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

2022-06-18 09: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

  《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一):读《我的精神家园》有感

  两天时间读完,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如果说村上春树是我生命构造的另一部分,那么王小波就是我灵魂契合的对象。真的很难想象一位数学家是如何与女学家搭上关系的,也许是我对数学家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使然。但不得不说批评之处那一份富函逻辑思有着独到见解,正是王小波本人的可爱之处。他幽默风趣却又保持着足多的谦迅,思维开阔又有着降到的见解,对于大众文化嗤之以鼻却又足够尊重,是我心目中理想学者的样子了!画喜欢段落时我恨不得每一句却标上我的红色小心心。感谢让我在迷茫的19岁遇见他,告诉我年轻人要做什么。幽默是人与人吸引力准则。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二):读书感悟

  我早就知道这部书的大名,也曾读过,但似无多少印象,大约是时候未到吧。这两天,在书店里再翻开它,读出了些许滋味,倒不是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增加了多少,而是自己历过一点事儿,感受的能力略长。

  读一篇,就能引伸出好几本书,这大概是读书越读越多,越读越爱读的奥秘之一。

  1月5日,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随手翻了几篇来读,一篇讲对国产片的看法,其中关于国产片顽疾的批评放到现在依然切中要害,不知是不是国产片至今也没成长多少的缘故;另一篇讲旧篇重温,说到那个时期的中国电影,被胡乱猜疑、乱扣帽子,搞得电影没法拍了,希望这样的历史永不再来。两篇一过,来了兴致,遂恭敬地翻开第一篇《我的精神家园》。看完后,我知道王小波为我打开了一个精彩的精神世界,为我做领路人;而我对于他的精神世界的好奇心也被打开。我很兴奋。

  1月6日,我读了《我的师承》一文,被王小波带着认识了两位译者,查良铮和王道乾。查笔名穆旦,是诗人译者,他翻译的西方诗歌(包括普希金的)备受王小波推崇,也受网友齐赞,引发我的极大好奇;王道乾翻译代表作有《情人》,让我不由得想把它再翻来看。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三):读后感

  读王小波《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开始思考文艺作品是否必须要有“意义”?如果单纯只是讲好一个有趣的故事,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品?我认为评价一个艺术作品有很多方面,意义是其中之一,创意、美感、趣味等都很重要,如果其他都很好,没什么现实意义,那当然也已经算是优秀作品了,但是如果各方面都很棒同时还有很强的意义,那我认为就是伟大的作品了。虽然说艺术作品并不天然需要承担教育民众的责任,但是如果可以,那也未尝不是好事。 读王小波《旧片重温》,我终于想明白他语言讽刺性的熟悉感从哪里来,这不就像鲁迅吗!看到他说对着香烟“黄金叶”端详的时候,总觉得下一句就是看出了花纹中都写着“吃人”。 读王小波《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其中说到艺术不应该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旨,我深感认同。现在有一种观点越来越甚嚣尘上,就是认为所谓“三观不正”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不应该存在,因为会对人产生误导。比如《红与黑》就绝不该成为名著,因为书中没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人物。但是人们欣赏艺术,并不是为了学习道德标准,已经有了道德基础的成年人,也绝不会因为书中主角的不道德行为而成为一个不道德的人。如果担心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应该做好分级。如果担心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受到不良影响,请先问问,这个成年人心智是否真的健全? 读王小波的《掩卷:〈鱼王〉读后》,其中说真正的大作家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气概。我非常认同。因为他们知道人性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他们行为的动机是复杂的,所以不会随便做出道德上的审判,或者随便下定论。我找不出更准确的词语来解释,总之就是“悲天悯人”的意思。 在俄乌战争中,我学习到“道德”和“战略”是两回事。今天读了王小波的文章《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把这一观点讲得非常清楚,道德标准和认识世界是不一样的。他所分类的三种人中,我可能还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就是说我已经被形成了一套道德标准,也努力想要去遵守它,但同时我也极尽可能去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而我幸运的地方在于,还没有遇到过道德与真实的单选题,还不用做出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