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低调点不吃亏,懂得藏拙才是真正的精明人
我们来做一道翻译题:
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孔子去向老子请教学问时,老子说了这么一句话: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请问,在老子的这句话里核心思想是什么?
一个字:藏。
老子的意思是说:一个大商人懂得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子这句话的主语是“良贾”、“君子”,要么有钱,要么有地位,都是大人物。
一
很可惜,老王算计了一辈子,让小王学习先进的西方先进思想,用金钱把亲儿子武装到了牙齿,认为这样就可万无一失了。但是却算漏了一件事,自己是黄皮肤的汉人。
汉人文化是道德文化。
一提起道德,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是儒家。其实不是,儒家文化是仁义文化,真正的道德文化明明是道家。
因为老王的疏忽,使得小王飞扬跋扈,到处树敌,心里藏不住话,过着终日美女相伴,纸醉金迷的日子。
实际上,有钱人纸醉金迷、骄奢淫逸不是不可以,如果你仔细品读下老子的“良贾深藏若虚”,你就会发现,老子用了一个字“若”,也就是好像的意思。
虽然家里金屋藏娇,金山银山,但是一出门就一副寒酸相,深藏金与银。老子将这样的生意称为“良贾”,即优秀的生意人。
否则,整天大金链子大金表,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兜里有几个钱,虽然也是生意人,但称不上是好的生意人。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不懂藏的生意人就是个坏的生意人,就势必会遇到些不那么美妙的事情。
比如,小王居然也学乖了,懂得藏了,居然清空了自己的微博。
人啊,吃亏了才知道悔改,来不来及就看造化吧。毕竟东方文化早被那些学习了所谓的先进西方文化的人所抛弃,甚至唾弃。
东方文化里有糟粕,却也有精华。
二
说到文化,这是个大话题。当然不是特指学历、学识。
阿信粗浅的理解,文化是指某个族群共同信奉的精神寄托。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听闻过这么一个区别,姑且听之:在西方,强调人与上帝的关系,因而有了宗教。在东方,推崇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有了人情。
有失偏颇,却有自有一番道理。就比如遇到事情了,外国人会说“上帝保佑”,而东方人大多会说“快去找关系”。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是隐性的,尤其是对外。尤其关系获益者对外往往宣称都是靠自己的“努力”。
有时候,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能够决定事情的走向,甚至左右着一个人的命运。
能说的不如能做的,能做的不如有关系的。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地位越高,其为人处世就越低调,就越要懂得藏。
因为这是个关系社会,大人物们往往喜欢讲究体面。这些人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有名、要么有关系,能调动很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资源,大人物之间一旦撕破脸,那就是神仙打架,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相互之间绝不撕破脸皮。
这其中如果有人任性的放飞自我,就难免会伤人,甚至误伤自己。
所以为了各自安好,虽然大人物们手握资源,但表面上却装着客客气气,一团和气,因为每个人都明白,闹翻了对大家都不好,没了体面不说,还会遭受利益损失。因此彼此之间与其相互伤害,不如互相成就,都是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这也就成了鸡汤文里说的“上流互捧,底层互撕”的真相。
三
说回“藏”这件事,人们普遍认为苏秦、张仪做的不好。认为他们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最终甚至把账记在了鬼谷子的头上。
实际上,张仪是得了善终的。那么苏秦呢?其实对于苏秦的人生可分为小人物苏秦和大人物苏秦。论实力,小人物苏秦做的还是不错的。一把天下棋局让张仪成为了他的棋子,被他激将到秦国去了。而且他的威望是张仪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小人物苏秦成为六国合纵长后,就变成了大人物苏秦。他在功成名就后,在衣锦还乡的路上,各国使臣纷纷求见,史料记载“疑於王者”,那场面就像帝王出行一般。
有趣的是,苏秦的归乡确实惊动了周天子,史料记载“周显王闻之恐惧”,周天子害怕他,忙命人替他开道。天子尚且如此,挚爱亲朋就更不用说了,不敢直视,纷纷跪着伺候他。
这时候苏秦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大人物了,感慨的说道:同样是我苏秦,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穷时,就轻视我,人心太现实了。然后他干了一件事情:散尽千金家财给亲戚朋友。
这里记载了一件事,苏秦以前找人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富贵了,就拿出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这一举动,像极了后世的另一个人:韩信。其实不管是苏秦还是韩信,都应该在最显赫的时候学会隐藏。
从小人物苏秦到大人物苏秦,按理说苏秦已经圆满了,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是他没有。
水满则溢,月圆则亏。
大人物苏秦还是膨胀了,史料记载苏秦干了一件最出格的事情: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苏秦一不小心顺带着给燕易王亲爹戴了顶绿帽子,
这个文侯夫人是谁?史料记载: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
居然是当初没录用苏秦的秦惠王的女儿。居然敢这么做,苏秦或许,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帝王了。
或许这就是命数吧。如此高调的苏秦最终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莫名其妙的殒命了,成为了千古奇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苏秦被“五马分尸”的事情,其实是苏秦自己谋划的。但依然是悲剧收尾。
人在欲望面前,谁能收得住手呢?
四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鬼谷子真的没教过徒弟们要低调做人吗?
关于这一点真是冤枉鬼谷子了,比如他就说过: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这句话的是说,事成后要懂得悄悄的离开,像把地窖盖上一样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这样,办成了事,却不会留祸患。
正如老子说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一味冒进。
退隐是鬼谷子给纵横家们准备的宿命,却没几个人能做到。道理都懂,可为什么人们做不到呢?因为贪欲。
贪欲就像沼泽,人若深陷在功名利禄之中,便永远没有了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