈”,被称为“胡邹因子”的大师。
固执地依靠直觉和灵感、蓄意欺诈,所以他们不可原谅。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读后感(二):精神梦游者爱因斯坦
通过时间顺序详细列举了爱因斯坦学术生涯中所犯过的错误,有些出于计算错误,有些来自于他的固执,正如书中最后的回顾中所说:“那个天才就像一个儿童——既有一种叛逆、质疑的态度,也有一种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以获得意想不到洞见的不可思议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再没有读过与物理相关的书籍,这本书带着我回想一些曾经听过、学习过的理论和定律,也了解了一些之前了解不深的概念,比如时间延缓和长度收缩,笔者和译者已经用较为简单易懂的语句书写,但我还是属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像是当年物理课堂上的差生了。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堂有趣的物理课,在我打开这本书之前,爱因斯坦就是神一般的科学家,现在,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科学家都有了更为鲜明的形象(比如总是看胡克不顺眼的牛顿)。讲了一些爱因斯坦的轶事,他自大、风流,喜欢在媒体上崭露头角,常常发表带错误的论文,过段时间,又推翻自己之前发表的内容。而且分享一个热知识,爱因斯坦并不是因为相对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阿瑟·凯斯特勒在大胆而精辟的著作《梦游者》中,将科学领域的伟大发现者一诸如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描述为精神梦游者。他们在心智领域中徘徊,朝着目标前进,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凭直觉和灵感,在内在指南针的指引下,走上一条真正的道路。他们会犯错误,但不会被这些错误绊倒,他们会围着这些错误跳舞,时常用这些错误作为垫脚石和捷径来达到目标。这些梦游者在漫游中所遵循的不可预知的、不稳定的道路违背了逻辑,往往看起来完全无法理解,最终却导致了一个完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在学术道路上也有很多犯错误的时候,但是他们不会被自己的错误绊倒,还有可能得到意料之外正确的结果。天才的智慧加上运气再加上坚持,才是这些天才熠熠生辉的秘密。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读后感(三):儿童的确会犯错
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
评价人数不足
[美]汉斯·C.欧翰年 / 2022 / 新星出版社
原本知道即将拿到的这本书叫《爱因斯坦的错误》的时候,我是抱着看天才八卦的心态来的,初读序言我发现,这不是一本正经的八卦读物,这是一本在八卦中很正经的穿插科学公式的科学读物,好吧,我不得不说,我心底慌了,尤其是打开之后发现这个爱因斯坦错误年表,我觉得我快要失去继续下去的勇气了……
那么我只能从书中的非专业性问题发表一点点个人的阅读体验……爱因斯坦的诸多错误,抛开客观原因,主观上源自他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超级强大的自信心以及对非规则性的感觉感受的信任是这一问题的源头,这又与一个物理学家所应该具备的严谨性条理性程序性相违背,反而恰恰就是这种矛盾的共生体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天才。
人类的认知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发现—修正—再发现—再修正的循环递进过程中进化的,与其说本书是在讲述爱因斯坦跟众多科学家们曾经有过的错误,不如说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进化史,相对于他们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思想跟理论来说,那些错误就像是故意留给后人的美丽的契机。
本书的副标题是天才的人性弱点,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物理性人类,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的专一性,包括弱点。反观历史进程,也正是这些弱点才让他们成为所属领域的先驱,本书以爱因斯坦为主线串联起科学史上诸多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匠,他们的科学理论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瑕疵或者错误,这既是历史性知识狭隘造成的也是技术条件所局限的,也并不排除他们本身的个性使然。就像本书最后的回顾段落里面指出的一样,无论他们犯了多少的错误,但就他们利用或者借由这些错误所衍生出来的正确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体系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来说,他们还是伟大的……
呼……终于啰啰嗦嗦的要写完了,最后的结案陈词要借用最后一个段落引用波德莱尔的话: 天才不过是有意的重获的童年,这童年为了表达自己,现在已获得了刚强有力的器官以及使它得以整理……种种经验的分析头脑。 PS:打分,这本书对我这种物理小白来说不算太友好,各种公式理论砸的我眼冒金星,不过好在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所以只能给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