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蚱蜢》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蚱蜢》读后感1000字

2022-07-05 09: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蚱蜢》读后感1000字

  《蚱蜢》是一本由[美]伯纳德•舒兹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蚱蜢》读后感(一):人生如戏:游戏的哲学

  《蚱蜢:游戏去、生命与乌托邦》是一本通俗哲学,也提供了游戏与哲学思考推理的思路。游戏不仅是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且游戏也牵涉了人类根本的生存境遇是哲学研究的有效问题。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主张游戏是无法被定义的,并且提出了一种家族相似,性的概念用来描绘许多游戏的比赛看起来都是类似的,但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本质性意义。而伯纳德舒兹却反驳这个主张,他认为玩游戏就是自愿去克服这种非必要的障碍。《蚱蜢:游戏去、生命与乌托邦》第一部分是提出了对游戏的定义以及为这个定义作辩护的内容,第二个部分是处理游戏生命和乌托邦这三个分类的关系。 通过轻松活泼与充满互动性的对话,反映出书里的大蚱蜢原型是伊索寓言里那个没有先见之明的主角。大蚱蜢在这本书里成了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典范,通过它的的解释和阐述,向世人展示这个值得活着的生命,大蚱蜢住在了自己想象的乌托邦里,不向理想妥协,所以大战盟显然是没法度过寒冷的冬季的,在他与追随者最后一次聚集的机会里,平静地接受死亡。书里抛出的问题是该不该为了原则而选择赴死,不是蚂蚁不是蚱蜢,虽然大蚱蜢的生命是值得活着的唯一形式。生活方式不是被证明是对的,这其实不是重点,而是自己所选择的立场背后的逻辑才是最为重要的,深谋远虑之后在自己的原则上可能是自我矛盾的,但是牺牲一些有利的事物,换取更好的事物,这些也是值得考虑,有正当性有价值的。 从核心游戏或者个别类型的游戏中得到一些启发,对于所遇到的问题,看起来似乎与某些难解的哲学问题一样,但是不管是所知道的还是所不知道的事物,人们时常都无法探论,如果事物是已知的,就不需要再去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事物是未知的,也无需要提问,因为不知道所要提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寻求一种定义的时候,是在探究之前已经有了了解,但是哲学的探究过程是一种恢复系统,让定义一再地呈现出来。但哲学又不是单一的形式,还有各种各样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唯一的一种确定的形式就是让人们变得主动并且有探究的精神。

  《蚱蜢》读后感(二):也许生命本就一场游戏,何不认真去玩?

  《伊索寓言》里,那只大蚱蜢夏天只知道游戏,不懂得囤积过冬需要的粮食,终于在冬天来临时死去。

  儿时读这则寓言,我们对蚱蜢这种行为是鄙夷与否定的,可读了世界知名哲学家伯纳德•舒兹的《蚱蜢》,我才发现,蚱蜢居然也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它的生活方式未尝不可。

  那么,《蚱蜢》是怎样一本书呢?严格说来,这是一本哲学书,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书籍,它轻松有趣、富有智慧与想象力,读起来愉快却又令人惊叹不已。它通过蚱蜢与其追随者的对话,给“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又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例子进行阐释。

  “游戏”二字很难定义,就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认为“游戏难以定义”,那么,游戏就真的没有办法定义了吗?在伯纳德·舒兹这里,游戏是可以定义了,他正是通过《蚱蜢》这本书很好的定义了游戏。

  《伊索寓言》中,蚱蜢在冬天来临时即将死去,它的追随者不希望它死去,想要给它食物,甚至为它工作,可被蚱蜢拒绝了,它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及其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随后死去。

  “为何你们愿意为了让我继续活下去而工作?难道不是因为我体现了你们所向往的生活,而你们不愿意看到这个楷模走向死亡?”

  面对追随者,蚱蜢这样反问。虽然追随者执意反驳,可反驳却那么无力。蚱蜢这一反问,瞬间将我问住了,尤其蚱蜢后来说:“科技一直在进步,未来我们的生活里或许不再有冬天,这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我的生活方式原则上是没有错的。”

  这样的逻辑,的确是没有错的。“深谋远虑的行为在原则上是自我矛盾的。”比如,牺牲某些有益的事物,是换取某些更好的事物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减少需要牺牲的美好事物,最理想的是完全没有牺牲的必要。

  这让我想起《渔夫和富翁晒太阳的故事》,富翁想要通过各种努力实现晒太阳的自由,而渔夫不需要去思考直接实现了晒太阳的自由。这里的渔夫似乎与蚱蜢有着同样的心态,不需要牺牲工作的时间,在各种条件达到之后再去晒太阳。

  大蚱蜢临死之前告诉追随者它做过的梦,“每一个活着的生命,其实都在玩着精细复杂的游戏,但却同时深信他们自己正是处理日常事务。”世界上任何职业或活动,实际上都是游戏。

  事实上,这正是本书所表达的主题,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如果有一天,人类社会进化到理想的乌托邦,所有一切都可以机器完成,衣食住行都不再成为问题,人能做的是什么?也许真如蚱蜢所说的,人类剩下的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玩游戏!

  书中定义游戏需要的四大要素: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规则,游戏态度,玩游戏的定义是这样的:“企图去达成一个特定的事件状态(游戏目标),过程中只用规则所允许的方法(游戏方法),这些规则禁止玩家使用较有效率的方法而鼓励低效率的方法(构建规则),而规则会被接受只是因为规则让这项活动得以进行(游戏态度)。一种简单也较易于陈述的说法:玩一场游戏,意味着自愿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碍。”

  按照玩游戏的定义,无论我们生活在乌托邦还是现实世界,似乎每个人活着都是在玩游戏,只不过玩的游戏不同,达成的目标不一样,面对的规则不一样,对待游戏的态度也不一样而已。

  如此看来,大蚱蜢的生活方式也没错,不是吗?

  《蚱蜢》这本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无论清醒时还是迷茫时,它似乎都能戳中你内心深处。有时,生活的确很艰难,但如果能以大蚱蜢的心态将生活当成游戏一样,认真的玩游戏,活着已然有了意义。

  《蚱蜢》读后感(三):邀您同陷游戏之网

  就游戏哲学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主题而言,这本书果然是打开了我想象力的大门,更何况作者选择了以续写寓言的形式,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予以分析和解读,非常过瘾——

  《伊索寓言》里游手好闲的蚱蜢,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将因为它的生活方式逼近死亡。而实际上,它原来竟是一位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拥有自己关于游戏、生命与乌托邦的独特见解。

  于是,这本书呈现出与古典价值观截然不同的面貌——既包括对现代价值观的捍卫,又包括对以游戏为根本的乌托邦的畅想 ,再加上“活泼与充满互动的对话形式”......如果2年前那本大热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曾经牵动了你的阅读神经,那么这一次,蚱蜢和他的追随者们也必然让你不虚此行。毕竟这种严肃对待理念,但又未自我设限的讨论,是让读者可以真正有强烈参与感的锦囊妙计。

  更何况,在另一层意义上,作者伯纳德·舒兹因为其概念分析的方法,即以游戏作为主要范例来说明服从于定义的概念,对认定“所有探寻定义的企图都是无意义的”的维特根斯坦予以了强有力的回击——

  我来改写一下——如果不是为了保障物质生活而必须挣钱,谁不想天天葛优躺呢?

  是不是更容易进入情境了?

  在每日辛勤工作与小心摸鱼的结合体中,在寻找工作收入与玩乐支出间的平衡点时,人人都会有想成为“蚂蚁蚱蜢”或“蚱蜢蚂蚁”的瞬间,蚂蚁的生活(aka工作)是乏味的,而如果不能摸鱼(aka游戏)几乎会让灵魂窒息。

  而为什么游戏可以升级为人类的核心价值?——作者都在书中予以了倾情解答。(是的,我不能再剧透了。)

  当我们说“玩游戏”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首先是需要接受游戏规则,即懂得——

  ❀ 游戏作为目标导向的活动,它会要求选择低效率方法

  ❀ 游戏为了赢,规则中较好的或较不好的方法皆可使用

  ❀ 游戏规则虽与目的不可分割,却仍然并非终极约束

  ❀ 游戏非终极性,体现在规则所允许的方法

  ❀ 游戏规则使活动可能,而其限制方法的目的并不是赢

  ❀ ......

  好了,有被我绕晕吗?千万别泄气,作者在文中层层递进的梳理,真的是十二分精彩,如果我的抛砖引玉让你有了哪怕一丝兴趣,也千万不能错过亲自参与这个解答过程。

  对不起,我知道我不能剧透,可是这里的情节设计真的是太精彩了!

  是的,以游戏为人生信条、乌托邦信念的蚱蜢,真的会死去。可是,一场板球(cricket)大赛,却又让它奇迹般地复活了。

  哪怕,无论是看客还是当事人,是否决定把这看作是一种“死亡处决的延期,而非撤销”,在这场上演复活记的游戏中,无人是输家。

  最后,希望大家像我一样,能够在这本书的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按照推荐序中所说——跳过导读,直奔正文,从第一章开始陷入作者精心编制之网中,然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