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责人与恕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责人与恕己

2020-01-26 19:46:53 作者:清风慕竹 来源:思维与智慧 阅读:载入中…

责人与恕己

  唐宣宗李忱聪察强记,是个非常睿智的人,司马光评价他“明察沈断,从谏如流”,有“小太宗”之称。因为这种天赋,很少有人能够糊弄了他。

  有一次,财政部门给唐宣宗的奏文中有“渍污帛”一句,“渍”字被误写为“清”字,枢密承旨孙隐中看到后,以为唐宣宗不一定看到了这个错字,即将其改正,然后转交到了中书门下。奏文经宰相官员签署后送入宫中,不料唐宣宗看文件非常仔细,他发现奏章被改,大为愤怒,加以追究,将擅自修改奏章的孙隐中给予降职处罚

  唐宣宗的记忆力超强,对宫禁中差扫地身份低贱的厮役,也都能知道他们的姓名,并熟悉这些人的性格特长,所以招呼他们干活,从不会叫错人,出现误差。对官员的名字,同样也是过目不忘。有一次,宰相令狐询推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说:“朕记得李远一首诗中有‘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这样的人能胜任地方长官吗?”

  唐宣宗能够做到明察秋毫,除了天赋之外,与他凡事用心有很大关系。有一次,他外出游猎,遇到一位樵夫,便跟他聊了起来。他问:“们这儿的县令是谁啊?”樵夫回答说:“李行言。”唐宣宗再问:“李行言在县为政情况怎么样?”樵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有几个强盗关押在县监狱宦官统领的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人,硬是将这几个强盗全部处死了。”回宫后,唐宣宗将李行言的名字行事写在一个帖子上,挂于自己寝殿中的柱子上。几个月后,唐宣宗提拔李行言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谢恩,唐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说:“你知道为什么赐给你紫衣吗?”李行言很疑惑,说:“不知道。”唐宣宗即命左右取来挂于寝殿柱子上的帖文,李行言这才恍然大悟

  当然,唐宣宗不可能事事亲为,但他自有办法,他曾密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各州境内的风俗名物以及各种利害关系次第编纂成为一本书,名叫《处分语》,他读后默记于,对各地之事洞若观火。有一天,邓州刺史薛弘宗入宫向唐宣宗汇报工作,出来后对韦澳感慨地说:“皇上对邓州的事务了如指掌处置分析令人惊讶。”韦澳询问其中之事,原来都是他在《处分语》中所写的。

  因为唐宣宗的眼光太过犀利大臣们与他在一起时都会非常紧张,倍感压力。令狐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长,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尝不汗透衣衫。”

  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此聪明的唐宣宗也不是没有弱点,他太想长生不老,所以经常四处寻访丹药,并听一些术士之言,服用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仙丹。不是没有人劝谏他,可一到这个问题上,他的大脑就出现了短路。

  唐宣宗曾经请岭南著名道士轩辕集入宫,向他请教说:“长生的道术可以得到吗?”轩辕集回答说:“废止歌舞女色,去掉食物滋味对待哀和乐像一件事,施舍恩惠不偏不倚自然天地会合恩德日月齐明,到达尧、舜、禹、汤的治道。长生不老的方法,算得上什么難呢?”然而唐宣宗想听的并不是治国之道,而是长生之术,轩辕集奈告辞而去。

  韦澳出任河阳节度使时,有一次唐宣宗让中使捎去一封亲笔信,询问韦澳最近有没有丹术药方,如有,可让使者带回京城。韦澳随即写了一封奏章让使者带回,劝谏说:“方士殊不可学,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可惜这样的话唐宣宗根本听不进去。

  大中十三年(859),年仅五十岁开创了“大中之政”的唐宣宗因为服用伏火丹砂,引发疽疮而亡,让后世之人无不为之叹惜。

  北宋名臣范纯仁曾经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人生于世,看人容易看己难。当年有人向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智慧,苏格拉底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要拥有这样的智慧,就需要经常进行反向思维,“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如此才能避免唐宣宗式的聪明陷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责人与恕己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