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的评论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他的评论区

2020-05-11 07:13:19 来源:读者 阅读:载入中…

他的评论区

  李文医生走了许多天了。

  很多人关于他的记忆,都如通惠河畔般渐趋消融。然而,也有很多人仍铭记着他。他们聚集在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用不同声音构成互联网从未有过的一抹色彩。李医生生前曾调侃自己食欲猛如虎”,炸鸡冰激凌都是他的最,哪怕只是为了吃口橘子,也能穿拖鞋跑上1000米。

  他的不少微博推送,都可以作他个人美食日记

  如今,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中,不光有美食记录,更有多元的日常剪影,就像一本日记簿。

  正如那句古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李医生的微博虽再无更新可能,但他留下的“黄鹤”却给芸芸众生提供了续写浮生日记的场所

  世间百态,全部汇于这互联网小小的一隅,这事儿此前鲜有发生。平时只有深夜朋友圈才能见到的真挚文字,在这里比比皆是

  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会来这儿发发牢骚,再讨论一下国际局势阅读这些评论,就好像走进了一家深夜食堂,跟店主李文亮亲切地道一声:“老板,满上。”

  在上网课的学生,会把他写进作文,开心地炫耀,临走时,又不留下一句:“那天晚上我为你偷偷抹泪,我向上天乞求,让他留下你。”字里行间,满是一个孩子真诚善意

  在这里出没的,还有投身抗疫前线的志愿者。他们会在这儿记录下自己值班时遇到的琐事,顺便跟李医生拉拉家常

  形形色色的浮生日记,有着各种各样文体。有古诗体:“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有现代诗式的短句:“我会做一个里有坟墓的人。”文体虽不同,思绪如出一辙。还有一类更像书信。“李医生,武大的樱花开了。”有人携着春意到来,并亲切地告诉李医生:“下次何时来人间,打个招呼哦。我去看你,想和你做朋友。”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把与疫情相关的最新消息通报远在天边的李医生。有悲讯,也有喜讯

  比如,李医生的同事梅仲明医生不幸逝世,朱和平医生也被证实去世,加上江学庆医生,迄今为止,武汉市中心医院已有4名医生殉职。

  有人在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题诗,向李文亮和梅仲明致敬。

  疫情渐趋好转,李医生也会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全国防疫先进个人”的表彰,也被人们转过来,为他邮到了天上。

  大批浮生日记的出现,其实不难理解。李医生生前,也会用类似的文字记录日常生活

  他会转发抽奖的微博,会参与微博投票。今天抱怨一下物价高,明天期盼一下即将出生的宝宝

  如果他还在世,想必也会在下班后打开微博,留下几条自己的日常动态,再顺带着给自己打气:“我们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

  人们将带泪的文字留在李文亮的微博评论区,昭示着“铭记悲痛,不能遗忘”。

  在我们平日的聊天中,一个“哭泣”的表情往往只是牢骚、激动等小情绪的一个注脚,并无太多情感要抒发。而在李文亮微博的评论区中,“哭泣”回归了真实,表达着实实在在的悲伤。

  比如:“晚安,不想哭,可是又忍不住。”

  李文亮的逝世,给一些人的泪腺造成了永久性创伤。

  对他们而言,现实比电视剧残酷太多。电视剧中,逝者可以复活、重生,但李医生一走,便是永远。

  这些触景伤情的文字,在夜间出现得尤其频繁。

  “晚安”二字之后,是道不尽的愁。

  在这世上,欢喜是多样的,伤感则大抵相同——怜己和怜他。

  在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中,不乏有人为他人的悲惨遭遇而悲痛。在他们眼中,疫情夺走的是一个个渴望活下去的鲜活生命。

  有些人已经变得麻木,但来到亲切的“小李”的微博,他们依旧为李医生的命运感到“鼻子发酸”。

  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也是人们倾诉个人辛酸之事的“树洞”。毕竟,他的遭遇是无数受难者的一个缩影。在此发声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

  这些评论,可能会长期留在互联网上。将来的某一天,你或许会为孩子打开微博,给他讲:“我给你讲个故事,曾经啊,有个医生叫李文亮……”

  相绝大多数人,都不止一次抱怨过当今互联网生态之恶劣。放眼望去,“杠精”和“喷子”俯拾皆是,戾气此起彼伏。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却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洁净:人们都是怀着同样的目的而来——心怀善意,前来悼念一个逝去的灵魂。

  这片净土就跟当时出现的大规模悼念一样,是出于良心纪念一位敢于说真话的医生,是出于良心为他受到的不公而感到悲愤。

  在别处,如果在疫情当前时发泄个人情绪,恐怕很快就会被人责备:“国难当头,你那点破事儿算什么,有没有大局观?”但在这里,人们都秉持着一个共识:大家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

  哪怕你跑来抱怨一下个人恋情,也不会被刁难,反而会得到同情和鼓励。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一条怀念自己奶奶的评论,也会收获一句最质朴的“加油”。

  对于那些已经开始遗忘过往的人,在这儿也不会被鄙视,得到的都是理解:“遺忘是人类的通病,守护好自己的本心就好。”

  如果要找个比喻来形容,这儿就像是微博的“天堂版”。放眼望去,反映出的是当今互联网最珍贵的一种品质:善意。

  这团集体善意之火,源头正是李医生的个人善意所留下的火种。

  李医生曾说:“新的一岁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或许也正是这份简单,替他在繁杂的世间搭建了这么一个远离喧嚣的言论空间。

  为此,我们都还欠他一声额外的道谢。

  李医生逝世后,他的微信朋友圈背景被发布在网上。那是一群在郁郁葱葱的树下畅游的蝌蚪,透露着肉眼可见的生命力。他的微信签名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现在,他的生命之树就在天上,抬头就能望见。所以,不要遗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他的评论区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