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级的活法:遇挫不悲观,见财不贪求,与人不攀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高级的活法:遇挫不悲观,见财不贪求,与人不攀比

2020-05-28 20:42:40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 阅读:载入中…

  人人都有自己活法,可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

  归根结底,不过是想得到的太多,一直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其实幸福简单就藏在我们的里,只要我们换一种高级活法,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它。

  

高级的活法:遇挫不悲观,见财不贪求,与人不攀比

  01 遇挫不悲观

  著名文学家东坡,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代表,他在诗、文、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因他的诗词影响广泛,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多次被贬,导致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宋哲宗八年十月,苏轼被贬到惠州,此时正值深秋,他驿站边的树木长得翠绿欲滴,得知是荔枝树时,他大喜道:“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岭南了。”

  在别人眼中,岭南就是个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一片洞天福地

  这里气候温暖,常年四季瓜香果甜,荔枝、龙眼柑橘杨梅水果不断,苏轼在大饱口福后,做诗一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面对困境,苏轼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悲叹命运不公。他淡然地面对这一切,不悲观,不与自己为敌,也不与生活为敌。

  一来到这儿,他就接受了被贬的事实踏实地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归宿

  苏轼在《定风波》里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看似在写别人,其实是在写自己。

  遇挫时不悲观,才能乐观面对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并能感悟到幸福就在身边。

  

  02 见财不贪求

  杜月笙的传奇一生,跟他对财物的不贪求有关。

  他出身贫寒,很早就没有了父母,为了养活自己,14岁就来到大上海打拼。

  22岁时,他得到了大哥黄金荣的一笔打赏3000元。大哥告诉他:“这些钱够你在上海买一座大宅,娶两房姨太太。不过,是嫖是赌,自己说了算。”

  这些钱财对于杜月笙这个穷小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大数目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他谢过大哥,把钱收好,乘摆渡过江到陆嘴,一路小跑到回到金桥,找来兄弟们,把钱悉数分给了他们。

  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兄弟们的任和钦佩,也为他后来的发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杜月笙一路扶摇直上,用很短的时间,从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变成了大上海的地下皇帝。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高度

  多数人在有钱之后,轮为了金钱的奴隶,他们爱财如命,周而复始地为钱拼命;杜月笙却能看淡钱财,让钱财为自己所用。

  范晔说:“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贪得无厌的人,才把自己困在欲望的牢笼里出不来;容易满足的人,会看淡钱财,收获人心。

  

  03 与人不攀比

  有人说:“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来自攀比。”

  确实如此。

  人的虚荣忌妒心理大多都是因为攀比得来的。

  三国时期的徐庶就是不与人攀比的明智之人。

  身为诸葛亮朋友,他知道自己远不及诸葛亮那么优秀,他也从来不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是以敬慕之情,谦卑平和心态去对待诸葛亮。

  在诸葛亮需要帮助时,他能及时施于援手,拉他一把。

  再看看周瑜,因为盲目攀比,却又无法达到诸葛亮的高度,陷在嫉妒的漩涡里不能自拨。即使在最后关头,仍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殊不知,这样的盲目攀比,只会迷失自我,得不偿失

  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的生活,盲目去追随着别人的脚步,而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古代圣贤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贵在自知,贵在知足,贵在量力而行,贵在适可而止。”

  不自知的人,才会盲目攀比,让负能量加身,极力想要超越对方,以至打了自己的整个人生规划,影响到原本幸福的生活状态

  只有不盲目攀比的人,才不会在攀比中消耗自己、否定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也才不枉来世这一遭。

  相信每个人,都能从知足淡然的心态中,活出自己的精彩遇见自己的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