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会遇到的事情(2)
其实,我们日常所谓善恶都是从人的标准出发的。利人者为善,损人者谓恶。把人作为至高、至上的善恶评判标准已经失去了善恶的根本准则,已经无所谓真善或真恶了。比如人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人为了自己的需要对其他动物的宰杀,从人当时的角度可能是利人的行为,但抛开人的利益和需要,这些事对于自然和宇宙来说可能就是不善的行为了。几百年来,科学技术极度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目的看,是利人的行为,是造福人类的事情。但如果从整个宇宙和自然的平衡和长久发展来看,我们把时间放长100年,500年,1000年或更长时间,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和极度发展,可能未必一定是好事。也可能它正是几百年,几千年之后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灾难的祸根。
上面我们还说的是人的整体利益。其实人被分为民族、国家、地区、宗教、团体、党派等。人为了争取局部利益时,常常在局内被赋予道德和善的外签。所谓爱国、爱教、爱党、爱民族实际上都是从局部、本位出发的,这个时间所谓的善恶已经距离判断善恶的真正原则—“顺道,还是逆道” 更加遥远了。
《道德经》中讲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在这里阐述了善恶的辩证关系。即善恶是相形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如果没有恶,也就不存在善,因恶的存在方彰显出善来。这是对善恶的另外一种阐释,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理解善恶。老子的辩证观点不只可以帮助我理解善恶,它可以指导我们辩证地理解世界上的许多现象。比如,好与坏,黑与白,大与小,正与邪等都相形而存在的,无好就无坏,无黑就无白,辩证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谈孤独
孤独是一种心境。在孤独中,心灵像一湖看似平静的水,期冀划起层层涟漪;心灵像夏日沉闷的夜晚,希望吹来丝丝凉风;心灵像跋涉在沙漠中的孤行者,企盼看到一片绿洲。在孤独中,心灵会怀着切切期盼。期盼着沟通,期盼着理解,期盼着相知之音。在孤独中,心灵会怀着淡淡地忧伤。不是顾影自怜,而是无住的悲叹。
孤独是一种状态。这是一种不自足的状态,自满者,不孤独,自足者不孤独;这是一种怀望精神突破的状态,无精神期望者,不孤独,精神已完成突破者,不孤独;这一种不着边际的状态, 是一种悬空的状态,是一种无着的状态。
孤独是一种境界。只有临高绝顶,才会有冷寒苍郁的孤独心境;只有俯视尘世,才会有和寡悲郁的孤独心境;只有仰望苍穹,才会有神秘茫郁的孤独心境。
孤独与环境无关。高朋满座,谈笑风生者内心的当下就可能会生出难以言状的孤独感。孤峰独庙,闭关修行人会与自然融为一体,沉浸在完全的精神自足之中;孤独与无聊不同。无聊是不知所从,寻找消遣,孤独则是心灵独吟,渴求共鸣;孤独与寂寞不同。寂寞是希望热闹,需要温暖,而孤独则是渴求理解,寻觅知音。
人是个体与种类的统一体,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误解与理解的统一体。无限的精神期冀总是承受着有限的肉体局限;渴望理解的精神需求总是承受着无端误解的伤害;希望超越的精神突破总是承受着个体局限的牵制。
谈信仰
信仰源于人对自己存在意义的追问。
人是一种卑微的有限存在物。
人的肉体规定了人的时空位置和时空限度。区区七尺在广裘无边的浩瀚宇宙面前是那么的微小,短短百年在无始无终的时间流变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人个体的存在就象陨落的流星,有限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关于友情的句子 www.wenzhangba.com)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无数种偶然性的结果。我的所有祖辈决定了我,在我的祖辈中,有一个人的人生路向作一些微量的调整,现在都不会有我。比如,他选择了另外一个配偶;再比如,他把结婚的时间推后了几天。在父母创造我的生命过程中,有无穷种可能性,其中哪一种细节的改变都不会有我,即便他们创造和孕育了生命,但创造和孕育的只能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现在的我。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多种偶然的一个结果,这么多种平常中的一个果实。
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我和我的一切即便归于无有。我的躯体化归为一捏灰土,我一生所学到的知识,我对生活、社会、人生的全部感悟,我的痛苦、快乐等所有我的精神建构全都因我的离去而化为乌有。若干年后,我在这个世界上将不再留有任何痕迹,甚至我曾经是否来到过这个世界都不会被人知道。
人又是一种渴求无限的存在物。
人的意识和思想把人与其他自然有限物区分开来,使人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精神的灵体。在人的心灵中,意识可以指向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人的内心构造起一个丰富的世界。
当人意识到“我”的存在的时候,人已经把自己从这个世界中分离和提取出来。“自我意识”使得人把自己摆到了世界的对立面,摆到了世界的中心位置。无我,世界的有无,世界的多采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从来就不存在,我何以能知道世界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即便是存在的世界对我又有什么意义?有我,我方才能够感知到有世界。因我的存在,世界对我才有了意义。
意识使我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世界进入了我的内心,我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我的内心世界中,有我所感知到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万物更新、四季交替和世事流变,在我的内心也有我的感受、欢乐、悲哀、期盼和关爱。在我肉体之上的这个内心世界连同肉体就构成了我的全部,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当我感知到我的存在的时候,我也意识到我的有限。生命的有限,生活的有限,认识的有限和能力的有限。
几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不再有我,我现在所感受到的一切,所拥有的一切,所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一切,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与我的寂灭都将一同化为无有。每当思想到这一点,我的内心就陷入到一种无尽的悲哀之中。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我离开这个世界在做着准备。如果我的生命注定要走向毁灭,我现世的一切感受和努力又有什么意义?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仅就是要经历这几十年的光景,几十年过后,一切又归于无我。当意识把我从世界中提取出来,我意识到我既是一个世界,世界既是我的时候,我何其重要,但当我想到我必然要从这个世界上寂灭,我曾经的存在只是万物流变中的一瞬经历,我又何其的渺小。这种对人的生命必然寂灭的失望和焦虑,是人的最大局限和最大无奈。这种生命必然毁灭的巨大无奈在折磨着我的心灵,心灵要求我必须要寻求一个答案。
人在寻求的过程中,第一种路向是人从自己出发寻找人存在意义的答案。这种路向必然把人引向人生无意义的虚无主义,“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因为,人的偶然性、有限性是人自己无法解决和回答的问题,人的死就是人个体的消失,是永远的寂灭。在无尽的时空演变的过程中,人个体存在的一段短暂的时间算得了什麽?个人在世的作为和影响又算得了什麽?人个体的存在有什麽永恒意义?实际上20世纪在西方所流行的虚无主义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对人生意义的主流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