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隆中对”战略选择之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隆中对”战略选择之误

2020-07-30 06:24:51 来源:领导文萃 阅读:载入中…

“隆中对”战略选择之误

  “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以智慧廉洁自律名垂史册诸葛亮,于公元207年在襄樊受邀出山,所献第一策就是纵论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使流离无助中的刘备有拨迷雾青天之感。兵不过三千、地仅有新野一县,与汉天子血缘上已远隔十五代的这位“皇叔”,自此按照“卧龙先生谋划选择了先夺荆州、次取四川、再争天下的发展方向

  诸葛亮那番“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高论,千百年间曾被无数文人政客称颂,还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拔高到“万古之人所不能及也”的高度

  若正视历史,却可出“隆中对”确定目标并非三国割据,而是要一统天下,这个战略意图最终以失败告终。面对此种让尊奉汉室为正统者长叹的结局,热衷个人崇拜迷信古人只归于“天意”,而不承认诸葛亮战略构想有严重失误。其实,刘备集团尽管一度成由“隆中对”,最后败也“隆中对”!

  “隆中对”中有着可贵的战略思想,便是避强击虚,为古今战略共识。诸葛亮主张实力弱小的刘备不要与北方强敌曹操争锋,亦不可向江东地头蛇孙吴三代盘踞的老巢发展,体现真知灼见。不过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三步走的战略方针考虑不周,第一步夺取荆州的选择便违反了避强击虚的原则。荆襄九郡位于国内腹地带,又地处江汉平原河流交错,以骑兵核心的曹军和以水军主力的东吴都势在必争,陆战不如曹、水战不如孙的刘备集团在此与强手角逐时显然处于弱势。赤壁之战后,刘备利用曹、孙矛盾,以政治联姻和“暂借”方式控制了荆州中心,而北部襄樊由曹军占领,江夏(今武汉)被迫让给东吴,一个荆州实际也是三分。其后刘备向四川发展时,也需留下关羽重兵留守

  诸葛亮在隆中建议先取荆州为家,其次攻占四川,“一旦天下有变”再从荆襄和四川分兵两路以钳形攻势北伐。这一战略计划致命缺陷,又使兵力本来不足的刘备犯了两线作战之兵家大忌。加上古蜀道之难如上青天,与荆州千里之遥救援不易。留守的关羽在曹、孙之间两面受敌,失败势在必然。刘备反攻荆州又遭夷陵大败,蜀汉从此走向衰落。熟读史书毛泽东点评诸葛亮时,便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这真是一语中的

  如今战略研究人员穿越时空隧道占有充分资料后再到“隆中”为刘备谋划,应该认为符合发展方向的最优化选择是汉中盆地。此处距新野不远,统治汉中的鲁实行“五斗米教”,剥夺平民财产统归教产并取消货币,生病靠念咒而不吃药,大失民心,所部战斗力极弱。刘备率军翻巴山东部进夺汉中不难,在此落脚后南可取四川,北可收陇西分散无主的各部,从而能控制向西南、西北发展的战略枢纽。可叹诸葛亮计不出此,估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息流通渠道不畅所致。

  战略上的失误,是无法用战役的胜利来弥补的。诸葛亮刚出茅庐时,曹操正集结主力南下争荆州,势必同孙权集团火并,此时刘备正可乘机西进汉中,可惜这一难得机遇未被抓住。公元219年,在“隆中对”十二年后刘备攻取了汉中,曹军却在七八年前已占关中、西凉,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已经错过。若是刘备先行控制西北边郡和广大草场,就可以建立一支能在陆战中击败曹军的强大骑兵,统一天下的目标便可能实现。

  纵观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的战史,有一基本规律——凡南北分裂者北强南弱,凡东西分裂则西强东弱。其基本原因,便是东部和南部地区养马困难,缺乏骑兵便难取得陆战优势。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不敢派魏延直袭关中平原取长安,而屡出祁山,便因所部多属西南步兵,想以山地战和长弩优势弥补骑兵劣势。不过此刻魏蜀实力相差悬殊,纵然诸葛丞相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发挥到极致,也無法改变这个千古智者是一个失败英雄的史实。“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最终也无法挽回“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

  (摘自《国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