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怎样独处,就过怎样的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你怎样独处,就过怎样的人生

2019-10-01 02:33:37 作者:杨思远 来源:张德芬空间 阅读:载入中…

你怎样独处,就过怎样的人生

  国庆假期就要到了,我问朋友小元这七天打算怎么过?

  她长叹一声:男友临时出差外地,过几天都我一人在家,想想无聊,正发愁怎么熬。

  “你可以自己做点喜欢的事啊!”我建议道。

  她摇着头说:我每次一个人待着,都会感到莫名焦虑空虚,不知道该干什么,更不知道喜欢干什么……

  该怎样更好地度过独处时光,独处时喜欢干什么,或许大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记得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我想,只有学会在独处里回归真正的自己,才更加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拥有什么样的独处时光,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01.

  你的独处,失控了吗

  关于独处,很多人的理想画面可能是这样的:

  靠在舒服沙发椅上,在一盏柔和如蜜的台灯下,翻看张爱玲小说或者任何自己喜欢书籍。看累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放松,或者给自己养的花花草草浇水。

  幻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很唯美的关于独处的想象,在现实中,很可能彻底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找我咨询的小惠就这样,她说自己每次独处前,都有各种计划比方说要读本书,或者去健身房跑个步等等。

  可是真到一个人的时候,原本的计划,都会被手机给击败。她拿起手机,一会刷刷淘宝,一会刷刷抖音,独处的时间就这样被消耗掉了,而那些事先想好的计划,也都成了空想

  而越是这样,她就越没有动力去做那些计划中的事,索性就让自己在抖音中彻底沉沦,她说,有一次她刷了整个通宵

  小惠可能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一种很普遍的独处现象——自己的独处时间,没有按照意愿安排,失控了。

  为什么很多人的独处,会失控呢?用科学方法解答,应该是你被自己的大脑操控了。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两个画面:一个是你在跑步机上要坚持40分钟的跑步,一个是你躺在沙发上看抖音里的小姐姐跳舞?

  这两幅画面,会让你产生什么感受?第二幅画面让你觉得更轻松,是不是?

  这就是大脑对你进行控制的第一步:自我暗示也就是说,你在还没行动前,已经通过自我暗示,对你原来的计划加大了难度

  “既然刷抖音如此轻松,那就先刷十分钟,再行动吧。”很多人会这样想,于是Ta就打开了抖音,结果发现自己就停不来。

  这是因为大脑在对你进行第二步的控制:诱发反应。现代心理学通过一些技术对大脑进行监测发现人在有某种获得感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多巴胺兴奋状态

  而抖音/淘宝等软件,是可以让人快速产生获得感的,这时候大脑在它的诱发下,不停地产生兴奋状态,让你无法停下来。

  如果你也陷入到这样的独处状态,你要做的,就是不能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要成为它的主人拒绝大脑给你的暗示和诱惑坚定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02.

  你的独处,是迷茫的吗

  除了失控,很多人的独处也会陷入到另外一种状态:迷茫。这种迷茫,体现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的朋友小菲,就是常常处在不知道一个人该干什么的状态。

  如今35岁的小菲,已经在家里做了七年的全职妈妈平常日子里,她的生活经营一日三餐辅导孩子作业为主要内容

  可每每当孩子去上学、老公去上班,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都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其实不只是小菲,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都是这样,比方说周末来了,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于是就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看了两天的电视剧继续迎接新一周的工作了。

  这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但如果把这样的状态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里来看,你也许就看见了变化差距

  同样是周末的独处,你在家看电视度过,办公室同事却去参加了司法考试培训,这样的时间积累的结果,就是大概在两年后,你还在这家公司原来的位置上朝九晚五地工作着,而你的同事,则很可能有了更好的职业选择

  无论是小菲,还是像小菲一样,对独处感到迷茫的人,都是对发展性的自我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诉求和相应要解决冲突。比如,人到中年期(30-50岁),要面临的冲突就是生育和自我专注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成立家庭生儿育女,这是像小菲一样的人所面临的共同处境,但与此同时,他们其实也有自我专注的发展需求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在自我投资上,来获取更有成就感的发展性的自我。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活到30多岁,就产生一种“人生就这样了”的终结感,她们把自己剩下的人生全部奉献给周围的人,唯独没有考虑自己。所以一旦当周边的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她们就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这样把自我的价值感和成就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一个很危险的选择,因为一旦关系遭到破坏,这个人就很容易体验到自我的毁灭感,很多女性的中年危机、中年抑郁就来自于此。

  如果你的独处总是很迷茫的状态,说明你对自己的关心投入不够多,你也许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爱自己上。

  03.

  积极独处,是自我成就

  独处的本质,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内处理与自我的关系。

  无论是小惠的刷抖音,还是小菲的迷茫,本质上都是她们和内在的自我无法保持同频共振,所以她们都无法从独处中获得愉悦情绪和内在的滋养,这都算是消极的独处。

  能够积极独处的人,内在一定是和谐的,Ta没有那么多的内在冲突,因此在独处的时候,能够体验到愉悦,并且从中获取力量。积极独处是经过理性评估过后,做的一种主动选择。

  韩寒有一次在高晓松的节目《晓说》里直言:“我很少社交,不是说我不能社交,或者说自己处理不好社交,我是纯粹意义上的不喜欢社交”。

  事实上,不止韩寒,大多数有所成就的人,都更喜欢独处,也更需要独处,因为在独处的时间里,他们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

  之前一个叫做田中耕一(以下简称田中)的日本科学家故事,在微信大火

  简单说来,就是28岁时的一次失误操作,让40多岁还默默无闻的田中意外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时间,国内外的媒体邀约采访,在采访最后一天,一个外国记者问田中:“此刻最想干嘛?”,田中微笑着答道:“让我一个人待着”。

  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田中,本来可以被提升部长职位,靠媒体提升个人的影响力,但是他拒绝了升职,也拒绝了一切媒体采访,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待着干嘛呢?——继续在实验室搞他最喜欢的科学研究

  获得诺贝尔奖的16年后,田中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权威杂志自然》刊登了他的新研究,迎来了业界无数赞誉

  就像田中一样,很多目标清晰的人,会把独处的时间当作宝藏,他们充分利用独处的时间,进行自我增值。

  想拥有马甲线,独处的时候就泡在健身房;想换更好的工作,独处的时候就把时间花在对业务能力的钻研上;想过得更丰盈,就把独处的时间用来学习各种新技能……

  你把独处的时间放在哪里,它就会回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

  杨思远

  杨思远,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追求实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悲观主义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