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100字

2022-07-13 09:2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100字

  《阿伽门农的女儿》是一本由[阿尔巴] 伊斯玛伊尔·卡达莱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一):喜欢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风,绝对不可错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豆瓣高分9.4分的文学作品,《阿伽门农的女儿》这本书包括了三个短篇小说:《长城》、《致盲敕令》、《阿伽门农的女儿》。这三个故事讨论的都是政治统治下的人们的悲惨命运。

  .

  第一篇《长城》,讲的是中国明朝的一个将领宋督察和一位蒙古士兵,围绕长城展开的一场对峙。虽然没有直接开战,但是作者却把两位主人公对于战争的焦灼和恐惧心理活动给描写出来,十分细腻,阴郁和压迫,让人 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读之十分过瘾!连连称赞!

  .

  第二篇《致盲敕令》,这个就太荒诞了!很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因为怀疑人们长了“邪恶之眼”,所以要让这些人用各种方法致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人人自危,弥漫着黑色的悲哀。

  第三篇《阿伽门农的女儿》,借用了希腊神话,阿伽门农出征拿自己的女儿献祭,来影射那个时代的政治运动。不禁让人沉思

  《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二):走笔

  因为书名买的书,本以为是神话二创,没成想是政治小说。共三个中短篇:《长城》《致盲敕令》《阿伽门农的女儿》—— 《长城》很有趣,长城不是中国人抵挡外族人的,而是外族人抵抗中国的工具。 因为中国被刀剑夺走的东西会用丝绸赢回来。因为蛮夷惧怕中国的柔软,那些精致的宫殿、繁复的礼仪和服饰,它们会剥夺外族人的破坏力和生命力,让他们变得不堪一击。 就想起先秦时的楚国,从一开始的“我蛮夷也”,到后来终至亡国时拥有诸侯国间最骄奢的贵族,何尝不是一种失去了长城。 《致盲敕令》的故事底本很眼熟,对我们来说尤其如此,一场猎巫行动。 拥有邪恶之眼的人应当尽快自首,由委员会收缴他们的视力。但邪恶之眼长什么样子?怎样的人算拥有邪恶之眼?没人知道。人人都在猜测有没有人失去眼睛,谁失去了眼睛,我会不会失去眼睛?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举报与揭发盛行,举国惶然不可终日。 几个月后,敕令终止,几千个瞎子上街游行。 《阿伽门农的女儿》里的主角一开始不理解阿伽门农为什么献祭自己的女儿。 前往特洛伊的航海船上,希腊军遇到风暴无法前进,祭司提议向海神献祭一名少女。所有人都阻止阿伽门农,有别的方法,祭司的门道不一定对,还可以通过别的航线到达特洛伊,但这名希腊最高统帅坚定地斩杀了自己的女儿。 就像主角女友位高权重的父亲要求女儿离开和她身份不相匹配的主角,就像斯大林拒绝用俘虏换自己儿子的性命。 在故事最后,身处文化运动时代的主角,突然明白了原因。因为“如果最高统帅阿伽门农牺牲了自己的女儿,那就意味着他不会再怜悯任何人”。 女儿的死与其说是一种崇高,不如说是一个工具,将永远用来震慑父亲治下的人民。

  《阿伽门农的女儿》读后感(三):一位阿尔巴尼亚作家的观察与思考

  伊斯梅尔·卡达莱,被誉为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曾经获得过第一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这本《阿伽门农的女儿》是他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分为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阿伽门农的女儿》。

  这三个短篇小说是有时间顺序的。《长城》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边境上,两军对峙的场景。根据文中的情景推断,因为对方是蒙古军队,应该是宋元朝代交替的时候。但是里面又写到了宦官专权,这点又很像是明朝后期。我只能推断为伊斯梅尔·卡达莱可能对中国历史有点不熟悉吧。

  两军对垒,中国一位将军宋督察和一位蒙古士兵内心交替出现。整本小说篇幅很短,里面并没有直接打仗,但是对两位主人公的焦灼的描写可以预感到未来战争的残酷。

  从这第一篇就能感受到伊斯梅尔·卡达莱是一位非常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作家。而且他的文风非常阴郁,压迫,常常会让人感觉喘不过气。

  《致盲敕令》则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背景之下,看这里的时候就需要去了解一下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了。

  通过这简短的历史可以发现,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历史十分坎坷的国家,制度一直在变。这些变迁导致的意识形态冲突对每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都造成了冲击。

  《致盲敕令》是一篇很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因为怀疑人们长了“邪恶之眼”,所以要让这些人用各种方法致盲。乍听上去这种法令又荒诞又残忍。在这样人人自危的环境之下,一个阿尔巴尼亚家庭面对一个即将成为家庭成员的准女婿的身份改变,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阿伽门农的女儿》引用了一则希腊神话。传说希腊军队在征讨特洛伊前夕,将领阿伽门农在狩猎时候因为对女神阿尔忒弥斯言出不逊激怒了这位女神。于是女神让海面风平浪静,让希腊军队无法出海去征讨特洛伊。阿伽门农没有办法,只好让自己的女儿去献祭,来请求女神的原谅。在最后一刻,女神心生怜悯,救了阿伽门农的女儿。

  而在伊斯梅尔·卡达莱的这篇小说里,背景放在了80年代,也就是社会制度改换的初期。主人公的女友因为家庭的高升而与主人公越来越远。主人公得到了一张意外的请帖,去了他原本没有资格去的地方。一路上遭受了亲戚朋友的羡慕和嫉妒以及旁人的嘲笑。

  这个经历其实和主人公和女友分离的过程是对应的。地位骤升的女友如同这张光鲜的请帖,被人羡慕嫉妒,但最终还是与自己无缘。这时候两人的爱已经无法超越阶级,最后主人公只能孤独地离开不属于他的地方。

  这篇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主人公一路上的心路历程,这也反映了当社会巨变,人们那种茫然无助的心理。

  伊斯梅尔·卡达莱是很典型的东欧作家的风格。他擅长用隐喻的手法还映射现实。为什么东欧的作家们喜欢用魔幻现实主义和荒诞的写作手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抗当时不适宜的社会。

  伊斯梅尔·卡达莱明显是这种观点的实践者。他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