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裸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我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裸辞

2018-10-02 18:56:08 作者:维小维 来源:维小维生素 阅读:载入中…

我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裸辞

  我永远无法忘记,2018年5月的那一天。

  我汗流浃背,一步一停,推着一个根本无法抬得动的箱子,走出了广州市中心几乎最高档的写字楼

  与此一起告别的,是百万年薪工作,和6年不折不扣青春

  那个箱子之所以那么沉重,是因为那是从我进入那家公司开始一点一滴文件,我耗尽心力写的每一篇方案,我竭尽全力分析的每一通数据,我都统统舍不得抛弃。

  在楼下等着的先生笑我:“你拿那么多垃圾回去,迟早要丢。”

  我一句话都没有说,瞬间把自己关进了车门,静静地,眼泪滴滴答答地掉在手背

  我问自己:

  你是因为委屈吗?有一点。

  你是因为兴奋吗?也有一点。

  说真的,我打心底感谢这家共处了6年的公司。

  这过去六年,我从对资本运作一知半解的“愣头青”,进化成能独立操作一个项目的高管层;

  也从一个只会唯唯诺诺执行的小中层,进化成一个能从战略思考更多去向的老将。

  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已经是幸运极点的那一位——站在金字塔顶层,拿着不菲工资,几乎人生就可以到此为止盖棺定论,静待养老。

  然而,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稳定,如果有,那一定是某几个月你沾沾自喜幻觉

  当大公司病、人浮于事、内部争斗已经让人压抑到几乎窒息时,哪怕是想混混日子养老,也是挺伤身子的。

  再说白一点,就是我能够去争,但是我真的不屑。

  耍手段、玩政治、踢皮球、推责任这些对世界毫无裨益的事情,我可以去做——酷爱帝王之术的领导,还显得挺稀罕的。

  但,这并不值得我把自己宝贵时间,耗在一堆烂人破事里,一点一滴侵蚀自己的精神气

  吴晓波说:

  《延禧攻略》最大的参考意义不是什么职场攻略。而是,它让人看到,18世纪中国宫廷真的很可悲牛顿已经发明了微积分,西方已经出现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而中国的宫里,那堆女人还在为丁点大的破事斗得你死我活,乾隆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皇帝

  这句话,时至今日回看,依然是透着丝丝点点的悲凉

  没有看过世界的人,困在城里,就会以为那是整片天空

  有好几次,我敲着敲着键盘突然自觉地停下来。

  就那样,神情呆滞地看着窗外。云卷云舒,阳光灿烂,我无比地渴望窗外那种自由空气

  ldquo;自由”是一种很神奇状态,它让你告别过去一切违心、奉迎、言不由衷;也让你迎来对未知彷徨压力跃跃欲试

  我想,但凡对现状不满喜欢向上生长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过我这种心态

  然而我这种人,最不招人待见的地方就是:

  只有所在的公司成长,我才会一直会充满干劲

  一旦公司是个止步不前的,甚至用内耗来撑起每日工作量单位,那我就会痛苦不堪。

  用直观一点的话说:我是个跑者,我停不下来。我必须每日都遇到成长中的自己。

  而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有资格自由吗?

  我人到中年,有两个孩子,有四个老人,还有一个爱写不写的公众号

  当现实理想碰撞,往往现实就滚到了角落,抱着膝头,忍痛妥协。

  但是,我不喜欢毫无意义的,矫情悲戚

  哪怕妥协,我也要为目标准备每一步,我得彻底盘点一下,我到底还有什么家当

  某一个台风天的午后,我又重新捡起了久违的《穷爸爸富爸爸》。

  一句话,刺目地跳进了我的眼帘:每天,千百万人起床、上班、挣钱、支付账单、然后再去工作。

  这个模式,就像一个蹬着小铁笼转圈的小老鼠,蹬得飞快,但是它始终被困在笼子里面。

  那一刻,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从毕业以来,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生活状态:上班,总结如何更好地伺候老板,继续上班,继续总结……

  离开了上班挣工资的状态,真的就会失去了人生重心

  而这一切更可怕的是:我会失去选择权

  一个人要有真正的自由,无非是要有两样东西

  1、突出技能,能脱离任何组织,都能赖以谋生;

  2、钱,也就是能躺赚的本金。

  1、关于技能

  我数数,自己沉淀那么多年,似乎最突出的,只剩下跟数字打交道的能力了。

  以前,总结一版的业务数据,我一天可以预测业务发展模型,一堆乱七八糟报表,我看几个小时可以看出这公司有什么猫腻

  所以,我业余研究各种理财的模型也特别带劲。

  很多高深金融模型,书里写的都不是人话,我能自己读懂,还能消化出来画几幅示意图

  当然,在一些金融高手眼里,这都是雕虫小技,但是对连余额宝和货币基金都分不清的小白来说,已经足以带他们入门。

  2、关于钱的增值

  躺赚这件事,我有两个影响一生重大决策,值得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决策,是我在刚毕业不久,就谋划着买一套房。

  那房子不大,当时的房价也只有几千。

  说真的,我也并不是远见卓识到,能看到今天五万十万的天价

  但是我就是隐隐觉得必须买下它,理由有几个:

  1、当时房价虽然没有大幅飙升,但是交易量天天都在上升

  这证明大家对商品房升值这件事的预期强烈

  2、城市化的进程迅猛

  身边外地来的朋友同事越来越多。大家都聚居在大城市,那房产一定会更值钱

  3、当时看上的楼盘大学周围

  大学那些年已经无力福利分房了,很多分不到福利房的年轻老师一定会在周边买房,所以那个地段不但会旺,而且会一直旺下去。

  所以我砸锅卖铁馒头,借钱借到没朋友,也要耗尽所有all in买下它。

  至今,我依然感谢当时自己的果敢,和判断力

  那套小小的房子,是我靠自己不靠别人的一种底气,更给我击退绵绵不绝的人生障碍的资格。

  第二个决策,是我早早就放弃了炒股,而选择基金定投。

  2007年的时候,A股一波疯狂的拉升。

  我记得当时,真的是街头卖葱的阿姨,都会跟你讨论股票代码

  牛市的确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很多同事都赚了几倍,还有的据说赚了一台宝马。

  那种群汹涌的状态,不经历一次完全不会明白,真的人人都无法控制自大,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

  但是很快,大家都懂的,530的印花税一加,彻底浇灭了07年那一场泡沫

  很多朋友当时并不死心,天天抄底准备搏反弹,但是我已经看透了,买股票如果不带脑子,其实和赌博无异。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研究了基金定投。

  对于我这种没时间盯盘的人来说,定投不用脑子基本也可以安心地睡觉。

  一开始还是挺痛苦的,因为越买越跌,基金市值越来越亏,我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直到2009年,神奇了,历史高点还没远回到,定投的基金已经盈利,我赶紧达到年化10%止盈率就收手。

  这件事让我明白,其实这世界根本没有一夜暴富。

  用更科学方法细水长流保证每年增值10%左右,坚持10年我已经可以打败80%的人。

  盘点了那么多,就凭着一种直觉,我觉得我可以去做理财教育这一件事情。

  不自觉地想起,当年离开宝洁的时候,我仍带着少年不服气的任性,但是我的师傅,已经30多岁,眼里有一种看透万事沧桑

  临走,她约我做了一次长长的谈心,不是挽留,只是诚恳聊聊天。

  她说:“财会方向,你真的喜欢吗?你应该去做,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喜欢写作,怎么不考虑去做个编辑记者?”

  如果我接受了她的建议,也许早就在纸媒浸泡多年,也许也会有更圆熟的文字,有更丰富媒体资源……

  但彼时,我仍是一个天真地囿于眼前的人,那句话,没听到心里。

  财会方向的工作工资高,福利好,起点高,年少如我,又怎样料到,短期利益诱惑,可以毁掉一生本该选择的方向。

  就这样一耗,本该在文字里,却在数字里,耗到了将近40岁。

  我为“不喜欢”三个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方才想起余生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一想起这个可能性,我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觉。

  我不知道,这事情从零到变成事实需要多少时间,我也估摸不到自己到底能不能赚钱,但是,起码我子弹充足了。

  辞职的勇气,不是梁静茹给的,说到底,还是理财的收益给的。

  也许这就是钱给“选择权”三个字,最漂亮的注脚。

  这个决定,我迟疑了足足一个月。

  就像一个明知道马上要跳水运动员,愣是站在跳台上挣扎担心那一跃下,是不是就万劫不复

  虽然我也很清楚答案肯定不是。

  我想起了宝洁的师傅,发微信问她:“我该把多年前你说的话变成现实吗?会不会太晚?”

  师傅回我:“改变命运机会,一辈子只有三次。”

  其实,她不需要再多说什么,答案我早就有了。

  在一眼看穿未来光鲜,和能偶遇一切可能的突围之间,像我这种天生不甘的人,选择一定是:退场,再战。

  所以,辞职之后,哪怕在创业中一直有遇到各种生活刁难,我都很坦然

  一切无非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种每天能一脚蹬下去使劲儿感觉,让我很踏实

  电影《玛丽与马克思》中有句台词:“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翻译过来就是:年轻时,我想成为任何人。

  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依然感激生活的复利,给了我足够的选择权。

  我更感激的是,历尽千帆之后,我依然一腔孤勇,有一股向死而生的力量

  我不敢苟同那个叫王心仪的女孩高分赢得高考之后《感谢贫穷》。

  贫穷没什么好感谢的,事到临头,它连选择的按钮都不会交到你手上。

  要谢,就感谢努力,感谢果断,感谢自己对贫穷的不屈不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