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锦集

2022-06-16 09: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锦集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是一本由[法] 弗朗索瓦丝·布歇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一):别做"社恐",让大家爱跟你玩不好吗?

  经常会听到人自我介绍说自己"社恐"。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缩写。讲起来挺俏皮,但绝对不值得推崇。在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沟通。作为家长,想对孩子说清楚与人交往,和人沟通的大小事,可不是那么容易。下面来个《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这本书的快问快答: 1.怎样能让别人快速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像公众人物那样表达自己,并用简短明了的句子。 2.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做什么?不要把手放嘴巴前,不要盯着鞋子, 不要留一大把胡须挡嘴巴,不要躲到地毯下面去,站直身体,匀速呼吸! 3.如果想很顺畅的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该怎么办?很简单——多次重复(练习)! 4如果别人提了问题不知怎么回答怎么办?开个玩笑,幽默一点~

  …… 沟通时,快乐和幽默越多越好哟。我们有太多的书教孩子们怎么提升智商,却很少有适合的书教孩子们如何提高情商。《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可不仅仅适合孩子阅读~成年人学会了这些,同事朋友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二):用荧光笔画一本书,教孩子怎么说话更惹人喜欢

  有一项技能,大概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掌握,那就是“好好说话”的技能。

  人这一辈子,使用最多、最频繁的技能,一定就是“说话表达”。而且,这项技能的水平高低,会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说话不知所云,有的人说话令人如沐春风,还有的人说话,一开口就令人讨厌。

  我们希望自己能舌灿莲花,金句频出,更希望自己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见机行事、八面玲珑。但在说话技能这件事上,除了天赋,就需要环境,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学习。比如,在我印象中,东北那边人说话就特遛,因为感觉家家户户都有个特别能说的妈妈。

  而我小时候说方言,父母说话都木讷,没学会能言善辩,上学后说普通话,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更小,于是两样都没学好,始终略显嘴笨。现在在家偶尔气急训孩子的时候我还发现自己只会用方言骂人,可见语言惯性有多强大。

  所以说,要提高说话技能,要能说会道,真得从娃娃抓起。等年纪大了再读沟通类书籍,说实在的,多少有点船大难调头的意思,不下苦功夫纠正、训练,难得真章。

  正因为我有着这样的感慨,所以,看到《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这本书时顿感眼前一亮,这样一本给孩子看的说话技能书,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本书,让我家这样提供不了高技能沟通环境的家庭,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这种技能方法,相当于增加了一条可行路径,还能免除说教带来的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这是本绘本,小孩子对绘本是没什么抵抗力的,他们无需大人提醒就会去翻阅家里的绘本,只要翻阅,自然就会存下些许印象,有印象就能多少获得些启发。如果再有家人按照书中要点在平时进行提点,孩子就容易进行实操,从而养成习惯,形成好的沟通技能。

  再者,这本绘本对孩子,尤其是稍微淘气一点的孩子来说,又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这个画风,就是那种淘气孩子涂鸦的画风,画笔幼稚夸张,人物动物形象天马行空,大大降低了孩子们翻看书本时往往会产生的那种“受教”的心理负担。

  画风的色彩也很抓人眼球,全书除了黑色以外总共采用三种颜色,荧光粉、荧光绿和粉蓝色。这是非常常见的三种荧光笔颜色,大家都习惯用它们在书本上划重点。而现在它们居然能画出一本书,这不仅令人好奇,让人想一探究竟,甚至还能给那些喜欢“涂涂画画”创作的小朋友带来些许灵感和启发。

  再说内容。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这本绘本讲的是语言沟通方面的一些技巧和注意点。从说话的音量、语速、用词入手,再到如何聆听,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良好沟通,如何处理一些特殊言语场景(比如秘密、撒谎等),以及一些谈话禁忌等等,来全方面讲解沟通技能。

  就像图中这个谈话禁忌,都是一些很基础,又很重要的谈话注意点,我们很可能在平时就会提醒孩子们要注意这些,在书中这样一总结,就会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而且,有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更加信服的感觉:噢,原来爸爸妈妈平时说的不是胡说八道,你看书上都是这么说的。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找到最恰当的沟通距离”这一段。你看,书中提醒孩子,我们沟通并不是对谁都要和善、亲热,我们可以跟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沟通距离,对那些“把自己当白痴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敬而远之,“对自己抱有敌意的人”更是需要远离。

  这样的道理,用如此好玩幽默的方式画出来,让人不知不觉笑出来,又能一下子记到心里。这就是把想法“可视化”的巨大魔力啊。

  读到这里,就觉得这位作者——法国插画家弗朗索瓦丝·布歇——确实有一手,虽然我根本不了解也不认识她,但看了这本书就能大概明白她的书为何会畅销了。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这本书画得比较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美感。其实不太会,原因有其一,这三种颜色加上黑色的搭配,其实整体色彩还是不错的。其二,歪歪扭扭的人物是丑了点,但这本书比较适合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小朋友去读,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稍微有点开始青春期的感觉,这种不符常理、打破常规的画法,却说的是正经的道理,更容易让稍显别扭的孩子们读进去。而美育,其实更适合从两三岁或更早就开始熏陶,到这个时候的偶尔一两本书对他们审美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了。

  不过,这书还是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法语的语境多多少少跟我们国内不太一样,里面举的例子多半比较无厘头而不会被引用到生活里头。所以我儿子读完说了句“对我帮助不是很大,这种话我可不会说。”但他毕竟还小,不懂得从表面去看到本质,还不太懂学习要学根本。

  但没关系,从我把书拿回来他就主动去读完了这一点上,我就一点也不担心会对他没有帮助。这书轻松易读,他随便多翻翻,总会再慢慢get到一两点的。

  《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读后感(三):轻松幽默不说教,儿童漫画版《沟通的艺术》

  本文目录: 1.幼稚涂鸦风的背后是专业 2.决策树可视化,帮娃学分析 3.化繁为简,沟通变成选择题 4.幽默小游戏,增加翻书乐趣 5.这些小知识,大人也用得上 6.写在最后

  会沟通有多重要,这个不需要多说了吧。我们做家长的,不管在学科教育上卷不卷,有一条大家都有共识,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必须要学会沟通和交流。

  言传身教,自不必说,大家也会给孩子读一点沟通方面的书。可正儿八经让小学生系统学明白沟通,是有点难的,因为这是个大学问。比如,罗纳德·B·阿德勒那本《沟通的艺术》就有500多页。这书虽好,但很少有人能把它浓缩为简单有趣的儿童版。即使有人尝试了,但很多作者写的、画的东西说教感也比较重,孩子也不一定能坚持看完。

  所以,我对这个类型的书没有任何期待。但前几天,就这本小小的漫画《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花了不到30分钟看完,但真的感觉意犹未尽。首先是它恰到好处的内容深度,真的称得上是懂孩子。所谓懂孩子不是说,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场景就算,关键是作者能意识到读者的思维特征,她能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这一切。

  整本书都是涂鸦风,乍一看很幼稚,孩子也能模仿。小朋友看书会觉得这就像在跟朋友谈天。但你千万别觉得内容也低幼。它讲述的东西,其实非常专业。

  比如,说起沟通,大家都会觉得说什么很关键。但其实,说话的内容,在沟通中所起到的作用占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在书里作者讲到这个,是这样画的:

  这个比例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是这个漫画所展示出来的事实真相,是非常专业的。据说,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也曾给出过一个公式,她认为:

  再比如,心理学上说人类对痛苦的感知要大于对快乐的感知。那么在沟通中,刺激人产生负面感受的话语,更容易被人关注。这一点大家玩社交媒体应该深有体会吧。网友夸你一百句,你没太在意,突然看到一句负面评论,那心情就会受影响。

  在书里,作者是这么表达这层意思的:

  红色的偏正面,绿色的偏负面。一对比,总是负面的更让人关注。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爱。爱永远是最绵长的。

  很多人要花功夫才能讲清楚的知识,作者用一张图就给小孩讲明白了。

  除了知识的专业,这个书讲清楚知识点的方法也很专业。比如,怎么样丰富自己的表达。作者是这样画的:

  她把使用词汇的丰富程度给量化了。每一种表达下面都有打分。那么这样一句模糊的句子,内涵就变得很清晰了。

  这本书的好,除了这种深入浅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提一下的是,作者对沟通过程中,决策树的可视化表达。

  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能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带来何种结果。但如果我们把可能的选择路径可视化后,他们就能很直观地预判潜在的可能性,从而做出更优的选择。

  比如,要不要撒谎,作者是这样的画的:

  用这么一个逻辑树,思路一下就清楚了。当撒谎完毕以后,大家相信会怎样,不相信会怎样,往前推算了三层,这时候应该怎么做,不言自明。

  再比如,孩子有想法想说话,要不要说?怎么说?作者是这么画的:

  你可以选择三种对策,这三个对策分别应用在什么场合合适,会产生何种效果,看完就明白了:

  作者这个方法特别好,把可能性列出来,然后去设想真的做了会怎么样。你会发现这样的思路,有时候能帮助我们克服不必要的恐惧,带来勇气。有时候也能让我们预判到潜在的风险,从而停止冲动。

  其实,这个技术也是自我分析的技术。以上帝视角来观察我们自身,就有可能跳出自身的局限。

  这本书的第三个亮点很隐蔽,但是很强大。如果你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无论是讲述说话技巧,还是其他问题,作者的小妙招是把是非题变成了选择题。

  这样的话,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对比鲜明,让孩子们更容易能注意到那些正面的暗示。第二个是做选择本身就是自主意识的体现。我们的人生本质上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比如,如何选择说话的时机:

  作者就假定了,小朋友如果干了糗事,要怎么跟妈妈说。它的方法是假设了妈妈的三个状态,那这时候问题就由怎么说,而变成了选择什么时机说。

  作者为了让孩子理解说话语速要适中,她画了下面这个:

  是像鼻涕虫一样慢慢吞吞,还是像机关枪一样,还是有节奏有韵律?这时候问题也变成了一道选择题。

  就这样,孩子们跟着作者的引导,就能很开心地看下来。这一道一道的选择题,非常容易做。作者把想要传达的内容,设计到了“选择框架”之中。这其实是跟孩子们沟通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技巧。

  商家们经常会使用这样的策略,“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无论你选哪个,你都加了鸡蛋。这个技巧在本书里被用在了知识传播上。

  这本幽默的有关沟通的小书,本身故事情节也比较好玩。除了我们上面讲的各种轻松搞笑的互动式选择题之外。它还充分利用了对比这种形式。

  上面这个图占了两个大跨页,你看到线段延长,就会充满期待,翻页后对比作者的安排的梗,绝对会让你会心一笑。

  而下图这个关于好好倾听的对比就更有趣了。

  这个对比,上下两排内容,并排推进,但跨页不够展示。这样的话,你追踪其中一条线,要翻好几页,读完再返回来阅读下一条线才行。这个来来回回的阅读过程,特别有乐趣。

  最后,虽然这书说是给孩子看的,但其中好几个点,我看完也很受启发。

  第一个是有一页蓝色的页,没有内容。但作者说:

  这个看起来像是凑印张的灵机一动,但对我来说,却非常有启发。因为沟通本身是沉入到具体事件之中的,但同时太过于投入,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候,我们确实应该抬头望望天,世界如此之大,不必钻那个牛角尖。

  第二个是关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怎样练习说话的那节,在这里,作者画了仙人掌、金鱼、袜子等等。但她给它们安排了正面暗示的形容词:亲切的仙人掌、热情的小鱼、给人鼓励的袜子等。

  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就是一种心境加持法。正如“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本来冷冷清清的场面,立马被李白的想象弄得很热闹。

  所以,有时候如果你有负面的感觉,与其等待什么来改变你,不如直接从想法上就赋予环境正面的名称。别小看这样的做法,这是真的能帮到一些人的。

  OK,这就是《这样说话,同学都爱跟你玩》,看上去荧光色很扎眼,打开书风格是幼稚涂鸦风。但它的的确确是一本相当专业、有趣的好书,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讲解了什么是沟通的艺术。

  最后,让我们看看是谁创作出了这样的好东西。就是下面这位:

  弗朗索瓦丝·布歇,法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师,曾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工作,近年致力于童书创作,风格轻松诙谐,极受读者喜爱。

  最后的最后,希望这本书,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帮助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