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批评你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人都爱听夸奖自己的话。但只有那些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强大。
如果有人,能够直接指出你的缺点,并善意进行提醒,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那是一种福分。
对于那些会批评你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1、敢批评你的人,很难得
不知从何时起,“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社会上明哲保身的处事法则。
因为正常来说,一个人被批评时,心里是不痛快的。
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感觉自己做得完全正确,二是怕面子过不去。去批评别人的人,也知对方不高兴。所以,如果有人还愿意冒着吃力不讨好,还被你嫌弃的风险,来敢于指出你缺点,敢于批评你的人,一定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荀子·修身》有言:“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恰当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
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批评自己最多的人是谁?是我们的父母。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正是他们的批评,我们才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
在学校批评你最多的是谁?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最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一套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体系。所以越严厉的批评,代表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越大。
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直的人会像一面镜子,敢于当面指出你的错误。
毫不夸张地说,能找到一面好的“镜子”,决定着我们人生的走向。
阿谀奉承,可能让人愉悦于一时,但只会让你不断重复着人生的错误而不自觉,最终蹉跎了岁月。
真诚的批评,远远比虚假的赞美可贵。
2、最高级的批评,是不动声色
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
《待人五法》中讲:“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对于他人的过失,中国古人的智慧就是认为可以进行适当批评,并且要讲究分寸。
《菜根谭》有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讲别人不好的地方,不要过于严苛,要想到他是否能够受得住。
所以,敢于批评你的人很难得,更难得的是会恰到好处批评你的人。
曾国藩说:“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真朋友。
不让你在众人面前难堪,用你能接受的方式,含蓄委婉提醒你错误的人,最可贵。
3、面对批评的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任正非说:“胜利的基础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个核心集团,必须听得进去批评。”
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也提现在面对批评时的态度上。
格局越大的人,在听到批评时越是能够虚心接受,越是可以“闻过则喜”。
著名画家黄永玉对曹禺先生年轻时创作的《雷雨》、《日出》和《原野》推崇备至,许多台词都能背下来,但对曹禺在晚年没有写出相应的佳作很不满意。
黄永玉给曹禺写信道:“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曹禺比黄年长,而且是早已成名的大家了,但是他看到这封信,丝毫没有生气,还给自己的妻子儿女读,最终还裱起来,放在家里,时常看看。
他给黄永玉回了一封长信,感谢了黄永玉,说他的批评击中了他的心:“你鼓励了我,你指责我三十余年的空洞,击中了我的要害,我浪费了‘成熟的中年’,到了今日这个年纪,才开始明白。”
此后,曹禺就决心抛开应酬,找回原来那个自己。
他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寓所里,重新拿起之前未完成的剧作《桥》。只可惜,他到死之前,都没能完成这部作品,也没能完成黄永玉在信中写的愿望。
老子讲:“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要想不被别人批评,就要诚恳地接受别人批评。等自己的毛病被批评完了,全都改正了,别人也就没有机会再批评你了。
只有真心对你好的人,才会批评你。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面对批评的态度,也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